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下河渔具渔法大全
得天独厚的渔文化——里下河渔具渔法
(一)
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期,兴化一带已经有了人类活动。1990年在林湖戴家发现了南荡遗址,荡中出土了麋鹿角骨亚化石、陶器、石器等文物。据碳-14测定,南荡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2600年——2000年的龙山时代末至夏初的新石器文化晚期。也就是说,早在4000多年前,先民们已在地处海岸边的南荡中从事生产,繁衍生息了。
据专家考证,兴化在上古时期是“大型湖盆洼地”,在第四纪冰川时期,洼地经过江、河、海合力堆积,历经了海湾——泻湖——湖沼——水网平原的演化过程,最终形成了湖荡沼泽地貌特征。宋代之前,兴化地区湖荡连绵、海潮汹涌,自然条件恶劣,多数地块不适宜耕种,先民们以渔猎维持着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因而,在兴化,渔业的历史早于种植业的历史,渔文化在农耕文明中占有不可低估的地位。
兴化水域辽阔,盛产各类鱼、虾、蟹、贝,品种繁多,储量较大。据1983年《兴化县渔业区划报告》记载:兴化有鱼类56种,分属10个目,28个科,46个属。成鱼尾重大到几十公斤、小的只有几克。智慧的渔人、勤劳的乡民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水域和鱼类,制作出不同的渔具,施行着不同的渔法。
(二)
兴化渔具种类繁多。总体有网簖、罩箔、钩叉、笼壶、缆索等。按照中国捕捞学的分类原则,可将作以下分类。
刺网类:兴化地区主要是丝网。丝网一般由丝、线结成的网片与上下纲组成,渔人将其曲折撒沉水中置鱼刺挂、缠络而取之,俗称“张网”。丝网按沉浮方式,可分为浮网、沉网两种。
浮网,兴化乡间俗称“鰺鱼网”,丝网中最为窄、矮,其高度约为30厘米;网眼最小,只能容人的小指插进;下纲较轻,下水后浮于水面,主要猎取鰺鱼。这是一种在民间较为普及的网具,很多乡民家中均有此网,下田干活带在船上,到了田里先把鰺鱼网放入附近的河沟,干活休息时间收一次网,网上会缠络着不少鰺鱼。学生少年也喜欢在课余假期三两结伙张鰺鱼网,或驾小船张、收,或于岸边用竹竿挑放,夏季也有干脆涉水游泳摆弄鰺鱼网的。
沉网,顾名思义是入水后迅速下沉着于河床,这是因为在制作时网的下纲添加了较重的铅片,主要是捕捞青、鲤,鳊、鲫等下层鱼。沉网,按捕捞对象不同,所织网眼有大有小,一般分为“两插”、“三插”、“四插”,最大还有“五插”的(几插,是指可容几个指头插进,五插,通常指网眼大小可容五指并拢插进);按捕捞功能强弱,又分单层、双层、三层。组装好的三层网,外有两层大网眼的“干子”,中间还夹有一层小网眼的“褥子”,一人多高,捕鱼的功能强大,小到两把、大到数公斤的各式鱼类均在其捕获范围,现在,专业渔民大多使用三层网。
拖网类:兴化地区都是小型拖网,主要有泥网、摇网及弓网。 这三种网具的结构大同小异,均是由网袋、竹竿竹片做成的上纲、铁制下纲组成,由单艘小渔船拖着作业。泥网、摇网都是捕取小鱼小虾,不同之处在于: 拉泥网是一船一网,摇网是一船两网一一两只拖网前后配合,互为补充,效能更高。拉弓网,主要是捕取白米虾。
拖拉网类:俗称大网,为兴化地区最大的网具。大网由网衣、上下缘网、浮子纲、沉子纲、叉纲、曳纲、浮子、沉子等组成。整个网列常见的是11段,网中间高出两端。中间取鱼部网衣三段,高度相等;翼网左右对称,各有四段,高度依次递减。大网属于有翼无囊的拉网,长带形,是河沟、池塘捕捞作业较为理想的渔具之一。拉大网时,先在选定水域放网包围鱼群,再由多人在岸边拖曳缩小包围范围,使鱼类聚集于网内,最后两翼合拢至岸边起网取鱼。捕捞对象极为宽泛,青、草、鲢、鳙、鳊、及小鱼小虾均在捕捞范围,而且一年四季均可作业。
张网类:这种利用水流迫使捕捞对象进入网囊的渔具,兴化地区大概就算趟网了。趟网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针对性,是初夏季节捕取鳗鱼(俗称“毛鱼”)的。渔人先在河的上游两侧打下两根竹桩,再在下游十来米处继续打下两根竹桩,四根竹桩构成一个梯形,竖立在河的中央。接着将趟网的网头系在上游一边的竹桩上,将网顺流放下,依次绕过另外三根竹桩,并固定好,然后在下游的两根竹桩间(即漏斗底部)安上四条繯网,每条长约六七米,中间装有倒须,鱼儿只能进不能出。繯网尾部是两米多长的鱼袋。趟网大多设在一些水流湍急的大河里。晚上,渔人在竹桩上挂起桅灯,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荡着小船,从竹竿或浮子下面牵出绳子,拎起繯袋,解开绳结,把袋中所获倒入舱里,再扎好口袋,放入河中。过去,曾听说有人一夜“趟”了几百公斤鳗鱼。
敷网类:兴化地区属于“罾”一类的渔具,有大罾、蟹罾、虾罾、提罾等。
