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用品 > 夜钓装备

,FULINK平台文献传递的全文链接有效期限为20天

夜钓装备钓友圈2023-08-06 22:46:25A+A-

注:考试时,务必带上2B铅笔、橡皮擦,签字笔。

答题卡,请按要求尽量涂黑涂满格,试卷上所有题目都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题卡姓名栏,请填写:姓名,年级专业(简称)班级,例如某某某 20财管3班

第一章 绪论

1、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 P4

2、信息的特征 P9;文献的定义及要素P11-12;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的关系P13。

3、文献信息资源的几种划分类型 P17-

按文献的载体形式划分(手写型文献、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声像型文献、机读型文献) ; P17

按文献的加工深度划分(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P18;

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划分11种:其中常见文献3种,特种文献8种 P19-26

图书、期刊的特点P20-21 ;中国专利的类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P24图书、期刊、报纸等8种文献在数据库中的字段(即指每种类型的文献在数据库中的字段)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著录项 P15-P25),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见P119表4-2-1 )一些文献类型的特征号码(ISBN,ISSN,CN,GB)

第二章 检索基础知识

1、检索语言的作用(标引人员(数据库的加工,即二次文献的加工)与检索者之间的桥梁及沟通) P36

检索语言的类型(按规范化,分为规范语言和非规范语言,分别有哪些;按标识的组配方式可分为先组式语言与后组式语言,分别举例;按表达信息的特征划分有外部特征语言和内容特征语言,举例子,即标题词、单元词、叙词、关键词四种主题语言和中图法,按上述三种类型划分,如何归类?)P36-P37

主题检索语言按照选词方式不同,可分为哪4种 P37-P38

3、常用检索语言的比较P39(表2-2-1)

4、分类法有哪些、特点?掌握中图法体系结构(五大部类22个大类)、标记符号(分类号正确书写格式)P39-42

5、掌握富家内楼大学馆藏图书的索书号(包含分类号加著者号如:S712/L210)

6、分类检索语言与主题检索语言的区别P42(表2-2-3)

7、信息检索的含义(广义的信息检索包括信息存储与检索,狭义的信息检索仅指检索的过程) P43

8、信息检索类型(按检索手段划分,按检索对象划分:文献检索、事实检索、数据检索和声频视频检索P45-46)

9、信息检索系统的构成及类型P48、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构成P49

10、数据库结构(主要由字段(基本(索引)字段和辅助(索引)字段)、记录、文档组成)P49-50

检索技术与检索效果

1、布尔逻辑算符类型与用法P51-P53

2、截词算符(截词方式、作用 P54,中文:一般通过模糊检索方式,可以实现);

3、位置算符(外文:W(with)、N(Near)等 P55,中文,知网的“句子检索”界面(实现了简单的位置算符功能)等;

4、字段限制算符(具体数据库的字段限制方式,与下面检索途径相结合);P56-58

5、精确检索:双引号 P59

6、搜索引擎(关键词搜索引擎、布尔逻辑算符、字段限定检索(标题限制、文件类型限制、站点限制、URL限制、链接检索)、精确检索、快照功能) P59-62

7、检索流程P66-74

常用信息检索途径(主题、分类、著者、题名、号码等,每种途径对应的字段入口?)P69

分析主题词、构建检索表达式 P70-72 (参照综合实习报告课题分析部分)

8、影响检索效果的因素(检索系统和检索人员) P75

9、检索效果评价指标(查全率、查准率的计算及之间的关系)P75-76

10、检索效果的调整策略 (提高查全率?提高查准率?字段入口调整措施?)P77-80

第四章 信息伦理与学术规范

1、学术规范的内容(学术道德规范、学术法律规范、学术技术规范) P102-106

2、 学术不端 P107

3、参考文献著录 P117-122 重点 P119表4-2-1 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

4、学位论文的结构P315-320

5、学术不端论文检测系统 P320

实习部分:

数据库:Fulink平台、维普数据库、知网(cnki)、万方数据、Web of science(包含世界著名三大引文数据库SCIE(科学引文数据库(扩展版))、SSCI(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数据库))

1、各数据库收录的文献类型?是否有全文?全文打开的格式 (PDF?、CAJ?等)

2、有几种检索界面,各检索界面的检索规则(例如字段限制的表达及检索式的构建、不同数据库布尔逻辑算符的表示方法)

3、检索结果(二次文献)导出格式类型(FulinkP130 图5-1-6 右上角、维普P176 图5-4-16 、知网 P150图5-2-26 左栏、万方P163 图5-3-6 左栏、 WOS(EndNote、文本等格式)),各数据库导出格式中是否有EndNote, NoteExpress、Bibtex、APA等格式?

4、掌握fulink的文献传递功能(单次传递图书页码范围,不超过可咨询总页数的20%并且最多不超过50页),FULINK平台文献传递的全文链接有效期限为20天。一、公司简介

成立时间:1997年3月3日

注册地址:晋安区鼓山镇蕉坑路168号

法定代表人:陈葵生

注册资本:2.43亿人民币

股份组成图

所属行业:轻工制造 — 家居用品

茶花现代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3月3日在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陈葵生,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塑料日用制品、工业塑料配件、塑料模具、家居用品等。专业从事家居用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茶花是塑料家居用品行业第一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荣誉企业,也是中国塑料家居用品行业十强企业之一。

该公司目前有三个属于自己的大型生产基地,基地还同时配有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具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的推出新颖,时尚,独特的家居用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线上,线下营销通路和网络在全国范围拥有省、地级茶花专营销售代理商。其销售的终端主要集中在大卖场和全国的地方性超市,并与国内外多个全国国性连锁超市建立有长期的紧密合作。

二.茶花公司主营业务分析重点介绍与高分子材料相关业务

茶花现代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制造业为主,主要的产品为塑料制品,占营业收入的百分八十以上,该公司的商业重心几乎全在国内市场,在市场上常见的商品多为塑料日用品如收纳箱,衣架,座椅,水杯等,PP为最主要的原材料,次为PE,水杯大部分原料为Tritan。

经营范围有: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家居用品制造;日用杂品制造;日用玻璃制品制造;日用陶瓷制品制造;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竹制品制造;日用木制品制造;橡胶制品制造;金属制日用品制造;模具制造;母婴用品制造;厨具卫具及日用杂品研发;塑料制品销售;日用品销售;竹制品销售;日用木制品销售;针纺织品销售;合成材料销售;母婴用品销售;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 茶花现代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6家公司,具有4处分支机构。

公司产品生产工艺主要有注塑(吹塑)和吹膜。塑料类产品中,除保鲜膜、保鲜袋、垃圾袋 等薄膜类产品采用吹膜工艺外,其他产品均采用注塑(吹塑)工艺。

三.茶花上市公司近几年营业收入与利润

1.茶花股份资产状况统计

截至至2021年6月30日茶花股份总资产为1,398,964,687.30元,相比上个半年减少了68005875.07元,同比下降4.64%。2021年茶花股份总负债为144,600,766.48元,相比上个半年减少了408011713元,同比减小28.21%。

2.茶花的经营状况

(1)按产品

按行业

按地区

茶花公司2017~2020营业收入与利润表

茶花公司2018~2021.8.27产品与国内外产品的竞争力对比1.国内

(1)该公司的主营方式是省级专营经销为主,商超直营、电商等方式为辅的策略,在大众推广方面不够重视。同时电商销售在营收中占低,说明该公司在电商上的布局不够完善,不符和当前世界疫情大流行下的购物趋势。

(2)茶花公司在同类市场中拥有较高的毛利率,同行竞争力强。可能是受到疫情的影响,使该公司在营业成本上有所上升,导致了毛利率较往年有所下降。

(3)茶花公司目前拥有三个属于自己的大型生产基地,基地还同时配有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4)产品种类众多,样式丰富,该公司产品系列齐全,款式丰富,基本涵盖了所有与居家相关的日用产品,形成1,500多个单品的产品体系,成为公司构建竞争优势和实施品牌运营的坚实基础。

2.国外

茶花在国外市场几乎没有布局,只占主营收的很小一部分.

从应届生的角度出发,是否愿意加入该公司?为什么?公司福利待遇高(五险一金、带薪年假、餐补、员工旅游),上下班时间为上午9:00-下午6:00,加班次数不多。公司拥有完善的体系管理,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该公司不限工作经验的职位仅占24%,大部分职位需要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应届生入职难度大。百分之五十的面试来源于校园招聘。专业分类清晰,筛选容易:根据院校与专业的特点,应届生的能力优势明显,匹配性评估变得更容易。该公司招收员工学历为大专及以下占比高达74%,所以入职茶花公司的应届生毕业学历大多都为大专和高中。

总结:非双一流本科及以下院校应届毕业生会更愿意加入该公司,该公司人均月薪在7-8k,公司福利待遇高,且该公司50%面试来源于校招,有更多的应届生会愿意入职该公司。

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是否愿意投资该公司?为什么?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应暂时呈观望态度,虽然该公司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目前不推荐购买。

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偏好轻巧、便捷的日用品,而塑料具有重量轻、可塑性强、制造成本低、功能广泛等特点,日用塑料制品愈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花公司作为塑料家居用品前三的产业 ,目前有多家属于自己的生产基地,还对生产线进行了自动化改良,在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上都有一定的优势,产能和供给需求已经不再是限制茶花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前限制茶花公司的是营销模式,该公司的营销的方式目前依然是以经销商专营为主,在电商上的营销能力弱,不符合现今的购物主流方向。也没有将自己的产品直接向用户推广,或尝试与其他商家联动来提升知名度,这很可能是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在上市后一直没有明显增加的原因,近一年多来又受到疫情的影响营业收入和利润都有所下降。如果茶花公司能在营销模式上做出有成效的改动,应该能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益,但目前该公司并没有做出有成效的改动,所以因呈观望态度,暂不推荐购买。整体而言,看完报告,我知道光刻胶是怎么回事了。但是,我随便百度一下,这些资料就有了。这份报告并不能告诉我,在不同细分领域的光刻胶,分别有哪些龙头。这些龙头,最近1年在哪方面有突破;重点布局了哪方面的产能,未来可能会有很好的发展。

你们这篇报告好像更多地偏向于PCB,应该也可以更多地关注高端的集成电路板光刻胶的国产替代的机会。现在有几家公司买了ASML的光刻机,它们的目标肯定是往高端光刻胶走。

建议:下载一个“慧投资”APP,在里面输入“光刻胶”以及光刻胶公司的名称,会有很多研报,尽可能多地看研报,然后再改一下报告。改完后直接做成PPT,录屏完将“录屏-报告和PPT”一起打包发给我。到时候我再给具体的修改意见。

光刻胶的背景介绍

(一)、背景:

光刻胶(Photoresist)又称光致抗蚀剂,是指通过紫外光电子束离子束X射线等的照射或辐射,其溶解度发生变化的耐蚀剂刻薄膜材料。由感光树脂增感剂溶剂3种主要成分组成的对光敏感的混合液体。在光刻工艺过程中,用作抗腐蚀涂层材料。半导体材料在表面加工时,若采用适当的有选择性的光刻胶,可在表面上得到所需的图像。光刻胶按其形成的图像分类有正性、负性两大类。在光刻胶工艺过程中,涂层曝光、显影后,曝光部分被溶解,未曝光部分留下来,该涂层材料为正性光刻胶。如果曝光部分被保留下来,而未曝光被溶解,该涂层材料为负性光刻胶。按曝光光源和辐射源的不同,又分为紫外光刻胶(包括紫外正、负性光刻胶)、深紫外光刻胶、X-射线胶、电子束胶、离子束胶等。光刻胶主要应用于显示面板、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分立器件等细微图形加工作业。光刻胶生产技术较为复杂,品种规格较多,在电子工业集成电路的制造中,对所使用光刻胶有严格的要求。

(二)、历史:

1826年,法国人涅普斯(J. N. Niepce)最先发现了具有感光性的天然沥青,使用低黏度优质沥青涂覆玻璃板,预干后,置于相机暗盒内,开启曝光窗,经光学镜头长时间曝光后,沥青涂层感光逐渐交联固化,形成潜像,再经溶剂松节油清洗定影,获得最早的沥青成像图案。

1832年,德国人舒柯(G. Suckow)发现重铬酸盐在明胶等有机物中具有感光性。

1839年,英国人庞顿(S. M. Ponton)首先将重铬酸盐用于照相研究。

1850年,英国人塔尔博特(F. Talbot)将重铬酸盐与明胶混合后涂在钢板上制作照相凹版获得了成功。

19世纪中叶,德国人格里斯(J. P. Griess)合成出芳香族重氮化合物,并发现重氮化合物不但遇热不稳定,而且对光照也不稳定。

1884年,德国人韦斯特(West)首先利用重氮化合物的感光性显示出影像。

1890年。德国人格林(Green)和格罗斯(Gross)等人将重氮化的混合物制成感光材料。取得了第一个重氮感光材料的专利。不久,德国的卡勒(Kalle)公司推出了重氮印相纸,从而使重氮感光材料商品化,并逐渐代替了铁印相技术。

1921年,美国人毕勃(M. C. Beeb)等人将碘仿芳香胺混合在一起,用紫外光照射得到染料像,称它为自由基成像体系。

1925年,美国柯达(Eastman-Kodak)公司发现了聚乙烯醇和肉桂酸酯在紫外光下有很强的交联反应并且感光度很高,随后用于光学玻璃的光栅蚀刻,成为光刻胶的先驱。

1942年,英国Eisler发明印刷电路板 [40] ,重铬酸盐感光材料作为光敏抗蚀剂用于制造印刷线路板。重铬酸在紫外光作用下还原成三价铬离子,三价铬离子可和水溶性聚合物中的羰基、胺基、羟基等作用形成不溶的配位络合物。

1943年,美国杜邦公司提交了世界第一份有关光引发剂的发明专利,尽管这种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感光活性较低,后来也未能转化为实际应用,但确实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聚合物材料加工技术。

1948年,美国专利中出现第一个光固化油墨配方和实施技术的专利。

1949年德国Kalle公司首先开发成功紫外正性光刻胶。

1954年,由柯达公司的明斯克(L. M. Minsk)等人研究成功的光敏剂增感的聚乙烯醇肉桂酸酯成为第一个光固化性能的光刻胶 ,牌号KPR。先用于印刷工业,后用于电子工业。

1958年,柯达公司发展出了叠氮-橡胶系的负性光刻胶 ,牌号为KMER和KTFR。

1960年,出现邻重氮萘醌-酚醛树脂紫外正性光刻胶 。

1968年美国IBM公司的Haller等人发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电子束光刻胶。

1973年由Bell实验室和Bowden发明聚烯砜类电子束光刻胶。

197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H. Smith提出X射线曝光技术 。

1989年,日本科学家Kinoshita提出极紫外光刻技术(EUVL) 。

1990年后,开始出现248 nm化学增幅型光刻胶。

1992年,IBM使用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聚合物作为化学增幅的193 nm光刻胶材料。同年Kaimoto等也发现了非芳香性的抗蚀刻剂,而且在193 nm有较好的透光性 。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纳米结构实验室提出了一种叫做“纳米压印成像”(nanoimprint lithography)的新技术 。

1996年,欧洲主要成立了4个极紫外光刻相关研究项目,约110个研究单位参与,其中比较重要的项目为MEDEA和MORE MOORE。

1997年,Intel公司成立了包括AMD、Motorola、Micron、Infineon和IBM的EUV LLC,并与由LBNL、LLNL和SNL组成的国家技术实验室(VNL)签订了极紫外光刻联合研发协议(CRADA)。

1998年,日本开始极紫外光刻研究工作,并于2002年6月成立极紫外光刻系统研究协会(EUVA) 。

1962年,中国北京化工厂接受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委托,着手研究光刻胶,以吡啶为原料,采用热法工艺,制成聚乙烯醇肉桂酸酯胶。

1967年,中国第一个KPR型负性光刻胶投产。

1970年,103B型、106型两种负胶投产,环化橡胶系负胶BN-302、BN-303也相继开发成功。

2018年5月30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专项(02专项)项目“极紫外光刻胶材料与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经过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努力攻关,完成了EUV光刻胶关键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合成工艺研究、配方组成和光刻胶制备、实验室光刻胶性能的初步评价装备的研发,达到了任务书中规定的材料和装备的考核指标。 [25]

2019年11月25日,8种“光刻胶及其关键原材料和配套试剂”入选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 。

(三)、应用:

1、平板显示器

在平板显示器制造中,平板显示器电路的制作、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 PDP)障壁的制作、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彩色滤光片的制作均需采用光刻技术,使用不同类型的光刻胶 。按用途可分为TFT用光刻胶、触摸屏用光刻胶和滤光片用光刻胶:

1)TFT用光刻胶主要是用来在玻璃基板上制作场效应管(FET),即通过沉积、刻蚀等工艺在玻璃基板上制作出场效应管的源、栅、漏极结构并形成导电沟层。由于每一个TFT都用来驱动一个子像素下的液晶,因此需要很高的精确度,一般都是正性光刻胶。

