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钓鱼比赛预告

陈晓明:我倾尽全心做了我喜欢做的事情,无怨无悔

钓鱼比赛预告钓友圈2023-09-02 22:57:53A+A-

有风自南,文学绽放。3月25日下午,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广东人民出版社、《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花城文学院联合承办的《陈晓明文集》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路径”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君铁,本书作者、北京大学陈晓明教授及来自省内外文学创作与评论界近三十位专家参加此次新书发布会,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地打造。

《陈晓明文集》于2023年2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迄今为止最符合陈晓明教授创作动因的作品汇编,集其数十年研究心得之大成,从探索性角度检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成果,是中国文化理论建设的重要收获。

此次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是在花城文学院成立后首次重要的文学活动,是广东文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件盛事。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表示,陈晓明是当代最富创建、最具影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超前意识,把构建中国文学现代化理论体系作为终身追求,孤军深入探索前沿理论。

中国式文学路径

一直以来,中国文学理论和西方文学理论的关系错综复杂,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路径显得至关重要。

出席研讨会的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与中国性,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文学的世界性和文学批评理论的世界性,对拓宽当代文学视野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监事长孟繁华认为,不管做理论还是当代文学创作,世界眼光非常重要,我们强调文学的世界性,当然也是强调文学批评理论的世界性,没有世界性,做好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表示,以前研究当代文学都是在当代文学视野里,而陈晓明教授是比较早地“在世界文学这个尺度下看当代文学的现状是如何的”。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分享。

但同时,地方性文学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文学,在于其对在地性的强调。《南方文坛》主编张燕玲表示,陈晓明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令这个时代骄傲的学者,他40年的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是中国新时期文学最生动的注解。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根植于中华文明,更需要世界的目光。

“陈晓明有着深切的社会关怀和问题意识,他以世界文学的高度、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以及文化思潮整体背景,分析当代文学思潮的发生、美学特征和文学史意义,从探索性角度检视中国当代文艺创作成果,在文艺作品的审美中去追问和思考中国文学的问题。”

《陈晓明文集》作者、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

在陈晓明教授的著作里,“在地性”是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概念。“在地性,就是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地方性,对地方性知识的肯定,是对中国文学经验的肯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监事长孟繁华如此解释道。

在具有世界性眼光的同时,兼具本土立场,才能开辟出一条中国式的文学路径,促进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形成。

观照历史,塑造未来

脱离现实、在空中楼阁里讨论文学,这一直是部分文论被人诟病之处。研讨会上,多名学者对《陈晓明文集》贴近现实、回应现实的特点做出了肯定。

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君铁分享了阅读《陈晓明文集》之后的感受,“中国当代文学一直与时代同频共振,陈晓明教授这些跨越不同时期的著作结集,形式不同、场域不同,本身就意味着文集超越了文学评论领域,成为一种我们观照历史、塑造未来的一个参照物”。

《陈晓明文集》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路径”学术研讨会活动现场。

文学批评要与现实、与时代关切的问题紧密联系,而在数字时代,人工智能一直是人们所热切讨论的对象之一。在《陈晓明文集第八卷:通透之境》中,陈晓明教授由海德格尔面对艺术作品的阐释开始谈起。海德格尔向来是一位以晦涩难懂著称的哲学家,但他面对梵高的艺术作品时,给出的评价却非常具有生活气息,“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艺术创作依然不无参考意义”。

在陈晓明教授看来,“信息化将会引起文学创作的何种变化”将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与过去相比,今天的作家可以从各类媒体平台接触到海量的、逼真的信息,但是仅仅依靠这些信息写作,很可能缺乏真正的生活质感。即便这些信息再逼真,作家都很难做到真正地回到生活。

陈晓明教授说,作家要与生活经历、经验结合在一起,才能写出深刻有力的作品。“今天作家要找到生活的直接感受显得异常困难,就是生活积累极其厚实的作家,面对今天的巨大变化、个人经验的变更,要找回乡土、底层的真实感觉也并非易事。贾平凹是公认的生活底蕴厚实的作家,他当然不只是凭借写作的天分,更重要的是他有乡村生活的充实经验,因此,他的小说才能在乡土中国文学重建文学主潮时,成为底蕴结实的作品。”

在新媒体和人工智能的猛烈冲击下,文学会以什么样的姿态重新走回公众视野?作为人类精神后花园和避难所的文学,将会在未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都是需要立足当下、重新思考的长期命题。

文学是最大公约数

作家麦家说过:“世界很大,但书最大,因为书能让世界变小、让你长大。”书籍是人们望向世界的窗口。3月25日下午,“世界很大,文学更大”有了新的解读方式。

文学可以跨越差异、弥合鸿沟,是具有普遍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参与此次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的嘉宾来自全国不同地方,将他们聚集起来的,正是对于文学和文学批评的热忱。

《陈晓明文集》汇集陈晓明教授数十年研究心得。

《陈晓明文集》共500万字,编辑如此推荐这套文集:

鲜明的现场感,在芜杂多变的文学现场中找到清晰的文学脉象,在驳杂多元的文化现象中捕捉到文化星光,在细微的文化现象中捕捉到时代的意义。

“对于学者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就是留下的文字可以完整地印刷出版,对我来说真是一生的安慰。”在活动尾声,陈晓明教授动情地表示,自己今年65岁了,曾担任过无数场研讨会嘉宾讨论别人的作品,这是生平第一次开自己的研讨会。“我倾尽全心做了我喜欢做的事情,无怨无悔。”

陈晓明教授在著作上签名。

图片均由广东省人民出版社提供。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