大罾,一般架设在较宽的河道上,由罾网、罾架、绞车、罾棚等组成。罾网依据河的宽度和深度加工而成,罾架是用以支撑罾网的几根粗壮顾长的竹篙,连着罾网的四角竖立岸边,根部又可以活动,随绞车的牵引或直立或平躺。绞车就是辘轳,用于收放罾网。罾棚用于渔人休息落脚。使用这种渔具捕鱼俗称“扳罾”,其操作方法是:先将罾网放下,上游的边纲沉至河底,下游的边纲高出水面,过一段时间扳动绞车,先是上纲提起,及至全罾提出水面,鱼虾便落人网心,再用长柄“捞海”舀取。扳罾可常年操作,通常是夜捕昼歇,而在梅雨季节鱼汛旺期往往白天黑夜连轴转,“歇人不歇罾”。兴化地区最大的大罾有几十米宽,扳罾的辘轳是竖着的,要三四个人协力推转,罾网里要停只小船,有人在船上专门捞鱼。
蟹罾,是一种专门捕捞螃蟹的网具,由两根弓形竹竿和一片正方形网片组成。使用方法也是“扳”,称“扳蟹罾”。扳蟹罾,需要一整套设施。除了蟹罾,还有悬吊式的临水罾棚,是扳罾人的操作与休息之处。罾棚前的水面打有四根木桩,其范围比蟹罾略大,水底河床铲挖平整,这就是“罾塘”。从罾塘至上游对岸,斜着打有一排木桩,称为“蟹桩”。蟹桩的间距可容农船行驶。烟索,是重要的辅助设施,为稻草绞成的巨型绳索,新绞成的要放在泥水中沤一段时间方可使用。使用前,还要将此索盘堆岸边,空着的圆心用微湿的稻草、稻糠点燃,以烟熏索,方成“烟索”, 而且需要每天收起,每天熏烟。傍晚,将烟索沿着蟹桩放入水底。螃蟹洄游多为在河床爬行,碰到烟索不敢逾越,就顺着烟索爬到了蟹罾里面,扳蟹人每隔一段时间将蟹罾提起,便捕获到螃蟹。兴化地区扳蟹罾的历史久远,鼎盛时期应当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大小河道都有蟹罾,主要河道每隔几十米就是一处。晚上,每座蟹棚都点着一盏马灯(桅灯),两岸水边像是现在马路上的路灯。
相对于大罾,蟹罾而言,虾罾、提罾更小型、更便捷,也就是更普及,一般都是农民的业余作业。
扳虾罾,多是乡间少年所为,虾罾也由自己制作。找一块一米见方的网片,或者剪一块旧蚊帐,用绳把四个边包裹着串起来,这就是罾网。罾架是两根柔性较好的篾片,十字形交叉相连,末端与罾网的四个角固定起来。找一根竹子做扳杆,装上铁环、绳子,虾罾就做成了。扳虾罾与扳蟹罾、扳大罾的不同之处是要用诱饵,一般是小面团,也有用敲碎的河蚌作为诱饵。在码头上或其他河面水边,将虾罾放入水下,隔段时间慢慢提起,就能捕获几只活蹦乱跳的沼虾、小鱼。
提罾,也由网片和竹架组成,一般不大,一人即可提起。网底是长方形的,三边用网加高了,前部留着敞口。作业时,一般是两人驾一条小木船,主手坐船头,左手握着提罾,右手抓着“趟子”抑或短竹竿。“趟子”是一根绑着三脚架的竹子,像个长长的扫把。船尾的副手握着短篙,将船慢慢地斜斜地向后撑去,同时用竹筒敲打船舷,或者脚踏一块木板砰砰作响,以惊动水下鱼儿。船头的人将提罾按到近岸河底,拿“趟子”在罾门前一划,猛地将罾提起,便有鱼虾捞入提罾,随即倒入船舱。这种边敲打边提罾的捕鱼方法,就是兴化特有的“敲提罾”。
抄网类:兴化地区使用这种“由网兜、框架和手柄组成、用舀取方法作业”的渔具,主要有捣大网、撮网、抄把。捣大网和撮网属于专业渔民的行当,二抄把大多是半农半渔者的活计。
抄把,多在夏季进行。渔人在河沟湖荡里,每隔一段距离往河底插上一根竹竿,竹竿上扎一把蒿草,用绳子扎着一束水草使其漂浮于水面,用以吸引鱼群。抄把都是夜间进行,两个人一条小船,一人后面轻轻驾船,来到“把”前,另一人将抄网悄悄伸至水下再猛地提起,在水草下栖息的鱼类便被舀进抄网,多为鲤鱼、鲫鱼,还有鳊鱼、鲌鱼等。
此类渔具,还有趟网、扒钩、码头网,属于兴化地区特有的渔具,多为业余作业,不少农民家中均有,常常利用农闲或早晚空闲时间捕些鱼、虾、螺丝用以改善生活。趟网和扒钩,结构有相似之处,均是在竹柄上装一小网兜,不同之处是趟网的“口”朝前,扒钩的“口”在后; 操作时,趟网往前推,扒钩是从远处往岸边“扒”也就是拉。最普及的要数趟网,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男女老少都能使用,家前屋后的河边沟旁推一推,就能取来小鱼、小虾和螺蛳。码头网也称兜网,长长的网兜,两头系着竹竿。操作时站在水边,将网兜甩向远处水中,双手按着竹竿将网兜贴着河床再往跟前的岸边拉动,两竿合拢后同时提出水面。
掩罩类:兴化地区主要是撒网、竹罩、龙罩和大罱子。
撒网,一种矩形网具,大多为专业渔民使用。操作时,用力将网具撒向水面,张开后的网具呈圆形迅速下沉以网住水中鱼类; 慢慢拖动网绳,装着铁砣的下纲逐渐合拢将鱼缠住,再提上渔船。
竹罩,一种竹篾编制、周边有竹竿为撑架的圆柱形捕鱼工具。作业时把竹罩往有鱼的水中猛地按捺,将鱼围囿在罩中再用手或叉取出。竹罩有大有小,专业渔民通常大小成套,视作业方式及捕取对象选定使用。竹罩捕鱼在兴化地区较为普遍,除了专业渔民如篦鋝船使用,湖荡周边地区的不少农民也用竹罩捕鱼。竹罩的捕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划大罩,需要一套专门工具:鱼罩、鱼叉、喷浪篙,当然还有一条渔船。渔家女人撑着船,来到芦滩将船停稳,男人将喷浪篙往湖里猛捣几下,激起阵阵水花,鱼儿逃窜出现“鱼星”冒出一团气泡,便抓起鱼罩迅速朝气泡前方罩去,鱼儿被罩在里面,人牢牢摁住鱼罩,探身去捉,捉不住就拿鱼叉戳。
罩青窠,在初春季节专门捕捉筑巢产卵的黑鱼。先在芦滩中用弯刀割去一片芦苇,形成一个直径大约1米的圆圆的空塘,再在塘面布些水草,做成“窠儿”引诱黑鱼前来咬籽产卵,最后插上三根芦苇就叫“黑鱼签”。等有黑鱼来到塘里追逐求爱,触动“黑鱼签”,渔人便悄悄上前对准“窠儿”下罩。黑鱼性情凶猛,为防其从罩口窜出,鱼罩上要蒙一层鱼网。