2)滤光片用光刻胶的作用是制作彩色滤光片,又分为彩色光刻胶和黑色光刻胶。彩色滤光片是LCD显示器彩色化的关键组件,其作用是实现LCD面板的彩色显示。其制作方法有染色法、染料分散法、电着法、印刷法等多种,其中染色法、颜料分散法和电着法均需用光刻技术。

触摸屏用光刻胶的作用主要是在玻璃基板上沉积氧化铟锡电极(ITO),从而制作图形化的触摸电极 。ITO电极制作中使用的光刻胶可为叠氮萘醌类正性光刻胶,也可用丙烯酸酯类负性光刻胶。

2、 LED加工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由含镓、砷、磷、氮等的化合物制成。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电子元件。这种电子元件最早在1962年出现,早期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之后发展出其他单色光的版本,如今能发出的光已普及可见光、红外光及紫外线,光度也提高到相当的光度。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光二极管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显示器、电视机采光装饰和照明。它的加工和批量生产光刻是其最重要的工艺之一。主要应用的是重氮萘醌系正性光刻胶 。

3、印制电路板

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的制造90%以上使用光刻胶光刻制造,所用材料为抗蚀油墨。因为早期电路板用丝网印刷方式将抗蚀油墨印刷到覆铜板上,形成电路图形,再用腐蚀液腐蚀出电路板。所以PCB这个词沿用下来。不过由于光刻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相对成本低的优势,基本取代了丝网印刷方式制造电路板

(四)近年来光刻胶的发展趋势:

光刻胶的生产销售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据SEMI数据统计,国际光刻胶市场从2002年到2007年6年内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07年全球光刻胶市场总销量约在2193加仑,同比增长4.2%;销售额达到11.28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248 nm及193 nm光刻胶市场需求增长是推动光刻胶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和2009年国际光刻胶市场规模出现下滑,但伴随全球经济复苏,2010年市场销售总额为11.38亿美元,到2013年约为15亿美元 。

2011-2018年中国光刻胶产量及需求

中国光刻胶生产水平与国际相比,差距较大,尽管紫外线负胶已经国产化,紫外线正胶也达到了1 μm的水平,但高分辨率的g线、i线正胶,248 nm和193 nm深紫外胶绝大部分依赖进口。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光刻胶的需求量也以年增长率35%的速度快速增长,10年里总需求量增长了近20倍。截止到2011年光刻胶需求总量已达到3740吨,销售额在13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集成电路和LCD是光刻胶的两大主要应用领域:集成电路的需求量占销售总额的66.42%,LCD用胶占到了30.56% 。到2013年中国光刻胶需求总量已达到5700吨,销售额约为17亿元人民币(2.7亿美元)。其中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器仍然是光刻胶两大主要应用领域。

根据Cision数据,2019年全球光刻胶市场规模预计为91亿美元,自2010年保持CAGR约5.4%。中国光刻胶市场规模约88亿人民币,预计CAGR为15%。

光刻胶产业链

1、生产工艺:

(静态涂胶)

:光刻胶是一种经过严格设计的复杂、精密的配方产品,由成膜剂、光敏剂、溶剂和添加剂等不同性质的原料,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经过复杂、精密的加工工艺而制成。因此,光刻胶原材料的品质对光刻胶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2.根据生产工艺,定义产业链(即说明上、下游以及应用端)。此处建议可以通过列表的形式

光刻胶产业链公司主营业务行业竞争力上游1、PCB光刻胶光引发剂2、PCB光刻胶树脂3、面板显示光刻胶光引发剂4、板显示光刻胶树脂强力新材引发剂、树脂内少数主营光刻胶专用化学品的厂商,产品产能集中在PCB光刻胶专用化学品板块。晶瑞股份半导体、新能源材料年设计产能8100吨,利用率93.95%下游集成电路平板显示PCB印刷线路板南大光电电子特气、光刻胶从多个层 面打破了所在行业内的国外长期垄断上海新阳集成电路上海新阳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4亿元,同比增长8.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4亿元,同比增长30.44%。欣奕华半导体、显示及医疗行业半导体显示光刻胶产能达到4000吨(可扩至8000吨)。应用端北京科华目前份额较小。上海新阳光刻胶、集成电路、芯片三季报显示经历了去年的财务大洗澡后公司业绩重回增长轨道,归母净利润同比暴涨115倍

目前,全球光刻胶生产制造主要被日本JSR、东京应化、信越化学、住友化学等制造商所垄断,尤其在高分辨率的KrF和ArF光刻胶领域,其核心技术基本由美国和日本制造商所掌握。中国本土企业在光刻胶市场的份额较低,与国外光刻胶制造商仍存在差距。数据显示,东京应化市场占比最大达27%,杜邦市场占比达17%,JSR市场占比达13%。

产能持续紧张不仅是芯片,其上游原材料也陷入了空前紧张。

赛迪智库称,2月份日本福岛地震就曾造成信越化学光刻胶工厂暂停生产,引发新合约涨价事件。而随着多家晶圆厂纷纷扩产,光刻胶需求量大增,抢货已成为常态,尤其是KrF、ArF等高端光刻胶。

有分析称,光刻胶作为晶圆制造的核心化学工艺品,有效期较短,晶圆厂正常的库存通常不会太多,因此易受自然灾害、政治经济冲突等突发事件影响,产生缺货、涨价现象。

国内光刻胶制造企业正迎来国产替代的机会。根据野村东方国际证券2020年10月的研究报告,国内适用于12英寸硅片的ArF光刻胶基本依靠进口,自给率严重不足;同时东京应化、合成橡胶(JSR)、住友化学、信越化学为代表的国外成熟光刻胶厂商已经实现 ArF甚至EUV等高端光刻胶的量产。危机相依,高端的半导体光刻胶国产化率很低,仍需大量进口,这也为国产替代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

据公开资料介绍,光刻技术是借用照相技术、平板印刷技术利用光在半导体材料表面印刷出图像样式,这些图像样式便定义了芯片的功能。这项技术难度也是极高的,相当于在一根头发丝的横截面积上制造几十上百万个晶体管,由于要做的晶体管结构相当小,只有借用“无孔不入”的光来实现这一功能,这就是光刻技术。

而光刻胶是光刻过程最重要的耗材,在半导体制造中,光刻胶及其配套材料起到支撑产业链的关键作用。光刻胶及配套试剂在晶圆制造材料中合计占比约12%,为第4大晶圆制造材料,且其技术开发难度大,被誉为半导体材料皇冠上的明珠。

据公开资料,光刻胶是利用光化学反应经光刻工艺将所需要的微细图形从掩模板转移到待加工基片上的图形转移介质,由成膜剂、光敏剂、溶剂和添加剂等主要化学品成分和其他助剂组成,被广泛应用于光电信息产业的微细图形线路的加工制作,是微细加工技术的关键性材料。在光刻工艺中,光刻胶被均匀涂在硅片、玻璃和金属等不同的衬底上,经曝光、显影和蚀刻等工序将掩模板上的图形转移到薄膜上,形成与掩模板完全对应的几何图形。光刻胶按显示的效果,可分为正性光刻胶和负性光刻胶,如果显影时未曝光部分溶解于显影液,形成的图形与掩模板相反,称为负性光刻胶;如果显影时曝光部分溶解于显影液,形成的图形与掩模板相同,称为正性光刻胶。

光刻胶分为PCB光刻胶、面板光刻胶、半导体光刻胶,以及其他光刻胶。由于国内光刻胶起步晚,目前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与国外行业巨头仍存在较大差距,生产产能主要集中在PCB光刻胶、LCD 光刻胶等中低端产品,但高端光刻胶中ArF浸没式光刻胶是集成电路28nm、14nm乃至10nm以下制程的关键,而我国高端光刻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三、产业链上下游近3-5年的发展规律以及对未来产业链1-3年的预判

上游

近3-5年的发展规律

首先,由于我国将长期持续加大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预计未来环保监管的不断加强将继续推动UV光固化产业稳定增长。第二,作为一种先进的材料表面处理技术,UV光固化技术的高效、节能、经济等特点,能够满足下游家具、建材、印刷、PCB、金属加工、光纤、3D打印等众多制造业自动化、清洁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业务发展需要。第三,近年来,以UVLED、大分子光引发剂、水性UV光固化配方产品等新技术、新产品为代表,UV光固化技术在涂料、油墨等行业的应用量不断提高,未来随着行业内的持续研发创新、技术进步,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UV光固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应用场景将得到持续拓展。

未来产业链1-3年的预判

目前及未来几年,相对热点技术和产品研发方向主要包括:①UVLED技术:UVLED技术是指用LED发出的光使UV油墨、UV涂料、UV胶粘剂等流体转变为固体,与传统的汞灯相比,UVLED光源更加节能,使用寿命更长,且UVLED光源无需预热,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开启或关闭,使用更为灵活。②水性UV固化材料:水性UV固化材料是以水性树脂为基础,用水作为稀释剂,采用光照方式进行固化的材料,同时具备UV光固化技术和水性涂料技术的优点,用水来代替活性稀释剂稀释低聚物,可实现低粘度,特别适用于全自动化喷涂,VOCs含量更低。③大分子光引发剂:随着大众安全意识的提高,对食品药品等包装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如欧洲对食品药品包装油墨制订了严格的标准,禁止使用迁移性大的材料,已主要采用低迁移性的大分子光引发剂。在全球范围内,大分子光引发剂由于其低毒性和低迁移性的优点,会被越来越多应用到包装油墨中,因此开发更多类型的大分子光引发剂是行业产品的发展趋势。④阳离子光引发剂:由阳离子光引发剂和配套树脂、单体构成的配方产品,具有抗氧阻聚、体系收缩低的优点,可与自由基固化体系互补。未来阳离子固化产品应用或与自由基固化产品混合使用具备发展前景,因此阳离子光引发剂也是产品和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下游

集成电路

近3-5年的发展规律

目前集成电路已渗透到我国各个行业,对于我国科技、工业等领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因集成电路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我国目前尚未完全突破技术壁垒,因此在7nm等精度较高的集成电路领域,我国仍需要进口。换言之,在关键技术领域,我国集成电路依赖进口较为严重。

2017-2020年,我集成电路进出口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进出口逆差也在不断扩大。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共进口集成电路5431亿个,较2019年增加985亿个;出口集成电路2596亿个,较2019年增加411个,贸易逆差为2835亿个。2021年1-2月,我国累计进口集成电路963亿个;出口集成电路468亿个,贸易逆差为495亿个。

未来产业链1-3年的预判

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工业智能化、5G网络、汽车电子、计算机等关键领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由于我国尚未完全突破集成电路的技术壁垒,到至我国对集成电路的进口依赖较为明显,未来在《中国智造2025》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支持下,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在今后几年,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将继续缩小.摩尔定律仍然在起作用。同时,集成电路与其它学科、技术结合,形成新的方向、新的学科或专业,不断改变着传统专业分工的格局。集成电路与系统之间的明确界限已被突破,集成电路不仅成为现代产业和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成为当代各行各业智能工作的基石。

PCB印刷线路板

近3-5年的发展规律

国大陆具备稳定的内需增长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上下游的快速发展共同推动中国大陆PCB份额的持续提升。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PCB行业已经实现了“铜箔、玻纤布、环氧树脂→覆铜板→PCB”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具备了相关需求的配套能力,并且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本土厂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我国PCB产业也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高增长阶段转向创新驱动、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未来产业链1-3年的预判

国内企业不断创新,提高中高端产品市场份额。近年来,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电子信息领域的设备持续朝轻薄、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信息传输速率加快、功能元件数增多,因此对PCB的高端产品要求不断提高。在新阶段下,PCB不断往高系统集成化、高性能化发展。根据Prismark数据,未来国内高技术含量PCB将高速发展,以IC载板为例,2016-2021年国内IC载板产值复合增速预计为3.55%,远超0.14%的全球增速,未来中高端PCB的国产化进口替代将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自动化生产、规模效应、环保等要素推动行业集中化。近年来,全球及中国的PCB产业增长速度趋于平稳。在产品类型上,全球PCB产业均在向高精度、高密度和高可靠性方向靠拢,不断缩小体积、提高性能,以适应下游各电子设备行业的发展,这就意味着企业在技术研发以及设备上的投入将进一步增加。在生产效率上,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竞争日趋激烈,提效率、降成本成为PCB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正在成为PCB产业升级的方向。在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小型的PCB企业往往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领先的PCB企业则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获得长足的发展。近5年,国内排名靠前的PCB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充足的资金后,不断提高生产规模、创新产品工艺,获取更多订单,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

四、从业和就业分析

就业分析:在国家鼓励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的政策导向下,本土半导体材料厂商不断提升半导体产品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逐渐打破了国外半导体厂商的垄断格局,推进我国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促进我国半导体材料行业的发展。下游公司对比上游公司薪水相比较高,下游公司的技术需求较高,在下游公司就业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拓宽知识面等。由于外国对我国长期严密的技术封锁以及打压,导致我国在半导体方面的发展现在完全依靠自己摸索,发展较为缓慢,大有就业前景。

从业分析:从个人层面来看,光刻胶应用广泛,电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光刻胶产业,因为外国的技术封锁以及打压,现在我国鼓励发展该产业,现如今发展增速较快。,产业未来前景十分向好。

从国家层面来看:在国家一系列红利政策带动下,我国半导体、平板显示及PCB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作为半导体、平板显示及PCB行业制造环节中关键的材料,光刻胶市场需求得到快速释放,产量也快速增长。行业前景十分看好。

《高分子材料学》课程产业链调研报告

《XXXXXXXXXXXXX》

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年级: 2019级

指导老师: 张欣向

成绩:

成员姓名学号分工

日期:2021年10月

目录

以下为正文(报告中要删去此句)

报告题目

AAAAAaaaa

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bbbbb

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ccccccBBBBBBBCCCCCCCCDDDDDDDDEEEEEEEEFFFFFFFFF参考资料推荐几个我看过的材料(在本文最后)

可降解塑料之PBAT产业链调研

PBAT的背景介绍

2021年1月1日,史上最严“限塑令”正式在全国生效。禁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超市、商场等地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限塑政策进入执行落实阶段。“限塑令”给可降解塑料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我们通过搜索资料将可降解塑料通过三个方面分类根据降解方式来分类,生物降解塑料的应用性最强。理想的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终被无机化而成为自然界中碳素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高分子材料。按照原料来源,其可分为生物基的PLA、PGA和PHA等,和石油基的PBAT、PBS和PCL等。PLA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可降解塑料类型。生物降解根据降解程度又可分为部分降解和完全降解,其中PE/淀粉混合塑料等只能达到部分降解的程度,而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基聚乳酸(PLA)和石油基聚(PBAT)能够实现完全降解。

再来看看PBAT的性能,它降解周期非常短,且拥有良好的耐热性、抗冲击性、延展性和断裂伸长率,加工方法也与传统LDPE相似。但PBAT最大的问题就是开口性差,且成本较高。将它与PLA进行比较,PLA(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易加工性。缺点是降解条件相对苛刻,但由于PLA在生物降解塑料中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PLA 的消费量居于前列。

限塑令的大背景;可降解塑料的种类(主要分为生物基和石油基);PBAT的性能以及与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的对比(优缺点)。PBAT的产业链PBAT的生产流程简图:

生产PBAT的主要原料是:PTA,(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AA,(己二酸)、BOO(丁二醇)。

上下游的确定

此处建议可以通过列表的形式PBAT产业链公司主营业务行业竞争力上游简介一下上游,如说明主要是PTA、BDO、AAPTA是精对苯二甲酸(Pure Terephthalic Acid)的英文缩写,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产聚酯纤维(涤纶)、聚酯瓶片和聚酯薄膜BDO一般指1,4-丁二醇(Butane-1,4-diol),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4H10O2,外观为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可燃,凝固点20.1℃,能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微溶于乙醚。有吸湿性,气味苦,入口则略有甜味。用作溶剂和增湿剂,也用于制增塑剂、药物、聚酯树脂、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等。AA 己二酸(Adipic acid)又称肥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二元酸,结构式为HOOC(CH2)4COOH。能够发生成盐反应、酯化反应、酰胺化反应等,并能与二元胺或二元醇缩聚成高分子聚合物等。己二酸是工业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二元羧酸,在化工生产、有机合成工业、医药、润滑剂制造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产量居所有二元羧酸中的第二位。己二酸主要用作尼龙66和工程塑料的原料,也用于生产各种酯类产品,还用作聚氨基甲酸酯弹性体的原料,各种食品和饮料的酸化剂,其作用有时胜过柠檬酸和酒石酸。如PTA的恒力、恒逸、荣盛、桐昆等。恒力:PTA+聚酯PTA总产能1160万吨/年2020-12-31 PTA毛利率11.15%恒逸:PTA+PIAPTA行业龙头企业。PTA产能1600万吨/年,PTA毛利率 11.00%桐昆:PTA +涤纶长丝PTA产能500万吨/年,PTA毛利率 7.68%如BDO公司一定要深入查阅资料,有些公司在新建BDO的产能,如恒力。陕西黑猫:焦炭+BDOBDO产能:第一季度BDO产量2.63万吨华鲁恒升:BDO+己二酸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BDO17.95万吨如AA的公司,像华峰化学,华峰化学:己二酸+氨纶华鲁恒升:己二酸+有机胺AA产能73.5万吨项目达产后AA年产能14.8万吨…….下游生产PBAT的公司广安宏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服务 , 光降解塑料制品制造 , 热氧降解塑料制品制造年产20万吨PBAT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特种工程塑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在建6万吨PBAT生产线,预计今年投入生产浙江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氨酯原液、聚酯多元醇、己二酸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年产3万吨PBAT应用端包装材料一次性塑料餐具东莞市金世祥塑胶原料有限公司经营通用塑胶、工程塑胶和特种工程塑胶为买卖对象的专业塑胶原料贸易商供货总量20000千克PBAT全生物降解垃圾袋苏州晖煌氟塑化有限公司经销塑胶原料及制品,化工原料及产品供货总量80500千克产业链分析(上面只是列表,这里再通过文字,去分析各产业链上的公司,分析其竞争力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

