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钓鱼法规

润泽这方土

钓鱼法规钓友圈2023-08-13 21:32:15A+A-

水是生命的源泉。我们对水熟悉而又陌生。我们天天用水,离水很近;我们不知水情,离水太远。

今天,我们刚告别物资匮乏时代,却又步入水资源短缺的尴尬境地。

“今天你缺水吗?今天你节水了吗?”要是有人这样向我们发问,我们可能一时难以给出满意的回答。有人会答,没思考过这问题,应该不缺吧!也许有人会回忆起前些年每周一天的停水情况,便说,那都过去了,现在一切正常。

是的,一切正常。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是:楚雄市是典型的干旱缺水地区。

楚雄市境内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走向,一般地区海拔在1700米~2300米之间,全市森林总面积347207.1公顷,覆盖率达76.92%,年平均气温15.6℃。楚雄市多年平均降雨量867毫米,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受哀牢山脉的影响,年内降雨量偏少,且集中在每年5至10月,因季节性河流多而难以开发利用,加之境内无天然湖泊调节,形成冬春干旱突出的气候状况。

楚雄市境内水资源主要来自地表径流,河水多为降水补给。境内的中小河流,分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和珠江流域红河水系两部分,均属山丘区河流。全市境内水资源总量为11.814亿立方米,其中金沙江水系(以龙川江为主)2.73亿立方米,红河水系(以礼舍江为主)9.084亿立方米,区域内地下水属地表水转化,其水资源量为0.4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仅为1764立方米,低于全国、全省、全州平均水平。联合国审议的人与水资源的短缺标准为:人均水量在2000立方米以下就是缺水国家,人均水量不足1000立方米就是严重缺水国,人均等于或小于500立方米,为生存极限缺水。依此标准,楚雄市属缺水地区。

截止2015年末,楚雄市共建成中型水库2件,小(一)型水库14件,小(二)型水库216件,小坝塘4518 件,小水池14.54万件,现状供水能力达2.1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0.7万亩,水利化程度65.6 %。

“十二五”期间,楚雄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旱和持续五年的连续干旱,楚雄市的水务工作,经受住了考验,并在抗旱救灾中持续发展。

  千方百计保生活,突出重点保生产,压倒一切保稳定。面对旱灾,楚雄市这样应对,这样部署,这样落实。

2009年入秋以来,楚雄市连续170多天持续高温干旱,降雨量明显偏少,有效降雨仅4毫米,导致全市库塘蓄水严重不足。2010年2月24日,楚雄市启动了特大干旱I级响应,充分动员全市力量,全力以赴扎实抓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2010年3月16日,云南省气象局召开气象情况通报会通报:综合评定全省目前的干旱为秋、冬、春连旱,综合气象干旱重现期为80年以上一遇,其中滇中、滇东及滇西东部的大部地区为100年以上一遇。楚雄市位于滇中腹地,旱情尤为突出。截至3月22日,全市库塘蓄水量仅有7394.6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的12743.2万立方米减少5348.6万立方米,仅占2009年度蓄水计划13600万立方米的54.4%。此时,全市已有15个乡镇152个村委会2834个村民小组共6.94万人、4.1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需采取人背马驮方式解决饮水问题的有15个乡镇73个村委会342个村民小组共2.94万人、1.7万头大牲畜。全市小春农作物受灾面积已达30.99万亩,占实种面积33.83万亩的91.6%。全市林业成灾面积达15万亩,经济损失达6000余万元,特别是计划种植的11.8万亩主要经济林木核桃,有近50万株苗木未能正常定植,在已种植的近8万亩中,有近6万亩成活率仅为50%,损失十分严重。同时,随着旱情的持续加重,全市林区风高物燥,森林火险等级已达五级,加之火源管理难度大,林区火险隐患突出,森林防火工作形势异常严峻。火灾时有发生,直接经济损失达80余万元。

干旱一直在持续。2011年,15个乡镇88个村委会340个村民小组共1.38万人、0.54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7.74万亩农作物不同程度受旱; 2012年,全市15个乡镇82个村委会351个村民小组共6.97万人、1.3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小春农作物受灾5.07万亩; 2013年,全市15个乡镇91个村委会345个村民小组6.12万人、1.46万头大牲畜受灾,农作物受灾18.48亩;2014年,全市有9个乡镇58个村委会277个村民小组2.54万人、0.9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2015年,全市有49个村委会148个村民小组14593人、8729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受旱作物面积达10.2万亩。