罩咬籽,与罩青窠相仿,但不需做“窠儿”,也不是“守株待兔”,二是“主动出击”。梅雨季节的“发水场”是鲤鱼、草鱼的发情期,鱼儿会在湖荡苇丛里追逐咬籽,发出很大的响声,渔人便手举竹罩循声而去,对着咬籽的鱼群下罩。咬籽的鱼儿往往会咬得痴痴迷迷、聚成一群,所以“罩咬籽”常常收获颇丰。
“崴星”则是在冬季。冬天的鱼儿喜欢在湖荡的浅滩水下懒懒地“晒阳”,湖畔村庄里一些喜欢取渔摸虾的农民就会带上竹罩,撑一条小船来到浅滩前,人站在舱中,两脚轮番用力,将船晃动起来,掀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浪。鱼儿受到惊吓就往泥里钻,搅起一团团浑水,渔人抓起竹罩向浑水团罩去,按着罩口的双手有震感了,罩里有鱼了,右手伸进寒冷刺骨的水中,三一逮两一摁,鱼儿拿了上来扔进船舱。 “崴星”捕获的,大多是“刀鱼”也就是鲫鱼。
竹罩当中还有一种较为独特的渔具叫“齿罩”。齿罩相对小巧,通常米把高,直径半米左右,与普通鱼罩最大的区别就是“齿”一一罩壁下端带有竹签,可插人泥中,便于在高低不平的河床作业,以免鱼儿从下方逃脱。齿罩捕鱼通常叫“打齿罩”。打齿罩一般也在冬天,渔人穿一件皮裟,背一只鱼篓,双手各提一张齿罩,两张齿罩交替着“打”到水底,并用力摁一摁,有鱼了就停下来逮住,没鱼就继续向前“打”。
龙罩,用网片和竹架做成,体积也比竹罩大。其制作方法是:先破开毛竹,扎成一个大圆环,直径两三米;再将网片围在圆环上,均匀地扣上一些绳子;然后用三四根5米来长的毛竹作支架,一头等分固定在圆环上,一头并拢后套入早就雕好的“龙头”里,同时连上绳子。作业时,一人把船,一人捺罩。如有鱼儿被罩,撞网的信息会通过绳子传递给渔人,渔人用叉将鱼戳起。龙罩还有另外两种用法,一是龙罩按下后直接用棒篙捣,网衣“臃”着的部分成了倒须袋,鱼受惊逃窜“裹”入其中,这时板起龙罩;二是与鱼索结合,三条船作业,两条拉索,一条捺罩,将罩口对着鱼索,见有浑水出现,随即按下龙罩。龙罩一般只捕鲤鱼。
大罱子,多为农家喜渔之人所有。其形状与农家罱河泥的罱子相似,不同之处是: 一、罱衣和罱口较大,二、网眼较稀,三、罱篙不需弯曲。作业方式叫“夹大罱子”,把罱口张到最大,猛地按到河底,随即快速并拢提起,再张开罱口,将罱中所获倒进船舱。大罱子捕鱼也在冬季,捕获的大多是鲫鱼、黑鱼、虎头鲨,还有一些小杂鱼。
陷阱类:过去兴化地区主要是竹簖,现在则有网簖(也叫“繯网”)、虾龙。
竹簖,就是用竹箔拦在河道上的鱼簖。早期鱼簖用芦苇编织,只能打在小河小沟里,容易受损。后来改用竹箔安插在河道上,再用粗壮的竹篙固定,把整个河面拦截起来,中间留有一定距离的口门,口门的竹箱与水面大致相平,以方便船只通行; 左右则是对称的鱼道,鱼道的竹箔要高出水面很多。鱼在游动或蟹在爬行时,碰到竹箔挡了去路,会顺着竹箔寻找去路,就进入鱼道末端的“篓儿”无法逃出,渔人只需用“捞海”在“篓儿”里捞鱼。有时,渔人还会在簖的两边配上“跳箔”,挂起一张网,斜斜地插上几根涂白了的篾片。鱼儿游近“跳箔”附近时,感觉到晃晃的白光,以为是湍急的流水,本能地跳跃起来跳进了网里。现在兴化境内,竹簖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塑料网片为簖身的网簖,也叫做“缳”。网簖除了簖片是塑料网片之外,其结构、形制与竹簖并无多大区别。但是在鱼道尾部,不再是竹制的“篓儿”,而是变成塑料网片做成的缳袋,取渔时只需拎起缳袋将鱼蟹倒进船舱就行。
虾龙,是近些年才兴起并迅速普及的以捕虾为主、兼及鱼蟹的渔具。虾笼的主体部分和主要材料是塑料网片,经过扎框、缝网、装石、开洞等工序编制组合而成,长度10米至几十米不等,用户根据自己作业的河道宽窄定做或选购。虾龙设置的“机关”,是在虾龙两侧开洞口,一档隔一档错着开,一边朝左,一边朝右,最后装上缳袋。作业时,把虾龙横放在河中,沉人河底。虾子在游动时,遇到虾龙的拦截,会顺着网壁爬行,往上翻越有盖网挡着,往左往右就会爬人虾龙的洞口,洞口都缝有倒须,只能进不能出,最终虾子都会游到缳袋里。螃蟹也一样,如今也就有人专门用虾笼来捕蟹了。虾笼放人河道后不必天天收起,只要每天清早去倒缳袋就行。但虾笼在水里放久了,就会生青苔, “眯”了网眼,需要隔一段时间提上岸来清洗一次。
钓具类:主要有滚钩、挂钩、小钩、卡。
滚钩,也叫划钩,属于兴化地区渔具中最大的钩,一般由大钩、钩线、坠砣、划杆组成。大钩是钢丝或铁丝做的,长六七厘米,宽两三厘米,钩尖有倒刺; 钩线是一段长长的麻绳、塑料绳,通常有三四十米之长,依作业河面的宽度而定;坠砣是个一斤多重的铁疙瘩; 划杆则是米把长的竹竿或木棍。大钩每两把一组,背靠背缠绕起来,系到钩线上, 每组相隔10厘米左右; 钩线两端各扣上划杆; 在靠近划杆的适当位置加上坠砣。滚钩的作业须有两条渔船,每船两人,一人船艄荡桨,一人盘坐船头将划杆在水中有节奏地划动,以牵扯水底滚钩刺挂过往之鱼。滚钩捕获的以鲤鱼为多,偶尔会碰上鳜鱼,还有大个的鲫鱼。
挂钩,也叫绷钩。挂钩与滚钩的相同之处是:都是使用较大的鱼钩捕获较大的鱼类。不同之处在于: 挂钩之钩比滚钩之钩略小; 挂钩是固定不动的,属于“阵地战”,而滚钩则是漂流式的“运动战”; 挂钩要用诱饵,滚钩不用。挂钩的制作方法是: 先用一段辅线扣好鱼钩,再将辅线扣在长长的主线上,钩与钩之间约30厘米的间距,然后挂在篾签上待用。张挂钩的水域一般在河与湖的结合处,时间是在下午。船上有三个人,一人撑船,一人“挽钩”,一人带线。挽钩,是把活的小鱼穿到钩上; 带线,接过穿了诱饵的鱼钩,用一根竹竿插入水中,扣上主线,将钩慢慢放下,间隔系上一个竹筒和砖块,等一段钩放完了,再插下一根竹竿,把钓线另一头扣上。每根竹竿挂上一只铃铛,鱼儿吞饵上钩时,铃铛响了,渔人便顺着主线将鱼捞起。
