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技巧 > 海钓技巧

“元宇宙”出圈,一场焦虑者们的狂欢

海钓技巧钓友圈2023-06-17 18:13:35A+A-

最近两周元宇宙这个概念迅速火爆,社交平台、各类媒体、同事之间全在谈论,各类内容俯拾即是。

这个并不新鲜的概念迅速出圈,是各类焦虑人群们的一场狂欢。

每个人都在谈论元宇宙;没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元宇宙;都感觉身边的人在搞元宇宙;于是每家都说自己做的就是元宇宙;

我先声明,元宇宙这个概念具有商业价值,而且还是不小的商业价值,我认为认真思考业务的人、提前布局的人、有耐心的人会在未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下面要说的,是利用这个机会粉墨登场的一些人,他们在焦虑的这一年,抓到了“救命稻草”,尽情狂欢。

“概念焦虑”的股市投资者

股市反应最敏感,相关的概念板块节节攀升。

2021年的第四个季度,“概念焦虑”的投资者们总算等到了资本市场迟来的春天。

二级市场今年的极度缺乏概念,周期股和新能源有过高光时刻,是趋势投资者和宏观交易专家的红利。

市场里那些习惯了概念炒作的资金来说,今年并没有新故事,“埋伏—拉升—出货”的传统技艺无处施展。

突然之间,元宇宙概念横空出世了。

其实这个概念并不新鲜,美国作家尼尔·史蒂芬森1992年创作的科幻小说《雪崩》就有元宇宙概念雏形。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款游戏叫Second life,很多人第一次实际体会到了元宇宙的雏形。

说近的,今年第一波元宇宙概念的小范围出圈是Roblox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元宇宙这一概念也正式开始受到各种资本的追捧。游戏公司、社交网络公司以及显卡芯片生产商等各种和互联网相关的公司纷纷下场。

但,这也只限于投资和相关技术企业,我觉得这个阶段还是理智的。

元宇宙概念走向普通股民、走向大众媒体的标志是电影《失控玩家》,8月13日在北美上映、8月27日在内地上映。

也许是二级市场的概念投(tou)资(ji)者很久没有遇到诱人的机会了,9月初,市场才开始火箭一般的上涨。

股市里玩儿概念,要么选机构没有重仓的股票,这样的票拉升过程便没有其他机构过来砸盘;要么选股价低迷已久的股票,这样的票换手充分,高位套牢者不断割肉离开,拉升难度更低。

放眼望去,元宇宙概念股,传媒、游戏公司二者兼备,实在是最优质的目标。

一瞬之间,无论财务数据有多么稀松平常,只要和元宇宙沾边,先价格翻个倍、翻几倍再说。游戏、传媒这两个A股的“苦主”版块,久旱逢甘霖,看着每天20%打板热潮,血脉喷张。

当然,上市公司都不嫌自己股价不够高,看到元宇宙概念如此威力,蹭热点的都来了。

有不厚道的公司,2018年说自己是5G概念股,2019年说自己是苹果华为概念股,去年说自己是科技自主概念股——并不令人意外,这几天说自己是元宇宙概念股。

也有做人比较厚道的公司,发表声明说企业并没有元宇宙相关概念。

没用,投资者说你有,你就有——只是你自己还没意识到。

久旱逢甘霖,概念焦虑的资本市场和相关上市公司可算盼到了援军。

其实,股市的朋友最不关心元宇宙到底是什么,你可以是元宇宙,也可以是原宇宙,还可以是厵宇宙。

这种短期的火箭式上涨,到最后的独门秘诀还得看技术分析、盘口语言。

“赛道焦虑”的一级市场投资人

一级市场投资人则更为焦虑。

头部基金效应过去几年太明显了,排名靠前的大机构手里有钱,能在为数不多的项目里优中选优;中小基金,甚至二三线基金,要么募资困难,要么就得捏着鼻子去看一些头部基金挑剩下的项目,或者一眼望去就To VC的项目。

他们急需新赛道。

有了新赛道,就有在大基金之前抢占优质项目的身位优势;有了新赛道,就有机会成为新赛道的小龙头,就能弯道超车;有了新赛道,最关键,就有了从LP那里募资的新故事;有了新赛道,“优质资产”浓度大,有机会花小钱办大事。