灾情就是命令。2010年2月1日,楚雄市及时组建5个抗旱工作指导组,分别赶赴全市15个乡镇对抗旱救灾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各乡镇随即组建成立相应的工作组,层层明确细化抗旱救灾各项工作任务,把保生活用水的措施落实到每个自然村,把保生产用水的措施落实到每个部门。市水务局勇挑重担,建立了局班子成员、科室联系乡镇抗旱工作责任制度,明确班子成员和科室分工负责指导联系乡镇抗旱工作,确保全市抗旱工作平衡开展;成立了抗旱指导工作小组,深入乡镇指导抗旱保供水工作。

“不漏一村,不漏一校,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全履盖。”一件件运水、储水工具送到了饮水困难的群众中。干部深入到村组,组织群众,人背马驮,将水运到家中。2013年以来,市人民政府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安排财政资金140万元专项用于人畜饮水困难村组人背马驮车运运水补助支出。自2009年以来,驻楚部门、武警官兵为饮水困难群众送水1200吨;楚雄市抗旱服队出动送水车3辆向缺水严重的集镇、学校及村组送水34000多吨,临时解决11万多人、5万多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抗旱浇灌面积15万多亩。全市累计投入抗旱人员4万多人,累计送水4500吨,临时解决了6.1万人、1.4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就地找水,既能降低运水成本,又能解群众的燃眉之急。楚雄市实施国土系统抗旱救灾地下水找水突击行动,在坝区7个乡镇布设打井100口。寺登村是东华镇莲华村委会较大的自然村,该自然村含寺登八队、彭家、王家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17户,总人口1203人,耕地面积1460亩。2009年入秋以来的特大干旱,致使该村人畜饮水比较困难。省国土资源厅到该村开展了抗旱救灾地下找水突击行动,经过5个昼夜的连续奋战,于2010年3月5日成功打出井水。3月11日和3月13日,另外两口井也打出井水并投入使用。寺登村打出水的第一口井,也是云南省第一口正式投入使用的抗旱井。喜讯传出,极大地鼓舞了全州、全省干部群众,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寺登村一位老大爷说,这样严重的旱灾,要是发生在旧社会,肯定会死人的。现在,有党委政府的关心,老百姓遇上再大的天灾也过得去,不用害怕了。2011年以来,楚雄市累计争取资金9123.4万元,实施农村抗旱应急项目292件,确保了人人有水喝。

对于农业生产用水,楚雄市在科学调配可用水量的同时,动员灌区群众积极做好集中育苗、水改旱工作,并紧急调拨15000条编织袋打拦河坝17座,增加农业生产用水70万立方米。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加大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力度,选用耐旱优良品种,积极推广旱育秧、塑盘育秧等旱作农业和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滴灌等节水措施,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抗旱能力和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仅在2009年入秋至2010年3月半年间,楚雄市就向灾区调供就位水稻良种504.5吨、杂交包谷171.4吨、化肥12277吨、农药79.15吨、农膜216.2吨,推广旱育秧1.5万亩。

楚雄城区划分为5个片区,采取限制供水措施,每个片区每周停水一天,将城市日供水量由原来的6.5万立方米调整为5.6万立方米。要求将通过污水处理后的回归水用于城市绿化、建筑施工、消防、洗车等高耗水行业,全力节约用水、保障城市供水安全。通过实行九龙甸、西静河、尹家嘴、团山水库联合供水等措施,增加全市生活水源蓄水300余万方。2011年8月以来,通过白龙新村泵站和中尹大沟向尹家嘴水库调水、东风山三级泵站向团山水库提水,累计增加城市供水量3000万立方米,城市日供水达到8万立方米,最大限度确保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楚雄市水务局还针对全市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紧张的实际,积极采取措施,支持滇中铝业、仁恒化肥、云南燃二化工、天腾化工等7户企业打井取水。同时,完成了永安水厂扩能改造,对开发区绿色食品园区、医药园区入驻企业实行满负荷供水,全力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

