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钓鱼比赛预告

[经验分享] (转载)钓鱼时竿尖入水的作用及竿尖入水多少合适(精髓)

钓鱼比赛预告钓友圈2023-07-27 18:02:14A+A-

刚学钓鱼时,发现别人垂钓竿尖都在水下面,不明白是为什么。后来通过请教钓友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想现在有很多新手钓也有相同的问题,所以我将台钓竿尖入水原因及待竿尖入水多少合适的经验整理了一下,为更多的钓友解惑。

一、台钓钓鱼竿尖入水原因

台钓垂钓竿尖入水,使钓线全部没于水下,可以减少风浪对钓线的影响。如果平时看到的一些人垂钓时竿尖在水面,有几种可能,一种是传统钓法。另一种就是因为特别的鱼情水情不需要压水线。第三种情况就是不懂台钓的新手们,不懂得压线竿尖入水。

二、台钓抛竿入水的标准动作

用台钓法垂钓时,标准动作是先将钓线抛投出去,使它完全伸直,在钩、坠入水的同时将钓竿竿尖入水中,将漂以上的钓线全部压入水中,并将钓竿向后拉回20厘米,待漂直立后再将钓竿向前推出20厘米。为什么要将钓竿先拉后送呢?因为钩、坠入水后,是在竿尖的前方入水下沉。钩、饵在钓线所能及的最远处沉入水底。由于钓线已经全部伸直,漂受钓线的牵制,不能向前移动,形成了钩、坠在前漂在后,使水线(漂至坠的这段线)斜立于水中,降低了漂的灵敏度。

如果出线时先将钓竿拉户回20厘米,钩、坠入水后待钩、饵到底后再将钓竿向前推出20厘米,这时漂就会随线向前移动,正好浮于钩、坠的上方,水线才能垂直立于水中,提高了漂的灵敏度。

让整根钓线顺直,使浮标语言更清晰、准确、提竿刺鱼更及时;及时校对钩饵的落点,把钓点位置摆正。此外,通过压水和不压水的变化,还能在不改变调目的情况下,迅速变化线组的灵敏度;钩饵入水即将到达预计的钓目时压水,还可以将两个饵球拖得在水底漂动,增加了鱼追食的可能和机会。

三、竿类入水距离根据情况而有所变化

扬竿抛线,入水压竿,一套完美的动作之后就等漂动刺鱼了。但经过观察,很多钓友忽略了一个细节。即正常钓况下竿尖入水过于随意,注意力只在漂上,竿尖往往入水过深。这就造成了垂钓中不但力道运用不好,还会错失良机,缠线、伤线、跑鱼。

不管是竞技钓还是休闲钓,有一个共识应该强调,即正常钓况下,竿尖在刺鱼前应该在水下。那么,浮漂牵动到位后,竿尖入水多少合适呢?当然,这个距离因一些特殊的情况而改变。几种特殊情况是:

1.鱼情决定不需要风线入水,提着竿子钓。

2.风很大,水面的顺风流带动风线,严重影响了浮漂的稳定。有意加深竿尖入水,使风线入水深些,尽量减少风对浮漂的影响。

3.因为钓场环境的特殊或其他情况而有意加深竿尖的入水深度。

四、竿尖入水过深,对提竿刺鱼的影响

1.竿尖入水过深,风线与漂脚、水线呈反角态势,第一时间抬竿刺不上力。鱼越钓越猾,漂相稍纵即逝,呈反角的大线运行轨迹往往慢半拍,不适应快速中鱼,并总有刺不上力的感觉。

2.作用于漂的爆发力增大,伤漂、伤线、伤体能。因为线在水下呈反角,竿尖入水过深,提竿刺鱼时水阻增大,给第一时间刺鱼的爆发力增加了难度,使爆发力的“打”形成了抬竿的“拉”,力道上自然就控制不好。加之一些钓友漂脚的太空豆未拉出相应的缓冲空间,使漂脚瞬间受力过大,很容易伤漂。同样,大线呈反角,提竿时有“崩”的感觉,后果不单是伤漂伤线,往往它和不压水线造成的恶果是一样的——缠线。另外,特别是用长竿的时候,竿尖入水掌握不好,水的阻力尤其明显,一天钓下来,体能消耗也是很大的。

五、竿尖入水的深度多少合适?

说了这么多,终于说到了正题。笔者多年实践体会,在无风无浪情况下,竿尖入水三五厘米左右;微风小浪,竿尖入水十余厘米(最好不要大于漂脚至钓目的深度)。但如果还有其他情况,比如钓大鱼,故意让线;比如戳草窝,线在草上等等,那都另当别论了。

钓鱼已成为竞技项目,不管是比赛还是野外休闲,鱼获才是硬道理。竿尖入水多少看似小问题,但不引起重视会添了大麻烦。讲究精度,注重细节,应该是我们钓鱼人追求的。特别是玩台钓的钓友,更是要注意这些细节。因为台钓对细节要求比较高,如果忽略了有些细节,恐怕会对这次垂钓的钓获造成比较大影响。平时闲来无事,可以多看看有关垂钓的书籍,或是在网上多浏览一些相关台钓方面的文章,以增强自身的台钓知识,在实践中逐渐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使自己的钓技更上一层楼。

台钓【第二版】.pdf
2.6M
·
百度网盘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