钓鱼台国宾馆(养源斋,西园初次改建设计)剖析与欣赏
钓鱼台国宾馆(养源斋,西园改建设计)
钓鱼台在阜成门外三里许,是北京著名的园林古迹之一,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按《日下旧闻考》:“钓鱼台在三里河西北里许,乃大金时旧迹也。”
“这是金主的有幸之处。”金章宗(1190-1201年)曾在此钓鱼,后人有“金章宗钓鱼古台”之称。明《长安客话》记载:“元初,廉公希宪即钓鱼台为别墅,构堂池上,绕池植柳数百株,因题日万柳堂。”成为元大都西郊盛极一时的游览胜地。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曾赋诗:“万柳堂前数亩池,平铺云锦盖涟漪。……谁知咫尺京城外,便有无穷万里思?”此后,随着历代王朝的兴亡,时荒时兴。清乾隆三十八年浚治玉渊潭成湖,以受香山新开引河之水。乾隆三十九年命修建台座,并题书“
钓鱼台”嵌于台之西面。另按《燕京岁时记》
记载:“每届重阳,长安少年多于此处,赛马,俗称曰望海楼。”“台南有行宫一所。故凡祇谒西陵,及由园致祭天坛时,必于此用早膳焉。台左有养源斋、潇碧轩诸胜。”
至今,台座和建筑尚未完好。1959年在此周围建起国宾馆,此园并入宾馆,并以钓鱼台为名,成为闻名中外的“钓鱼台宾馆”。可是,这一著名的古园林建筑一直闲置未用。随着国际交往和旅游事业的扩大发展,决定将此园修缮、扩建作为宴会厅和客房,以接待中外宾客。
该工程总计1125平方米,其中修缮改建615平方米,新建510平方米, 1982年6月,宴会厅正式使用,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在此设宴招待各国贵宾。这一典雅、优美的中国园林建筑得到了中外宾客的一致好评。
“养源斋”已成为国内举行最高规格的小型宴会的场所之一。
一、养源斋的设计方案
现状(图1),总平面图)养源斋座落在一个小岛上,三面环河,一面临湖,为一不对称小院,
由东垂花门入园,正房“养源斋”面阔五间,前后出廊并带东西耳房;西房三间与季花门相对,有廊与主房相接;
南面为一条形假山,一既是对景又是围墙,已部分坍塌。按照要求拟将正房改为宴会厅,能举行四、五十人的小型宴会。西房改为休息室;东耳房改为备餐间;西耳房改为厕所。还需添建厨房、库房、服务间和休息厅。
设计原则:无论改建或新建都必须做到:保持中国园林建筑的特点,按清朝行宫的规格并与原有建筑协调一致;
2)在按旧制度的同时又要着意改革、创新,以满足现代使用要求;
3)保护原有自然环境,尽量少伐或不伐树,特别是古树一棵也不能少。
养源斋作为宴会厅尚嫌拥挤,因此,把后檐装修推至檐柱,这样既保持了南立面和庭园 ,
又扩大了室内空间。东耳房改为备餐间,由此向北新建面阔三间的厨房。厨房东面临河,有土坡花台遮挡,西面正对主房北立面,为此,设一后廊,廊中设有三扇六边形花窗。这既满足厨房采光通风要求,又美化了立面。
西耳房改为厕所,西房改为休息室。但是,房间仍不够。主宾和随员需要分开休息,因此,还需要一间休息室。考虑到周围环境和保护古树,几经比较后,决定沿正房中轴线向南临河建一水榭。水榭为卷棚歇山顶,面阔三间,长9.6米,进深5. 7米,并带一宽1.3米的走廊,此廊有弧形抄手廊与垂花组成
门和西房相连。这一布局既有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又不完全对称,显得较为活泼,由假山向南使院子扩大了近三分之一。
园内空间的扩大给设计新的景致和意境带来了可能性。原来作为南墙的假山为.“一”字形,有部分已坍塌,显得单调散乱,不能形成主景。斋名曰“养源”而且有山无水,何不引水入园,以正其名。水既进园,复引至山上,水从山上宣泄而下,跳珠溅玉,形成飞瀑流泉,汨汨作声,泻入池中。池内莲叶田田,游鱼嬉戏,情趣盎然。傍山临池处又建一座六角小亭,清波荡漾,亭、山倒影摇曳,使小园显得更加清幽俊秀。
跨过池中点点步石,拾级登高,趋至亭间,可以饱览全园秀色。宾客到此“顿开尘外想,如入画中行”
“曲径通幽处”,从亭中移步下山,可转到山南水榭,池水经过山中峡谷流入山南小溪穿过廊桥汇入河中。山、亭和池水把园子分为主次两个部分。养源斋前的主景大而丰富,水榭前的庭园小而幽静,一山之隔,迥然不同。