2010年,楚雄市投资8000多万元,修建了23公里干渠,从青山嘴水库调水到尹家嘴水库;2012年至2013年,楚雄市又修建了21.26公里的输水管道,将青山嘴水库的水送到团山水库经抽水泵站提水后汇入苍岭镇殷家箐水库,应急解决苍岭镇的生活用水,并为即将建设的云甸工业园区提供水源保障。通过铺设管道,实现青山嘴水库、尹家嘴水库、团山水库、殷家箐水库、九龙甸水库、中石坝水库等两两相连,形成了一个引排顺畅、蓄泄得当、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有效的管网库库连通水网体系。通过引水调度,能够应对连年常态化干旱,这也是楚雄市几年抗旱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

饮用水安全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焦虑。

《健康时报》2002年9月26日报道:人类正面临着一个全球性危机——水污染。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发展中国家1/3的城市人口得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全世界80%~90%的疾病与33%的死亡率与受污染的饮用水有关,平均每天有2.5万人死于通过水传染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表明,因饮用受污染的水,全世界每年有3500万人患心血管疾病、7000万人患胆结石、9000万人患肝炎病,3000万人死于肝癌、胃癌,500万5岁以上的儿童丧生。据此,世界著名医学博士、日本的林秀光先生在其权威著作《因水而死》中大声疾呼:人类每年饮用不干净的水是疾病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改变水的质量,人类将因水而死亡。

  我国是世界上污水排放量最大、增加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近70%的饮用水水源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水源水质标准。我国没有一处自来水可生饮。199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委、卫生部等13个部委联合签发的文件指出:全国79%的人正在饮用有害的污染水。其中约有7亿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1.7亿人饮用有机物污染水;0.7亿人饮用高氟水;0.35亿人饮用高氟化物水。 

生活在楚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的生活用水已经达到国家标准,安全卫生有保证。为此,水务工作者们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宋朝思想家朱熹《观书有感》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虽然说的是人的思维,但从文面上看,直接道明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清如许”。

九龙甸水库、西静河水库、团山水库和尹家嘴水库,是楚雄市城市供水水源水库,也是楚雄市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尹家嘴水库和团山水库离城区近,过去一年四季都有人去游泳和垂钓。一到春季,还有不少人到岸边春游和野炊。尹家嘴水库建于1955年12月,当时主要是为富民镇下白庙办事处和李家庵办事处提供农田灌溉用水。1985年10月,楚雄市人民政府决定尹家嘴水库为城效游览区,取“人杰地灵,山青水秀”之意,更名为灵秀湖。而眼下,楚雄市东南新区的工厂、医院、学校聚集了大量人口,供水主要靠这一水库。2009年干旱,临时调用此库水应急。2012年8月起供东南片区和万家坝片区。每日供水2万余方。

前些年,随着休闲旅游业的兴起,四座水库边上办起了农家乐,建筑物多了起来。污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威胁着水质。为了让市民喝上干净的水,市水务局采取了全方位的整治和保障措施。

2013年2月至7月间,市水务局联合公安、城管、环保等部门,组成40余人的工作组,分组从上午6点到下午8点,沿岸对游泳、垂钓者进行劝阻,深入到周边学校、农家乐和农户家宣传政策。一些人理解不了,他们认为水库是公家的,水库管理处管放水收费就行,其它的事就不要干涉了。工作人员说,我们自己喝的水就是从这里出去的,想想忍心吗?还好意思在里面游泳,往里面丢垃圾吗?将心比心一番话,通情达理的人们改掉了影响水质的不良行为。

2014年3月至8月期间,楚雄市人民政府安排资金1700万元,对尹家嘴水库实施清淤和拦砂坝工程、库区消毒、库岸安装围栏及告示警示牌、库区绿化美化项目、新安装和完善电子监控设施等水源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增加了水库蓄水量32.8万立方米,有效改善了水库蓄水环境和水质,提高了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美化了库区环境,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保障了城市供水安全。2015年,尹家嘴水库向楚雄市第二自来水厂供给原水366万方,原水经市环保局和州水文局每月定时取样监测,水质检测指标达到国家饮用水Ⅲ类水质标准。

