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钓鱼新闻

14年村民挖水库发现古墓,棺材钉都是纯金的,墓主身份让专家疑惑反制来了?中国抛售1809亿美债后,三大航司撤销赴美航班增加计划

钓鱼新闻钓友圈2023-08-10 06:42:06A+A-

贵州遵义的新蒲镇里有片杨家湖,湖区不大,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平日里只有些钓鱼爱好者前来光顾。为了让这片湖泊物尽其用,当地政府决定,将这个湖泊改造成水库,以造福一方乡亲。

开工之前,当地的文物研究所派出一支考察队进行勘探,考察队对这片土地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贵州的文物出土相较于陕西等其他地区,很难发现一些大规模的墓葬,文物以及陪葬品也相对较少。

可等到开工之后,考古人员逐渐发现了异常,这里原先有一个普通平常的土坑墓,然而对之进行挖掘之后,却发现了许多造型华美的金银器,就连棺椁中使用的棺钉,都是金子做的,这让在场的考古人员都十分震惊。

可是墓主人的身份却始终是谜,墓中没有任何证明墓主人身份的陪葬品,依据附近的古建筑进行推敲也屡屡碰壁,考古队员始终没有在史料中找到对应的墓主人。

那么,这座古墓的墓主人究竟是谁呢?围绕着这座古墓,还有着哪些谜团呢?

古墓疑云

在贵州省遵义市的新蒲镇,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杨家湖,2014年,为了充分利用杨家湖,当地政府决定把这片湖泊改造成一个大水库。不过水库的规划面积较大,杨家湖蓄满水之后,周围的很多土地都会被水淹没。

按照当地的政策规定,在修建水库之前,文物部门需要对这片土地进行一次考古勘探,以免施工之后对地下可能存在的文物造成损毁,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当即派出一支专业的勘探队来到杨家湖。

新蒲镇

当然这只是例行工作,考察队也没有指望能在杨家湖发现文物古迹。队员们来到杨家湖湖岸,在离湖约800米的位置进行考古勘探。令考察队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的勘探还真让他们发现了异常。

考察队中的一名队员在挖掘时发现,其中一片土地的土壤与周围的土壤颜色大相径庭,考察队敏锐地觉察到,下方可能埋藏着什么。经过半天的挖掘后,一座古墓赫然出现在考察队面前。

虽然说是座古墓,但是考察队并没有因此而欣喜若狂,这座墓并不稀罕,甚至十分普通。这座墓的构造十分简单,不过就是在地面上挖个大坑,然后把棺材放进去,盖上土就草草了事的土坑墓。一般而言,这种墓地埋葬的都是平头百姓。

古时候的平头百姓地位低下,吃不好穿不暖,死后埋进地里,这待遇也好不到哪去。而棺材里的陪葬品,顶多也是一些瓶瓶罐罐,以及生活里所必需的物品,通过这些也仅能查看墓主人生前的工作、生活。

至于考古队员所寻找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在这种土坑墓里自然难以寻获,所以这座墓地的考古价值十分有限。不过既然发现了古墓,考古队还是按照既定规范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最开始的几天里,考古队和当地村民们相互配合,逐渐将整个墓地的原貌复原出来。不过土坑墓里挖掘出的东西着实让人失望,除了大量的泥土以及腐烂的木头,考古队员一无所获。

不过随着挖掘的推进,考察队渐渐感觉到了不对劲。挖掘过程中出现的木板越来越多,直到考察队员取出了一块长达两米的木板后,异常出现了。

这块木板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木板上隐约有东西闪着光芒,让考察队员心生好奇。

考察队员们把木板拖到阳光下仔细辨别,这木板上嵌着两个长条形的金属片,经过阳光一照,竟反射出了道道金光!此物似乎象征着墓主人的身份并不简单,考察队员们不敢轻视,马上向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汇报。

现场的考察队员们用刷子扫开这两道金光附近的泥土,这两道金光不是别的,正是用金子做的抓钉!古人在做棺材的时候,经常会用到抓钉,用来将棺材固定牢靠,而抓钉一般都是铁制或者铜制,奢华到使用金子做抓钉,这还真是头一回见到。

整个考古队也一下子兴奋起来,这个土坑墓并不是如它的外表一样普通,内部是别有洞天啊!接下来的几天中,考古队的发掘那是惊喜连连,做工考究、用料珍贵的陪葬品是一件接一件,

金银、玉器陪葬品数目众多,甚至还有绿松石一类的宝石。

这其中有鎏金双鱼银洗、象纽银执壶、螭首金杯等器具,造型极其精美,就连墓中发掘出的筷子都是金子制成,尽显墓主人生前的高贵身份。在场的所有的考古队员也更加好奇,这个墓葬主人究竟是何身份,才会在死后选择这种外简内奢的墓葬呢?