假山西麓溪山相衔,廊桥横跨。站在主园可由假山西端的空隙窥见到廊桥及桥外的河道与对岸的苍松翠竹。通透的廊桥既是联系水榭的通道,又是分隔园内外的中景,并把绿树成荫的远景借入园内,使整个园子的空间几乎扩大了一倍。园中池水和河水有50厘米的落差。在廊桥下筑一座滚水坝,既可保持池水水位,又为园中增添了一景。抄手廊墙每间设两个什锦窗内装电灯,夜晚盏盏花灯把庭园装点得分外绚丽多彩(图2,鸟瞰图)。
室内设计室内装修应该与中国古建筑的外形相协调。按照现在的使用要求,室内要有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如暖气、空调、电气照明等,如何使其统一起来?设计上考虑到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按传统手法和本建筑的装修特点,略加变化进行设计。如宴会厅顶棚采用传统的井口式天花,绘团龙沥粉贴金彩画,每跨悬挂两盏宫灯,山墙中挂国画,两边设扇形壁灯。地面为黑色大理石,效果如同金砖。暖气片设置在塌板下,暖气罩的花饰效果门窗采用的“金线如意”,只是图案稍有改动,似美化了的护墙板,以使与其它部分装修协调一致。
室内家具、屏风、窗帘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挑选。
整个室内显得既炫烨富丽又典雅古朴(见彩色插页图,养源斋室内)。
水榭的天花彩画为仙鹤寿桃,室内色彩以素雅的黄调子为主。凭窗临水,眺望对岸,水木清华,令人心旷神怡(见彩色插页图,水榭室内)。外檐彩画不画大红大绿,而是以铁红色为主。柁头、箍头和椽头略施沥粉金线花饰,显得高雅清新。
二、西园的设计
西园现状树木茂密,建筑和空地不多。仅有两幢面阔三间的东房和南房,以迴廊相连。沿西围墙有一个南北走向的土坡。拟将此园设三套高标准客房。为此,需添建较多的建筑,但又不能破坏林木和葱笼的自然环境。经周密考虑,将现有建筑改为一套仿清式行宫的高级客房。东房作为卧室和内客厅,此房东立面原为支摘窗,不够严谨,现改为砖墙。考虑到沿湖立面,设计了三个精致美观的花窗。南房作为外客厅进深较浅,现向南推出一间抱厦,既增加了客厅面积,又丰富了南立面。在曲廊处添建卫生间、厨房和餐厅。为保持原有布局,添建部分平面仍为“L”形,立面造型与廊子相同。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平屋顶。沿"L”形外侧面即南面和东面做成单坡形,再钉椽飞望板,上面瓷瓦裹垅,窗子为什锦窗形式。从各个角度看去,效果都比较好。
除主客房外,还需有随员或家属客房。结合地形和现状,将此房放在西北角一块树木较少的平地上,与主房一山相隔,坐北朝南自成一院,显得分外幽静。此房面阔三间,长9.6米,进深4.5米,设二套单间客房带卫生间,卷棚硬山顶,有一条起伏的甬路与主房相通。
西园的入日设在东北角,正对平桥,形式为北京常见的垂花门。自垂花门起有一条迴廊与东房相连,向西用一段带漏窗的围墙与西北角的客房相接,把西园围成一个随地形转折的院落。迴廊设有什锦窗,围墙设有漏窗,使园内外空间流通,互为因借,景物丰富(见彩色插页图7)。从平桥、垂花门、东房、南房和新建的北房等不同角度望去,视线交汇于园西土埠之上,于此建一座六角小亭,作为西园的主景。亭的尺度按山高和园内空间大小而定,边长1.2米,柱高2. 2米,精巧别致,玲珑剔透,在周围浓郁高大的树木衬托下,形成了一幅天然画图,达到预期的设计意境。
室内设计
西园的房间高度不高、面积不大。室内设计以淡雅清新为佳。顶棚采用海漫式天花。在悬挂官灯的位置画一圆形沥粉淡彩灯花以装饰顶棚。地面为满铺地毯。墙面为古典图案的素色涂塑墙纸。东房是丰要客房,在客厅与卧室之间设一架雕刻精美的落地花罩和一博古架,放置几件名贵古董,配上全套中式家具,室内一派古朴风雅的中国风格。在卧室内设计了一架地地道道的清式坑床,让宾客亲自领略一下清宫的生活方式。油漆彩画与养源斋相同,不施重彩,以铁红色为主调,窗棂为绿色,只在柁头、箍头和椽头略施金线,以取得典雅清新的园林气氛。
三、庭园设计
在园林建筑中,庭园设计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优美的建筑要靠周围环境来衬托。钓鱼台景区的现有条件不错,有山,有水,有树。经过规划设计、修整后有如锦上添花,把景区装扮得更为秀丽多姿。
1.理水和护岸的做法
