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用品 > 夜钓装备

冯锦华:20年前向靖国神社泼油漆的中国人,回国后又开始保钓运动

夜钓装备钓友圈2023-08-13 01:37:27A+A-

2004年3月22日,一艘渔船从浙江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出发。船上一共有22个人,除了6名船员外,其他人都怀着同样的激动、奔赴同一个目标——钓鱼岛。

这艘保钓船开了近乎一天一夜,期间躲过日本船只的探查,也闯过风浪雨水,终于在24日凌晨开到钓鱼岛周围。

但是此时却被日本巡逻舰发现,一艘小小的渔船遭到七八艘军舰的驱逐、夹击。

最终保钓船在距离钓鱼岛仅有300米左右的距离,放下了一只小艇,小艇上坐了七个人,他们决定抢滩登陆。

这七个人在24日凌晨6时24分成功登上钓鱼岛,成为首批登岛成功的中国民间保钓志愿者,俗称“保钓七子”。

在这七个人当中有一个戴着眼镜、身材单薄的男人,他看着钓鱼岛满怀激动,眼眶通红。此人名为冯锦华,被《南方周末》评为2001年的“年度人物”之一,更是一位坚定的爱国青年。

一、与保钓共生的爱国青年

冯锦华生于1970年,也就是华人民间保钓运动元年。在他还在襁褓的时候,民间就因为美国欲将钓鱼台的管治权交给日本,而产生抗议。

冯锦华

之后保钓运动轰轰烈烈了好几年,冯锦华则一年一年地长大。

这种爱国的基因或许从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从小到大,他从未曾停止过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对国家的历史也十分关心。让这时候的冯锦华谈一谈日本,那是绝对没有什么好词的。

上大学后,他听从家里,选择了财会专业。

1992年,大学毕业的冯锦华在山西国有公司工作。

1994年,冯锦华远赴日本留学。在留学的前两年,冯锦华还没有突破日语这道关卡,因此只能在语言学校里学习,直到两年后才进入东洋大学学习法律。

这一年,是内地民间保钓运动的元年。十七位香港保钓人士乘坐轮船出港,打算在钓鱼岛上重新升起中国国旗。但是这次活动并没有成功,其中四十五岁的陈毓祥溺水牺牲。

陈毓祥

也在这一年的年末,香港的陈裕南和中国台湾的金介寿在岛上挥舞起五星红旗。

远在日本的冯锦华看着报道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日本工作和生活的几年,冯锦华深入日本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接触下,他对日本的评价也越来越客观。

日本的空气是清新的,人与人之间是尊敬而又有礼貌的,冯锦华甚至曾经数次为日本说过话,以至于后来有人将他打上“叛徒”的标签。

冯锦华明白,他并不仇日、也不反日,只是坚定地支持自己的国家。

也因为身在国外,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一腔热血在见到中国新闻的时候无数次翻涌而出。看到中国要派航天员升空,他甚至会突然流下眼泪。

在日本,他也见到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曾经有一个日本侵华战争受害者在私下控诉日本的侵略行径,但是却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大声讲述中日友好。

受害了为什么不说出来?无人知道。

但是冯锦华却大受触动,民间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无论是爱国还是反战,民间都需要有自己的看法,这也是外交的一部分。

二、一腔热血付诸行动

2001年,中日外交局势紧张。8月13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宣布将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

小泉纯一郎

中韩两国人民十分愤怒。第二日,就有二十名韩国青年选择在汉城日本驻韩国大使馆门前剁小指抗议。

也是这一日,冯锦华决定要做些什么,他以生病为由向公司请了假,走出公司的那一刻,他却还没想好要做什么。

走在大街上,他突然想到了《夜幕下的哈尔滨》,在电影中,有一个中国人在日本占领区的柱子上刷下“还我河山”四个大字。

他连家也没回,一路走到商店。路上还给几个朋友打电话,但是此时还是上班时间,并没有朋友能出来。

直到工具都买完,冯锦华也没有找到一起去的同伴。他坐在常去的餐厅,买了一个汉堡,填饱肚子后,毫不犹豫奔赴靖国神社。

那里此时戒备森严,冯锦华深吸一口气,他是学法,自然明白,若是被抓了,那肯定前途就没了。

但是走到这一步,冯锦华明白,自己作为中国人,要表达自己的愤怒,此时若是退缩了,那么这半天的所作所为也不过就是浪费时间。

他看着来来往往的警察,把油漆装在饮料瓶里,背起自己的双肩包。油漆就放在双肩包旁边,一小罐一小罐的,模糊了探查的视线。

趁没人注意,冯锦华在白墙上开始喷,在石雕的底座上喷下“该死”两个字,又把油漆喷在石雕上。

最后,被一个日本警察发现。

冯锦华自知走不了,他手也没停,继续干完自己想干的事。

在当天深夜,他被逮捕。

在警署里,冯锦华非常坦率,他绝不隐瞒自己的行为和动机。对于冯锦华来说,这是在表达自己的愤怒,也是在表达对日本行为的不满。

冯锦华学习的法律告诉他,这次事件或许需要关押十天左右。但是之后的发展却远比这要严重。

在警署中,冯锦华被关押了十天,在这期间,他虽然有些忐忑,但是并不后悔。只不过,当时远在国内的妻子即将生产,可能没有办法赶上孩子的出生,这件事对于他来说略有些遗憾。