上一次概念是新消费大赛道,奶茶、咖啡、麦片、化妆品让人血脉喷张,每个创业者都在描绘自己就是下一个中国的星巴克、麦当劳、欧莱雅、优衣库。

故事的逻辑很顺,资本撒钱。

——关键是,上面这些企业哪个都是从小店做起,天使轮几百万搏一个未来可能的全球巨头,不亏。

然而,今年熄火的项目太多。

没有重金补贴消费者的新消费,销量下滑严重,传说中的“产品=品类”愿景并未实现,消费者才是整个资本游戏里最理智的人。饥不择食的一级市场又开始寻找下一个系统性机会,我还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概念。

结果酝酿了半天,是点心、酒馆、烧烤、路边摊零食。

LP和很多投资人,自己都不信这些东西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真的,很多奶茶连锁品牌,连所在省份都冲不出去。

元宇宙赛道,是真的香。

故事够大,包罗万象。硬件、操作系统、关联应用、生态服务、基础设施,元宇宙概之下,“所有生意又值得从头来一遍”。元宇宙之大,容得下几乎所有专注不同行业的一级市场基金。

有人可能说了,这概念太大没人懂,没人说得清楚,这就对了。

LP不懂才会把钱交给比他们懂的;巨头不懂,才给了初创企业机会;被投企业甚至都不懂,这才有低价入股的投资机会;

不光是人民币、美元基金,元宇宙还给币圈的投资机构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9月和朋友吃饭,专注早期元宇宙概念的币圈基金,几天就募资了几个亿美元。

虽然过去这10年,数字货币风生水起,但是最主流的获利手段,仍然是抄币。除了财经新闻和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数字货币价格走势,普通人日常里,没什么商品、服务、设施和数字货币有关。

总不能每年都在说,未来这个技术能改变世界。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都快10年了。

元宇宙这个大概念,币圈的参与者最为兴奋。

在一个完全虚拟构建起来的系统中,币圈拥有天然的全闭环场景。共识就是这里的规则,交易产品、服务,甚至交易行为都会重新定义。当人们在元宇宙的世界活动超越了现实世界,数字货币就会实现对现有货币的定价权。

上面这句话使用了斜体,这是我那朋友和我说的大致原意。

他说这次之后,就可以退休买别墅天天钓鱼去了,祝他好运。

“增长焦虑”的龙头们。

元宇宙的问题上,互联网企业的态度出奇一致——拥抱。

最近几年互联网相关版块都不好做:

巨头被反垄断;教育直接被踩刹车;游戏版号被卡;电商随着整个消费市场不振,增速一般;广告业务受到宏观经济影响,甲方爸爸投放意愿在下降;服务实体虽然是合理的方向,无奈To B业务爆发力不强;投入基础技术研发,更是一个长期砸钱不一定见到回报的投资;

财报数据不好,要稳住投资人就需要讲一个宏大,且让市场买单的故事。

这是全世界互联网公司的共识,这不Facebook一狠心,名字都改成Meta了。Facebook将降级为和WhatsApp、Instagram同一序列中。

元宇宙对目前的所有互联网巨头来说,是一个比“第二增长曲线”还多出好几个曲线的故事。

去年疫情期间互联网巨头还是很沸腾的,用户线下活动受到诸多限制,各大互联网商业方向:游戏、广告、电商、内容、SAAS都迎来一波猛烈的上涨。

今年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规模的增长已经看到尽头。2020年移动互联网公司用户总量增长,把潜在客户群距离互联网最远的一批人都给“捞”的差不多了,用户在手机上的使用时间也已经停滞了几个季度。

各大公司的增长,更注重从竞争对手的用户时长切蛋糕,这种谁拳头大谁就能赢的商业模式,并不提升社会总效应。

元宇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新硬件终端带来的很多条“潜在增长曲线”。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用信息、数据技术不断与现实世界融合的过程,更逼真的模拟带来的是用户时长的显著提升,以及全新的生意机会。

电脑时代,用户第一次大幅降低了获取信息的难度:商品信息、社交信息、广告信息。第一代互联网巨头由此诞生,只不过使用电脑仍然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毕竟电脑还是太沉了。