小钩,专门用来补取昂嗤鱼、虎头鲨之类。张小钩一般要经过做钩、挽钩、泥钩盘、张钩、收钩五道程序。做钩,将小钩用短线扣上,再将扣好的钩一个个连接到尼龙线上,隔两米左右一把。张小钩是论“盘”的,一盘钩大约八百把左右,其长度有三里多路。挽钩,就是往钩上穿上诱饵,诱饵为蚯蚓。泥钩盘,将挖来的粘土反复揉捏,搓成长条,围在钩盘的边沿, “挽”好蚯蚓的钩就依次挂在钩盘边沿的泥条上,防止钩线混乱。张钩,是在傍晚前后,划着小船,沿着河汊、岸沟、湖荡等水面一路张下去。收钩,一般是在黎明前将所张鱼钩顺次从水中收上渔船,遇有上钩之鱼便用“捞海”捞取。
卡,是一种弹卡型的延绳钓具。过去渔民中的“卡帮”就是专门张卡捕鱼一族。渔卡的制作方法为:把具有弹性与韧性的小竹签用专门的卡刀削成两头尖、中间宽、带有凹陷的“卡”;剪取10来厘米长的短线,拴住卡的中部,再按1.5米左右的间距系到长线上; 做成的渔卡放到藤柳制做的卡篮,卡篮也称“盘”,一盘卡的数量约为1000只; 到湖里割些嫩苇锅里煮熟,晾干后剔去苇叶,将苇茎剪成~截截窄窄的圈儿做成“卡套”;将干面擀成薄薄圆圆的饼儿,用开水烫熟了,再在太阳下晒干,晒的过程中用菜油抹几次,晒干的饼儿切成细长条,做成作为诱饵的“卡面”。张卡之前的主要工作是装饵,方法是:将卡弯曲,两端并拢,用浸了水的卡套套上,再将卡面由卡套中间插人。鱼类摄食诱饵时,往往连卡一起吞人,卡套或破裂或滑落,卡的两端忽地张开,卡住鱼嘴,鱼儿成为猎物。这种卡又称作“小卡”,捕获对象大多是鲫鱼、鳊鱼、鲫鱼、鱈鰷。另有一种“大卡”,其“卡芒”相对粗、长,其卡套取芦苇的根段,诱饵则用玉米粒卡在其中,张捕对象以鲤鱼为主。
笼壶类:有篓儿、虾笼、虾囤儿、丫子、花篮等。
篓儿,是一种竹制的笼状渔具。制作时,先把竹子劈成一根根毛线针般粗细的枝条,再将枝条编成60厘米宽的帘子,然后围成一个椭圆的桶状,最后装上宽约30厘米的篓底,前面留道凹陷的“缝”儿,好让鱼虾进人。 篓儿编好了,不能马上就用,还要扔到河里沤几天,一来消了竹“味”,二来便于沉底。篓儿多为成批使用,是将它钉立于水中拦成一排,诱使或驱赶鱼儿进人其中,俗称“暾篓儿”,也可与其它渔具渔法配合使用。
虾笼,是一种竹制的专门捕获虾儿的渔具。编虾笼,先要经过破竹、撕竹、披竹三个程序,做成编制虾笼的篾片。时通常是圆筒、倒须、盖头、套篓分开编制,再将两个圆筒垂直缝合,相互通连,两端分别装上套篓和盖头,虾笼就做成了。做成的虾笼要放在大铁锅里用石灰水煮“熟”才能使用,使用时每隔几天就要如此蒸煮一次。虾笼在人水之前须装上诱饵, 诱饵是一个拇指大的面球,戳在套篓里的竹签上。一条渔船有好多只虾笼,少则几十只,多则两三百,所有的虾笼都是用绳子串连在一起的,间隔为2-3米。所有的虾笼都整齐地码放在船头,有的堆出很高, 很有观赏价值。施放虾笼一般在傍晚,选水面开阔的湖荡大河,一路丢人水中,凌晨收起。每收起一只虾笼,摇一摇,如有猎物便打开盖头将虾儿倒进鱼篓,并重新装好诱饵,再将虾笼码放船头。
虾囤儿,则是现代的虾笼。这种渔具是先做一个边长25厘米、高10厘米的铁丝架,然后蒙上一层网目较细的塑料网片,同时在四边开窗,安装易进难出的倒须。还要设置一个机关,以便放饵和倒虾。与虾笼相似,一组虾囤儿连接到一根长长的绳索上,每只间隔一米左右。除了方形,也有圆形的,高度与方形虾囤差不多,直径在35厘米左右,也设四个倒须。还有一种是L形的,与竹制虾笼相仿,底宽18厘米,高约15厘米,由两个网具组合而成,主网具长50厘米多点,两头有倒须,次网具长30厘米不到,一头与主网具相连,一头封死。
丫子,与虾笼属于孪生弟兄,是专门诱捕长鱼(黄鳝)的工具,由两个长长的圆筒样的笼子呈L形组装而成,一头开口,里面插有竹签, 竹签上穿着诱饵蚯蚓|; 另一 头 则用盖子罩着,以防进去的长鱼溜走; 开口和连接处均有锥状倒须,长鱼只能进不能出。传统的丫子,一般用竹篾或芦篾编成,现在渔具店里卖的丫子大都是塑料打包带编织而成。张丫子原本是水乡打猎人的副业,后来变成了一种专门行当。作业时可以驾驶“枪溜子”一类的小船,也可以肩挑背驮在岸上陆路行进,现在还有人用自行车驮着丫子去野外施放。张丫子是个准专业的行当,首先要懂得选址,大多选些水草茂密的小河小沟来安放丫子;其次还要有点技巧,张丫人通常会自备一把半圆形的小铁锹,把安放丫子的地方铲一道槽子,好让丫子的开口与沟底相平,便于长鱼顺利游进; 中间还要压上两锹土,以防丫子漂浮起来; 顶端一定要露出水面,因为长鱼有到空气中呼吸的特性,否则就会憋死。与虾笼不同的是,丫子不须用绳子连接,而是单独安放。
花篮,是专捕鳜鱼的工具,是一个竹编的筒状的篮子,也有做成腰鼓形的,两头设有倒须,一般直径尺把,长则两尺左右。渔人一般于傍晚把花篮丢到有鳜鱼的河里,每隔十米八米一只, 在黎明时分顺着水面上的一个个浮子,把花篮拎起来,就会收获鳜鱼。
耙刺类:兴化地区主要有专扒河蚌的蚌耙、专扒蚬子的蚬耙、鱼叉。鱼叉又有团叉、扁叉、马叉之分。
(三)
渔具,为渔法工具;渔法,因渔具二异。渔具渔法,皆由渔人操作、推演。兴化地区的渔人,可分为专业和业余两大类。
