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钓鱼比赛预告

辟谣:窝料打的多就能钓的多?相反,这两种情况打的越多越难钓

钓鱼比赛预告钓友圈2023-07-25 03:31:27A+A-

“想要钓的多,就要多打窝”,打窝对于钓鱼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打窝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关乎着最终的钓获多少,可打窝真的是打的越多,钓获越多么?

案例:前段时间山东济宁太白湖,上巨青和巨草,尤其是新开的水域,第一天开湖就上了多条50加以上的巨青,听到了这个好消息,第二天立马赶到,三个钓位打了200斤螺蛳,打完窝子并没有立即作钓,而是在窝边守了一夜,期待第二天的发窝。可是到了第二天,一天的作钓下来,本来预期的巨青并没有如约而至,三个人总共钓了六条青鱼,最大的不超过15斤,反倒是隔壁的一个年龄较大的钓友,他没有提前打窝,就是早上来的时候,打了几饵勺的老坛玉米,挂上螺蛳就作钓,一天下来钓了2条过20斤的青鱼。

按照想要钓的多就要多打窝的逻辑,这次绝对应该是爆连巨青的结局,为什么却没有人家没怎么打窝的钓的多?

窝料打的多并不等于钓的多

按照常规的逻辑思维,窝料的多少势必会影响最终的诱鱼效果,窝料越多证明水下的窝料面积越大,被大鱼发现的机会会越大,当然,面积大了它在水下的传播范围也要较小面积窝料大的多,那为什么还会出现大的多却没有少打钓的多呢?

窝料重复性过高

钓鱼打窝已经深入每个钓鱼人的实际行动中,尤其是针对青鱼这种大个体鱼种,每个钓鱼人都知道螺蛳打窝的效果好,这就直接导致,每个钓友来到这片水域,不分三七二十,都和大咖一样,上来就是几十斤上百斤螺蛳,但凡是有能钓鱼的钓位,水下几乎都是螺蛳。

加上挂饵也是使用螺蛳,在无数个螺蛳中找到我们的钓饵,可想而知难度十分巨大,而大爷使用的玉米打窝,做出了有效的区分,在众多的螺蛳中,显然玉米的独特更能吸引青鱼的注意。

打窝螺蛳活性差,造成死窝

螺蛳并不像玉米,如果活性太差,加上夏季天气温度较高,螺蛳死后会发臭,导致窝子充满臭味,这种味道会导致青鱼不进窝。

案例:第一天开湖的时候,我的钓位出了两条50加的青鱼,第二天出了一条40加的,每天在此作钓的钓友,都是几十上百斤的螺蛳,第二天晚上又打了大几十斤的螺蛳,前两天打的螺蛳还没吃完,新的螺蛳就把它覆盖了。

死去的螺蛳被新的覆盖在下面,随着水温的升高,慢慢的就开始出现腐臭味,随着窝料越大越多,这种死去的螺蛳也会越积越多,从而导致窝点内螺蛳的腐臭味越来越重,自然青鱼也就越来越少。

小总结:窝料并不是打的越多越好,而是根据实际的鱼情、水情酌情分析,有的时候,特别是使用螺蛳一类的活饵打窝,尤其是天气炎热的夏季,每次的打窝的重量并不过过多,能达到诱鱼的目的即可,一般情况下30斤就差不多了。

窝量应该如何控制?

打窝的窝料投放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要根据实际的鱼情、鱼的个体、窝料的生效快慢、窝料的性质不同进行控制。

窝料的消化速度

窝料不同,鱼对它的消化速度也不尽相同,譬如嫩玉米和老玉米,老玉米饱腹感要比嫩玉米强的多,所以,在选择老玉米打窝的时候,我们就不宜过多,因为过多会导致,草鱼吃饱就跑了。

窝料性质

死窝是打窝后经常容易发生的事情,尤其是使用一些化学添加剂的窝料,不打窝的时候反而有口,打了之后没口了,其实这大多是因为窝料死窝造成的。

当然,除了化学添加类型的窝料会造成死窝外,活饵的窝料同样会引发死窝的出现,譬如钓青鱼最常用的螺蛳,因为螺蛳大都是市场上购买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买回来就是死的,经过高温的发酵,这种腐臭的螺蛳就极容易引发死窝。

写在最后

打窝的窝量并不是越多越好,甚至而言,打的过多还容易导致死窝的出现,当然,味型比较偏于本味的,如老玉米,这类的窝料,我们的窝量就需要增大,但是这类窝料的生效时间会很长,一般都需要2两天才会生效。

一个热爱钓鱼的江湖少侠【垂钓大咖】,欢迎您的关注、评论、转发、点赞!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