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微信群

首届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赛作品展

钓鱼微信群钓友圈2023-06-30 14:16:59A+A-

■近日,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顺利举办。本次竞赛以“更新让居住更美好”为主题,由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指导,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办,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承办,有关高校和单位联合开展。活动以南京市秦淮区钓鱼台、淮海路两个真实项目地块的城市更新为选题,吸引了全国57所高校、95组队伍、609人报名参加。段进院士领衔,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评选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佳作奖24项、专项奖5项。

通过竞赛,老师和同学们加深了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对城市更新的认识,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结构布局和空间管控要求是城市更新项目的框架和依据,国土空间规划要统筹城市更新领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城市设计研究有利于创造更高的城市空间品质和国土空间价值。

今天,我们邀请了一等奖设计作品——《根脉城南·一甲子——基于多阶段策略的南京城南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设计》东南大学参赛团队的主创人员做客栏目,交流创作体会。

作品介绍

毗邻中华门的南京钓鱼台地区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与市井气息,但在快速城市化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下,该地区面临着物质性衰退、社群组织松散等问题。复杂的产权分布与人群属性,也为城市更新带来了巨大挑战。

南京钓鱼台地区航拍图

南京钓鱼台地区总平面图——“拆改留”评价

为应对这些问题,东南大学参赛团队提出分阶段、多维度的更新策略,通过 “扎根”“理脉”“成林”三个阶段,从院落、街巷、节点多个尺度,层层递进地完成院落改造、公共空间规划、产业策划的任务,除去对物质空间的提升,更重在以“规划亭”为支撑的长期公众参与以及对历史资源的再度活化,由点及面,由静及动,最终形成一个保留乡愁、活力开放的历史街区;能借助社区组织进行文化和产业自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社区,使城南这棵古树恢复枝繁叶茂的生机。

参赛团队

设计团队成员:赵博韬、董炫旻、高翰、杨俊杰、于涵

指导教师团队:殷铭、葛天阳

设计故事

Q:为何选择南京市钓鱼台地区作为规划对象?

东南大学:

我们认为本次作品是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探索,是一个初次尝试解决“空间-社会”整体问题的实践机会。所以我们选择的场地是南京老城南历史地区中具有复杂社会空间问题的钓鱼台片区,希望基于该场地多要素复合的现状,通过细致的分析抽丝剥茧出场地内主要矛盾和核心价值,并且考察不同主体的参与方式和更新实施的可行性,从而形成设计的根本依据。

南京钓鱼台地区历史资源点分析

南京钓鱼台地区人群活动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这个场地自发形成复杂脆弱的社群特征和有别于老门东等开发成熟片区的烟火气息成为我们设计的核心灵感来源。我们认为钓鱼台片区一方面要扎根地里,即保留现有的社群关系,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居住地;另一方面要开枝散叶,联动老城南地区,成为老南京生活记忆的活载体。经过深思熟虑,我们最终提出多阶段有机更新的策略,期望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步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进而焕发城南的历史活力,最后达到“片区自组织有机发展”的愿景。

《根脉城南 · 一甲子》方案结构分析图

Q:能否简单介绍“扎根”“理脉”“成林”的规划思路?

东南大学:

前期,我们通过大量开展实地和文献调研,详细梳理了场地当前的街巷格局、居民构成、产权边界、日常活动等重要信息。在此基础上,确定将规划进程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形成多尺度、递进式改造的流程:

(1)扎根:根据场地内不同街巷/院落空间的类型开展试点改造。过程中,不断纳入公众参与,推进全域改造。同时,关注城墙与秦淮河段历史建筑的修缮,对可以开放为文旅资源的部分进行功能植入。

扎根阶段:多元院落格局的差异化更新模式

(2)理脉:开展公共空间街道、网络、节点的设计落实:以赋予了文旅功能的秦淮河沿岸、明城墙作为核心绿轴和历史轴,以古街巷脉络为互联网,以单位节点为社区服务中心,形成点线面、居民与游客的完整公共空间体系。

理脉阶段:以点、线、面勾勒公共空间

(3)成林:在物质空间改造完成后,将场地的历史街巷和资源点有机整合、利用,支持原生群体于不同节点开发适当产业,实现资源的流通和循环。如:建立历史游览骑行路线,打造早餐街、夜宵街等,进一步推进社交网络的重构。

成林阶段:城南自组织计划激活原生群体活力

Q:“规划亭”在本次规划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东南大学:

在设计中,我们在场地中选择了几个点位布设规划亭(Plan Cube)。它们是一些能够快速搭建的、颜色鲜亮的小棚屋。在规划前期,规划亭既是居民改造建议的收集点,也是公示“拆改留”地图和未来规划节点的场所。

当我们完成了大部分环境改造任务,意味着规划进入第二阶段。此时的规划亭就会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一方面继续完成社区意见收集,定期派人管理;另一方面变成老年群体集聚活动的场所,也就是社区活动小站。

总体来说,规划亭的使命是将社区规划与居民智慧的双向影响分阶段地建立起来,前期更多用居民的智慧影响规划,后期演变为建成环境的一部分服务居民。同时,我们在设计中,将部分规划亭的选点靠近历史资源,使其在未来能发挥为游客提供服务的作用。

Q:能否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谈谈参赛的收获?

东南大学:

本次比赛中我们关于老城南渐进式更新的规划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城市更新是一个缓慢的系统再生过程,它包括历史文保体系的再度活化,包括老旧建筑体系的“拆改留”,包括公共空间体系的开拓与设计,还包括社群团体的互利共荣。在整体规划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极大的挑战,也深刻认识到: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是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必须统筹考虑的重要因素。

东南大学设计团队

区别于以往“游客式”的观察,比赛将我们带入了南京城南几乎每条街巷、每个杂院和进落,和很多人——不管是老南京、“新南京”还是河南、安徽、浙江来的务工人——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真正了解了他们在想什么、要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有机体。为老城做“规划”,设计者不仅要克制对公共空间的过度着迷、对形式和美学的过度依赖,还要真正深入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为人民做规划。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