手机时代,用户获得信息的门槛再一次大幅降低。但一个更为显著的特点是,如果说电脑的属性仍然偏重“工具”,手机更像是人类器官的延伸。第二代互联网巨头的诞生,也多和手机可随身携带、随时随地使用有极大关系。

所以新的智能终端,对大公司来说都值得跟,这是行业的路径依赖。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的阿里(手淘)、腾讯(微信生态)做出了第二曲线,肯定更加重视;没拿到船票的百度必定摩拳擦掌;滴滴美团字节跳动,这说不定就是再上一个级别的“天赐良机”。

在新的VR/AR/MR终端上,所有互联网现有的电商、游戏、社交、广告、内容,都有几乎重头再来一遍。

历史告诉我们,新型终端出现以后,大家都要经过一个摸索期,元宇宙时代的硬件需要怎样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层,谁也不知道长什么样子。上次手机超车电脑的过程里,大家发现照搬PC界面的移动APP,就是个死。

反倒是有了定位、网速足以支撑移动支付、用户和终端绑定这些新特点,才是船票的核心。

这导致有些大公司的员工,也变得焦虑了,开始进行各种思想实验、原型设计、PPT方案。

996刚缓解不久,这种随时随地都要动脑筋的创意工作又来了。

“双重焦虑”的知识商人们。

知识商人们的焦虑来自于2个方面:

没有足够的“知识”可供贩卖。没有足够数量,希望“感觉自己在学习”的知识焦虑者;

知识内容市场去年就进入了瓶颈期。

去年底的跨年演讲之后,互联网上风平浪静,有犀利的批评者直接指出当下的知识商人们已经从最开始为听众打开新视角,变成了老调重弹、渣滓堆里挑食材。

他们的团队是相当辛苦的,互联网时代的各种逻辑在几年之间就已经进入了冷饭热炒时代,一个3分钟可以说明白的概念硬要拖到半个小时,一个已经被说烂的知识非要重新安上一个名字,反复咀嚼。

还有相当规模受众,只是因为个人演讲能力超群——但,这不是知识内容赛道,是脱口秀赛道。

目标群体也在萎缩。

知识内容,重点不在于传播知识,而在于“让读者、听懂、观众感觉自己获得了知识,有机会更好的工作、生活、赚钱。”

客观说,知识有红利期,针对普通人的一些生意经,动手早还是能吃肉的,只不过什么事情人多了,赚钱就变得越来越难。

2020~2021,全社会的风险偏好在下降,学习了各种思维方式、互联网战略、生意经的人,在过去两年发现,“知识加身”的自己并未得到预期的回报,反倒是给这些知识商人,贡献了北上广深的大平层。

知识商人们鼓吹的电商、自媒体、直播带货、短视频,被无情的市场内卷一个个证伪。

捧着手机听课,幻想自己年薪百万的人在减少,希望安稳度日的人在增加,对知识商人来说,没了对升职加薪发财焦虑者,潜在客群也就消失了。

平心而论,知识内容的读者群体一直都在,每个人都有对未来升职加薪和美好生活的欲望,他们等待的是一个不一样的机会,一个让自己“好像领先了别人”的美妙愿景。

于是知识商人眼里,元宇宙不能错过,无论如何不能错过。

不用“洗稿”、“换词”、“车轱辘话来回说”,甚至说错了没人指责(关键是没人知道标准答案),这简直是知识付费领域的又一次风口。

对受众来说,什么私域流量、抖音红利纷纷证伪,但元宇宙就在眼前,虽然互联网的玩法没有让我升职加薪,但至少告诉了我们一件事——凡事要趁早。

这种双方的一拍即合,诞生了元宇宙所谓第一课,收入百万的新闻。

每个时代都需要梦,希望他们能有真正的好梦一日游。

“时代焦虑”的资深人士们。

资深人士其实没有特定行业,唯一的特点就是年龄比较大、所在机构比较传统。最近纷纷成立元宇宙协会、元宇宙研究院、元宇宙事业部,甚至比感觉最应该成立相关部门的机构还快。