8月24日,日本检察院以“毁坏公物罪”起诉冯锦华。

大使馆帮助冯锦华联系律师,他的公司也为他交齐了保释金,冯锦华才得以保释。出来之后,他迅速向家里报了平安。

也是此时,他在知道,自己的行为在国内国外掀起了轩然大波。

9月11日,冯锦华的妻子平安生下一个女儿。多日来的审讯、非议都没有让这个男人流泪,但是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冯锦华忍不住蹲在地上哭了起来。

12月10日,判决书递到了冯锦华手上,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三年。在那之后,冯锦华回了一次国,他见到自己刚刚出生的小女儿和久别的妻子。

因为冯锦华的事迹,国内许多爱国联盟、人士为他捐款,但是他却把所有的金钱都捐了出去。

生活还是要继续的,第二年一月,冯锦华再次回到日本,他在公司的工作还被保留着,签证时间也没有过。

冯锦华想到签证会出问题,因此再回到日本之后就尽早提交了签证更新申请。没想到很快手续就批了下来,他还以为一切已经尘埃落定。

谁想到三月份,日本政府竟然突然取消签证,表示他触犯法律没有资格再留在日本,责令冯锦华6月底之前离开日本。

一切还是来了,冯锦华早有准备,因此也没有再次提出上访。

对于冯锦华来说,他也没有那么想要留在日本。他想得很开,这里是别人的国家,自己的去留完全是日本政府的自由。

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拒绝为自己的行为道歉。

三、“我首先不是英雄”

在油漆事件结束之后,有许多人将他标为英雄。也有人反对冯锦华的行为,认为这只是一种暴民文化。

靖国神社

但是对于冯锦华来说,自己并不是英雄,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做了一件发泄情绪的小事。

正如之前他也曾夸赞过日本,现在他也不觉得自己在反日、抗日。冯锦华甚至还用日本的产品和东西,也不觉得自己在日本受到过歧视。

在冯锦华看来,真正的英雄永远是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人物,而他,只不过是一个抗议的小符号。

韩国人能够以切小指来抗议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为什么中国人不能抗议。在这场抗议之中不能没有中国人的声音。

面对他人破坏中日关系的指责,冯锦华也很坦诚,他觉得自己在促进中日友好。真正破坏中日关系的是,那些极端右翼势力、极端行为。

但是一个人过于轰动的行为必然会招致世间众人的非议,他身上除了被捧到高处的赞美外,也少不了各种指责和抨击。他变成了“刚烈爱国”的代名词。

四、掀起海上的“红色风暴”

在那之后,冯锦华失去了在日本的工作,回国之后,只能拿着在日本五分之一的工资生活。不过幸运的是,他也遇见了志同道合的人。

2002年,一个人找到了他,此人名为童增,是1996年华人联合保钓运动的参与者之一,也是著名爱国人士。

童增

冯锦华和童增志同道合,他决定加入童增的行动中,一起参与保钓运动。为此,他还把在山西的家搬到了北京,联络人员、筹集资金。

冯锦华的加入十分关键,他在民间颇有声望,因此他能够很快募集到资金甚至是人员,为保钓行动带来更多的支持者。

在公司这几年,他认识到了许多人,有的是高材生,有的只有小学文化,有的在社会呼风唤雨,有的还蹉跎于每日的温饱之中。

2003年,在筹备了将近一年之后,冯锦华等人决定发起出海行动。

5月19日,冯锦华在网上发出公告,征集保钓行动登岛的志愿者。此文一经发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超过千万人捐款支持。

当时非典盛行,冯锦华害怕北京封城,甚至走好了步行到天津搭船的准备。好在最后并没有,他们准备充沛,一切蓄势待发。

在出发之前,冯锦华遇见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没有渔船。当时是东海海域的休渔期,环境十分恶劣,他们只能花大价钱去租渔船。

此时租渔船,自然不可能是为了捕鱼。船长和船员还以为他们是偷渡客,临到出海的时候还在犹豫,甚至不允许让冯锦华等人带准备登岛的快艇。

冯锦华只好如实相告,最后船长被他们的一腔热血打动,“去就去,我不怕日本人。”