四座水源水库的家底是这样的:九龙甸水库和西静河水库属中型水库,团山水库和尹家嘴水库属小(一)型水库。总库容分别为7043万立方米、1123.45万立方米、290万立方米、600万立方米;日均供水人口分别为27万人、3.5万人、3万人、1.5万人。楚雄市在四座水库设有管理所(处),配有专职水库管理工作人员,负责水库的日常防汛值班,库区水资源保护管理等各项工作。同时,各管理所还结合管理工作实际,分别制定了《水库库区生态环境管护办法》和《水库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加强了对供水水源地保护和管理。

四座水库沿岸主要地段安装有监控探头。在水库管理所的监控室,可以看到大部分水面和水岸。水管所对水库实行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值班监控,每天按规定开展巡查管理工作,重点对大坝安全、水污染情况,库区垃圾清理及水库沟堤维护等进行巡查管理,在重大节庆日做到一日巡查两次,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供水安全隐患。水管所还聘请工作人员,每天对周边的白色垃圾或水面漂浮物进行人工捡拾和打捞,定期清理维护库区周边环境卫生和清运垃圾,以减少面源污染。

水管所还加强了对水库库区及上游污染的监督和整治。根据调查,四座水库上游及周边径流区不周程度的有部分农村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污染。对此,九龙甸水库管理处和凤屯村委会签订了承担清理凤屯村生活垃圾的协议,集中修建生活垃圾堆放池,指派专人负责,聘请环保员专门负责对凤屯村的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委托凤屯水文站进行监管。市水务局每年组织执法人员对西静河水库、团山水库、尹家嘴水库库区周边农家乐排污情况进行排查整治,完善污水沉淀池、过滤池,对排放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从而保护水源地不被污染,保证了城市饮水安全。

水源地保护事关千家万户,事关每个人。市水务局每年结合全国“法制宣传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专栏、宣传资料等,加大宣传力度。近几年来,向四座水库上游和周边村民发放水法规宣传资料11200多份,制作宣传标语60多块,在水库上设置水功能保护宣传碑15个、铁皮宣传栏8个。各水库管理所结合实际,在水库人员聚集地和坝埂醒目位置进行喷涂、悬挂、张贴禁止到水库内游泳、危害水库安全活动的警示牌和宣传标语、并设立了水功能保护区标志碑。2009年以来,九龙甸水库、西静河水库、团山水库和尹家嘴水库四座供水水源地,通过上报州、省、国家水利部审核,先后被划定为全国重要饮水水源地,列入水功能二级保护区。

对水库水质的观察监测一直没有中断过。州市环保局和州水文局每月定期对九龙甸水库、西静河水库、团山水库、尹家嘴水库水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四座水库总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Ⅱ类水质标准,水质良好,水库从未出现过水污染事件。

楚雄市集镇供水水源水库主要是关河坝水库、罗其美水库、自家冲水库、小黑箐水库和倒淌河水库,还有龙坝和自草王坝等。它们分布在楚雄市苍岭、东华、子午、三街、中山、树苴、新村等乡镇。这些水库水坝的水质监测均达到国家饮用水Ⅲ类水质标准。

楚雄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于2006年开始实施。2008年,楚雄市被列为国家农村饮水示范县之一。通过近十年来的努力,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覆盖全市村委会,覆盖自然村70%以上。目前,楚雄市正努力筹措资金,力争在2020年内实现全市自然村自来水全覆盖,自来水入户人口占到农村总人口的96%以上。

水源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水务部门难以完成。楚雄市水务、林业、国土、环保等涉水部门协调配合,在“十二五”期间,通过滇中农业现代化工程、农村小流域治理等水利工程和九龙甸水库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的实施,水源水库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不断加强,水源林得到保护,城市供水水源地水土流失情况逐步缓解,水源地保护治理工作成效显著。通过积极努力,楚雄市向上争取到九龙甸水库、西静河水库、团山水库、尹家嘴水库“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治理项目,从2015年起分五年实施完成。其中,九龙甸水库项目规划总投资2155.8万元,西静河水库项目规划总投资3621.5万元,团山水库项目规划总投资2079.6万元,尹家嘴水库项目规划总投资2126.3万元。另外,通过环保部向国家争取“楚雄市九龙甸水库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获得中央排污专项经费2575万元。这些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楚雄市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更好地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于缺水,应对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开源节流。