此外,在新蒲发现这样精美豪华的古墓,这在贵州也是首例。要说这种陪葬品数量多、器型华美的墓葬全国也有很多,但是大多都集中在陕西、河南等中原地区。

在中国古代的大都市区域里发现王侯将相的大墓并不奇怪,可是这里是贵州,古代的少数民族倒是经常在贵州生活,但是人口也十分稀少,更多的是蛮荒的深山老林,这次出现的古墓形制不像是少数民族的墓葬,也让墓主人的身份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在墓葬之中,考古队员们并没有发现墓志铭,也没有确定墓主人身份的文字。不过,墓中出土的螭首金杯和配套的金盏还是帮助考古队员们确定了墓葬的年代。

金杯的两侧各有一只蟠螭,传说蟠螭是龙的九个儿子之一,头上没有角,经常用在各种古代宫廷建筑之中。而银酒壶上则刻满了复杂的图案,壶的顶端还有一头栩栩如生的大象,通过分析大量金银器的器型,考古专家们认为这座墓地大致为南宋时期的古墓。

四川彭州出土的南宋金银器里也有一件象纽执壶,与新蒲墓葬出土的象纽银执壶十分相似。根据这个器型,以及出现的云雷纹花纹和铸造工艺,南宋这个结论也得到了印证。

象纽执壶

确定朝代以后,接下来就是推出墓主人的身份,遵义在南宋时期又叫做播州,当时是流放犯人的蛮荒之地。可根据陪葬品来看,这墓主人也是皇亲国戚的身份,墓地又怎会选在这里?考古队员们越想越奇怪,便扩大了挖掘的范围寻找线索。

考古队员们继续向下挖掘,发现这座古墓的上层较为狭窄,但是下层的设计却极为豪华,足足有上百平方米,简直和一些帝王级别的大墓相媲美。

在墓底的角落里,考古队员们又发掘出一部分陪葬品,这些陪葬品不是金银器,而是弓箭、刀斧盾牌等兵器。其中有一把宝剑十分引人注目,虽然埋在土壤里的剑身已经锈蚀,但是黄金制成的剑柄仍然闪着光芒。

剑柄

这又是一个重要的线索,金银器陪葬只能说明墓主人生前的财富,古代的达官贵人,只要是有钱人的陪葬品都不会太少。可是用兵器陪葬的古墓,墓主人的身份也一定和兵器脱不开干系。

在宋朝就有各种规定,禁止民间私藏弓箭、兵器,能把大量的兵器放进自己的墓里作为陪葬品,这无疑说明墓主人在古代起码是一位武将,而且是等级很高的武将。

古代兵器上一般会刻有使用者的姓名,而金制剑柄上极有可能存在墓主人的身份信息,考古人员马上对剑柄以及其他武器进行逐一排查,不过很可惜,这批武器上没有出现任何文字。

海龙囤

在墓葬的陪葬品中没有推敲出墓主人的身份,整个考古队一下子陷入了僵局之中,这时候一位帮考古队工作的当地人打破了现场的沉默,称离古墓不到十公里远的位置有一座龙岩山,山上有座建筑可能与这墓有关系。

考古队员们不想放过这点线索,当即整顿队伍前往龙岩山。这深山老林之中还真有一座古建筑,而且是一座蜿蜒好几里的古城墙,以及一个屹立不倒的城楼。

相传这座城楼是宋朝的一位皇子所修建的,他因为与兄弟争夺皇位失败而远遁,然后带着自己的家人和亲信们一路逃到了贵州。此后他在龙岩山上修建了一座城堡,并一直在此处隐居。

考古队的专家们听到这个消息是眼前一亮,这墓地与古堡这不就连起来了!古墓与古堡都来自与宋朝,这皇子的身份又与墓主人的身份相匹配,谜底似乎就要被揭开。

考古队员们回到研究所,翻找史料寻找匹配的皇子,很可惜的是,大家并没有找到前往贵州隐居的皇子,就连那些下落不明的皇子,都没有前往贵州的说法。

看来这个说法站不住脚,但是龙岩山上的古堡就一直矗立在这里,它是肯定不会骗人的,专家们在这座古堡中继续勘察,寻找遗留下的蛛丝马迹。

前前后后去了古堡好几次,专家们逐渐确定,古堡与相传中的皇子并无关系,修建古堡的另有其人,此人名叫杨文,而他的身份是播州土司。“土司”是皇帝册封的,一般是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帮助中央治理地方,也就是地方上独霸一方的“土皇帝”。

考古队员们发现,从唐朝到明朝,播州的土司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他们都姓杨,即播州土司这个职位是杨家世代相承的。而龙岩山上的城堡是第十五世播州土司杨文所建,其作用多半是为抵挡南侵的蒙古人,这座古堡也被杨文命名为海龙囤。

海龙囤

杨文生活的时期蒙古势强,而他也是一介武将,统领当地队伍抵抗蒙古入侵。考古队员们认为,这新蒲古墓与海龙囤相隔不远,年代也对应上了,那这座墓是否就是杨文的呢?