6月22日,“浙玉渔1980”号渔船载着15个保钓人士从浙江玉环出发。所有人穿着一样的文化衫,衣服上印着满满的字,有保钓人士的名字,还有“保卫钓鱼岛”几个大字,背面甚至大写了一个“日本滚!出钓鱼岛”,着重突出了其中的“滚”字。

冯锦华坐在船上,这一次他的心情和两年前的那个喷油漆的晚上一样,忐忑又坚定。不同的是,身边坐着一群同伴,此行前路漫漫、一切未卜。

6月23日早上,日本飞机就探查到这艘渔船。多艘军舰和飞机开始拦截、驱逐,而此时距离钓鱼岛还有三十多公里。

到了中午,日本甚至来了8艘军舰和4架飞机。一艘小小的渔船怎么能够抵抗得了,此时距离钓鱼岛仅有9海里。

冯锦华一行人坚持往前行进,一个小时后,在距离钓鱼岛只有6海里的地方,渔船再也无法前行。日本军舰此时距离他们甚至只有10米,不停地驱逐他们。

冯锦华知道此行登岛无望,他们一行人干脆挥舞国旗,在喇叭里高声宣读自己的抗议和声明,之后,向着钓鱼岛三鞠躬,并祭奠了保钓烈士陈毓祥。

一行人返回之后,有人对他们表示称赞,认为这样的行为表现了爱国情怀,也有人抱怨他们没有登岛成功还要大费财力。

冯锦华虽然早有准备,毕竟民间的力量和日本军方相差甚远,此次失败的可能很大。但是就像当初义无反顾地泼油漆一样,这一次冯锦华也无悔无怨。

天底下总是有那么一件事,明明知道做不成也要去,有一种情怀,即便明明会失败也要拥有。保钓对于冯锦华来说,就是如此。

即便没能够登岛,冯锦华仍然认为这并不是一次完全失败、无用的行为。

2003年底,中国民间保钓联合会成立,冯锦华被推选成为常务会员之一。

五、“抗战”永不停歇

在上一次登岛失败后,冯锦华和童增等人积极筹备下一次的行动,没想到日本靖国神社又出了新的消息。

2004年的第一天,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靖国神社。

冯锦华再一次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和“爱国者同盟网”的同伴一起前往日本驻华使馆,对此事表示抗议。

1月2日,冯锦华等人在日本驻华使门前,持着“勿忘国耻、复兴中华”的横幅,开始自己对日本行为的抗争。

相比较于上一次略显仓促的泼油漆,冯锦华此次准备充足。

他们在使馆门口播放了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广播录音,还制作了展板,记载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受到迫害的相关内容。

冯锦华明确要求日本使馆的人出来,但是却遭到了决绝,使馆工作人员以“使馆人放假”为理由表示没有办法接受这个请求。

随后,冯锦华干脆组织大家,焚烧日本的太阳旗和小泉画像,并高呼“小泉卑鄙无耻”的口号。

这场抗议持续了半个小时才结束。

除了抗议日本靖国神社之外,冯锦华等人坚持保钓运动,自上一次出海行动之后,又陆续在2003年10月和2004年1月发起出海保钓,并最终于2004年的3月成功登岛。

这一次的登岛,冯锦华等人准备了很多,他们充分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虽然仍然在社会上募集资金和人力,但是却并没有公开自己的出发地点,隐瞒了相关的计划和形成,最终实现了登岛计划。

登岛的那一天,冯锦华第一次见到钓鱼岛的模样,那天早上下了雨,岛上一片郁郁葱葱,树林里甚至会有小动物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

这一路并不轻松,大家也是临时组成的队伍,所有人都没有经验,还没有靠岸,几个人甚至着急地一路游了过来。

但是这些不轻松和疲惫都被岛上的一切治愈了,冯锦华觉得自己多年来的奔波似乎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

但是,他们来时候的小船却被日本人拖走了。冯锦华一行人失去了退路,他身上湿漉漉地,组织人员开始烤火、拆日本右翼分子设立的牌位。

冯锦华很乐观,看似已没有去路,但是他相信能够来就一定会平安回去。在钓鱼岛上待了十多个小时后,他们一行人被日本警察带走关押。

关押期间,被多次询问,但是冯锦华等人都拒绝回答。他坚持自己在我国的领土上被外国武装非法绑架,日本政府没有审讯的资格。

一直到3月26日,冯锦华才获释,从日本返回中国。

这一次是终点也是另一个起点,成功登岛之后许多人都选择了结束保钓行动,但是冯锦华仍然坚持着。冯锦华也一如既往,坚持自己在民间发声,坚持要发出民间的抗议。

对于他来说,爱国是贯彻一生的一件事情。

甚至不能说坚持,因为爱国并不需要任何的理由和决心,他只是一个人从出生以来都有的一种情感。

“在今天的世界上,一个没有一点民族主义的民族会自我迷失而一个失去自我的民族是可悲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愿意做一个民族主义者。”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