恒力的PTA总产能较大,PTA的毛利率最高。2021年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45.74 亿元,,同比增加 55.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86.42 亿元,同比增加 56.65%;实现基本每股收益 1.23 元。 其中 2021 年 2 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 513.41 亿元,同比增加 36.59%,环 比下降 3.55%;实现归母净利润 45.31 亿元,同比增加 34.31%,环比增长 10.22%

恒逸的PTA总产能最大,PTA的毛利率较高。公司发布 2021 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 609.23 亿 元,同比上升 54.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2.34 亿元, 同比上升 16.95%。销售毛利率 7.34%,同比减少 2.26 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4.35%,同比减少 1.47 个百分点。实现归母净利润 10.22 亿元,同比减少 6.70%,环比减少 15.75%。

桐昆的PTA产能在3家公司最小,PTA的毛利率也最小。公司 2021 上半年实现营收 302 亿元,同比+41.4%;实现归母净利润 41.3 亿元, 同比+310%;2021 年上半年浙石化为公司贡献 22.8 亿元的投资收益;随着长丝 景气度回升,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 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6.4(+30.1)/87.8(+34.5)/94.6(新增)亿元,同比增长 168.5%/14.9%/7.7%

恒力的实力最为雄厚,它是国内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PTA-聚酯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企业。

恒逸是全球领先的“PTA-涤纶”和“CPL-锦纶”产业链一体化龙头企业。

桐昆是国内产能、产量、销量最大的涤纶长丝制造企业。

可以看出,恒力在PTA方面具有最强的竞争力。恒力加大力度规划聚酯新材料项目。公司大炼化项目和乙烯项目均已完全投产,另外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煤制氢装置。中长期来看,公司仍有极强的内生增长力,完善上游配套的同时加大力度拓展下游新材料领域。聚酯产业链方面,惠州500 万吨/年PTA 项目预计2022 年建成,建成后 PTA 产能将达到 1660 万吨/年,将成为国内唯一的千万吨级以上权益产能的PTA 生产商。营口康辉新材料在建 3 条功能性薄膜生产线(12 万吨/年)、4 条工程塑料/PBS 类改性生产线(3 万吨/年),预计 2021 年下半年陆续投产。大连康辉新材料 45 万吨可降解塑料项目、江苏康辉新材料 47 万吨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10 万吨特种功能性薄膜、15万吨改性 PBT、8万吨改性 PBAT 和江苏南通 150 万吨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项目正在建设中。依托“大化工”平台,加深入化工新材料。公司已启动建设恒力化工新 材料配套项目,核心为 30 万吨/年己二酸产能,构建可降解塑料全产业链同时,也提供了发展尼龙 66 的可能性。

恒逸涤纶长丝高度景气,助力公司业绩稳步增长。PTA龙头产能稳步扩张,打造一体化成本优势。文莱二期项目持续建设,公司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桐昆方面,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国内国际市场纺织服装需求明显改善,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也为化纤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成本支撑,工厂产销放量,长丝价格持续上涨。随着产能的增加,公司将继续巩固其涤纶龙头地位。

广安宏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PBAT;浙江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PBAT;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建6万吨PBAT生产线,预计今年投入生产。其中广安宏源的的PBAT年产能最大,最有竞争力。

东莞市金世祥塑胶原料有限公司,生产一次性塑料餐具,供货总量20000千克

苏州晖煌氟塑化有限公司,生产PBAT全生物降解垃圾袋,供货总量80500千克

产业链上下游近3-5年的发展规律以及对未来产业链1-3年的预判

关于PBAT上下游近五年的发展,如图上所示,近年来在政策利好、居民环保意识提升等因素驱动下,中国PBAT行业不断地在加速发展。同时随着各企业持续加大对PBAT的研发投入,PBAT的生产技术持续提升。总之对于近几年PBAT的发展,从政策上来讲不断呈现良性发展。市场规模也是不断在扩大。应用方向也是更为广泛。

未来PBAT的发展前景

从市场规模上看,未来的PBAT市场还是不断在扩大的。同时也反映出PBAT的应用前景空间。据天风证券测算,政策落地后,仅外卖、快递、农膜三个领域未来可降解塑料需求将达到154.53万吨,对应可降解塑料市场约270亿元。对比我国当下4.2万吨的市场需求量,市场增长空间达36倍。

该图预测了未来PBAT市场的占比及国内的需求量。从图中看出未来可降解塑料PBAT将会得到更近一步的发展。从而得出对于PBAT的产业链发展的预测,即未来PBAT的产业链将会不断地完善,生产技术也会不断优化,应用领域更为广泛。

产业链发展呈现一种不断向上的发展现象。

四、从业和就业分析

2020年以来,随着“禁塑令”的出台,国内大量企业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各地PBAT项目陆续上马。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7月底国内PBAT已投产能达33.3万吨,在建产能达146.4万吨,拟建产能达1246.4万吨,与2021年初相比,新增超过25家拟建PBAT企业,拟建产能已超千万吨/年。若全部拟建产能后续实现投产,PBAT产能无疑将会大幅过剩,因此一些企业拟建产能规划很大,但一般都会分期建设,部分企业已将PBAT生产转为PBS生产,大部分企业二期拟建将视市场状况而定。

在政策利好、居民环保意识提升等因素驱动下,中国PBAT行业加速发展,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2016-2020年期间,中国PBAT行业市场规模(按消费金额计)从14.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31.3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20.8%。未来5年,中国PBAT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保持较高水平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

当前,中国PBAT等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塑料包装、农用薄膜及一次性塑料餐具等低端产业。随着PBAT行业的快速发展,PBAT在高端领域的应用将逐步扩大(以医疗领域为例):

● 医疗机构方面,PBAT等生物可降解塑料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符合中国“限塑令”的要求,未来部分医用耗材将被PBAT等生物可降解塑料替代;

● 企业方面,医疗等高端领域的市场利润更高,企业为追求更高的利润将逐步加大对高端领域的布局;

● 消费者方面,与塑料包装等低端市场产品相比,消费者对医疗等高端领域的材料价格接受程度更高。

相比之下,PBAT在行业中平均毛利在百分之20左右,而PBAT在医疗行业的平均毛利在百分之30左右,由此可见在医疗领域,PBAT的优势更加明显。如限塑令进一步严格执行,未来对PBAT的需求进一步提升,PBAT就成为主流塑料产品,发展前景广阔。

国家出台的新政策固然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但同时产能过剩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从最高33000元/吨降至最低20000元/吨,PBAT价格经历过山车行情。因此PBAT行业有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毕竟跟着政策走虽然肯定没错,但是人数太多会导致的行业竞争和产能过剩问题是无法避免的,而一些新兴的企业没有办法与老牌强企竞争,必然会在时间的冲击下一步步走向下坡路。

有关数据表明,直至2025年“十四五末”这一节点,乐观预测中国PBAT需求量在180万吨左右,一般预测在130万吨,而消极预测仅从政策角度在100万吨,面对现有的700多万吨/年的新增产能,产能过剩问题明显。因此,在长远路线的发展来看,PBAT产能过剩所带来问题已经超过它本身所创造的利润,因此就业问题也就随着时间,由紧及松,最后过剩,必然会对PBAT这一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参考资料:(以下网址不要删掉)https://www.sohu.com/a/463768576_99915829(这里面有在已有产能和在建产能)。https://ecep.m.ofweek.com/2021-03/ART-93001-8420-30487683.html(这里面有全国布局图,会看得比较吃力,但能看得出来。你们也可以继续找文章的源头,看能不能找到清晰的图片)。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935869263324340&wfr=spider&for=pc(有在建产能公司,及公司介绍)

这样的一个报告,老师有点小小的失望。老师上课都讲过了,你们应该要做得比其他组更好才对。但你们反而做得非常粗糙。请参考其他组的产业链调研,碳纤、玻纤、尼龙的,都做得非常好

有机硅产业链调研

有机硅的背景介绍有机硅的历史有机硅的应用有机硅近3-5年的发展有机硅产业链有机硅全产业链图及介绍确定一条产业链(如你们就是写硅-硅氧烷-硅油-硅酮胶这一条产业链)

其实上游还有很多公司有生产硅氧烷:如,兴发集团、鲁西化工、三友化工、新亚强等很多公司。有机硅产业链公司公司主营业务行业竞争上游主要是硅和氯甲烷以及各硅氧烷的公司合盛硅业新安股份东岳硅材下游主要是硅酮胶硅宝科技回天新材集态股份产业链分析(上游和下游各公司的分析)产业链上下游近3-5年的发展规律以及对未来产业链1-3年的预判从业和就业分析投资分析

有机硅介绍

有机硅,即有机硅化合物,是指含有Si-C键、且至少有一一个有机基是直接与硅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习惯上也常把那些通过氧、硫、氮等使有机基与硅原子相连接的化合物也当作有机硅化合物。其中,以硅氧键(-Si-O-Si-) 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是有机硅化合物中为数最多,研究最深、应用最广的一类,约占总用量的90%以上

有机硅材料的生产流程

有机硅单体的制备

中间体的制备

有机硅橡胶的优点

有机硅聚合物中有无机高分子链,因此有机硅橡胶是所有橡胶中使用温度范围最宽的、并且具有优良的电性能,并且耐候性、耐臭氧及防潮性良好。它无味、无毒,对人体无不良反应。表面层疏水,对许多材料不粘,可起隔离作用。同时具有低吸潮性,可在潮湿条件下加工使用,透气、透湿性好。

有机硅橡胶的分类

有机硅橡胶按硫化温度可分为高温硫化硅橡胶(m=1*106)和室温硫化硅橡胶(m=1*104~5*104)。1.室温硫化硅橡胶(RTV)是六十年代问世的一种新型的有机硅弹性体,这种橡胶的最显著特点是在室温下无须加热、如压即可就地固化。室温硫化硅橡胶广泛用作粘合剂、密封剂、防护涂料、灌封和制模材料。室温硫化硅橡胶按成分、硫化机理和使用工艺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型,即单组分、双组分缩合和双组分加成室温硫化橡胶。这三种系列的室温硫化硅橡胶各有其特点: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的优点是使用方便,但深部固化速度较困难;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的优点是固化时不放热,收缩率很小,不膨胀,无内应力,固化可在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可以深部硫化;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的硫化时间主要决定于温度,因此,利用温度的调节可以控制其硫化速度。

2.高温硫化硅橡胶(HTV)是高分子量的聚有机硅氧烷(即生胶)加入补强填料和其它各种添加剂,采用有机过氧化物为硫化剂,经加压成型(模压、挤压、压延)或注射成型,并在高温下交链成橡皮。硅橡胶的补强填料是各种类型的白炭黑,它可使硫化橡胶的强度增加十倍。加入各种添加剂主要是降低胶的成本、改善胶料性能以及赋予硫化胶各种特殊性能如阻燃、导电等。

有机硅的应用

粘合剂 密封胶 防护涂料

灌封 制模材料

上游:

1.东岳硅材

东岳硅材专业从事有机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有硅橡胶、硅油、气相白炭黑等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以及有机硅中间体。东岳硅材规模优势显著,为我国有机硅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2.合盛硅业

合盛硅业主要从事工业硅以及有机硅等硅基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主要包括工业硅以及有机硅产品两大类。合盛硅业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工业硅生产企业产业遍布海内外,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突出。

下游:

1.集泰股份

集泰股份是一家主营业务为密封胶和涂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主要产品包括有机硅密封胶、水性涂料、其他密封胶、电子胶等。

2.润禾材料

润禾材料主营业务为有机硅应用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应用服务。公司主要产品为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及纺织印染助剂产品。多为硅橡胶、硅油与处理助剂、染色印花助剂等。公司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就业者的角度

以就业者角度出发,在东岳集团就业是一个非常理想和不错的机遇。东岳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甚至是亚洲最大的硅产业公司,其公司的科研团队必定实力强劲,如果能够参与该公司的科研项目的话想必一定受益匪浅,并且能够从许多导师那里学到更多关于有机硅的知识。除此之外,东岳集团的待遇以及福利都非常不错,就业稳定的同时还能学到新知识。

从业者的角度

以创业者角度出发,目前有机硅橡胶行业前景光明、景气度高。在创业过程中,可以从事胶粘剂和新材料研发,国家有良好的政策支持,并且可以与上游龙头公司进行合作,在汽车制造、通信电子、家电等领域前景都有很不错发展。如果在这些领域能掌握一些关键技术,不仅能推进社会有机硅橡胶的产业前景,还能进一步改善社会生活。PTA及聚酯产业链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PTA的上游PX的介绍

1.与PX的关系

PX结构

PX性能①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②熔点13.2℃、沸点138.5℃③密度0.86g/cm3 ④有挥发性PX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制造化学纤维;2)制作合成树脂;3)制作农药;4)制作衣服;5)做矿泉水瓶、塑化剂产品;6)生产油漆,薄膜等。

PTA下游产物

(一)PET、PBT的介绍

1.PTA与PET、PBT的关系、结构与性能

(1)关系

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

聚酯聚芳酯(PAR) (不要求)

聚酯弹性体:TPEE

(2)结构

PET结构:

结构差异:

在于酯基重复

单元的亚甲

基增加

PBT结构:

(3)性能

PET的性能:①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韧性

②热力学性能,冲击强度是其他薄膜的3~5倍,耐折性好。热变形温度和长期使用温度是热塑性通用工程塑料中最高的

③在干燥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

④光学性能优良。用水冷却PET熔体,可得到完全无定形的PET,透光率高达90%,可阻挡紫外线,光泽性好

⑤可以结晶

⑥耐化学性能较好(不耐强酸强碱)

⑦不耐热水蒸汽

⑧有非常好的气体阻隔性

⑨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和水解性

PBT的性能:

机械性能优异,尤其具有较高的刚性和硬度

耐热性佳,热变形温度可达180℃以上

良好的表面光泽性能,尤其适应于免喷涂电子电器产品

较快的结晶速度,流动性好,成型性优良

热稳定性好,尤其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率和尺寸收缩率

耐化学品、溶剂、耐候性佳

介电强度高,电气性能佳

吸湿性低,对电气及尺寸稳定性影响极小

(4)PET、PBT性能差异

PBT,PET性能的差异:PBT柔顺性增加,刚性,硬度,Tg和熔点都比PET低,韧性比PET高,结晶速率比PET快,加工更易成形。

PET、PBT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PET五大应用领域

1、薄膜片材方面

各类食品、药品、无毒无菌的包装材料;纺织品、精密仪器、电器元件的高档包装材料;录音带、录象带、电影胶片、计算机软盘、金属镀膜及感光胶片等的基材;电气绝缘材料、电容器膜、柔性印刷电路板及薄膜开关等电子领域和机械领域。

2、包装瓶的应用

其应用已由最初的碳酸气饮料发展到现在的啤酒瓶、食用油瓶、调味品瓶、药品瓶、化妆品瓶等。

3、电子电器

制造连接器、线圈绕线管、集成电路外壳、电容器外壳、变压器外壳、电视机配件、调谐器、开关、计时器外壳、自动熔断器、电动机托架和继电器等。

4、汽车配件

如配电盘罩、发火线圈、各种阀门、排气零件、分电器盖、计量仪器罩壳、小型电动机罩壳等,也可利用PET优良的涂装性、表面光泽及刚性,制造汽车的外装零件。

5、机械设备

制造齿轮、凸轮、泵壳体、皮带轮、电动机框架和钟表零件,也可用作微波烘箱烤盘、各种顶棚、户外广告牌和模型等。

(2)PBT五大应用领域

1.汽车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普及,工程塑料在汽车用的应用也越来越多,PBT作为工程塑料之一以其优良的机械性能,机械强度,耐疲劳性和尺寸稳定好等优势在汽车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点火线圈 、 马达外壳 、 连接器 雨刮器、后视镜、门把手等、车灯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枪等。