兴化地区湖荡众多,河网密布,水面面积达444平方公里,大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渔业曾经是农耕时代兴化地区的重要产业,以捕鱼为生的专业渔民曾经是一个较大的群体。明嘉靖《兴化县志》就有“民性质实,以农渔居货为业 的记载。1950年,县渔民协会登记的渔民就有5927户共21699日人。这些渔民各自沿袭祖辈的行当,使用不同的渔具渔法,形成了不同的作业群体。历史上,兴化渔民分为大网帮、辵网帮 、播网帮、卡帮、丝网帮、钩帮、蔽葑帮、罱帮、老鸦帮、长鱼帮、捣网帮、虾笼帮等十多个捕鱼帮别,以“帮”分类,依“帮”集聚。每个帮别均使用特有的渔具渔法, 常年捕获特有的鱼类。也有少数帮别因季节不同而改换不同的渔具渔法、捕获不同的鱼类,如蔽葑帮,春、夏、秋用蔽葑渔具在湖荡、沼泽、浅滩渔获小型鱼类,到了冬季有的渔家就改换大罱等其它渔具捕获大型鱼类。也有“一渔多具”的情况,例如蔽葑帮,作业时需使用篓、箔、叉; 老鸦帮常用丝网与老鸦联合捕鱼。还有极少数帮别“一具多渔”,如丝网帮,有的夏季捕鱼,秋季捕蟹,冬季捕水禽。从作业地域来看,有的相对稳定,有的流动漂泊,以流动为多。从作业方式来说,有的单船作业,有的联合行动,以单船作业为多。其中,拉大网通常二、三条渔船合作,蔽葑船往往十来条一起作业,有时甚至二三十条船联手作业。
丰富的水产资源和传统的农耕方式同样造就了大批业余的渔人,这些人是村庄上的农民,种田为主,不以捕鱼为生。他们或半农半渔、边耕边渔,或只在农闲时段、业余时间捕鱼摸虾。这些业余渔民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把取渔作为副业,以增加家庭收入;一种是在空余时间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捕些鱼虾改善生活,调剂膳食; 还有一种是将捕鱼捉蟹作为一种娱乐项目,打发空闲时光,这种人常说“吃鱼没有取渔乐”,其中更多的是乡村里的那些活泼好动的青少年。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人数远远超过专业渔民,兴化地区的每个村庄几乎都有一批这样的渔人,都有几位取渔高手,湖荡周边的村庄更加典型。如果把专业渔民比作打仗的“正规军”,业余渔民则是地方部队、民兵、儿童团。“正规军”使用的“武器”是“机枪大炮” 讲究“战略战术”,是可以立项人目的诸如以上所述的渔具渔法; 而这些“散兵游勇”,既可以“机枪大炮”,也可以“长矛大刀”,甚至“赤手空拳”,“战法”也是五花八门、随心所欲、信手拈来。正是这种遍地开花、无章无法、无门无派的渔具渔法,成为兴化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最常见、最普及、最鲜活的渔业乐章,成为兴化水乡的一道独特风景。
(四)
兴化地区这种“业余”的渔具渔法,很难搜罗网尽,也很难系统介绍。除了前面关于渔具部分已有叙及的之外,下面且从捕鱼方式和捕取对象两个方面加以简述。
兴化民间的捕鱼方式,总体上可以分为“持具”和“徒手”两大类。
所谓“持具”,即使用一种或多种渔具进行捕捞。
钓鱼:兴化乡村中使用较为常见的捕鱼方式,多为青少年所事。一根竹竿(甚至是芦苇杆)、一段钓线、一只鱼钩(可用缝衣针烧红弯曲而成)便做成了钓钩,可以钓参鱼、钓龙虾、钓长鱼(黄鳝)、钓黑鱼、钓其他大鱼小鱼。钓黑鱼比较特别, 钓竿、钓线粗而短,钓钩较大, 鱼饵多用岸边所捉的最小的蛙类“旱鸽子”,将挽着活饵的鱼钩在“黑鱼窠”游动的水面有节奏地上下提放,这动作俗称“端”,隐在水下的黑鱼会以为什么动物侵害其“子女”,猛地咬钩而被钓起,而且通常可以钓到公母两条。鲌鱼也叫白鱼,钓白鱼则是另一种钓法。用“歪嘴”钩,不用坠砣,也不用浮标,以蚂蚱、苍蝇为饵,可于梅雨季节到“溜水”口钓,或于平时到码头上钓,抑或于天麻麻亮时钓“咂嘴”的白鱼,亦可于天黑时分找条小船,船头竖一竹竿,上系一盏马灯,来个“灯下钓鲌”。
钓钩之中相对少见的“另类”还有柴钩、牛屎钩和瓦钩。
柴钩,也称“毛鱼钩”,专门用来钓捕毛鱼(河鳗)。其制作方法是: 选结实的芦苇,截成1.2米长的一根作为钓竿; 剪一米多长的尼龙线扣上较直的鱼钩,钓线系在钓竿根部约20厘米处,做好后将钓钩顺向另一端,钩尖套人芦管中。张柴钩的季节较长,从初春持续到深秋。作业一般是在傍晚,先“挽钩”:把钩从芦管中拔出,捞起一条活的小鱼,将钩从鱼的尾部穿到头部; 将柴钩插人有毛鱼活动的水边滩旁,次日大早收钩。
牛屎钩,制作稍微复杂。先从垛岸沿水处挖些粘土,揉熟了,搓成一个个小巧的圆锥体,像小孩吃的宝塔糖的模样,俗称“坠子”, 底部用火柴棒刺孔; 把这些“坠子”放到灶膛里烘烤至硬(与烧砖的原理相仿) ;将“坠子”用尼龙线串起来,每隔六七米绑定一只,同时扣上鱼钩; 找来新鲜的牛屎,掺些粘土,搅拌均匀,裹敷在每一个“坠子”上,钩就藏在牛屎中,最后滚上一层稻谷,依次摆放在大木盆里。张牛屎钩通常是在秋季,主要钓捕鲤鱼。
瓦钓,属于乡村孩子们的“游戏”,其实并不用钓钩,而是瓦片。取盖房用的小瓦两两相对合起,插入破草鞋中,用绳子扎好,扣上一段钓线,无需诱饵,直接放到河里,钓线的一头扣上芦柴棍插在岸边,是专“钓”虎头鲨的。虎头鲨的习性喜欢钻入这样的洞穴。通常也是傍晚放、早上收。