古墓与杨文似乎一一对应,当地的土皇帝陪葬品豪华,作为武将有大量的刀剑陪葬,而且都是南宋时期。这个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可是很快,杨文是墓主人的论断就被推翻了。

原来,考古队员在当地调查之后发现,杨文的墓早在1972年就被发掘了,而且当地一共发现了八座播州土司墓,分属于不同年代的播州土司。这些播州土司的墓在形制上大同小异,他们都属于石室墓。

墓室里都有精美的石雕作为装饰,墓外还特地修建了豪华的陵园,如此气派的墓葬与之前发现的土坑墓是大相径庭。而且播州土司留下的墓葬都在地表,当地人很容易就能发现各代播州土司的墓葬。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播州土司的墓葬经常引来盗墓贼的光顾,许多盗墓贼都盯上了墓中的陪葬品,之前发现的播州土司墓几乎都有盗墓贼前来光顾,墓内发掘出的陪葬品也只有很少一部分。

根据其他播州土司墓可以确定的是,这座土坑墓的主人是杨文的概率很小,推算墓主人的工作又要重新来过。直到整个土坑墓发掘完成,墓主人的身份依然没有被揭开。

刻字烛台

考古队员们只能逐一分析墓中出土的陪葬品,看看有没有遗漏下的珍贵信息。经过考古队员们耐心地寻找,最终还是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在一盏不太起眼的银烛台上,大家发现了一些新的线索。

这个小小的银烛台底部还刻着一行文字,因为这行字实在是太小,不仔细观察几乎很难分辨,也正因如此,考古队员们之前并没有注意到银烛台上的信息。

经过比对,这行小字一共8个字,上书“乙卯田都统司公用”。这乙卯指的是器具的制造时间,都统司是官职名,而公用则是指器具来自都统司府。顺着这三条线索,考古专家们又去查阅了一遍史料。

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255年,专家推断,墓主人的名字应该叫杨价(jiè)。

而杨价的身份便是杨文的父亲,即第十四世播州土司。根据当时的史料记载,这个杨价在当时也是极为厉害的角色,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治理播州也很有一套,军队在他的管理下战斗力飞速上升,史称“播州盛世”。

更为难得的是,此人对朝廷那叫一个忠心耿耿,公元1235年,蒙古铁骑大举南下,将宋理宗的军队打得丢盔卸甲。危难时刻远在贵州的杨价挺身而出,带着自己手下的少数民族战士们奔赴前线,解救了被围困的宋军。

此后杨价多次带兵对抗蒙古军队,可谓战功卓著,就连皇帝都对他十分赏识,多次下诏书嘉奖杨价。根据杨价的身份以及墓中出土的文物,墓主人是杨价的观点也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

可新的问题随之而来,这杨价的墓地与其他的八座播州土司墓相差甚远,为什么杨价要给自己建一座并不气派的土坑墓呢?

随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这个问题也迎刃而解。考古队员们最开始挖掘出的腐烂木头,只被当作是一些腐烂的棺椁碎片。可等到整个墓地发掘完成后,专家发现出土的木头数量巨大,远远不是一个棺椁所需要的。

木头的作用究竟是什么,专家们对此展开了调查,等到具体的鉴定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些腐烂破败木头,竟然全都是金丝楠木。这金丝楠木在古代都是皇家专用的木材,只有皇室成员或者是位高权重的大臣才会使用。

专家们也意识到,新蒲古墓并非是一座土坑墓,它有着巨大的墓室,只不过墓室并非由石头堆砌,而是用一根根金丝楠木堆叠而成。在先秦和两汉时期,这种金丝楠木堆叠成的墓葬,是天子和诸侯王才能享用的最高葬礼。

用金丝楠木来建造墓室,其造价往往要比石材墓室高得多,这种建造方法也被称为“黄肠题凑”。这小小的播州土司为何能够享受这“黄肠题凑”呢?根据史料中的发现,专家给出了合理的推测。

宋时杨价曾率领播州士兵在抗击蒙古的战斗中立下赫赫赫战功,为了表彰杨价所做的功绩,在杨价死后,皇帝破例用“黄肠题凑”这样的规格来安葬杨价,并赏赐大量的金银器作为杨价的陪葬品。

黄肠题凑

也许是杨价墓的位置太靠近湖泊,土壤潮湿且容易渗水,导致本来应该千年不腐的“黄肠题凑”提前腐烂倒塌。大量的黄土灌入墓室,导致考古人员误认为他是一座土坑墓。不过这仅仅是考古队员的推测,而真实情况仍然有待研究。

不过这座古墓变得不起眼也有它的优点,其他的播州土司墓都引来了盗墓贼的光顾,可这座古墓并没有引起盗墓贼的注意,墓中大量的古文物也得以保留,经过考古发掘之后,也使得世人重新认识杨价这位历史英雄。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