2.家电

黑晶炉面盖 、电熨斗 、手机后壳等。

3.电子电气

PBT经过改性后可以拥有极佳的韧性,高级别的阻燃性以及良好的流动性,优异的电性能是电子连接器中比较理想的材料。电磁阀轴 、高压连接器、 线圈骨架、 断路器等。

4.光缆

随着中国5G通信网络的升级发展,PBT纯树脂以其优良的力学性能、防水防潮、耐油、耐化学腐蚀、电绝缘性好等特点,已大量应用于光纤护套领域。

5.照明用具

PBT材料作为照明材料拥有良好的散热性以及良好的价格优势,耐老化,经久耐用,

led灯散热器等。

PTA及聚酯材料的上游和下游以及上游和下游对应的龙头公司,以及对这些公司的分析:PTA的生产工艺切片聚酯工艺路线有直接酯化法(PTA法)和酯交换法(DMT法)。目前华润包装采用的PTA法具有原料消耗低、反应时间短等优势,自80年代起己成为聚酯的主要工艺和首选技术路线。

PTA法连续工艺主要有德国吉玛(Zimmer)公司、美国杜邦公司、瑞士伊文达(Inventa)公司和日本钟纺(Konebo)公司等几家技术。

其中吉玛、伊文达、钟纺技术为5釜流程,杜邦则开发了3釜流程(目前正在开发2釜流程),两者缩聚工艺基本相似,区别在于酯化工艺。如5釜流程采用较低温度及压力酯化,而3釜流程则采用高乙二醇(EG)/PTA摩尔比和较高的酯化温度,以强化反应条件,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总的反应时间为5釜流程10小时,3釜流程3.5小时。目前世界大型聚酯公司都采用集散型(DCS)控制系统进行生产控制和管理,并对全流程或单釜流程进行仿真计算。

(2)企业目前采用的工艺称为直接酯化法,对苯二甲酸与过量乙二醇在200°C下先酯化成低聚合度(如X=1~4)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而后在280°C下终缩聚成高聚合 度的最终聚酯产品(n=100~200),这一步与间接酯化法相同。随着缩聚反应程度的提高,体系粘度增加。在工程.上,将缩聚分段在两反应器内进行更为有利。前段预缩聚: 270°C,2000~3300Pa。后段终缩聚: 280~ 285°C, 60~ 130Pa

PTA和MEG按照-定的摩尔比进行配料,再加入事先调配好的各项添加剂等,在浆料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并打入酯化釜进行PTA和EG发生反应,生成单体。单体主要是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BHET,有酯化|和酯化II两个阶段,在预聚和终聚釜中,单体在温度升高,真空度提高的情况下,以及催化剂的参与下聚合形成长链,同时释放EG,则获得了我们所需要的聚合物,之后被送入切粒机,进行水下切粒,经过干燥和过筛后,打入半成品料仓,放置一定时间后,进行固相缩聚系统。

结晶:在一定的温度和风量下,使无定型切片表面有一定的结晶度,以避免粘结。

预加热:切片在氮气(N2)的保护下进一步提温,以获得我们所要求的在固相缩聚反应釜中的反应温度。

固相缩聚:切片在固态下进行缩聚反应,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粘度。之后经过除尘器和过滤器,冷却后,进行打包和入库。

(二)上游企业:

1.恒力石化:国内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PTA-聚酯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企业。

(1)主营业务:囊括炼化、石化以及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上、中、下游业务领域涉及的PX、醋酸、PTA、乙二醇、聚酯切片、民用涤纶长丝、工业涤纶长丝、聚酯薄膜、工程塑料、PBS/PBAT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的生产、研发和销售。

名称 营收(人民币) 占比

●炼化产品 639.71亿 61.17%

●PTA 231.48亿 22.14%

●新材料产品 121.16亿 11.59%

●其他业务 53.39亿 5.11%

目前,恒力集团已签约落地的可降解新材料项目达93.3万吨,将建成国内规模最大、产能最高的可降解新材料生产基地,将大幅缓解国内PBS类生物可降解塑料供需缺口。在可降解新材料方面取得突破,应用可达到食品级。PTA在大连长兴岛已建成产能3*220万吨/年的PTA工厂,已成为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PTA生产基地。

(2)短期亮点:精对苯二甲酸(PTA)涨价;精对苯二甲酸(PTA)连续3期累计涨幅大于7%;乙二醇涨价,乙二醇连续3期累计涨幅大于7%

(3)产能优势:恒力打造"原油-芳烃、乙烯-精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聚酯(PET)一民用丝及工业丝、工程塑料、薄膜-纺织”的完整产业链。在石化板块,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PTA项目年产能达到1200万吨,“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建成投产,刷新了国际同行业的多项纪录。在聚酯新材料板块,恒力集团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装备,年聚合产能600万吨。在纺织板块,作为集团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恒力纺织拥有超4万台生产设备,产能规模过40亿米/年。

(4)恒新:以科技创新打破“卡脖子”瓶颈

1)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工程塑料

2)12微米在线涂硅离型膜,高端MLCC离型基膜,高端风力发电领域专用捆绑纤维

输油管道专用工业纤维,产品可实现连续性生产,兼具轻便、强度高、耐腐蚀等优势,大大提高了管道的安全性能和运输效率,延长了使用寿命。

(5)前景:恒力集团:接续奋斗,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财富》 世界500强2021年榜单公布,位列第67位,排名较去年上升40位。据悉,自2017年首次申报并进入世界500强以来,恒力集团排名连年大幅攀升,五年中上升了201位。

2.荣盛石化:从事PTA、聚酯纤维相关产品的大型生成企业。最赚钱业务:化工产品(利润比例58.30%)

(1)主营业务:各类化工品、油品、化纤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收入构成:

化工产品(营收占比38.25%)

炼油产品(营收占比32.46%)

其他(营收占比12.13%)

PTA (营收占比9.39%)

聚酯切片(营收占比2.85%)

涤纶牵伸丝(营收占比1.87%)

涤纶加弹丝(营收占比1.85%)

薄膜系列(营收占比1.04%)

涤纶预取向丝(营收占比0.14%)

国内首家拥有“燃料油、石脑油一芳烃一PTA-聚酯-纺丝一加弹”一体化产业链的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浙石化是民营炼化龙头;

(三)下游企业:

1.桐昆股份: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各类民用涤纶长丝的生产、销售,以及涤纶长丝主要原料之一的PTA (精对苯二甲酸)的生产。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各类民用涤纶长丝,包括涤纶POY、涤纶,FDY、涤纶DTY、涤纶复合丝四大系列一千多个品种,覆盖了涤纶长丝产品的全系列。公司化纤板块现有两家下属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公司也被;认定为国家新合纤产品开发基地,拥有国家认证实验室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2011年5月,“桐昆”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1)主营业务:聚酯业务,行业地位稳固,盈利水平有望保持良好水平。

公司涤纶长丝市场地位稳中有升。

(2)收入构成:截至2021年中期,公司聚酯聚合产能约为780万吨/年,涤纶长丝产能约为830万吨/年,涤纶长丝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占约20%,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12%。基于产品结构和技术装备的优势,吨聚酯盈利能力始终优于同行。PTA当前仍处于产能释放周期,2021-2022年新增产能预计3170万吨,不考虑落后产能退出的话,年平均增速超20%,产能持续过剩,且新增产能多集中于化纤龙头企业,我们预计在第一、二代产能产能替换的过程中,PTA的盈利或受到挤压,同时上游PX环节同样竞争激烈,利润有望传导至下游的长丝环节。长丝行业产能集中度持续提升,2015-2020年行业CR6 自36%提升至57%,远期有望提高至68%,行业寡头格局加剧,公司市占率始终第一,龙头议价权将持续强化。

(3)风险提示:油价及产品大幅波动风险;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风险;疫情恶化影响需求风险;数据更新不及时、行业产能调整等风险。

(4)产业布局:

涤纶预取向丝(营收占比56.52%)、精对苯二甲酸(营收占比27.47%)、其他(营收占比19.61%)、涤纶牵伸丝(营收占比10.91%)、涤纶加弹丝(营收占比10.24%)、其他业务。

2.恒逸石化: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各类化工品、油品、化纤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化工品包括芳烃及其下游、精对苯二甲酸(PTA)、间苯二甲酸(PIA)、己内酰胺(CPL)及其配套产品;聚酯(PET)切片、聚酯(PET)瓶片、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全牵引丝(FDY)、涤纶加弹丝(DTY)以及涤纶短纤等规格齐全的化纤产品,公司产品广泛用于满足国计民生的刚性需求。

(1)主营业务:

各类化工品、油品、化纤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收入构成:

供应链服务(营收占比41.20%)、涤纶丝(营收占比30.08%)、炼油产品(营收占比17.03%)、PTA (营收占比3.65%)、聚酯切片(营收占比3.60%)、化工产品(营收占比3.34%)、PIA (营收占比1.11%)

(3)产品类型:石化、聚酯、贸易

(4)产品名称:

精对苯二甲酸(PTA) 、成品油、化工品、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全拉伸丝(FDY)、涤纶拉伸变形丝(DTY)、切片、短纤、贸易化学纤维、化学原料(不含危险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进出口业务(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和限制的项目)

(5)产业布局:

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对苯二甲酸(PTA) ,聚酯纤维和化纤加弹丝相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石油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形成了精对苯二甲酸(PTA),聚酯纤维和化纤加弹丝。上下游一体化和规模化的产业格局。目前已形成以石化、化纤产业为核心业务,石化金融、石化贸易和石化物流为成长业务,数字化技术应用、智能制造和科技纤维产品为新兴业务,逐步完善“石化”多层次立体产业布局。

(6)产能优势:

截至2020年末,公司参控股PTA产能达到485万吨,自有权益产能292万吨,规模居国内第一,公司拥有聚酯纤维权益产能210万吨,其中涤纶长丝产能95万吨,聚酯切片78万吨,涤纶短纤12万吨,聚酯瓶片25万吨,不仅规模属国内第一,而且品种种类也属业内最丰富。

(7)竞争优势:

①该公司依托PTA--聚酯产业链优势,主要开展石化产品MEG (乙二醇)和PTA的商贸业务。跟踪期内公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新增成品油贸易。公司开展贸易主要基于业务规模和业务体系较大,通过贸易可以实现统购统销,在谈判中具有更强的话语权和议价权,公司的贸易主要是以满足供应自已体系内生产为主,同时赚取适当利差。

②该公司形成了以经营收益为主,投资收益为重要补充的盈利结构。跟踪期内,随着公司产业链完善,毛利率持续提升。公司毛利主要来自PTA、聚酯产品和成品油,2019 年三者占比分别为17.74%、60.34%和 12.01%。 相比同行业,该公司PTA-POY产能较为均衡,产能优势向下游释放的趋势明显。未来随着PX利润空间向下游涤纶长丝端转移,公司盈利的实现依赖涤纶长丝行业的需求稳定性和价差。

总体来看,该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较好,2017-2019 年及2020年第- -季度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9.07亿元、21.54亿元、40.21亿元和8.82亿元。随着文莱炼化项目一期完全投产, 公司全产业链优势逐步得到体现,预计未来经营业绩将有所增长。

3.东方盛虹:江苏东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民用涤纶长丝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PTA、热电的生产、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为DTY、POY、 FDY、PTA、聚酯产品、热电。

(1)主营业务:民用涤纶长丝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PTA、热电的生产、销售等。

(2)收入构成:

DTY (营收占比32.71%)、PTA (营收占比19.42%)、其他(营收占比18.92%)、POY (营收占比13.50%)、FDY (营收占比9.86%)、切片等聚酯产品(营收占比2.84%)、热电(营收占比2.74%)。

(3)产品类型:

化纤、石化、热电。

(4)产品名称:

DTY、POY、FDY、PTA、 聚酯产品

(5)经营范围:

资产经营,纺织原料、针纺织品、聚酯(PET) 生产、销售,仓储,蒸汽供.应,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技术咨询,实业投资,国内贸易,企业咨询服务,物业管理,机械设备租赁。公路货运(限指定的分支机构经营),热电生产、供应(限分支机构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6)产业布局:

从2018 年盛虹集团借力资本市场,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注入化纤资产;2019 年公司推动产业链纵向整合,注入盛虹炼化(炼化资产)、虹港石化(PTA资产)。截止2020年9月底,公司拥有230万吨差别化化纤产能(产品DTY为主,差别化品种超百种,差别化率高达90%), 150 万吨PTA产能(在建PTA产能240万吨)。随着1600 万吨炼化-体化项目建设推进,公司将打通原油炼化、高端化工与聚酯化纤的产业链条,形成从“一滴油”到“一根丝”的全产业链布局。

(7)产能优势:

由于规模化民用涤纶长丝的生产企业有着更高的生产效率及更低的生产成本、更稳定的现金流及利润规模,可以保证较高的设备投入及技术研发投入,从而在持续保持产品的成本及技术优势的同时,增强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民用涤纶长丝领域,持续稳健扩张产能,积极发挥规模优势与内部协同效应。

产业链上下游近3-5年的发展规律以及对未来产业链1-3年的预判

1.上游:

近几年,中国对二甲苯供需现状:

2015~2018年PX产能基本无明显变化,但2019年出现跳跃式增长。一方面,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提高PX自给率,推进大型炼化一体项目。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工艺成熟,PX对环境污染有限,PX装置风险性大大降低。2019年我国PX产能同比涨幅高达59.8%;产量同比增长50.0%。

由于中国PX产量不能满足下游PTA的需求,只能靠进口PX来弥补供应不足。因中国PX产能增速缓慢,近年来中国PX进口量逐年递增,并且不断创出新高,不过2019年PX新产能投放较多,2019年进口量首次出现回落。

在 PX生产企业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生产能力占全国总产能的23.3%;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总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12.3%;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总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4.2%;地方企业总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60.2%,因此中国 PX 市场份额民企占据主导地位,中石化次之。

我国PX进口以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为主。2019年中国PX进口一般贸易贸易量占总进口量的85.7%,说明中国PX进口主要满足国内需求。其次是进料加工贸易,占总进口量的10.4%。按进口来源地统计,中国PX的进口主要来自韩国、日本以及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主要原因是日本、韩国等PX生产能力较强且具有地理位置优势。中国PX出口较少。2019年中国进口PX企业中,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进口量位于首位。

2019年PTA盈利能力整体良好,开工率较高,且有几套PTA新装置投产,PTA产量较全年继续增加,同样的PX需求量随之走高。而其他领域,DMT以及农药医药对PX的需求量基本每年在30万吨左右,由于农药医药污染严重,发改委指导建议中提出限制新建装置,因此这部分需求相对稳定,近几年一直未有大的变化,对PX整体需求量影响并不大。

2020年中国PX新装置预计有3套,大部分装置在下半年投产。随着中国多套新建或者扩建装置的建成投产,预计到2022年,新增产能大于同期国内净增需求,PX供应即将从短缺走向过剩。未来伴随着国内供应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PX产品的供应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民营企业所占比例将进一步增加,进口量将不断减少,与国外产品的竞争将逐渐演化为国内产品之间的竞争。

未来三年全球产能释放加快

2006—2017年,全球PX产能平均增速在6%附近。2011年,由于亚洲地区的PX投产较少,造成全球PX产能增速急剧下滑;而在2011—2013年,全球PTA产能快速增长,二者发展的不平衡致使全球PX供应紧张;2014年,全球PX产能快速释放,产能增速创下15%的峰值;由于全球PTA装置投产放缓加上部分PX产能被淘汰,2015年,全球PX增速下滑至2.2%附近。2017年,印度一套产能225万吨的PX新装置投产,全球PX产能仍保持正常增长。Bloomberg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球PX产能达5270万吨,较2016年增加260万吨。

从2018—2020年全球PX新增产能情况来看,2018年投产概率比较大的有364万吨(越南Nghi Son70万吨、沙特阿拉伯Aramco Jizan134万吨和中国腾龙芳烃160万吨装置),另外,中国恒力石化434万吨大炼化装置可能在2018年年底或2019年年初投产。中国PX新增产能的释放将集中在2019—2020年,若中国浙江石化、中石化海南和盛虹石化、恒逸石化文莱的大炼化装置投产,未来两年全球PX产能将回到15%以上的增速。

亚洲部分地区供需失衡

从2017年全球PX产能分布情况来看,亚洲地区PX产能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Bloomberg数据显示,2017年亚洲PX产能为3948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75%。全球PX供应主要集中于东北亚、中国、东南亚与南亚、北美及中东和非洲地区,这五个地区的PX供应能力占全球总量的93%。

从2017年全球PX的需求分布来看,亚洲PX的需求也占据较大比重,2017年,亚洲PX需求占全球总需求的84%,仅中国的需求就占56%。全球PX需求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南亚与南亚、东北亚和北美地区,上述四个地区的PX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92.5%。近几年,随着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PTA规模的迅速提升,全球PTA生产及消费向该地区集中,同样也引导着PX的消费及贸易向该地区集中,中国PX产能占全球的23.6%,而需求占全球的56.4%,并还将保持增长的势头。尽管中国新建装置规模在持续增加,总体仍存在较大缺口,但是亚洲其他地区如东南亚和东北亚的PX供应占全球的51%,而这两个地区的需求仅占28%,未来这两个地区的PX产能过剩现象将逐渐加剧。