跳白:一种流传久远的捕鱼方式,现在几乎失传了。选一条长长的、扁扁的、微翘、低舷的渔船,把船舷的一侧涂白,再插上一排涂白的篾片,另一侧扯起高高的渔网。选皓月当空,风平浪静的夏秋之夜,将船横着顺流而行,鱼儿见到此船便会一跃而起跳进船舱,若鱼儿跳得高而远,另一侧的高网便会拦住鱼儿使其跌落舱中,这种方法可以捕取鮊鱼、鲢鱼、鲤鱼、鳊鱼等较大的鱼类。
出充:兴化水乡的一种独特的捕鱼方式,春龙先生考证为“出罧”。春夏之际,庄户人家在湖荡、河湾、庄前屋后的沟汊里,栽上蒿草、蒲草,撒上菱种,或丢些杂草、树枝,这就形成了“充塘”叫“做充”,将其保护起来免遭侵扰叫“焐充”,人冬后在此捕鱼叫“出充”。出充是一个集体项目,要有多人参与、用上多种捕鱼工具。先用竹箔或渔网把充塘围住,面积特大的充塘还需分隔成块。开始捕鱼时,众人齐动手,大罱、竹罩、撒网、丝网、鱼叉、“捞海”、趟网等工具均可使用,有时还有放老鸦的前来助阵,收获甚为可观,一次可捕获几百上千斤的鱼虾蟹鳖。
轰沟:一种近乎游戏的捕鱼方法,似乎只属于垛田地区独有。垛田范围内有着无数条小河沟,垛田人称之为“岸沟”岸沟里都有鱼虾。“轰沟”就是用“轰”的方法去捕“岸沟”里的鱼类。选一条U形垛岸,在俗称为“呆沟头子”沟口栏上竹箔、插好篓儿,几个人跳进水中排成一排,拍打、斗浪、嬉闹地“兴风作浪”,从小沟最里边开始慢慢向外移动。沟里的鱼儿受到了惊吓,慌不择路,绝大多数钻入篓儿里。
与轰沟这种形式相似的,还有浑沟、刮沟。浑沟,方言说法更近似于“忽沟”,就是在一块面积不大、水位不深的沟塘里,一群人把水搅浑,鱼虾被泥水呛得浮到水面,而后或手抓,或网抄,或竹篮舀。刮沟,就是“竭泽而渔”,选一道有鱼存在的、面积不大不小的荒田漕子、呆沟头子,打好坝头,然后一群人浆斗水瓢一齐上,把沟塘里的水排出,再用趟网、提罾、捞海等工具, 或者干脆徒手将鱼虾、螃蟹、螺蛳、河蚌等一一捕起。
打箔:又叫“闸箔”,是一种用竹箔拦截,再用”捞海“舀鱼、趟网趟鱼或者徒手抓鱼的捕鱼方法。兴化地区雨水充沛,初夏的梅雨季节、盛夏的雷阵雨、秋季的“秋呆子”, 每逢下雨特别是大雨,芦滩荒田的沟漕里就会形成或缓或急的水流,引来各色鱼儿纷至沓来,逆流戏水。捕鱼的一两人先用竹箔插在鱼群的下游,再在接近源头的地方打下竹箔,将鱼群拦截在当中,然后从上游往下游,或舀、或趟、或捉,逐一捕取,捕获的多为草鱼、鲫鱼、黑鱼、鲇鱼、黄颡。
所谓“徒手”即只用双手不需要借助工具的捕鱼方法。
摸“呆子”:“呆子”也称“虎头呆子”,即虎头鲨,因其长相憨墩、反应迟钝、游动缓慢而获此雅称,徒手捕捉相对容易。春夏季节,常有虎头鲨趴在一片水草青苔中间慵懒地晒着太阳,就会有些乡村少年伸手去捉,虎头鲨受惊也会摇着尾巴钻到别处,少年会顺着它的游动路线用双手将其捉住。村庄的水码头旁的砖石缝隙里,常有虎头鲨藏在其中,所以在这些地方捉虎头鲨往往收货较大。特别是虎头鲨产卵后,会有公母一对虎头鲨在此“护窼”,最好捉,即使一次没抓住跑了,虎头鲨马上还会回来,可以再捉,一窼可以捉两条。
摸鳜鱼(季花鱼):就是徒手捉捕季花鱼往往是有经验、懂诀窍的人干的活儿。季花鱼喜欢水面开阔、相对安静、水底清爽的地方,大都在水下半坎上打个小坑塘,作为自己的窝。摸鱼之人凭借自己的经验,在季花鱼较多的地方下水,下水后用双手在泥坎上探摸,碰到旁边没有淤泥、比较光滑的小坑塘,多数就是季花鱼窝了,里边通常会卧着一条或大或小的季花鱼,双手配合,将鱼捉起。捉季花鱼冬天好捉,夏天难些,容易逃掉。不过季花鱼也是个“呆子”,逃走以后不久还要回来。季花鱼的头部、背鳍等处有很多毒刺,只要你碰到它这些刺就会迅即张开,弄不好就会被戳破手指,所以捉季花鱼要有一定的技巧:下手要快要准,不要抓鳃,要捏住嘴巴。
逮“吃水”:雨季在农田的防水口处捉鱼。夏秋季节,每逢下雨(尤其是下大雨),农人就会下田挖开土圩,将农田里的积水排出,排泄到河里。鱼行顶水,喜欢逆激流而上,更喜欢秧田里放出的水,放水口的哗哗流水会引来成群的鱼儿。在放水口的两侧,分别挖垒出稍高于河面的面积不大的围堰式浅塘,会有跃出水面的鱼儿落人塘中,从塘中抓鱼便成为举手之劳的事情。如果夜里排水不断,一夜下来,小塘里往往跳满了鱼。
兴化地区的民间捕鱼,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针对同一种捕捞对象,会有多种捕捞方法,可称其为“一鱼多法”。以下介绍几种常见鱼类的捕取方法。
捕鳅鱼:鳅鱼,学名泥鳅,原为兴化地区所盛产,农人或农家子弟时常捕取,或红烧鲜煮,或腌制晒干,味鲜独特。常见的捕捞方法有张鳅鱼米、捉鳅鱼、拾鳅鱼,另外还有用趟网、提罾抓捕鳅鱼的。
张鳅鱼卡:鳅鱼卡,由一根细细的2厘米长短的两头尖的篾丝、一根2尺来长的卡线、一段粗壮的苇竿组成。先要“挽卡”,张鳅鱼卡以蚯蚓作诱饵,装饵时要用一根鸡鸭鹅羽毛管作为辅助工具,把羽毛管根部剪去尖端形成空管,将卡的一头插人管中穿上蚯蚓,再将羽毛管退出,将一整条蚯蚓挽于卡上。张卡,一般在夏秋季节的傍晚前后,选鳅鱼较多的水田、龙沟(灌溉渠)、池塘、河沟,将卡竿插进泥中,第二天大早收卡,连卡带鱼拿回家中,用剪刀将卡线剪断取下鳅鱼,卡竿上再扣新卡。
捉鳅鱼:乡间农田过去多为沤田(水田),沤田常年有水,更有很多鳅鱼,常常有大人小孩徒手在水田捉鳅鱼。鳅鱼身子滑溜,很难捉,人们会记住“鳅鱼信捧”的秘诀,双手小心伸人水中,从外围慢慢合拢,然后猛地一捧,便能捉到鳅鱼。龙沟水渠或小的池塘里往往也有很多的鳅鱼,可以采取分割打坝的办法,将水刮去,再捉取泥中的鳅鱼。到了秋后,稻田里没水了,泥鳅也会钻到泥里,可以到田里寻找鳅鱼洞,用手去抠,将洞中鳅鱼抠出。
