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三海突围之决胜钓鱼岛之钓鱼岛迷雾》
作者:东方龙
第一节 看透日本狼子野心
钓鱼岛,远非一个小岛的问题,它本身含有极其丰富的价值、意义:它是撬动东亚战略格局的杠杆;奠定、规范中日关系的试金石;中日战略攻守态势转换的节点;解决“三海”(东海、南海、台海)问题的锁钥;中国海洋权益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由此决定中日海权格局进而影响中、日、美三边关系,集政治、军事、经济、资源、安全、战略格局、大国博弈等意义于一身,事关中国战略安全、海权战略、能源、资源、地缘政治,甚至关系中国能否崛起的大问题。本书将在后面章节一步步深入分析、论证。
此次钓鱼岛撞船事件集中反映了中日双方的民族性格、战略思维、海权意识、国家发展模式、处理国际争端的思路,也反映了中国维护领海主权的智慧、决心、能力。钓鱼岛的现实已处在日本从实际占有阶段再到法理化占有的阶段。从日本窃取钓鱼岛的历史来看,是一个由暗到明,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的过程,并在近年呈加速状态(这与日本国内政治、国际大气候、美日战略需求有关)。
钓鱼岛位置
钓鱼岛的得失,恐就在近几年有明确答案。时不我待,能否收回钓鱼岛,取决于中国当前的行动。双方的胆魄、智慧、策略、手段将决定钓鱼岛的归属。得之则兴盛,失之则衰败,恐为中国国运之“旋转门”。中国人欲夺回钓鱼岛,真正收回主权,至少应中断日本在钓鱼岛的法理化进程,坚决不能让日本在钓鱼岛合法化问题上再得逞。
本文不必过多关注为什么有这次撞船事件,无论是国内政治需要还是美日合谋,无论是什么日本政党拉选民,还是日本拉住美国还是美国捆牢美日同谋的策略,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日双方在钓鱼岛上的行动及钓鱼岛现实。说具体点,收回钓鱼岛主权对中国崛起及整个东海、南海,甚至是台海问题的解决以及其它领土主权之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在这里,关于中日关系,关于钓鱼岛,首先要商榷两种观点:“大国胸怀”和“中日友好”。有人说我们要有“大国胸怀”。什么是大国胸怀?大国胸怀是利弊得失的权衡,是一种策略选择:是全局利益下对局部利益的舍弃,是维护原则性的情况下的灵活性反应;是牺牲短期利益成就长期利益的妥协、包容;从姿态上是一种自信,并能掌握大局,把控局势。但钓鱼岛不是短期的、局部的、无关痛痒的利益,且钓鱼岛局势一直操控在美日手里。
还有就是“中日友好”言论。首先,中日友好并不是单相思,不是单向行动能决定的,不是中国一厢情愿能获得的。人类和平、友好的坚实基石并非建立在善意的基础之上,也并非是人性善良愿望能实现的,更多的是建立于“社会达尔文”基础之上,是一种恶平衡而非善平衡(这是人类最大悲哀,和平主义者往往看不到这一点)。中日关系也逃不出这一点。所以,要和平就要准备战争,要友好就要准备斗争。
最后一点,最有意思的就是国际舆论上的“大国责任”。表面冠冕堂皇,实则阴私无比!从钓鱼岛问题来讲,日本窃取中国钓鱼岛是负责任的行为,而中国要收回钓鱼岛是不负责的;对于一个本毫无争议的领土变为争议领土,在中日之间留下纷争隐患,打下地缘楔子是负责的!按大国责任论就是加害方可以不负责任,而责任必须由受害方来负,从中国身上割肉流血,中国要逆来顺受就是负责的。
对于中国而言,“负责任大国”实质就是:美国及美国的盟友们对国际社会的秩序怎么安排,无论是损害了多少中国切身利益,中国都要无条件服从、接受,这是负责的。反之,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就是挑战国际秩序。如果,国际社会还需要一个秩序的话,那显然是行不通的!
如果我们也确实要带着“大国胸怀”、单相思的“中日友谊”、“中日关系大局”来处理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之争,无异于自我麻醉,与虎谋皮!那我们就要真正重读一下《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回味一下宋襄公的“仁义”(仁义、和平、友爱原则更适合于道德化的内部关系而非遵循丛林法则的国际关系),还有自19世纪以来中国与列强的国际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