中国产能缺口仍较大

从2002—2010年,中国PX产能发展较为迅速,平均增速在20%附近,生产能力成为全球第一;2009年,由于福佳大化、中海油惠州以及上海石化二期集中投产,PX产能增速达到63%的高位;但在2011年、2016年和2017年中国都没有新增PX产能。近几年,中国PTA产能持续走高,而PX建设却步伐放缓,产能开始无法满足需求。

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PX产能1463万吨,产量1019万吨,而对PX的需求量为2437万吨,供需缺口达1418万吨,对PX进口依赖程度达58%。因此,韩国、新加坡及沙特阿拉伯纷纷建设PX装置,主要用来出口中国市场。由于韩国新建装置规模较大,且目标出口中国,所以2015年以来中国来自韩国的PX进口增长十分明显。但是未来两年,随着中国大型炼化装置集中投产,届时中国PX产能将爆发式增长,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将新增PX产能1660万吨,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2.下游

(1)PTA是化纤行业的重要原料,PTA与乙二醇(MEG)通过缩聚产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PET)。

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酯(生产1吨PET约需要0.855吨PTA和0.335吨乙二醇)。

聚酯包括聚酯纤维(涤纶)、聚酯瓶片和聚酯薄膜。

在中国市场,聚酯纤维占比在75%以上;聚酯瓶片约占比20%,主要应用于各种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的包装;聚酯薄膜约占比5%,主要应用于包装材料、胶片和磁带。

(2)聚酯行业供需现状:

(3)需求展望:

(4)

聚酯瓶片

(1)特点:具有无毒、无味、透明度好、强度大、质量轻、阻隔性能好,易于加工且尺寸稳定等优良特性。

全球聚酯瓶片市场发展概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聚酯瓶片逐渐成为人们首选的包装材料,在食品、饮料、化妆品、药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014-2019年,全球聚酯瓶片产能稳步提升,从2,700万吨增长至3,321万吨。其中,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聚酯瓶片产能亦跃居全球首位,产能占比从2014年的28%增长至2019年的32%。

2019年,全球聚酯瓶片产能3,221万吨。预计到2023年,聚酯瓶片全球总产能将达到3721万吨,近70%产能集中在前十大企业。新增产能集中在亚洲地区,主要在中国。

我国聚酯瓶片市场发展概况:我国聚酯瓶片市场起步晚于国外,2000年以前,我国聚酯瓶片产品主要依靠从境外进口。但随着我国国有、外资、民营资本对聚酯瓶片行业投入不断加大,我国聚酯瓶片产能不断扩大,我国从聚酯瓶片净进口国转为聚酯瓶片净出口国。

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末,我国聚酯瓶片产能达1,051万吨,较2014年末产能增长达41%。同时,聚酯瓶片市场需求旺盛,2019年我国聚酯瓶片产量达884万吨,较2014年产量增长达48%,产量增速高于产能。聚酯瓶片行业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

从需求端看,我国聚酯瓶片需求分为内需和出口。在内需方面,我国聚酯瓶片产品需求旺盛,需求量保持了快速增长。内需量从2014年的370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543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8%。在外需方面,随着我国聚酯瓶片产能不断增长,在全球的供给地位不断提升,我国聚酯瓶片出口量亦保持较快增长。我国聚酯瓶片出口量从2014年的213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315万吨,出口占比保持在30%以上。

中国不同领域聚酯瓶片需求量分析

单位:万吨

从上表可得,2017-2019年,除蔬果汁瓶聚酯瓶片需求量在2018年略有下滑外,我国各主要领域的聚酯瓶片需求量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从供给端来看,聚酯瓶片属于高资本、高技术门槛的行业,近年来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引领能力逐步加强。在我国聚酯瓶片生产企业中,华润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三房巷、逸盛、澄星、万凯五家企业产能超过100万吨,产能占全国之比超过70%,目前正向年产200万吨扩张。预计未来我国聚酯瓶片行业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我国聚酯瓶片下游需求主要包括软饮料、出口、油脂、片材及其他。其中,内需最大的领域为软饮料,占比约50%,出口占比约36%,油脂、片材及其他占比分别为5%、9%。所以,凭借优良的材料特性,并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以PET为基础的新型聚酯材料和新兴领域不断涌现,显示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聚酯薄膜

(1)特点: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简称BOPET薄膜)具有力学强度高、透明度高、耐化学腐蚀、透气性小、无毒、耐温性好、耐折和电绝缘性优良等一系列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印刷、磁记录、感光、办公、绝缘、护卡、建筑及装饰装潢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其光学性能、电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及表面性能等的进一步挖掘,各类功能性聚酯薄膜不断涌现,可进一步应用于电子、电工电气、光学、光伏及航天等高精尖技术领域,推动了相关新兴领域的材料革命和技术进步。

(2)聚酯薄膜行业发展历程:国外聚酯薄膜的应用起步较早。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国聚酯薄膜市场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预测可行性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聚酯薄膜工业起步较晚,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现工业化。生产初期依靠从国外引进生产线,产品主要定位于感光、磁记录基材以及电气绝缘上;到90年代中期,随着复合包装应用的兴起,聚酯薄膜行业迅速发展,年产能超过10万吨;2000年以后,国内对聚酯薄膜的需求快速提升,带动行业快速发展,出现了热封膜、抗静电膜等功能性聚酯薄膜。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国内聚酯薄膜行业迅猛发展。

(3)聚酯薄膜分类:根据拉伸工艺不同,聚酯薄膜可以分为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薄膜)和单向拉伸聚酯薄膜(CPET薄膜)。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简称BOPET薄膜)是利用有光料(在原材料聚酯切片中添加二氧化钛),经过干燥、熔融、挤出、铸片、纵向和横向拉伸而制成的高分子薄膜,用途广泛。单向拉伸聚酯薄膜是利用半消光料(原材料聚酯切片中没有添加二氧化钛),经过干燥、熔融、挤出、铸片和纵向拉伸的薄膜,在聚酯薄膜中的档次和价格最低,主要用于药品片剂包装。由于使用量较少,厂家较少大规模生产,大约占聚酯薄膜领域的5%左右。

(4)聚酯薄膜行业的发展现状:近二十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中国聚酯薄膜产业高速发展,目前产销量高居世界首位,已由最初的依赖进口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产品种类及质量快速提升。近年来,我国聚酯薄膜行业需求量逐年增加,根据BOPET薄膜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聚酯薄膜行业需求量为100万吨/年,2019年需求量达240万吨/年,增幅达140%,年复合增长率为10.22%。

随着聚酯薄膜行业市场需求的增长,聚酯薄膜行业投资增速过快,因此呈现出一定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具体为通用膜的产能过剩,差异化、功能性聚酯薄膜供应不足。当前国内聚酯薄膜的产品结构偏重于普通类的软包装膜,随着下游客户对聚酯薄膜产品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市场对运用于电子产品、电工电气、包装装饰及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具有特定用途的功能性聚酯薄膜需求不断上升。但由于目前国内差异化及功能性聚酯薄膜起步相对较晚,技术水平及生产工艺较为落后,新增产能不能满足市场日益旺盛的需求,导致供给不足,功能性聚酯薄膜仍需要依赖进口。因此,国内聚酯薄膜行业显现“普通产品过剩、差异化及功能性产品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近年来,为了缓解市场产品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部分聚酯薄膜生产企业逐渐转型生产功能性聚酯薄膜产品。

十三五期间,我国聚酯薄膜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成绩较为显著,随着功能化聚酯薄膜产品产能的增加,我国聚酯薄膜出口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根据海关数据,2019年我国聚酯薄膜出口数量约为52.90万吨,较2015年增长约123.20%;2019年我国聚酯薄膜进口数量为32.80万吨,较2015年增长约41.40%。2015年至2019年连续五年间,聚酯薄膜出口数量持续大于进口数量且出口额增长率高于进口额增长率。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聚酯薄膜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内部分高端产品已逐步可以替代进口。

2015-2019年中国聚酯薄膜进出口规模分析

未来几年,随着差异化、功能性聚酯薄膜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替代需求的日益旺盛,加上产能建设周期又较长,市场对功能膜供不应求的矛盾在短时期内将很难缓解,对于其需求的缺口,目前只能依赖进口来弥补。近十年来,聚酯薄膜产品的进口均价显著高于出口均价,由此可反映出进口产品的附加值较出口产品要高。这也同时印证了我国聚酯薄膜产品的结构性矛盾。

(5)综上所述,从整体市场来看:聚酯薄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但其中的功能性聚酯薄膜市场由于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及市场需求增长迅速等因素而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我国部分较高端的聚酯薄膜市场仍依赖进口。当前,聚酯薄膜行业内企业通过功能化改性发展差异化产品,不断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国内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市场需求量大、供应量较少及国产化较低的现状决定了未来聚酯薄膜市场仍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聚酯纤维(涤纶)

(1)聚酯主要指涤纶,是应用范围最广、使用量最大的化学纤维品种。涤纶长丝是化学纤维中的第一大品种,根据长度可分为涤纶长丝和涤纶短纤,涤纶长丝应用较广,大约占聚酯纤维 80%左右的产量,根据用途不同分为涤纶民用长丝和工业用涤纶长丝。

涤纶长丝下游应用主要是纺织服装、家纺业和产业用纺织业,其中纺织服装占比达 52%,是涤纶下游的主力消费行业。近年来随GDP持续提升,生活水平改善,国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平均增速维持 5%左右。

近两年来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去库存逐渐结束,过剩产能逐步出清,景气度逐渐回升,带动上游聚酯纤维增速提升。

涤纶长丝下游应用

“一带一路”,推动产业用纺织品保持平稳增长

(2)棉花价格处于高位,涤纶的性价比优势凸显。粘胶短纤和棉花在下游及终端产品应用领域具有重叠性,而涤纶长丝与棉花在部分下游应用存在间接替代作用。近年来,我国农户种植棉花积极性下降,播种面积持续 5 年连续下降,从 12/13 年的 7950 万亩下降到 16/17 年的 4275 万亩,15/16年度下降幅度达31%。播种面积短期内难以回升,棉花价格处于 1.59 万元/吨高位,涤纶作为替代物经济性凸显。

中国棉花播种面积(万亩)及其同比变化

综上:近两年中国聚酯产能增速加快,聚酯产量呈稳定增长的状态,国内聚酯的消费也比较稳定,近几年随着国内聚酯产能的增加,国内聚酯的出口也将逐渐增加。

四、从业和就业分析

以就业者的角度出发,未来想进入聚酯行业的公司。PTA的主要原料的PX,中国PX的生产的工艺路线主要为(1)石脑油经过催化重整,芳烃提抽;(2)乙烯装置副产的裂解汽油经过加氢,芳烃抽提等过程转化为高附加值的芳烃产品。

从创业者的角度出发,未来想在px生产上布局。PX通常是炼油厂的副产物,其生产受到主要原料石脑油的限制。中国石脑油主要用来生产乙烯,丙烯等,长期供不应求,需要依赖进口,原料的缺乏致使PX开工率较低,较低的开工率和旺盛的需求使得国内PX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需要大量进口,2016年中国PX对外依存度已上升至近57%左右的水平。关于芯体的介绍,没有必要。

有些数据,停留在19年,建议更新至2020年,甚至 2021年上半年。其实,你们也查到了纸尿裤的公司,里面有四家是国产上市公司,分别是恒安(港股上市)、豪悦、百亚和可靠。所以,你们应该通过我说的方法,去调研这四家公司的资料,分析他们的优缺点。而不是简单地通过百度查阅资料,然后你们基本上就直接用了别人的观点。我们应该更多地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这个非常重要。

纸尿裤产业链调研

一、纸尿裤的背景介绍

1.纸尿裤的“芯体”改革

纸尿裤经历了三次革命,前两次革命在吸收速度、防反渗程度、厚度及芯体的强韧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局限,使宝宝红屁股、反渗侧漏等问题仍未能完善解决。第三代纸尿裤吸收效率更高、韧性更强,能全面解决传统第二代芯体的各大问题。

第三代纸尿裤,核心关键技术是“芯体”。从技术层面来说,纸尿裤芯体至今共经历了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半世纪以前,一次性纸尿片的诞生;第二次是八十年代高分子吸水材料在纸尿裤上的应用,使产品的吸液性能得到充分保障,市面主流品牌普遍使用的便是第二代芯体。但这类传统芯体在吸收速度、防反渗程度、厚度及芯体的强韧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局限,使宝宝红屁股、反渗侧漏等问题仍未能完善解决。

国内外纸尿裤厂家都在加紧研发一种更轻薄、吸液性能更有保障、表面更干爽的纸尿裤,市场上也不断有一些半成熟的产品推出。直到2012年下半年,贝舒乐推出E芯分阶段纸尿裤系列,宣告第三次芯体技术革新进入成熟应用阶段。这种芯体吸收效率更高、韧性更强,全面解决传统第二代芯体的各大问题。有评论称,"E芯”技术的问世,象征着纸尿裤行业的发展进入新纪元,这是纸尿裤自西方发明以来,整个行业第一次由中国企业在技术竞赛中取得了领先地位。

2.“芯”五项突破

“芯”突破一:E芯纸尿裤吸水速度更快、更均匀

——芯体能否让水分更快更均匀地导流,是决定纸尿裤能否保持时刻干爽的重要指标。测试证明,贝舒乐E芯能让水分扩散至更长面积,吸收效率更高的同时,液体扩散更均匀,宝宝尿尿后,芯体时刻保持干爽状态,同时也不会因水分扩散不佳而局部膨胀,能让宝宝感觉更干爽舒适。

“芯”突破二:E芯纸尿裤吸水后表面更平滑

——传统芯体纸尿裤一旦吸水便起团,宝宝穿着舒适度也会大打折扣,这是第二代传统芯体难以克服的问题;而笔者向贝舒乐E芯注水后,则未发现任何起团,表面依旧平滑,较大程度上提升了宝宝穿着的舒适度。

“芯”突破三:E芯纸尿裤吸水后表面更干爽

——分两次向芯体共注入200ml水分,等待90秒后,发现传统芯体出现较明显返渗;而贝舒乐E芯则未见明显反渗。测试证明,E芯能在更大程度上确保更少返渗,有助预防宝宝“红屁股”问题。

“芯”突破四:运动挤压,E芯纸尿裤不会断层,防止漏尿

——吸水后是否会断层,是妈妈消费者往往忽视却又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传统芯体纸尿裤吸水后,稍经活动挤压,便出现芯体断层,这很有可能引起漏尿!吸收尿尿后的E芯,用力挤压、抖动依然坚韧完整不断层,为运动量大的宝宝提供更好的防漏保护。

“芯”突破五:E芯纸尿裤更薄更贴身,透气好

——轻薄柔软的纸尿裤能带给宝宝最直接的舒适感。经笔者细致比较,E芯纸尿裤比传统芯体轻薄一倍,更柔软,透气性更好,宝宝穿着贴身舒适不闷热,活动更自如。

纸尿裤的原料及其各原料的作用

纸尿裤以无纺布、卫生纸、绒毛浆、高分子吸水树脂、PE膜、橡皮筋等材料制成,植物性纤维材料绒毛浆,为增强吸收效果和锁定水分,吸收层中还需加入一定量的高分子吸水树脂。纸尿裤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芯体”。从技术层面来说,纸尿裤芯体至今共经历了三次革命,纸尿裤是一次性使用后即可抛弃的产品,环保可降解的纸尿裤,以玉米纤维、大豆纤维或荞麦纤维提炼的原材料制造,有幼儿专用与成人专用两种。

(1) 纸尿裤的结构(以“培爱”纸尿裤为例)

表层:无纺布制成,直接与婴儿皮肤接触,接收液体并传递至下一层。

传导层:无纺布制成,把表面层接收的液体均匀的向吸水层传递。

吸水层:高分子吸水树脂(简称SAP)与绒毛纤维混合而成,是纸尿裤中最重要的功能层,用于吸水和存储尿液。

底层:PE膜或PE膜+无纺布制成,主要的功能是防漏。

(2)吸水物资——高分子吸水树脂(简称SAP)-

1.形状:形状似小珠子,直径约0.2mm。

2.功能:超强的吸水能力,超强的保水能力。

3.特点:吸收能力最佳,PH值6-8时,吸收速度最大。

(3)吸收原因——逐层下渗

吸收尿液

揭开纸尿裤的表层,会发现里面是一粒粒珠子状的小颗粒,与绒毛纤维混在一起,棉花固然吸水,但吸水的速度和锁水的能力都远不及新型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导流扩散

引导尿液沿着纸尿裤纵向传导并扩散 使尿液被芯体吸收均匀,不致尿液局部变厚阻碍后续芯体吸收。吸收并储存

SAP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上连着很多跟水亲近的原子。水分子相当容易被吸在它的分子上。挤在分子之间,从而使SAP颗粒膨大,并且融为一体。底层防漏

选择尿不湿需要注意的除了表层是否亲肤,吸水缩水能力是否强大,纸尿裤是否透气这些表象功能,还要注意尿不湿穿在宝宝身上是否舒适。是否添加荧光增白剂,宝宝皮肤娇嫩,任何的小摩擦和化学物的添加都有可能是伤害宝宝的元凶,纸尿裤的好坏对宝宝的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你在选择纸尿裤的时候,一定要细心挑选一款“用心”制作的产品。你需要熟悉产品的特征:首先就是吸水、锁水! 其次是舒适度,妈妈们用肌肤用手去接触,对纸尿裤舒适度进行有效的估测。所以选择尿不湿也是一门学问,需要考虑的面面俱到!