拾鳅鱼: 鳅鱼有钻进淤泥的习性,过去稻田中鳅鱼较多,秋后至水稻成熟“搁田”之时, 鳅鱼会钻进泥中。水稻收获之后, 需要耕翻耙垡,以便种麦。耕翻,过去主要是牛拉木犁,铁制犁头翻起泥垡,就把泥中的鳅鱼翻出,常会有孩子或大人跟在后面,手提竹篮,俯拾鳅鱼。此时的鳅鱼离了水,不再那么“狡猾”,比较容易对付,所以, 拾鳅鱼是很轻松的活 儿,收获也大。当然,必须紧跟犁后,刚翻开的泥垡上可以看见裸露的鳅鱼,过一会儿,那鳅鱼就会再次钻进泥里,很难找了。
捕甲鱼:甲鱼,学名鳖,两栖爬行动物,先被称为“特种水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兴化地区野生甲鱼资源历来较为丰富,过去农民虽不喜欢食用,捕取甲鱼却大有人在,且方法多样,其方法主要有张钩、打枪、手捉。
张甲鱼钩:这是兴化地区常见的捕获甲鱼的方法,春、夏、秋季均可进行。甲鱼钩,其实不是“钩”,而是一种“卡” 是一根针,一种直钩。甲鱼钩的制作方法是: 将一根绣花针,用一段两米多长的塑料线在中间栓牢,再扣在一段不长的树枝或竹枝上。张甲鱼的诱饵多用猪肝,将猪肝切成小长条,然后穿在钩针上。甲鱼喜欢在隐蔽而安静的芦荡、河沟、池塘里活动生存,甲鱼钩就要张在这些地方。一般每隔十来步张一把钩,先将带着诱饵的直钩抛向河沟池塘的中部,再把钩竿在河沿岸边插牢,以免上钩的甲鱼带钩逃脱。一般也是傍晚张钩,第二天黎明前后收钩。
打甲鱼枪:甲鱼枪,是一种专用工具,由枪身、转轮、枪线、枪钩、滑轮和枪砣组成。枪身由竹片做成,较为坚硬;转轮为铁制,用来收放枪线,枪线约有30多米长; 枪线的前部每隔几厘米扣一副钩,一副钩是羽状对应的两把,一般有三到四副,枪线的末端系一铁砣。打甲鱼枪的方法是双手持枪,看到甲鱼,随即将 枪砣甩出将其溅落甲鱼正前方, 紧握枪身猛地一一拉, 枪钩即可将甲鱼钩住,再迅速播动转轮手柄收起枪线,捉住甲鱼。打甲鱼枪是一种技术性、技巧性很强的项目,必须做到出枪迅速、落点准确,“甩”、“拉”连贯动作娴熟。玩甲鱼枪的人大多是指哪打哪、百发百中的“神枪手”,是经过长时间艰苦练习,在实战中磨练成长的。一个好的枪手,不仅要有过硬的枪法,具有眼疾手快、反映灵敏的良好素质,还要懂得甲鱼的习性,知道什么样的水域有甲鱼。更为一绝的,枪手还会使用拍手、呼唤的办法,把水下甲鱼“唤”出水面,而后枪起砣落,将甲鱼捕获。
寻甲鱼:甲鱼有冬眠的习性,整个冬季都潜伏在水底淤泥中一动不动。根据这一特性,农人会在冬闲时节野外寻找、徒手抓捕甲鱼。寻甲鱼的地点都在抽干的河沟或鱼塘。寻甲鱼需要借助于工具,这工具或是三齿木叉,或是一截木棍。寻甲鱼时,用叉子或木棍在淤泥中挨次儿截,如果戳到硬的物体而且声音闷响,十有八九就是甲鱼,用力按住叉子,然后弯腰去捉。也有不用工具的,直接在塘中淤泥上来回跋涉走动,脚下踩到甲鱼了,再伸手活捉。泥中捉甲鱼并不难,但要小心被甲鱼咬着,正确的做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抠住甲鱼后脚根部的“软膛”。
捕长鱼:长鱼,学名黄鳝,多生活在水田、池塘、沟渠里。长鱼无鳞无刺,肉质鲜嫩,可斩段红烧,可生的剐片做成“蝴蝶片” 亦可在烫煮后划条爆炒“长鱼丝”,是城乡居民的常食菜肴,苏南有名菜叫“炒鳝糊”。捕长鱼者众多,捕取方法五花八门。前文渔具部分“ 笼壶类”介绍的张“丫子”,属于比较常见的准专业的捕取长鱼的方法,而乡民以及乡村少年则有“吸”长鱼、抄长鱼、寻长鱼、钓长鱼。
“吸”长鱼:长鱼有打洞、钻洞的习性,一个长鱼洞常有两个出口。麦收之后的夏季,耕耘上水、等待栽秧的田埂边会出现许多小洞口,其中就有长鱼洞,但也有老鼠洞、蛤蟆洞、蛇洞,那些贴着水面、洞口干净光滑的就是长鱼洞,这时便有大人小孩于洞口吸长鱼。吸长鱼多为两人配合,一人蹲在水田里,以手(脚)伸进洞里来回运动,以浑浊泥水驱赶洞中长鱼;另一人站在田埂上,观察田埂另一边,冒出浑水的地方便是这长鱼洞的另一出口,守住这儿,一有长鱼窜出,赶忙伸手去捉。长鱼身子粘滑、钻劲很大,徒手捕捉极易逃脱,必须采用“锁”的方法:捏着拳头,用中指紧紧地夹住。捉长鱼如果是只身单人,常用的方法是“抠”:发现长鱼洞之后,把手伸进去,碰到长鱼将其“锁”住,拖出洞来。
抄长鱼:长鱼虽有钻洞穴居的习性,但也经常在水中游动觅食,还要浮出水面呼吸空气,特别喜欢在水下草丛活动。抄长鱼,需要一条小船、一副抄网,船上最多两人,尽量减少响动,以免惊动水中之鱼。选一片靠岸的蒿草或是水花生,将抄网伸人河底,慢慢向岸边推进,到岸边时猛地起网,再把抄网支在船上,拣去网中的杂草,捉起网里的长鱼。
寻长鱼:也是乡民捉捕长鱼的一种常见方法。长鱼多是昼伏夜出,天黑了出来觅食。夏日的晚上,便有大人、少年提盏马灯或打着手电、拎个水桶结伴去稻田寻长鱼。这时的长鱼已经离开洞穴,或将头伸出水面,或蛰伏在水底,见了灯光也不会逃跑,人们尽可伸手捕捉扔进水桶。徒手捕捉并不容易,有人就发明了长鱼夹子。夹子用竹片做成,形状如钳,内侧锉成齿状,用此工具捉捕长鱼比徒手捉捕容易得多。寻长鱼,也有用叉戳的。戳长鱼的鱼叉与常见的鱼叉不同,其制作方法为: 找一把塑料牙刷柄,放在油灯上烘烤,软化后插上几根缝被针,冷却固定后再安上竹柄,用这种“袖珍鱼叉”戳长鱼,方便快捷,效率很高。秋后,农人们又会去稻田挖长鱼。收割后的稻田成了旱地,地里的长鱼准备在洞中冬眠了,这时农闲的人们就会拿上一把小铁锹,专找稻桩下的长鱼洞挖,把土里的长鱼挖出除了稻田,这种方法也多在人冬干鱼塘的时候使用,而且挖出的长鱼个头很大。
