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鱼“来袭”,我国南方多省出现泛滥趋势,连千岛湖也难逃厄运挖呀挖黄老师5.20现身,成旅游宣传使,牙龈比牙宽,网友:退钱
千岛湖的太阳鱼
四川、广东、广西、贵州……不少南方省市如今正面对着一个新的威胁,太阳鱼入侵。
如果是经常钓鱼的爱好者一定明白,鱼类入侵意味着什么,同时这些入侵的鱼类十分影响钓鱼体验。
据南充某位钓友的叙述,自己前往河边钓鱼,半个小时过去了,钓上来的鱼全是太阳鱼,约莫有30多斤,这比“空军”还难受。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此次的主角不是罗非鱼,不是埃及革胡子鲶,更不是清道夫。

太阳鱼的名气或许并没有其他入侵鱼类那么出名,但如今这个问题已经无法被忽视。
就连千岛湖也难逃厄运,太阳鱼的身影也能在这里发现,作为我国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阳鱼的出现让不少人开始思考,中国的外来入侵鱼种到底有多少?

需要简单补充一下关于太阳鱼的知识,成年太阳鱼嘴部为深色,并且带有斑驳的棕色,腹部通常为金色。
在雄鱼的背鳍部分有一个亮橙色的斑点,眼睛部位有放射状的3~5条红褐色条纹。
这种鲜艳亮丽的外表不禁让人们想到太阳的光辉,于是它也因此得名。

太阳鱼原产地在美洲,主要分布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南部。
从海湾和大西洋沿岸向北,一直到切萨皮克湾,即便是在美国其他五大湖区域也能发现它们的身影。
太阳鱼的习性如同它们身上的颜色一样十分躁动,并且极具攻击性,同时还很耐寒。
即便是死水溪流中,偶尔也会发现那么一两条太阳鱼。
一般来讲,大多数鱼类很难在低氧的环境中做到生存,但是太阳鱼就可以,这说明它们具备优秀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太阳鱼的生态行为相对比较简单,主要饮食有小昆虫、龙虾以及其他鱼类。
与大部分鱼类类似,太阳鱼主要依赖自身的视觉来捕食猎物。
每年的5月便是太阳鱼开始繁育的时候,这个时候太阳鱼会选择将巢穴建筑到岩石或者砾石堆中。
到了繁殖季节的太阳鱼整个外表也会发生变化,例如雄性眼睛会变红。
雌性在完成产卵后,后续的养育任务便会交给雄鱼,一直到鱼卵完全孵化成为鱼苗。

另外,太阳鱼的适应性极强,就算是在落基山脉的河流系统中也能看见它们的身影。
不过相比之下,它们会更喜欢流速更加平缓的水域,以及水体相对营养化的地方。
那么在我国,太阳鱼又是如何漂洋过海来到这里,并最终成为泛滥的鱼种呢?

入侵危机
事实上和大多数鱼种一样,我国在70~80年代引入了大量外来鱼种用于提升渔业养殖市场的经济能力。
而太阳鱼则是在1987年被引入内陆地区进行养殖,太阳鱼的肉质鲜美也使得它很快成为餐饮业的新宠。
当时太阳鱼还未被大规模养殖的时候,因其使用价值不错,曾经一度比过鲈鱼,并且属于中高档鱼鲜。
后来太阳鱼得到了不错的市场反馈,因此在广东、福建、浙江等众多南方省市进行养殖。

如今太阳鱼在千岛湖出现,并且看着有泛滥的迹象不禁让人担忧。
出于千岛湖水质资源以及鱼类群落结构的调查,国内相关研究人员早前对千岛湖做出了调查。
从2016~2017年这一年里,研究人员对千岛湖区的鱼类进行了大量调查。
鱼类群落结构的初步调查显示,鲤科鱼类种类是最多的,多以中上层、杂食性以及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

相关调查最终采集了1528只鱼,除了刚才介绍到的主要鱼类,另外还有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
从保护区鱼类栖息水层分析来看,中上层和中下层的鱼类分布差异较大,洄游鱼类很少。
相关研究主要针对鱼类群落种类组成、优势和群落生物多样性分析等几个方面。
调查显示,千岛湖的外来鱼种对鱼类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影响,其中较为明显影响的鱼类就有蓝鳃太阳鱼。

至于千岛湖的太阳鱼是怎么到达这里的,研究人员认为这部分鱼群应该是网箱养殖的鱼类,因人为或自然因素逃窜到当地水域生态系统中。
对于生物多样性和鱼类群落结构来讲,像太阳鱼这种极具攻击性还有着很强繁殖力的鱼类很可能成为入侵种类。
太阳鱼的繁殖能力或许比不上罗非鱼那么变态,但是在鱼类中仍然属于佼佼者。

只要水温合适,孵化地点合适,满足生育条件的太阳鱼一年能够繁殖3次,每次产卵最高可达60000粒。
鱼卵孵化后,鱼苗只需要1年半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性成熟,然后再生更多太阳鱼。
遏制鱼群发展
不少人都担心太阳鱼会成为一种新的入侵物种,不少资料都显示太阳鱼具备这种能力。
另外在上世纪的日本,由于太阳鱼引进后管理不当,逃窜至野外的太阳鱼迅速繁殖。

进入21世纪后,日本太阳鱼入侵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原本数量就不多的日本原生鱼类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不少日本特有鱼类一度成为濒危物种。
除了人工养殖的太阳鱼之外,四川境内以及南方多个城市中的水库都有太阳鱼的发现。
如果考虑生物入侵的可能,太阳鱼实际上有着很高的潜力。

同样是在千岛湖的鱼类群落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太阳鱼具有捕食其他鱼类鱼卵的行为,这对其他鱼群来讲明显是一种较大的威胁。
不过太阳鱼并不是洄游型鱼类,这意味着它们会在长期的生活中成为定居性鱼类。
如果没有干扰因素,太阳鱼通常不会离开生活的水域太远。
但是如今太阳鱼也随着市场热度的抬升成为不少观赏鱼玩家的选择。
另外在处理一些太阳鱼的同时,不少太阳鱼遭受错误的放生,这使得原有的水生体系进一步遭到危害。

不过相关专家表示,外来物种要成为一种极具入侵性的生物需要一定的运气和自然因素。
就目前而言,太阳鱼还没有形成太大规模的鱼群,要想成为优势种群侵略其他鱼种,现在来谈入侵还为时尚早。
如果是在太阳鱼的老家,它们甚至掀不起一个浪花。
入侵物种之所以成为祸害,根本原因在于它脱离了原有的食物链,由于新环境中缺少被捕食的环节,最终才会让生物泛滥。

太阳鱼的原生环境会面临其他大型鱼类、乌龟、蛇、短吻鳄以及鸟类的捕食,众多自然生产环节保证了太阳鱼不会出现泛滥的情况。
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面对太阳鱼的增势,我们可以看出这在未来肯定会出现区域性的具备种群优势的太阳鱼。
过去我们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罗非鱼、清道夫、革胡子鲶泛滥,同时还带来了其他入侵鱼种。

在面对太阳鱼泛滥时,吃往往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
至少我们在它们泛滥以前可以将其控制起来,千岛湖在未来所要接受的考验或许会变得严峻起来。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太阳鱼这样外来物种的监测,最终才能遏制入侵物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