4.传统尿布与纸尿裤比较

许多人受传统尿布的影响,认为用尿布的通气性、吸湿性要比纸尿裤好,而且不易产生尿布疹。对这种传统理论,要科学的进行分析,重新审视它的正确性。

在所有的婴儿尿裤中,棉尿布的历史最悠久。现代社会,有很多家庭仍然认为棉尿布是护理新生儿的最佳选择。除了纯棉尿布,市售的相似产品还有竹纤维尿布、医用纤维尿布等。

由于传统尿布更换频繁,清洗量大,稍不注意,宝宝的皮肤就容易浸泡在尿渍和便渍中,清洗和晾晒条件不好,更容易滋生细菌。

一次性纸尿裤方便携带、不必清洗,更换方便,越来越受到年轻父母的喜爱。但有过敏肤质的宝宝必须勤更换,否则容易导致宝宝红屁屁等问题。

竹纤维尿布是使用较多且热门起来的尿布,特点是更为柔软且透气性好,具备天然抗菌功能、不易产生异味、容易清洗等特点,受到妈妈们的欢迎,但是相对比棉尿布,价格较高。布尿裤相对于纸尿裤,对宝宝屁屁比较好,但是携带却不方便。

单单将传统尿布和纸尿裤相比,在透气性上,当然是传统尿布好得多,因为它只有布,没有隔水物质。但用这样的对比结果来评判二者的优劣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在用传统尿布时,人们通常在尿布外层用一层隔水的东西——绝对不透气的塑料纸。所以,我们应该拿加了这层完全没有透气性可言的“完整版”传统尿布和纸尿裤进行对比,这才公平。纸尿裤用无纺布,只让空气进出而不让水分子进出,虽然透气性不能与纯布相比,但比起“完全版”传统尿布来,透气性可就要好得多。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这种对比的公平性,导致向传统尿布一边倒的现象。

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纸尿裤已从最初防漏、吸收尿液的单一功能,改进为既防漏透气又吸尿抗菌,且增加了伸缩弹性腰围、三立体防漏隔边等多种功能。如见市场上可见到的贝拉宝贝等品牌都是此类产品。新型的茶叶纸尿裤在传统纸尿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消炎、抑菌、去异味的功能。

二、纸尿裤的产业链

产业链

根据生产工艺,定义产业链纸尿裤产业链调研公司公司主营业务行业竞争上游无纺布延江股份塑料薄膜制造;非织造布制造;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口业务等公司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企业建立了良好、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国内极少数进入下游客户高端产品领域的供应商之一,已逐步形成强大的人才、技术和品牌优势。自创了3D打孔技术。江南高纤涤纶毛条和复合短纤维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国内涤纶毛条龙头企业,国际先进的纺织生产纺丝和成条装置SAP卫星石化丙烯、丙烯酸及酯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国内最大的丙烯酸的生产企业万华化学聚氨酯,石化、新材料及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国内MDI制造龙头企业,亚太地区最大的MDI制造企业中游尿不湿千芝雅拉拉裤、纸尿裤纸尿片、卫生巾、护理垫、一次性防护口罩、生活用纸等产品覆盖全国,并且远销海外,拥有多条流水线。豪悦护理婴儿纸尿裤、成人纸尿裤、经期裤、卫生巾、湿巾等与多家全球五百强企业有合作,并于多家国内知名品牌合作重庆百压生产销售:“卫生巾,卫生护垫、尿裤、尿布等个性鲜明,有一套成熟的市场开发模式

3.产业链分析

(1)上游:延江股份,江南高纤,卫星石化,万华化学

延江股份:无纺布

竞争力:公司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企业建立了良好、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国内极少数进入下游客户高端产品领域的供应商之一,已逐步形成强大的人才、技术和品牌优势。自创了3D打孔技术。

未来发展:国内纸尿裤优质企业,定位“创新型面层材料全球供应商”,积极拓展印度、美国市场,17年外销3.71亿元,占总营收比例50.2%.

江南高纤:无纺布

竞争力:国内涤纶毛条龙头企业,国际先进的纺织生产纺丝和成条装置

未来发展:主要应于卫生材料、特种纸、高档皮革、毛纺等领域,产品畅销国内外,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的影响力和认知度。有望受益养老产业。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涤纶毛条生产企业之一;公司现有年产36万吨涤纶毛条生产能力,在建年产6000吨涤纶毛条产能;17年涤纶毛条收入2.15亿元,营收占比15.04%。

卫星石化:SAP

竞争力:国内最大的丙烯酸的生产企业

未来发展:2017年报表示,丙烷脱氢制丙烯二期项目、聚丙烯二期项目、年产22万吨氢气利用制双氧水项目、高分子乳液扩建项目、SAP三期项目、年产36万吨丙烯酸及酯项目均在按计划推进,C3产业布局更加完整,行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二是在C2产业链上,加快实施乙烷裂解制乙烯及配套下游产品项目。已完成项目可研、项目设计委托、乙烷低温罐项目开工、裂解技术专利许可等事宜。正在落实乙烷原料采购保障与乙烷运输事宜。计划2020年第三季度完成项目建设。 卫星石化是国内丙烯酸及酯行业的主要生产商之一,公司2017年8月14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对全资子公司平湖石化投资19.91亿元,由后者投建“年产36万吨丙烯酸及36万吨丙烯酸酯和22万吨双氧水项目”。

万华化学:SAP

竞争力:国内MDI制造龙头企业,亚太地区最大的MDI制造企业

未来发展:公司以LPG为原料,依托丙烷脱氢制烯烃(PDH)绿色、轻质化的技术,深耕C3、C4产业链,形成环氧丙烷、MTBE、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等拳头产品,现已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支柱型产业。

(2)中游:千芝雅,重庆百压,豪悦护理

千芝雅:尿不湿

竞争力:产品覆盖全国,并且远销海外,拥有多条流水线。

未来发展:公司拥有44条国际一流生产线和500余亩发展用地。下设“SOLOVE母婴全球研发中心”、“杭州千芝雅-浙江大学高吸水材料研发中心”、“生产制造中心”、“物流中心”、“仓储中心”、“全球客户服务中心”等机构。

通过与3M、德国汉高、日本住友等世界500强供应商合作,优化产品细节,至臻追求产品品质,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婴幼儿、成人卫生护理用品。

豪悦护理:尿不湿

竞争力: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设有浙江省级企业研发中心、杭州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已取得100余项专利证书,参与起草国标《纸尿裤规格与尺寸》(GB/T 33280-2016),制定了《裤型卫生巾》(T/ZZB 0744-2018)浙江制造标准,牵头起草国标《经期卫生裤》。凭借自主研发能力及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未来发展:目前公司已与多家全球500强企业及国内知名品牌商建立了高端产品研发及ODM业务合作,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同时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打造自有品牌,获得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婴儿用品领域,公司拥有“希望宝宝”、“天生明星”、“Mamamia”、“Sunnybaby”、“Nanakia”等品牌,其中“希望宝宝”是“杭州市名牌产品”、“杭州市著名商标”;在成人失禁用品领域,公司针对不同客户推出了“白十字”、“康福瑞、“汇泉”、“好年”等系列品牌;在女性卫生用品领域,公司是较早开发经期裤产品的企业,与多家全球500强企业及国内知名品牌商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重庆百压:尿不湿

竞争力:个性鲜明,有一套成熟的市场开发模式

未来发展:旗下拥有“自由点”、“妮爽”、“好之”三大品牌。公司重视技术革新,苛求产品品质,成立了专门的产品研究所、微生物实验室和产品检测中心,使公司产品质量和开发能力得到了充分保证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旗下“妮爽”、“自由点”、“好之”三大品牌均为重庆商标和高新技术产品,“自由点”更是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公司探索出一套成熟的市场开发模式,销售网络遍布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湖南、湖北、山东、河北、安徽等多个省市区域,已初步具备了全国竞争实力。

三、产业链中上游近几年分析

中游:

目前我国纸尿裤生产制造企业较多,竞争相对激烈,一般以代工+自有品牌模式进行公司运营。从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来看,代工客户基本涵盖国内外中高端品牌,同时在不断积累自有品牌。

可以看出中游厂商比较分散,且近些年来婴儿纸尿裤的CR10行业集中度在降低,相比之下,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2016年宝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4.2%,金佰利则达到 36.2%,前两名品牌商合计拥有 80.4%的市场;欧洲市场中,宝洁占据绝对龙头地位,2016 年在英、法、德三国市场分别拥有 42.0%、55.3%、54.6%市场份额

基于以上,虽然宝洁、花王、金佰利和尤佳妮等外资企业仍占有较高份额,但是并没有达到绝对垄断的地步,国内原本以中低端市场为主的生产商仍旧有机会杀入头部阵营,不过这些企业的设备基本都以日本瑞光生产线为主,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较大,因此摆脱设备和技术依赖也是未来国内婴儿纸尿裤中游生产企业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和核心竞争力。此外,中游企业很大程度上是由下游市场决定,“中游吃掉下游”的情况短时间内不会发生。

上游:

根据相关报告,面层材料合计占纸尿裤的最终售价的5%-10%,按照2018年中国婴儿纸尿裤485亿元的市场规模计算,那么整体无纺布的市场规模在35亿元左右,就北京大源和延江股份2019年的收入状况来讲,占到了市场的一半以上的规模,垄断趋势比较明显。整体来看,纸尿裤面层所需无纺布的生产企业比较集中,但其实行业毛利率处于15%-20%的较低水准,说明这种产品的技术门槛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高。

中国企业在SAP产品批次稳定性、连续生产周期、能耗控制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与国外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且中国SAP产能结构失衡,高端市场由外资企业垄断,内资企业低端产能过剩,技术水平较低,行业毛利率维持低位 10%~15%的低位水平,行业比较弱势,相关生产企业对上游及下游的议价能力偏弱,不过出口具有较大优势。

SAP生产企业包括日本住友、三大雅精细化学品公司、扬子巴斯夫合资公司和台塑吸水树脂宁波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以及包括宜兴丹森科技、卫星石化、卫星新材料科技、烟台万华、山东诺尔生物和泉州邦丽达在内的内资头部企业。SAP生产有一定的改造空间,提升效率的主要方式应该集中在技术的突破上,这在短时间内实现的难度很大,另外,热风无纺布和SAP的原料本质上都属于石油的衍生物,因此与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低产量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因素有很强的关联性,并且这种影响是不可控的。

四、从业和就业分析

从业分析:

随着纸尿裤从一线城市向低线城市渗透,国货纸尿裤品牌依旧有巨大的机会,不仅是新兴创业者的机会,也是现有品牌从中低端市场转移向高端市场的机会,而这个升级的渠道,则有很大的互联网改造空间。

购买婴儿纸尿裤的传统渠道包括大卖场、大型商超、小超市等网点,新兴渠道包括母婴专营店和专营连锁店、电商平台、垂直电商等多元化的新零售业态。近几年,新兴渠道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挤压了传统渠道,特别是电商渠道。根据尼尔森数据显示,2018年纸尿裤线上市场销售份额占比为59.3%,母婴渠道占比28.5%,商超占比12.2%。其中,电商不仅是纸尿裤销售最大的渠道,同时以27.5%的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渠道。

正是因为电商渠道在婴儿纸尿裤销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使得无数较小的国货品牌有机会进入到市场与大品牌一同博弈,有很强的互联网改造空间。

另外,新零售渠道的专营店未来也有很大机会,这主要是因为2020年线下母婴专卖店市场规模约1.2万亿,而几大母婴连锁品牌中,收入规模最大的孩子王2020年收入也仅约100亿,市场占有率很低。

因此可见,品牌还有极大的渗透空间。当前的母婴线下新零售渠道有点像生鲜零售市场,都是万亿级市场规模,但找不出有话语权的玩家,如果想从事这一行业,品牌商最好能够先掌握区域的话语权,实现区域性盈利以后,再考虑扩张问题。

就业分析:

上游公司发展久远,资金链较为稳定,且大部分原料制造较为简单,需要的是不断创新,掌握拥有核心技术就如3D打孔,但是上中游的公司的产品发展空间小,对于刚毕业的新人而言,是积累人脉资源和原材料需求,为之后的规划做好准备。你们的观点应该基本没什么问题。建议如下:

茶花在上市之后,通过资本的力量,对公司的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同时,好像在北方还是中原那边新建了个厂,茶花的生产和品控完全没有问题。如你们本文指出的,茶花的问题在于销售(它上市以来,营收一直在8亿以下)以及产品的研发上。茶花属于中端产品,它的质量确实不错;但是,现在生活节奏很快,人们买日用品,就是当快销品来看待,所以,不会太认品牌。超市或电商稍微对比一下,很容易就不会买茶花。增加茶花与国内外公司的对比。如茶花与国外的locklock和特百惠对比,它没有办法突破一些技术,比如密封性不行;与国内商超和电商平台上常见的日用品公司相比,性价比又比不过。同样地。现在更糟糕的是,做为福州本土品牌,遇到了宜家在福州落户,会一定程度蚕食茶花日用品的销量。也就是说,茶花这家公司,它没有技术壁垒,它能做的产品,谁都可以做。你们看超市里,茶花的产品旁边,总是还在卖其它两三个牌子的同类产品。而且,随着中国零售的龙头化,这些龙头公司会学沃尔玛,自己去找产业链,贴标各类产品(包括日用品)。家族企业2021年,石油大涨,对应的高分子材料也在涨,这显然不利于茶花。

一、公司简介

成立时间:1997年3月3日

注册地址:晋安区鼓山镇蕉坑路168号

法定代表人:陈葵生

注册资本:2.43亿人民币

股份组成图

所属行业:轻工制造 — 家居用品

茶花现代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3月3日在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陈葵生,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塑料日用制品、工业塑料配件、塑料模具、家居用品等。专业从事家居用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茶花是塑料家居用品行业第一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荣誉企业,也是中国塑料家居用品行业十强企业之一。

该公司目前有三个属于自己的大型生产基地,基地还同时配有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具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的推出新颖,时尚,独特的家居用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线上,线下营销通路和网络在全国范围拥有省、地级茶花专营销售代理商。其销售的终端主要集中在大卖场和全国的地方性超市,并与国内外多个全国国性连锁超市建立有长期的紧密合作。

二.茶花公司主营业务分析重点介绍与高分子材料相关业务

茶花现代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制造业为主,主要的产品为塑料制品,占营业收入的百分八十以上,该公司的商业重心几乎全在国内市场,在市场上常见的商品多为塑料日用品如收纳箱,衣架,座椅,水杯等,PP为最主要的原材料,次为PE,水杯大部分原料为Tritan。

经营范围有: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家居用品制造;日用杂品制造;日用玻璃制品制造;日用陶瓷制品制造;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竹制品制造;日用木制品制造;橡胶制品制造;金属制日用品制造;模具制造;母婴用品制造;厨具卫具及日用杂品研发;塑料制品销售;日用品销售;竹制品销售;日用木制品销售;针纺织品销售;合成材料销售;母婴用品销售;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 茶花现代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6家公司,具有4处分支机构。

公司产品生产工艺主要有注塑(吹塑)和吹膜。塑料类产品中,除保鲜膜、保鲜袋、垃圾袋 等薄膜类产品采用吹膜工艺外,其他产品均采用注塑(吹塑)工艺。

三.茶花上市公司近几年营业收入与利润

1.茶花股份资产状况统计

截至至2021年6月30日茶花股份总资产为1,398,964,687.30元,相比上个半年减少了68005875.07元,同比下降4.64%。2021年茶花股份总负债为144,600,766.48元,相比上个半年减少了408011713元,同比减小28.21%。

2.茶花的经营状况

(1)按产品

按行业

按地区

茶花公司2017~2020营业收入与利润表

茶花公司2018~2021.8.27产品与国内外产品的竞争力对比1.国内

(1)该公司的主营方式是省级专营经销为主,商超直营、电商等方式为辅的策略,在大众推广方面不够重视。同时电商销售在营收中占低,说明该公司在电商上的布局不够完善,不符和当前世界疫情大流行下的购物趋势。

(2)茶花公司在同类市场中拥有较高的毛利率,同行竞争力强。可能是受到疫情的影响,使该公司在营业成本上有所上升,导致了毛利率较往年有所下降。

(3)茶花公司目前拥有三个属于自己的大型生产基地,基地还同时配有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4)产品种类众多,样式丰富,该公司产品系列齐全,款式丰富,基本涵盖了所有与居家相关的日用产品,形成1,500多个单品的产品体系,成为公司构建竞争优势和实施品牌运营的坚实基础。

2.国外

茶花在国外市场几乎没有布局,只占主营收的很小一部分.