钓长鱼:钓长鱼使用的鱼钩比较特别,多为自行车辐条一类的钢丝磨尖后弯成钩状而成。钓钩穿上整条蚯蚓,看到长鱼洞,将钩从洞口探人,长鱼吞食时将钩一拉,长鱼即被钓来。还有一种钓法,是专钓做窠的长鱼。产卵的长鱼有吐泡沫的习性,洞口也就常常积聚着成团的泡沫。守在洞口,长鱼把头伸出水面呼吸空气时,将挽着蚯蚓的钓钩在长鱼头的周围晃动、骚扰,那护卵的长鱼以为有异物人侵,就会猛地扑食而上钩。
捕螃蟹:兴化历来盛产螃蟹,“中庄醉蟹”早就享誉海内外。过去都层野生蟹,后来产量急剧下降。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政府部门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蟹苗人工放流,蜻蟹大量生长繁殖,全境所有水面均活跃着成群结队的螃蟹,此后的十多年间,是兴化地区自然水面出产螃蟹的鼎盛时期,捕捞螃蟹亦成为渔民的主业、农民的副业、少年的“游戏”,捕捞方法“百花齐放”,前文渔具部分所介绍的蟹骨是主要的、常见的捕蟹方法,鱼簖也有捕获螃蟹的功能,这些均属于准专业的捕蟹方法。而普通百姓、毛头小伙则有丝网排蟹、稻田挖蟹、水边抠蟹、荒田捉蟹等等。
排蟹:借助丝网捕捉螃蟹。螃蟹的习性也是昼伏夜出,夜间爬行洄游,最为活跃。傍晚,选择一条较为宽阔的河道,将捕鱼的丝网(四插或五插)呈“Z”字形张到河里。天黑之后,划着小船将张下的丝网拎出水面,有蟹则捉住,再把丝网放回水中,双手配合,边提边放, 循网而行,俗称“排网”。排到尽头,再回到起头之处重新开始,并循环往复,直至夜深,抑或黎明。
挖蟹:螃蟹最多的时期,稻田里也有很多螃蟹。秋后稻子成熟、排水搁田,螃蟹就会钻进洞中,有人就发明了挖蟹。挖蟹多是青少年所为,他们跟随着割稻的队伍,提一柄小小的鸭锹,拿一根细细的绳子,在割了稻的空地上寻找蟹洞。发现蟹洞用锹将螃蟹挖出、逮住,用绳子扎起来。又捉到一只了,就扎在上面,随着猎物的增多,绳子上的螃蟹就像叠罗汉似的扎成一串。
抠蟹:基本上也是农村青少年学生的活计,课余假期,三五成群,来到野外,寻找螃蟹洞穴,直接用手捕捉洞中螃蟹,既能增加口福改善伙食,又是一种娱乐或游戏。那个螃蟹很多的时期,农田的灌渠,垛岸的沟汊,湖荡的浅滩,水沿有很多的小洞口。洞口稍扁、洞外有一滩沙泥的,就是螃蟹洞。用手抠挖使洞口扩大,再伸手进去将洞中的螃蟹捉住。有的人还要带着一把“蟹钩子”——一根钢丝,一端弯成钩状,找到螃蟹洞,用蟹钩子伸进洞里去钩,但这种方法很耗时间,一般很少使用。
捉蟹:专指夜间于芦滩荒田徒手捉捕螃蟹。芦滩荒田是螃蟹最为集中的地方,到了夜晚,就会有很多螃蟹爬到草滩旁边的水沿。两三个人撑条小船,带着马灯或手电筒,来到芦田苇滩,水沿边的螃蟹在灯光映照之下清晰可见。螃蟹也有鱼类常有的趋光性,见有灯光,不仅不会吓跑,还会向亮处靠拢,伸手可捉。徒手捕捉螃蟹也并非简单的“举手之劳”, 也要有一定技巧。首先,当你触碰到螃蟹而没有抓牢,螃蟹还是要逃跑的,所以也得讲究眼明手快,动作快捷; 其次,螃蟹的两只大鳌是它自卫武器,万一被它咬着准会皮开肉绽,因而徒手捉蟹要注意抓准部位一一抓捏其背部两侧,或是抓住一侧的三四个爪子。另外,螃蟹爬行很快,极易逃跑,抓到螃蟹后要迅速放进专门的容器,最好是小口瓦坛,也可以是收口网袋、有盖铝锅。
里下河捕鱼方法系列文章:
100、里下河捕鱼方法之100:篦 葑
98、99、推虾网和张条钉
97、小 鱼 索
96、鸣 榔
95、拉 索
94、鱼 槽
93、摸 鱼
92、筢 钩
91、打 冻 鱼
90、钓 简
89、呗 菱 塘
88、神秘的张螺蛳
87、拉 银 鱼
86、钓龙虾
85、淌 网
84、捉 龟
82、捣闷叉
81、铲 网
79、把 海
78、拉 泥 网
75、囿”墒 沟
73、专门钓螃蟹你会吗?
71、摸 河 蚌
70、拉蟹网
69、摸 虾 儿
68、钓餐子鱼(方言)
67、钓 鮊
64、挖螃蟹
63、扒 蚬
61、地 龙
59、拾 田 螺
54、今天你到那钓鱼?
53、柴 钩
52、闸 箔
51、刮 沟
未经作者授权,任何下载、转载或截图都属于侵权!
欢迎大家留言和建议,
相互交流,共叙乡情。
在这个“互联网+”的新时代里
携手共进,砥砺前行。
觉得不错,请点赞↓↓↓
相关内容
- 魔兽世界10.0黑龙声望拉希奥以及萨贝里安速刷攻略 黑龙声望怎么刷
- 魔兽世界10.0黑龙声望怎么刷 黑龙声望速刷超详细攻略
- 魔兽世界10.0拉希奥和萨贝里安声望怎么刷 黑龙声望速刷攻略
- 魔兽世界10.0拉希奥和萨贝里安声望怎么刷 黑龙声望速刷攻略
- 路不远 水连山 欢迎来沂水龙湾
- 描写夏天的好词、好句、好段、好诗, 让孩子作文更生动!
- 《荒野大镖客2》登录PC,斗鱼主播开启多样玩法,快速上手看这里
- 《荒野大镖客2》RDR2里需要知道的50条小经验
- 新疆最佳卡瓦斯/格瓦斯口感的配方配比,先品尝满意后再谈合作。
- 老板挖鱼塘,免费让人钓鱼的内幕都在这里
- 谷雨的时候田地里正忙碌,海边的渔获即将开始
- 谷雨的时候田地里正忙碌,海边的渔获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