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钓鲫鱼线组搭配,不用盲从小钩细线!野钓该有的样子是什么?
冬季钓鲫鱼应对鱼口轻,虽说大家张口闭口都在说使用小钩细线,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很难做出标准的配置。钓鱼过程中你的子线细到了什么程度?线组是如何搭配的?
小钩细线的耗损是非常严重的,子线越细越是如此。打卷,缠绕,断线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使用小钩细线首先考虑自己能否驾驭得了,能否接受耗损带来的经济和时间问题,不盲从。钩号和线号,包括子线长短是一个根据鱼情,水情,环境和自身使用情况相匹配的东西。比如你使用0.6-0.8的主线,用0.3,0.4的子线去钓,出口很好;而我选择用1.5的主线,0.8的子线甚至更粗一些,子线比你的主线都粗,就真的不合理吗?可我的出口也很好。因此实际的应用层面不能忽视,合情才算是合理。
例:前段时间钓友带我去了一个资源比较好的水域,多则是半斤七八两的大鲫鱼,但水比较深起步就是5,6米,而且有走水的情况,这都会对浮漂信号造成一定的损耗。起初我按着经常钓浅钓近的线组0.4的4号袖,7米2的鱼竿使用小跑铅钓法,一方面为了方便抛投,再者是为了应对走水。结果钓了一条跑了一条,其它钓友也出现了频繁跑鱼的情况,这明显就是水深鱼大钩小了,而且受水流影响,抬竿时不时地会搭上来被上游冲刷下来的大团水草,对细子线的使用造成了很大影响。果断更换线组,跳过了0.6,0.8子线的使用直接上了2拉1,6号袖用大跑铅开始钓。更换后可以说浮漂有动作就能把鱼成功入护,在漂相上并不差,鱼获与钓友相比没见少,甚至比很多用小钩细线的强了一大截。
前一天钓得不错,但是6点多到的钓点,生生耗出的鱼情,一上午就8-9点之间又一波短暂的鱼情,过了就要等到午后的一波小高峰了,有鱼没鱼先耗上大半天身体真有点吃不消,何况现在天冷天亮得晚,为了占钓位来得早,有个钓友在翻土坡的时候滑倒了,摔了几个跟头把自己弄了个鼻青脸肿半天没缓过劲来。早来除了占钓位其实意义并不大,但人是真受罪,冷得都是支好竿在钓位旁溜达跺脚,有的半小时不到就被冻回了家。
第二天我临近中午踩着鱼口来的,原本就少的钓位都坐满了人,学摸了几圈后找了个偏僻的峭壁下且水中有倒树的地方。为了避开水中的倒树及近岸处众多的障碍,只能用9米的鱼竿去钓远,用到了1.5的子线7号伊豆,环境影响没法甩大鞭,我就直接重铅小漂的采用简单省力的打窝勺抛投方式。虽然也挂了几次,但子线安然无恙,要是小钩细线恐怕不是断钩就是切线了,省去了不少麻烦。一寸长一寸强,有了前一天的经验和在倒树,障碍和窗口期的加持下,大钩粗线依然钓出了小连竿的节奏,比前一天钓得还好。
冬季鱼竿用软一些护线,有37调用37调,上鱼的手感会更好一些,钓到一条鱼就过一回瘾。在能看得清抛得出去的情况下,可以浮漂线组尽可能地用小,这样可以追求效率,尽可能地数量多,前提是钓得近钓得浅一些,鱼竿5.4米以内,3米以内的水深,自己在各方面能把控好,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
很多人过分地强调小钩细线的使用而脱离了实际,竿子硬,竿长,水深,浮漂吃铅量,复杂的环境,目标鱼的大小,有风走水这些都是问题,势必浮漂吃铅量要大一些,线细不一定钩用小。盲目地使用小钩细线自认为灵敏出口好,但其中会有很多搭配不合理的地方,八字环都到底了,细子线比粗一两个线号的又强了多少呢?钓到鱼更多地在于细线的功劳,还是钓位和窝子的功劳呢?就比如很多人爱问“0.6的子线和0.8的子线鱼口差别大吗?”子线越细出口越好这是毫无争议的,关键看你怎么调怎么钓,调不出效果差别就不是很明显。有些钓友只把子线用细,在主线上却不在意,这样同样会影响出口信号的传递,而且切线的风险还会提高不少。
虫饵比商品饵适口性要强很多,用商品饵为了出口好,使用小钩细线要好一些;而钩大线粗用虫饵可以小中钓大,双钩躺底线粗一个线号对鱼吸饵不会产生很大影响,反应慢漂相弱子线可以适当短一些同样也是为了出口好。大钩粗线是能把鱼钓好(不是过分地粗),也能出来很好的漂相。效果好坏全在于钓者的实际使用及应变没有绝对。
感谢您的阅读,做实在钓鱼人,分享野钓实战干货与广大钓友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投币支持,长按点赞给作者个关注和推荐不胜感激。祝每位钓友都能大鲫大鲤。
声明:文章内容是本人(这个野钓还挺6)野钓心得及经验,原创不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必举报维权),图片来源于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