从应届生的角度出发,是否愿意加入该公司?为什么?公司福利待遇高(五险一金、带薪年假、餐补、员工旅游),上下班时间为上午9:00-下午6:00,加班次数不多。公司拥有完善的体系管理,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该公司不限工作经验的职位仅占24%,大部分职位需要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应届生入职难度大。百分之五十的面试来源于校园招聘。专业分类清晰,筛选容易:根据院校与专业的特点,应届生的能力优势明显,匹配性评估变得更容易。该公司招收员工学历为大专及以下占比高达74%,所以入职茶花公司的应届生毕业学历大多都为大专和高中。

总结:非双一流本科及以下院校应届毕业生会更愿意加入该公司,该公司人均月薪在7-8k,公司福利待遇高,且该公司50%面试来源于校招,有更多的应届生会愿意入职该公司。

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是否愿意投资该公司?为什么?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应暂时呈观望态度,虽然该公司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目前不推荐购买。

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偏好轻巧、便捷的日用品,而塑料具有重量轻、可塑性强、制造成本低、功能广泛等特点,日用塑料制品愈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花公司作为塑料家居用品前三的产业 ,目前有多家属于自己的生产基地,还对生产线进行了自动化改良,在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上都有一定的优势,产能和供给需求已经不再是限制茶花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前限制茶花公司的是营销模式,该公司的营销的方式目前依然是以经销商专营为主,在电商上的营销能力弱,不符合现今的购物主流方向。也没有将自己的产品直接向用户推广,或尝试与其他商家联动来提升知名度,这很可能是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在上市后一直没有明显增加的原因,近一年多来又受到疫情的影响营业收入和利润都有所下降。如果茶花公司能在营销模式上做出有成效的改动,应该能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益,但目前该公司并没有做出有成效的改动,所以因呈观望态度,暂不推荐购买。玻璃纤维产业链调研

玻璃纤维的背景介绍玻纤的历史

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大萧条,政府出台了禁酒令,一禁就是十四年,酒瓶生产商纷纷陷入困境。欧文斯伊里诺公司是当时美国最大的玻璃瓶制造商,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玻璃熔炉熄火。这时一位贵人——Games Slayter,他偶然经过一台玻璃熔炉,发现一些溢出的液态玻璃被吹成纤维状。Games灵光乍现,玻璃纤维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伊里诺玻璃公司与康宁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先后开发出玻璃棉、连续玻璃纤维等生产技术。1939年E玻璃纤维正式问世,几乎与此同时,环氧树脂及不饱和聚酯相继出现,从而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人们渐渐地发现这种年轻的材料有许多优点——质量轻、强度高、绝缘性好、保温、隔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玻纤、玻璃钢的发展起了催化作用。常规材料匮乏,为满足军用战备的需求,玻璃纤维成为替代品。坦克、飞机、武器、防弹衣等等都用上了玻璃纤维。

1952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沃兰偶联剂解决了增强塑料中玻纤与树脂的界面粘结问题,同一年硅烷偶联剂也问世,此后一系列的偶联剂产品的出现全面改进了玻璃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1958-1959年期间,玻纤池窑拉丝投入生产,这是对传统的玻璃球法拉丝工艺的重大技术突破。初期的玻纤池窑日产量只有3吨,时至今日全世界95%以上的连续玻璃纤维都已用池窑法生产,最大的无碱玻纤池窑达到日熔化玻璃150吨以上。池窑拉丝的普遍推广为玻璃纤维产品大规模经济有效的生产提供了可能,并使玻纤产品的质量得以保证。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证明,玻璃纤维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工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

我国玻璃纤维工业的兴起

我国玻璃纤维工业兴起于1958年。经过60年的发展,改革开放前主要服务于国防军工,之后转向民用,并获得迅速发展。到2008年,我国的玻璃纤维池窑拉丝产量就达到16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中国建材集团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商,仅我们一家企业产能规模达195万吨,稳居世界第一。真正是中国工业的隐形冠军企业!玻纤的应用

(1)传统应用: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

玻璃纤维与有机纤维相比,玻璃纤维耐温高、不燃、抗腐、隔热、隔音性好、抗拉强度高、电绝缘性好。主要用作电绝缘材料,工业过滤材料,防腐、防潮、隔热、隔音、减震材料。还可作为增强材料,用来制造增强塑料或增强橡胶、增强石膏和增强水泥等制品。用有机材料被覆玻璃纤维可提高其柔韧性,用以制成包装布、窗纱、贴墙布、覆盖布、防护服和绝电、隔音材料。

连续玻璃纤维是通过铂合金板以机械拉丝方法拉制的无限长的纤维,通称长纤维。定长玻璃纤维是通过辊筒或气流制成的非连续纤维,又称短纤维。借离心力或高速气流制成的细、短、絮状纤维,称为玻璃棉。玻璃纤维经加工,可制成多种形态的制品,如纱、无捻粗纱、短切原丝、布、带、毡、板、管等。

E级玻璃纤维使用最普遍,广泛用于电绝缘材料;S级为特殊纤维,虽然产量小,但很重要,因具有超强度,主要用于军事防御,如防弹箱等;C级比E级更具耐化学性,用于电池隔离板、化学滤毒器;A级为碱性玻璃纤维,用于生产增强材料玻璃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高性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已成为航空航天工业不可或缺的一种材料,与铝合金,钢和钛合金3大金属材料共同成为支撑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石。

在航空上,无论是民用客机还是军用飞机都使用了玻纤复合材料,玻纤增强材料有效的减轻了飞机质量,提高了商用载荷,节约了能源,达到了质轻美观的效果。它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耐辐射,阻燃,抗老化的性能。玻璃纤维在电工绝缘领域的应用

由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绝缘性好、耐疲劳、耐腐蚀、加工成型方便、易维护等特点,在电力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电力行业的应用除传统输变电设备、设施外,玻璃钢杆塔和复合电缆芯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之一。电工绝缘材料产品可分为8类,而与玻璃纤维相关的就有6类,也这是足以说明玻璃纤维在这一行业的应用之广泛。这6类包括:

(1)绝缘浸渍制品

(2)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压制品

(3)玻璃纤维模塑料

(4)云母制品

(5)绝缘粘贴和复制制品

(6)电磁线玻璃纤维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生态因素,我国政府明确指出保护环境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玻璃纤维因其优良的各项性能在大气,水,生物,土壤等环境领域均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玻璃纤维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由于玻璃纤维的优良性能使玻璃纤维织物具有强度高,不吸湿,尺寸稳定等特点,因而可在生物医学领域用作矫形和修复材料,牙科材料,医用器材等。与传统的棉布石膏绷带相比,玻璃纤维织物与各种树脂制作的矫形绷带克服了以往绷带强度低,吸湿,尺寸不稳定等特点。另外实践证明,玻纤膜滤器对白细胞有着很强的吸附能力和捕获能力,具有很高的白细胞去除率,而且作业稳定性极好。另外,玻璃纤维用作呼吸器的滤毒器已有多年历史,这种滤材对空气的阻力极小,细菌过滤效率很高。玻璃纤维在汽车工业的应用

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在汽车工业中应用可以减轻汽车重量,提高汽车性能,降低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成本,加快汽车的装配速度,节省燃料。所以汽车厂商历来历来都很重视在汽车中使用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汽车中可用来制作:前端板、空调管、排气门、发动机罩、保险杠、行李箱盖、车身板、车顶内板、底盘、座位构件、仪表盘、消音器、尾气过滤、燃料气瓶、内饰材料、摩擦材料等等。:新型应用:在交通、工业等领域顶替功能较差和有危害的传统材料

(1)玻纤代替石棉等有危害材料。

(2)增强树脂粘结磨料做成砂轮,用以切割、去毛、抛光金属,不失为一种高效的磨削材料。可营造节能、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1)建筑材料:由于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具有良好的防火、隔热、吸声、耐辐射、耐候、抗菌等特性,经过加工还有增强效果和织物感,再经涂覆处理与建筑涂料有较好的相容性,所以不失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

(2)防水材料

(3)节能辅助增强材料增强胶凝材料

(1)玻纤增强石膏制品

(2)玻纤作为土建工程增强材料。

(3)建筑装饰材料用于环境污染治理

玻璃纤维制品作为过滤袋料。 近年来玻纤的发展趋势

国家工信局自2014年开始陆续将玻璃纤维列入重点发展行业,2014年以前玻璃纤维出现产能过剩、出口依赖度极高、存在国外反倾销的风险,但从2014年-2021年,玻璃纤维的产量逐步回暖并稳步增长。2018年以后,随着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的经济回稳,同时寻找减少碳排放的方法的实行,使得轻质高强纤维复合材料适用范围日益广泛,以此带动全球玻纤需求持续增长。

国内企业中国巨石和泰山玻纤的在高端市场的占比分别为22%和11%,整体行业出现寡头竞争的现象。同时,玻璃纤维行业呈现“周期性”和“成长”的双重属性。“周期性”:由于玻璃纤维主要应用于建筑、管道等周期性行业,由此呈现周期性,“成长性”:新型应用领域(如5G、风电、汽车轻量化)的快速稳定发展,对玻璃纤维在此行业中的需求以及性能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2014年-2020年,玻璃纤维始终稳步增长。2020年受海外疫情的影响,全球玻璃纤维增速为-8.3%/6.7%,国内玻璃纤维增速为1.6%/11%,玻纤有望在2021年出现好转。

玻纤的产业链玻纤的生产工艺

所涉及到的原料:叶腊石、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硼钙石、硼镁石七种矿石为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织布等工艺制造成的。其单丝的直径为几个微米到二十几个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 1/20-1/5 ,每束纤维原丝都由数百根甚至上千根单丝组成。

池窑拉丝法:将各种原料在窑炉中熔化后,直接经通路至专用漏板,拉出玻璃纤维原丝,如今大型玻纤生产厂家均采用这种方法。这种一次成型方法具有能耗低、工艺稳定、产量提高等优点,使玻纤工业迅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被业界誉为“玻纤工业的一次技术革命”。

根据生产工艺,定义产业链玻纤产业链公司公司主营业务行业竞争上游主要是石英砂、石灰石、纯碱塔牌集团(石灰石)开采、销售石灰石塔牌集团是粤东区规模最大的水泥制造产业,市场占有率超40%,受产能和地域限制,企业间竞争温和。石英股份(石英砂)石英制品的生产、研发和销售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国内行业占比率高,行业竞争小。但由于行业空间小,未来发展将受到一定限制双环科技(纯碱)运用联碱法生产纯碱和氯化铵等化工产品双环科技是世界最大的联合制碱企业之一,依托垄断性资源优势,经济效益常年处于业界前列。下游生产玻璃纤维及其有关制品山东玻纤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能规模居国内第四,拥有完整加工生产工序;研发费用率突出,雄厚的技术和研发实力中国巨石玻璃纤维布、玻璃钢纤维、玻纤纱玻璃纤维龙头,市占率全球第一,最低生产成本意味着最强竞争力;产品高端化;体质及融资优势。长海股份玻璃钢制品、蓄电池配件、玻璃纤维制品的制造、加工拟投资60亿元建设高性能玻纤智能制造基地,以此将产能进一步扩充,努力跻身行业“第一梯队”。九鼎新材玻璃纤维深加工制品、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以及高性能玻璃纤维、高性能玻璃纤维增强基材的制造和销售产品属于新材料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健全的研发体系和队伍;上下游一体化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应用端玻璃钢,用于风力发电、尼龙增强天顺风能风塔塔架、风塔基础环、风塔叶片托架、风塔床板行业内目前没有相当的竞争对手,发展形势良好金发科技改性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医疗健康高分子材料作为改性塑料企业龙头,产量遥遥领先。是国内第二个拥有耐高温尼龙工业化技术的单位。产业链分析上游:塔牌集团、石英股份、双环科技

塔牌集团:石灰石

竞争力:粤东地区市场占有率高,石灰石资源采矿权储备充足,新增10000t/d生产线,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

未来发展:市场占有率提升,在广东省市占率提升至14%左右,超过台泥成为广东第三大水泥企业,在粤东地域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至60%以上。产能的拓大在长期中将进一步摊薄固定成本。基建和房地产等行业的持续发展将带动塔牌集团继续发展。

石英股份:石英砂

竞争力:具有高纯石英砂提纯技术,市场占有不断扩大。高纯石英砂多年来被海外公司垄断,如今石英股份掌握核心提纯技术,从原材料上有效保障了自身供应链安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连熔技术创新发展,填补国内多项产品空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未来发展:近几年石英股份的毛利润率近几年逐步提升,2020年最高为29%。营收增速较平稳,国内行业占比率高。但由于行业空间太小,未来发展将受到一定限制。

双环科技:纯碱

竞争力:资源垄断与技术垄断优势。地处岩盐储量极其丰富的云应盆地,依靠垄断型的资源优势,连续多年的经济效益居于国内行业前列。

未来发展:双环科技作为世界最大的制碱企业之一,碱的价格极其重要,而纯碱等产品价格的持续回升,使得双环科技未来存在利润大增的潜力,同时,由于双环科技油改煤技术的重大突破,造成了此技术的垄断,由此,成本大幅度降低、环境污染几乎零排放,使该公司的潜力大增。下游:中国巨石、山东玻纤、长海股份、九鼎新材

中国巨石在我国玻璃纤维企业产能中占比最大,2020年营业收入116.66亿元,远超其他企业。长海股份、山东玻纤、九鼎新材2020年营业收入差距不大。

中国巨石:玻璃纤维布、玻璃钢纤维、玻纤纱

竞争力:生产成本最低;产品高端化;体质及融资优势

中国巨石未来集中度提升的空间比较有限,未来发展在于:玻纤下游市场增长;生产降本增效;相关多元化

山东玻纤:无碱纱、中碱纱、玻璃纤维装饰壁布等

竞争力:产品种类较为齐全,拥有完整加工生产工序;研发费用率突出,雄厚的技术和研发实力;回款能力较好

未来发展:产能稳步增长;成本仍有下降空间;积极向新型复合材料领域拓展,提升产品附加值

长海股份:玻璃钢制品、玻璃纤维制品

竞争力:成本优势明显,拟投资高达60亿元建成高性能玻纤智能制造基地,以此,长海股份的产能及产品结构更加合理。同时拓展了产品的领用领域,尤其是风电领域,完善了公司的产业链布局,增强了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未来发展:长海股份的投资收益率远超同行企业,近年来风电产业火热,进而带动玻璃纤维价格的上涨,有利于发展需要。从长远来看,未来新能源、风电等领域长足发展,更有利于企业的生存。

九鼎新材:玻璃纤维深加工制品、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玻璃纤维

竞争力:产品技术优势,新材料领域复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方向,纺织型玻纤深加工制品整体技术水平已是国内领先水平;健全的研发体系和成熟的研发队伍;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合作,在各方面协同创新;管理团队优势

未来发展:军用领域有望多品种拓展;在微波、电子信息新材料和功能材料方面的研发实现新突破应用端:天顺风能、金发科技

天顺风能:风塔塔架、风塔基础环、风塔叶片托架、风塔床板

竞争力:国内外设有多个生产基地,风塔产能居同行前列,产业制造领域多端扩展,完善产业布局。

未来发展:目前全球均提倡清洁能源,新能源行业持续高景气度,作为风能设备的生产商,市场前景良好。

金发科技:改性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医疗健康高分子材料

竞争力:改性塑料产量遥遥领先于同行企业,完备研发体系,高精尖人才,拥有前沿研究成果

未来发展:提升产能满足市场需求,实现LCP产业化,尼龙、聚砜系列工程塑料国内继续领先,焦距工业无人机应用领域。

三、产业链上下游近3-5年的发展规律以及对未来产业链1-3年的预判

上游:

①石英砂:近5年,石英砂行业产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从2016年-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5%,预计2021-2023年我国石英砂需求会持续上升。

②石灰石:近年来我国碳酸钙市场规模呈小波动趋势,预计未来1-3年仍会维持小波动。

③纯碱:2016-2020年我国纯碱产量小范围波动,2021年1-7月我国纯碱产量同比下降7.9%。

下游:

玻纤纱:2016-2019我国玻纤纱总产量持续上升,2020年增速出现明显回落,预计2021-2023产量会有所上升。

四、从业和就业分析

就业分析:上游公司发展历史久远,资金链稳固且有众多下游合作公司。可以提供稳定的工作及完善的员工福利。上游公司的产品利润和发展空间虽没有下游公司那么高,但相对风险较小。对于刚毕业的职场新人来说,在上游公司工作,积累人脉和增进对原材料需求链的了解掌握,也不失做为日后工作的跳板。

从业分析:

从个人层面看,玻璃纤维应用广泛,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民众生活的提升,越来越需要轻质、高强和低成本的材料以节约能源和提升生产效率。为了能在未来赢得一席之地,我们需要考虑性价比更优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传统材料进行替代,拓大市场,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轻量化需求。如何利用玻璃纤维对其他材料改性优化,顶替功能较差和有危害的传统材料。这对我们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纤维复合材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玻璃纤维行业规范条件》等政策规划均有助于推动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总体来看,玻璃纤维企业受国家行业准入条件的影响较大,监管政策较为完善。同时,目前在建筑领域,玻璃纤维的需求也在增长,风电项目在2021年前抢装完成的热潮会助力玻璃纤维市场的活性。相信疫情形式好转,工业市场将焕发更大的活力。评语:提纲查询的内容基本准确,不错。上下游的界定以及代表性公司找得都很好。下面就是如何进一步完善调研报告,可以根据我上传到群里的方法进行。

以下是我建议的调研报告的提纲,供参考。

碳纤维的背景介绍

建议包括以下部分:碳纤维的历史、碳纤维的应用(这个一定要多查资料,不能太片面。你们资料查阅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听众来说非常重要)、近年来碳纤维的发展趋势(如近三五年因何种原因,碳纤维的发展迅速或者没落了?)碳纤维的产业链玻纤的生产工艺(这里要给出生产流程简图、以及所涉及到的原料)根据生产工艺,定义产业链(即说明上、下游以及应用端)。此处建议可以通过列表的形式玻纤产业链公司主营业务行业竞争力上游丙烯腈A公司B公司C公司…….下游碳纤维应用端风电叶片等产业链分析(上面只是列表,这里再通过文字,去分析各产业链上的公司,分析其竞争力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产业链上下游近3-5年的发展规律以及对未来产业链1-3年的预判

四、从业和就业分析

背景介绍介绍: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 外形呈纤维状、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由于其石墨微晶结构沿纤维轴择优取向,因此沿纤维轴方向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碳纤维的密度小,因此比强度和比模量高。

(比强度(specific strength)是材料的强度(断开时单位面积所受的力)除以其密度。又被称为强度-重量比。比强度高,简单的说,就是材料又要结实,又要轻。

举个例子来说,比普通钢强度高7倍的合金钢,够结实。可是太重。要用合金钢增加结构强度,就必须同时增加重量,这对需要高速运动的物体,意义就不大了。因此我们说,合金钢的比强度还是不够高。

比模量(specific modulus)是材料的模量(在受力状态下的应力与应变之比)除以其密度,又称劲度-质量比。比模量高,简单的说,就是材料又要变形小,又要轻。)历史:

1879年爱迪生曾用纤维素纤维,如竹、亚麻或棉纱为原料,首先制得碳纤维并获得专利,但当时制得的纤维力学性能很低,工艺也不能工业化,未能获得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火箭、航天及航空等尖端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比强度、比模量高和耐高温的新型材料,美国Wright-Patterson空军基地以黏胶纤维为原料,试制碳纤维成功;1956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试制高模量黏胶基碳纤维成功,商品名“Thornel—25”投放市场,同时开发了应力石墨化的技术,提高碳纤维的强度与模量。

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进藤昭男发明了以聚丙烯腈(PAN)纤维为原料制取碳纤维的方法,并取得了专利。

1970年日本东丽(Toray Textile Inc.)公司依靠先进的聚丙烯腈原丝技术,并与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交换碳化技术,开发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隔年投放市场。此后,日本东邦、旭化成、三菱人造丝及住友公司等相继投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生产行列。

此后至今,东丽公司一直是首屈一指的高性能碳纤维供应商,产量居世界首位。其与日本东邦和三菱人造丝三家日本公司,生产世界70%以上的军用碳纤维,代表着当今高性能碳纤维的最高水平。

3.应用:

碳纤维最主要的应用形式是作为树脂材料的增强体,所形成的碳纤维增强树脂(CFRP)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其在导弹、空间平台和运载火箭,航空器,先进舰船,轨道交通车辆,电动汽车,卡车,风电叶片,燃料电池,电力电缆,公共基础设施,医疗和工业设备,体育休闲产品,以及时尚生活用具等领域,有着实际和潜在的应用。

导弹:采用复合材料保守估计可降低30%重量,对于提高地面生存力至关重要,碳纤维复合材料耐环境腐蚀、耐疲劳性能优异等特点,可以显著提高发射筒的反复使用寿命,可用来制造弹体整流罩、复合支架、仪器舱、诱饵舱、发射筒等主次承力结构部件。

卫星和空间站:高模量碳纤维质轻、刚性、尺寸稳定性和导热性好,结构变形量小、承载力强,还具备一定的抗辐射、耐老化等性能,是卫星和空间站材料的良好选择,其中承力筒、蜂窝面板、基板、相机镜筒和抛物面天线等都可以用上碳纤维。

航空器的结构材料:

商用飞机每减重一公斤,一年就能节约3000美元的燃料。远程火箭、太空飞船每减重一公斤,就能节约10,000美元的燃料。

轨道交通:可使轨道列车车体轻量化,还可以改进高速运行性能、降低能耗、减轻环境污染、增强安全性
建筑
汽车
风电叶片:为获得更大的发电能力,风力发电机需安装更大的叶片。叶轮直径的增加对叶片的质量及抗拉强力提出了更轻、更高的要求。CFRP是制造大型叶片的关键材料,其可弥补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RP)的性能不足。
体育用品:钓鱼竿(海钓)承重上也更大、高尔夫球杆减轻,挥动时给高尔夫球赋予的初速度也就越大。另外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阻尼特性,可使击球时间延长,球会飞得更远。

3.近年来碳纤维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碳纤维飞速发展,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2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超过10万吨。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市场收到很大影响,碳纤维三大市场,商用航空领域降低了30%;群体运动器材有较大下降,个体运动由于业余时间增加,反而增长;风电依然保持强劲增长。综合统计,得出106860吨的总量,对比2019年103700吨,增长了3%,这个增长是很不容易的,当民用航空遭遇重挫,其他市场能强劲补充,这充分展示了碳纤维产业的勃勃生机。

2020年中国碳纤维的总需求为48,851吨,对比2019年的37,840吨,同比增长了29%,其中,进口量为30,351吨(占总需求的62%,比2019增长了17.5%),国产纤维供应量为18,450吨(占总需求的38%,比2019年增长了53.8%)。2020年的中国市场的总体情况是:供不应求,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纤维。

2015 (13.4%),2016 (16.5%),2017 (20%), 2018 (32%),2019 (22%) ,2020 (29%)....

如果供给能充分保障,2021 年是可以再次突破30%的增长率的。

对于国产的18.450吨销量,相比2019年的12,000吨,增长率为53.8%。连续三年超过30%的高速增长,说明国产碳纤维的巨大进步;我们预计2025年国产能超过进口。

2020年中,中央政府提出了“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碳纤维行业具备军民两用特性,相关的技术及装备多年来在国际往来中一直有严格的限制。发展自主的技术、装备、产业及应用生态,无论是从其敏感性、还是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都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体育用品、风电叶片分市场是比较典型的两头在外“外循环"模式,反映了该领域中国的制造优势与国际材料、品牌运营、应用创新及消费能力等优势结合的现有平衡生态。如果在材料(碳纤维)与应用两环有所突破,整个产业及产业链就可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

2020年底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对碳纤维产业将有深远的影响:新的能源战略将极大刺激风电、光伏、氢能等再生或新能源的发展。无论是风电、光伏或氢能,对碳纤维产业均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个战略除了能源的供给改变,对其存储、运输及使用也会有新的节能减排综合要求,这不仅会激发对轻量化结构的需求,也会刺激诸多功能性的需求。

二、碳纤维的产业链

1.玻纤的生产工艺(这里要给出生产流程简图、以及所涉及到的原料)

2.根据生产工艺,定义产业链(即说明上、下游以及应用端)。此处建议可以通过列表的形式

碳纤维产业链公司主营业务行业竞争力上游丙烯腈吉林化纤粘胶纤维、合成纤维打入国际企业、产能大、技术强、行业龙头吉林碳谷聚丙烯腈、碳纤维原丝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技术高、质量好、随成本降低利润也在提高中游碳纤维中简科技高性能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核心供应商、竞争力不断提升、高增长率潜力股江苏天鸟碳纤维被收购后,产业产能在进一步增加,竞争力也在逐步上升中复神鹰碳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近几年竞争力加强,但毛利率仍比更前列的公司差点下游(应用端)航空航天双一科技风电复合材料部件国内复合材料领军企业、与多家国内外巨头公司合作风电叶片等中航高科碳纤维复合材料、航空新材料碳纤维预浸料的核心卡位企业全产业链光威复材碳纤维全产业链几十年的积淀、领先地位江苏恒神碳纤维全产业链规模产能不断扩大、竞争力进一步加大

3.产业链分析(上面只是列表,这里再通过文字,去分析各产业链上的公司,分析其竞争力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

上游:1、吉林化纤:国内少数拥有优良环保基础、工艺技术领先、规模效应明显的大型纤维素纤维生产、研发和销售的企业。行业竞争力:拥有碳纤维原丝独有的工艺技术、有全国单线产能最大的大丝束碳化生产线、打入俄罗斯等国际市场、碳丝品种多。未来发展:加速碳纤维产品迭代升级,未来可能步入高速成长新阶段。

2、吉林碳谷:从事聚丙烯腈、碳纤维原丝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国内首家采用三元水相悬浮聚合两步法生产碳纤维聚合物。行业竞争力:公司碳纤维原丝整体规模、研制、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在国内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专注攻克原丝技术、具有进口替代优势、大规模生产力、一级品率。未来发展:近几年原材料成本下降,主要产品销售均价呈上升趋势,利润有增加趋势。但相较于复合材料领域,原丝的产品附加值还是较低。

中游:1、中简科技: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碳纤维及碳纤维织物的销售。是我国高端碳纤维核心供应商,近年来受益于航空装备的快速放量,公司成长迅速。行业竞争力:技术优势明显、千吨线投产打开成长新空间、公司提早布局中高端市场,完成验证流程进入配套,先发优势明显、已成为国产ZT7系列高性能碳纤维稳定批量供应商,同时具备高强型ZT8系列、ZT9系列碳纤维和高模型ZM40J产业化能力,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可能发展:下游航天航空复材市场扩张拉动碳纤维需求,公司享有先入优势叠加千吨产能即将释放,业绩成长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2、楚江新材(江苏天鸟):是国内领先的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商。主要从事碳纤维、芳纶纤维、石英纤维等特种纤维织造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行业竞争力:在碳纤维领域有20多年的技术积累、国内军机碳刹车盘预制件的主要供应商,与上市公司形成多方位互补。可能发展:楚江新材为江苏天鸟在规模化、产业化推进的过程中提供有效支持。新材料、新能源有望成为公司的业绩增长点。

3、中复神鹰:主要从事碳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0年碳纤维产量位居全国第二。行业竞争力:率先突破干喷湿纺工业化制造技术、有发明专利25项,但研发投资力度不大,毛利率仍低于多数可比公司(光威复材、中简科技)。未来发展:虽然前几年研发投入低,民用产品占多数,但近期该公司的西宁年产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和拓展碳纤维航天航空领域市场,盈利能力提升。但毛利率仍不及其他同等公司,需在高端产品加大研发力度,逐步发展。

下游(应用端):

风电叶片1、双一科技:国内复合材料领军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风力发电机舱罩、风力发电叶片根等。行业竞争力:拥有产品技术研发和现有专利、产品质量优良、供不应求、拥有西门子、维斯塔斯等全球主要风电商客户、产品可布局至多个行业、生产专业化、成本控制。未来发展:因风力环保发电未来需求持续增长作为国内领军企业,有望获益市场空间的快速增长。

航空航天2、中航高科:碳纤维预浸料的核心卡位企业,高壁垒铸就产业主导地位,是国内航空预浸料的主要供应商。行业竞争力:公司一步法、二步法制造工艺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原材料、产品、设备校检各方面的数据库、团队背景强大、市场先入(已在市场站稳脚跟)。未来发展:继续维持在国内航空预浸料领域的产业主导地位,未来有望充分享受 国内航空预浸料产业的成长。

全产业链:

光威复材:国内最早实施碳纤维国产化事业的民营企业,拥有近二十年连续碳纤维生产线开车生产历程,是国内碳纤维行业的领军企业。行业竞争力:掌握先进工艺技术、有多年生产历程、具有高端装备设计制造技术、拥有从原丝到成品部件完整产业链的生产。未来发展:未来几年产能和销售随碳纤维等相关产品的需求量增长而上升,且拥有全产业链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国内该领域的领先地位,未来几年也将快速发展。

江苏恒神:从事碳纤维、碳纤维织物、预浸料、树脂及复合材料制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服务,具有完整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产业链,碳纤维产能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行业竞争力:设备先进、产能占国内大半市场、承担众多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技术先进、拥有自己的发明专利、拥有碳纤维全产业链。未来发展:伴随国家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新一步的融资也将推动该公司的发展。

三、

1.产业链上下游近3-5年的发展规律

上游:原油制品,附加值较低。按原丝类型,碳纤维通常可分为三类: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沥青(Pitch)基碳纤维和黏胶(Ray-on)基碳纤维。其中,PAN基碳纤维因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力学性能优良等特点,已成为当今世界产量最高、应用最广的一种碳纤维,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

2011-2020年我国丙烯腈产量整体呈增长至趋势,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丙烯腈产量为224.44万吨,同比增长8.6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丙烯腈工业呈现几大发展趋势:一是以丙烷为原料的丙烯腈生产路线在逐步推广;二是新型催化剂的研究依旧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课题;三是装置规模大型化;四是节能减排、工艺优化日益重要;五是废水处理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中游:产业链关键构成,核心设备成突破重点 

全球原丝供应主要集中在日本及美国,且对我国有着严格的技术封锁和进口禁运政策,导致我国原丝品质相较国际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碳纤维的爆发式增长。

目前我国碳纤维行业“有产能,无产量”现象严重,产能利用率较低,但正在逐步增长。虽然我国碳纤维规划及在建产能较大,但实际产量却较少。主要由于涌入碳纤维行业的大多数企业在一些关键技术上无突破,生产线运行及产品质量极不稳定,导致“有产能,无产量”的现象出现。但随着碳纤维企业整体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产能利用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下游:

2020的新冠疫情对全球碳纤维下游需求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民用航空首当其冲,飞机订单的大量减少,直接导致对碳纤维需求的大幅度降低。受到压力容器、碳碳复材等其他市场对碳纤维需求的强劲补充,全球范围内风力发电领域增长最快的领域,2020年依然保持在20%的强劲增长。风电领域亦是占比最高的领域,2020年该领域需求量占全球需求总量的29%。

此外,汽车领域采用碳纤维的车型越来越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其中电池盒(尤其是底盖),有望成为碳纤维的重大需求品种。随着汽车轻量化和风力发电的不断发展,全球的碳纤维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多。

总:2021年全球碳纤维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供需两端持续上升、标准模量产品占大头

2.对未来产业链1-3年的预判:行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产能、产量均增长,产能利用率逐渐提高需求量高速增长,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25.6%2026年中国碳纤维产能将达到6.41万吨,产量将达到4.04万吨2026年中国碳纤维需求将达到11.29万吨左右

四、从业和就业分析

就业者进入下游环节的公司,下游公司对比上游公司薪水较高,下游公司的技术需求较高,在下游公司就业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拓宽知识面等。由于外国对我国长期严密的技术封锁,导致我国在碳纤维材料方面的发展完全依靠自己摸索,进展缓慢,大有就业前景。上游公司碳纤维的制备和应用技术原创性强,进入行业门槛较高,所以就业者从碳纤维下游企业就业较为简单。而且从国内的碳纤维行业来看,整体上呈现出“金字塔”式的发展格局,由集中在江苏、吉林、山东这几个省份的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掌控了碳纤维产业链上游的主要生产力,如中复神鹰、恒神股份等。企业基数小,就业竞争压力大。而碳纤维产业链的下游则呈现出基数大、分散式的现状,即涉及碳纤维材料应用的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偏小、实力不一,以中航高科、江苏天鸟等企业为首。就业选择大,就业压力小,大有发展前景。了解资料发现,碳纤维产业:

需求量高速增长,国产消费占比逐渐提升市场规模逐年上升,2020年超10亿美元应用领域:2020年中国碳纤维主要应用在风电叶片及体育领域,合计占总需求量的70.8%

4、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3.75亿美元

创业者进入上游公司,创业者在上游原材料领域上布局,上游领域原材料销售价直接影响下游公司成本价(根据碳纤维产业股市…)上游产业大多属于国有企业,市场股票多掌握在国家手里,更适合于创业。碳纤维下游的创业企业存在有以下问题:

1、定位不准,企业发展后力不足

2、创新力弱,缺少技术支撑体

3、管理不善,缺乏风险防御能力

为了解决这系列问题,下游公司必须加大行业间的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并强调自我规划,寻找突破点。相比较之下,创业上游公司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上游公司不需要定位具体发展方向,只需要有过硬的制备和应用技术。由于是国有企业,也不会存在缺乏风险防御能力和缺少技术支撑体的问题。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