水面约占景区面积五分之二。水由西北流入,经钓鱼台台座进入北湖,再由西园和澄漪亭之间的河道进入南湖,再环绕养源斋从东南角流出。原湖及河道均未做护岸,土岸因年久失修而坍塌,现全部新筑叠石护岸,既防止湖岸被水冲刷,又有观赏效果。叠石高低起伏、凹凸相间,或临水架石,形成凹穴。微风吹皱水面,有川流不息之感;或突石而起,形如玉璧,可备题字或供植物攀缘;或置石水中,有如石矶,可登临静坐垂钓。北湖原平面形状近似圆形,现伸出一个半岛,使湖形略有变化。南、北湖之间的河道做成峡谷中的.读流。整个园内假山和叠石是在韩良顺同志精心规划和指挥下完成的,他的创造性劳动,为庭园增色不少。
2.桥
景区内原有三座铁栏杆的钢筋混凝土桥,与环境极不协调,这次全部拆除,新建了三座形式各异的桥。
其一,养源斋北面原有一座木桥 (已毁)通往潇碧轩,这次新建采用单拱石桥形式。按河道宽度和周围环境定桥长5米,桥宽1.8米,起拱0.5米,栏杆高0.6米,花岗岩桥身,半圆形桥洞,配上汉白玉栏杆,使拱桥显得精巧别致(见彩色)。
但有一个难题:通向养源斋的上水、热力、电缆等九条管线须由此桥通过。为保持石拱桥的外形,将此桥身设计为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箱内既可安全通过管线,又可进行维修检查。箱外两侧做花岗石桥身贴面。箱上安汉白玉栏杆和做剁斧石桥面,较满意地解决了使用和美观的要求;
其二:原南湖西端混凝土桥拆除后,将此河口加宽,使湖面向西南延伸,增加了湖面的曲折感和深邃感。并在西南角别出心裁的加了一座叠石桥。从桥的南北两面望去,形如水谷洞崖,东西两岸的山由此连脉延伸,南北的水由洞中流过。此桥既有假山的观赏价值,又是联系西园与养源斋的通路;
其三:通往西园的平桥形象简洁、栏杆尺度低平,以衬托西园入口垂花门和土坡上的澄漪亭。这三座形式各异的桥为庭园增色非小。
3.道路
庭园中的道路实际上是一条有若干观赏点的游览路线。一座庭园可以由一条或几条观赏路线把园中的景物联系起来,使人们沿途游览时犹如看到一幅连续的长画卷。为达到此目的,园内设置了两条游览路线和十个观赏点。一条是从养源斋园内北行穿过养源斋正房,站在月台上向北石拱桥沿湖向西遵潇碧轩登山澄漪亭,鸟瞰全园景色下山过平桥到西园入口处;另一条是从养源斋园内向西出园沿甬路到南湖边钓矶向西过叠石桥沿湖向北溪涧旁的步石向北沿溪流向
北到西园入口处。两条游览路线在此会合,向北到钓鱼台台座终止。站在每一个观赏点均可四面赏景。如站在平桥上向西正对西园入口垂花门;向北观赏北湖中的荷花和湖对岸的台座;向南沿溪涧一直看到南湖的景色;向东是土坡上的橙漪亭和沿坡弯曲的行车道通向椭圆形洞门。
道路做法有四种:
1)养源斋内用各色石子、瓷片、雕砖精工镶砌的庭园路,拼成动物、花卉、吉祥如意等图案,充分表现了造园工人的智慧和创造性,供中外宾客漫步观赏;
2)景区内由方砖和卵石构成简朴的菱形图案的甬路;
3)环湖结合叠石护岸适当铺砌不规则的青石,形成一条随湖岸高低起伏、迁迴曲折的环湖幽径;
4)由椭圆洞门到西园为宽2.5米、用长方形青石板拼成的平坦通道,车步两便。
四、体会和建议
(1)继承传统,着意创新: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独特的风格,是一份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很好的保护和继承。但由于现代使用要求和施工材料的不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必须有所改革,有所创新。在新建或改建一些中式建筑时,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与保持古典园林的风格统一起来,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2)制定规划、陆续改造,古为今用:北京有很多像钓鱼台养源斋这样的古建园林、王府、四合院,经过修缮,略加改建,再装配现代化的设备。作为宾馆、饭店,富有浓郁的中国特点,必将受到中外宾客的欢迎,而且投资少、收效快。
(3)希有关方面能生产适合古建使用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灯具、小五金、卫生用具、空调暖气设备等产品,以使古建从里到外能成龙配套、风格一致。
河南神曲景观收集与整理编辑,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