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钓鱼法规

传承古老的绳结手艺,一根绳子编出丰富的人生

钓鱼法规钓友圈2023-09-12 11:40:25A+A-
摘要:上周,蒋妍侠去了南通市如东先民小学,给那所小学的老师们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绳结系列课程。

现代快报讯(记者 宗青)上周,蒋妍侠去了南通市如东先民小学,给那所小学的老师们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绳结系列课程。大家用瓶子、谷物以及当地的贝壳等材料,编织成各种形状的绳结作品,看着作品在绳子的神奇串联下逐渐成型,非常有成就感。

蒋妍侠是绳结专家,一双巧手编织出无数获奖作品, 2016年和2017年被南京市秦淮区评为”非遗优秀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被聘任担任秦淮区学校“非遗课程”教学指导教师,将古老的绳结手艺带进学校,进行传承。

绳结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更像生活本身

蒋妍侠今年四十出头,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一张娃娃脸,说话的声音小小的,带着南京口音。她是本地人,也是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绳结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艺术之家——父亲擅竹雕,母亲爱结绳,母亲的绳结技艺又来自于外婆。

蒋妍侠从小耳濡目染,小时候写完作业就看大人们做这些,一件件作品出来,又漂亮又神奇。看多了,她也试着上手去做,绳子是普通的材料,随处可取,难的是技艺。绳结技术也是讲进阶的,都是从最基础的编法开始,慢慢掌握难的。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几十年过去,蒋妍侠不但掌握了精湛的绳结手艺,甚至到了看见什么都想编一编的“境界”,绳结成为她的人生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融入感”,一部分来自于天生喜欢,另一部分为后天训练。蒋妍侠为了让自己的绳结作品兼具传统美和现代感,无处不在地观察,进寺庙,逛博物馆,看古建筑,那些老物件的颜色和图案,常常给她许多灵感和启发。

蒋妍侠在创作中,将传统美和现代感做了结合。在她的店里,入门处挂着一个一米多长的中国结,设计独特,造型精巧,主体颜色是浅蓝色和黄色。她告诉记者,这个结的中间部分有个小罐子,是用来插花的,可以养一些绿萝之类的植物。

传统的中国结多为单色和平面,更多是用来装饰,但是在蒋妍侠心里,她觉得中国结除了美,也应当具有实用性,因此,她的很多作品都可以拿来日常使用。除了插花和做书签,她还在前天给如东先民小学的老师上课时,教大家做一个中国结笔筒,“生活里到处都是美,要发现,也要创造。”

在蒋妍侠看来,绳结中暗含的许多规律也像人生的道理:要美美地生活,要一步一个脚印,还要耐得住一些寂寞。

绳结令人心静而专注,传统手艺正在被传承

做绳结的过程,是既孤独又享受的过程。蒋妍侠经常在凌晨从床上爬起来找纸笔,因为脑海里闪过一个灵感,必须立即记下来,记下来后再细细揣摩,如果款式满意了,就要考虑色彩,看看今年有哪些流行色,如何进行搭配……这样一来,蒋妍侠有时会完全忘了时间,“都不想吃饭,觉得吃饭好耽误时间,一眨眼天就黑了。”

这种感觉不到时间在流逝的感觉,让蒋妍侠身上有一种娴静的气质,她也觉得自己格外喜静,笑称“静能生慧”。在她店里帮忙的李师傅,同时也是蒋妍侠的徒弟,她们在一起工作了六年,“在老师身上,能学到很多品质,比如说善良,还有专注。”

专注能够更快地完成工作,也能让手里的作品很好地还原出创意和设计。绳结和其他艺术一样,最需要耐得住寂寞,且是长时间的寂寞,一个一米多的中国结,除去设计所花费的工夫,至少要花两周时间来完成,这还不包括后期的各种调整,“做完后,会有舍不得卖的感觉。”

五彩缤纷、造型丰富的各式中国结非常美,美的背后也是艰辛。

蒋妍侠伸出手来给记者看,几根手指上都是老茧,忙的时候,开始着手工作前,先裹好创可贴。尽管这样,蒋妍侠还是希望做更多的宣传和传承,她分别在南京博物院等地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将家里的藏品和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结,蒋妍侠先后带了十几个徒弟,并且每周坚持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课。

“十多年前,刚进学校,问孩子们知道什么是‘中国结’吗,大多是不知道的,现在基本上都了解了。”蒋妍侠常常上课的一所学校,学生们经常会出国去交流,带着自己编织的中国结送给外国的朋友。“我们的一个外教老师非常喜欢绳结,觉得好神奇。”几根绳子结成了作品,也结成了友谊。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