开源,最主要的是抓好库塘增蓄和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楚雄市人民政府将库塘增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水务局科学制定蓄水计划,将蓄水任务措施细化到每一件水利工程,采取拦河扎堰、堵溪截流、开挖疏浚引洪沟、提蓄、跨地区引水、人工拉运等多种措施增加库塘蓄水。近五年来,全市共修复引洪沟424条(包括小坝塘),长203公里,新建引洪沟1条长1.2公里,修复提水泵站77个,增蓄1513万立方米。积极争取州市开发投资公司贷款支持,于2013年、2014年间投资3500万元,对全市15个乡镇的172件小坝塘实施清淤扩容、扩建、新建和除险加固,累计增加库容180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

楚雄市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尹家嘴、中石坝、楚双水库除险加固的基础上,自2010年以来,先后完成了殷家箐、关坝河、中土坡、竹园等小(一)型除险加固工程项目。2013年开工建设了投资2234万元罗其美小(一)型水库扩建工程,目前正在开展竣工验收相关准备工作。2015年10月开工建设的朵基、寨子、马金河3件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正加快推进。

在开展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前,楚雄市和平坝、河心坝等176件小(二)型病险水库分别由各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管理,多数水库未落实管理经费和管护人员。水库带病运行,渗漏、淤积等病险情况严重,个别水库常年空库运行无法正常蓄水,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经2008年调查评估,楚雄市已建成的小(二)型水库中,病险率为80%。2011年底,楚雄市启动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截至2016年2月底,楚雄市已启动实施和平坝、河心坝等176件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现吕合双龙、东华木兰坝等154件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全面完工。已通过市政府组织的下闸蓄水验收的114件,州级竣工验收的47件。在建的苍岭弯腰柳、中山务阻大坝等22件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计划于2016年6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截至2016年2月,已完工154件,占任务数的87.5%;在建22件,占任务数的12.5%;累计完成工程投资29075万元,占计划总投资34380万元的84.6%。

节流,主要是节约用水。市水务局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和手机短信等方式,进一步加大节水宣传工作力度,让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深入人心,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提高用水效率。积极动员9万余名受旱地区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等形式,共同参与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和生产自救工作,掀起了群众节约用水和生产自救的高潮。加强城乡供水管网的维护、管理和技术改造,降低漏失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认真组织开展了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防灾应急小型演练,通过采取向群众散发宣传资料、展示图片和解答群众疑难问题等形式,广泛宣传了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增强了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市水务局还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在相关项目实施中充分考虑合理用水,减少用水耗损。单就中低产田地改造这一措施,就使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益得到很大提升。楚雄市按照“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仅在2009年冬至2010年3月间,就完成投资5264.26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5.61万亩,其中:投资3282.9万元,建设小坝塘11件,总容积37.42万方,建设1万方以下蓄水工程937件,总容积10255.39万方,建设取水坝塘1座、沟渠173.76公里,架设供水管网121.75公里,为有效应对旱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十二五”期间,楚雄市水务工作取得这些成绩,是水务工作者们踏实工作的结果。忙碌是一种常态,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担当。水务人的每一项工作,直接关系着民生。水务工作,从表面看去,似乎就是管管水库。实际上,楚雄市水务局的工作职责,除了统一管理全市的水资源外,还有水行政、防汛抗旱、水土保持、农村供水等十余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楚雄市水利勘测队和龙川江河道管理所是市水务局直属单位,从他们的工作我们可以看到水务工作的繁忙与艰辛。水利勘测队仅有17名工作人员,要负责市级直管水利水保建设工程的规划和勘测设计工作,还要负责市级直管在建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几年来,他们一直在超负荷运转。有这么多的工程要做,没有奉献精神是完不成任务的。龙川江河道管理所仅有12名职工,负责着楚雄全市的河道管理。他们每天要巡查龙川江、青龙河10余里河道,检查堤坝,清理垃圾,制止影响堤坝安全和污染河水的行为;还要全日值守三个排洪泵站。干旱的时候,他们出动水车送水到灾区,承担起抗旱服务队的职责。今天我们看到的龙川江河道城区段,是楚雄一道美丽的城市景观,这全赖他们悉心守护。而楚雄市城区几年来未发生大的洪涝灾害,更有他们的一份功劳。他们是水资源和河道的守护者,也是我们家园和生命的守护者。让我们向他们致敬,以此感恩和牢记那些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一分安全保障,增加一分美丽亮色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者和创造者。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