对这些机构的朋友们,其实我是相当理解的。

如果我们往回看,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这些人一直在追赶。直接带来了两个非常大的问题:

被时代舆论抛弃

嗯,并不是被时代抛弃,因为他们才是很多行业真正的话事人,但是在舆论环境中,他们是思维落后的、传统的、过时的。我记得有一年在博鳌,一群40、50岁的房地产大佬们,像小学生一样在听台上一个不到30的科技企业CEO侃侃而谈。

(不过已经暴雷了)

人总是这样,需要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多数人都会享受聚光灯下的高光。所以元宇宙这把,一定要赢在起跑线。

被时代割韭菜

我觉得很多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吃亏,和这些资深人士落后互联网潮流有很大关系。

落后潮流,获得信息的速度就会慢,往往在创业圈子、投资圈子和互联网圈子里被证伪的结论,还能骗一波资深人士;一些二流的项目或技术,到了资深人士这里被奉若上宾。

这里有个特别典型的循环“知道拥抱互联网但不太懂”——>“不太懂就下不了决心”——>“下不了决心就舍不得出手给钱给资源”——>“舍不得资源就被不做事、只搞钱的收割”。

元宇宙这个大概念面前,资深人士们从实际利益出发,也必须要快、要猛。

元宇宙的热火朝天,是一场焦虑者们的狂欢。

有摇身一变什么头衔都不要,只要“元宇宙专家”的人;有场面热络、但都在自说自话的各类会议;还有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各路色相。

每天投资人都可以拿到无数关于元宇宙的投资BP,虽然有些文字图片反复出现(互相抄。。。),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市场上每天都在寻找下一个元宇宙龙头股;半年前还在寻找新方向的公司,摇身一变就all in元宇宙了;互联网教父、移动互联网教父当不上,一群人都对元宇宙教父的称号垂涎欲滴;知识付费第一个百万收入的元宇宙课也已诞生,相关课程不需要自圆其说就能收获大量订阅;出版社的朋友,找到了年度KPI的救命稻草,作者也是卖力,东抄西抄个把月也能出个元宇宙书籍;

一个之前专注硬件投资的VC朋友,过去几年不温不火。也不知怎么地,摇身一变成了元宇宙领域的投资前辈,各种人过来取经。

我问他:到底啥是元宇宙?!

“我哪想过什么元宇宙啊,反正他们既然敢问,我就敢答”

我个人对元宇宙的看法并非负面,因为他将过去几年比较零散的投资与产业概念进行了“统合”。

数字孪生、物联网、新一代通信技术、AR/VR/MR硬件、数字货币,等等等等。这些技术实实在在存在着,一些企业过去几年也在扎实的推进业务,终于到现在出现了一个“指导思想”,让不同行业的人有了一个大致的共同方向。

在元宇宙这个大的理念下,很多事情做起来就更有逻辑。

不过我确实对最近很多元宇宙突然出圈的现象不太认同,比如过度鼓吹元宇宙对人类的价值,过度营造市场热点,过度制造焦虑。

前几天刘慈欣公开批评元宇宙:

“人类的未来,要么是走向星际文明,要么就是常年沉迷在VR的虚拟世界中。如果人类在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实现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这将是一场灾难。”

我觉得点出了一个事情:

相比元宇宙进一步挖掘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价值,人类在过去几十年间利用能源的方式仍未变化,只是最近开始加速;我们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还无法解决大量问题,一个冠状病毒就可以搅得周天寒彻;芯片的物理极限近在眼前,后摩尔定律时代需要新解决方案。

有限的资源、舆论和精力,还有太多的领域值得关注。

元宇宙的故事很宏大,基于焦虑的爆发式出圈显然已经大幅超越了行业的基本面,也制造了这个故事近在眼前的幻觉。

一些披着元宇宙外衣的骗术、项目包装、割韭菜的套路也浮出水面。

元宇宙并非空中楼阁,如果真心希望亲身参与,我希望各位的关注和资源更多地给到:储备了多年的硬件、操作系统、应用层、通信技术、物联网、算法厂商。

而不是给无良掮客、贩卖焦虑者、游资、概念玩家们,贡献未来几年的别墅和大平层。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