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用品 > 浮漂

海龙囤再思

浮漂钓友圈2023-08-10 06:09:21A+A-

一个军事和宫殿集于一体的城堡——海龙囤,又名龙岩囤,位于中国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白沙村龙岩山,海龙囤遗址始建于唐朝,扩建于南宋及明朝,之后焚毁于明朝,是中国已发现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

海龙屯遗址曾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遵义古称)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辖区内以仡佬族、苗族群众为主。1600年,播州第29代世袭土司杨应龙反叛朝廷,在24万明军100多天的围攻下,海龙屯城堡最终湮灭在战火之中。

高山之巅,哪来的海,连湖塘都没,为何土司将这里取名海龙囤。

为抵抗元军而建,最初取名龙岩囤

海龙囤距遵义市区28公里,地势极为险要,它是国内已发现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巨型军事城堡,其规模庞大,占地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1.59平方公里,城垣、城门、月城(瓮城)、衙署、军营、校场坝、敌楼等一应俱全。

遵义海龙囤文化遗产管理局解说员葛行说,据史书记载,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杨端因率军击败占据播州的南诏,被唐廷封为播州侯,并世袭。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十五代世袭土司杨文,为了抵抗元军,选址在遵义市郊龙岩山的巅峰修建军事屯堡,取名叫龙岩囤。

“元军多是蒙古族,熟悉在平原或丘陵地带作战,对于播州的高山峻岭,只能望山兴叹。”葛行称,公元1259年,元军与南宋军在合江钓鱼城血战(今四川省合川县东钓鱼山),元军取胜后,没有攻打播州,当元朝建立后,把土司当成一种重要的国家管理手段,并对土司杨文委以重任。作为军事城堡的龙岩囤就转变成了播州杨氏的一处别院行宫,夏天避暑、冬天狩猎。

未代土司杨应龙将其改名为海龙囤

播州土司世袭到第二十九位、也是最后一位土司杨应龙时,由于当时明朝主张“改土归流制度”,杨应龙遂起了反心,继而扩修龙岩囤。

因龙岩山三面被河环绕包围,一面衔山,杨应龙想修建拦河坝,增宽河面,形成天然的拒敌“护城河”,使播州杨氏基业万代永固。同时,播州土司虽偏安一偶,但有自己独有的统治方式,土司们自认是“龙”,杨应龙也不例外,按民间传说,龙应该生活在天空或海里,基于此,杨应龙将龙岩囤改名为海龙囤,欲建拦河坝的地方取名海龙坝。

“这河坝一旦修建起来,派兵把守好海龙屯衔山的万丈壁崖险关,入海龙屯就只能渡船而至。”葛行说,但杨应龙修建完海龙囤内军事设施后,还未实现建坝拦河的心愿,公元1595年,明朝就派出24万大军,分8路围向播州,酝酿已久的平播之战全面展开。

1600年初,关隘尽失的杨应龙,带着剩余的3万播军,退至海龙囤,做最后的抵抗,三个月后,城被破,杨应龙杀死了心爱的田氏,亲手点燃了庞大的古堡。至此,统治725年的杨氏播州土司土崩瓦解,从此,播州改名遵义,实行流官制度。

播州杨氏是否与杨家将有关?

《杨家将》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从杨令公一直讲到杨怀玉整整讲了七代。杨怀玉之后呢?明初著名学者宋濂作《杨氏家传》,说杨延昭的儿子到广西为官,将其子杨贵迁过继给播州(即今天的遵义)杨昭为子,“自是,守播者皆业之子孙也。”

事情真是这样的吗?

杨家将的后代真的到了遵义吗?

事实上,这本《杨氏家传》并非杨家将的家族史,而是另一个杨家——播州杨氏的传记。当时,杨氏子弟在国子监读书,请宋濂写了这本书,并把家族出身附会名门以提高声誉。其实,播州杨氏本身也是一个武功赫赫的家族,从唐代杨端到明末杨应龙,一直是遵义的实际统治者。海龙囤,正是这段历史的最好见证。

风雨苍黄七百年-播州土司杨氏

唐朝时,以当今遵义为中心的“播州”广大地区被“南诏国”彝人占领,公元876年,朝廷派杨端前来平乱。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建立了持续七百余年、共29代的杨氏土司政权。

876年,杨端开始统治播州,915年逝世,其子杨牧南即位,此后杨氏就一直统治播州,后来被封为播州宣慰司宣慰使,直到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朝廷平杨应龙,分播州地为二,改设遵义府属四川,平越府属贵州,杨氏土司的统治才结束。自唐末杨端至明末杨应龙,杨氏土司统治播州二十九世七百余年。 政权初建,为“设险以守其国”、并作“保固之根本”,于州治西北15公里之“龙岩山”建“龙岩囤”,平时练兵,战时作行政、军事中心。南宋末年,为防“元兵”来犯,扩建加固,增修“养马城”“养鸡城”等形成体系,又与附近的“娄山关”、“鼎山城”形成纵深防御系统。明朝时又重修。

收复播州——

大中十三年(859年)南诏酋龙自称皇帝派兵侵占播州。安南都护收复播州。咸通十四年(873年)南诏再次攻陷播州。山西太原人杨端应募,与其舅谢氏率江西向氏、令狐氏、成氏、赵氏、犹氏、娄氏、梁氏、韦氏、谢氏等九姓子弟开始定居播州,明攻娄山,暗渡赤水,收复播州。罗荣五世孙罗太汪偕同征战,杨、罗子孙遂家于播州。

从此世袭播州。公元907年,朱温灭唐,杨端忧愤致死,却开启了杨家在这片土地上长达700多年的历史,其传袭之久远,胜过任何一个中原王朝。杨端,也成为庞大的遵义杨氏家族的始祖。

杨端平叛进军路线

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金兵南侵,四川宣抚使吴曦投降,杨端十三代孙、播州安抚使杨粲率师讨伐。还未出兵,吴曦已被处死。杨粲向朝廷贡战马300匹,黄金白银上万两充作抗金军资并上疏建议北伐。

在此期间,杨粲东讨西伐,武力统一播州并将统治版图扩大到四川一部。对内实行比较稳定的宽松开明政策,倡导推行文治,加快了播州的文明进程。同时振武治军,组建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劲旅。这套治军之术成为播州杨氏赫赫武功的基础。

杨璨墓

杨文,杨粲长孙。时值蒙古兵大举南进,兵临四川。杨文命副将率兵一万赴石洞峡击退蒙军,并上疏朝廷防守滇桂一线。其策未被采纳,而后蒙古兵进军路线果然如杨文所料。杨文遣将派兵出川抗元,屡战屡胜。1257年,蒙古大军兵锋已到大方黔西一带,杨文在龙岩山将原有的“穆家寨”扩建加固,增修“养马城”、“养鸡城”等形成体系,又和附近的“娄山关”、“鼎山城”互相呼应,这就是海龙囤的由来。忽必烈见播州防御严密,绕道播州。直到宋亡,播州还在杨氏手中。

海龙囤朝天关

到明万历年间,播州已经在杨氏手里传了二十九代,传到杨应龙手里。杨应龙调集役夫工匠8万人,用了4年时间扩建城堡宫室,筑前后十二关,在山上围筑坚壁巨垒。各关之间石墙相连,城墙随山势绵延,气势雄伟。《明史》称为“飞鸟腾猿,不能逾者”。

可惜的是,历史总是喜欢开玩笑:播州杨氏统治,正是砸在这位将海龙囤弄得坚不可摧的杨应龙手里。

杨应龙修建的宫殿,后被明军烧毁

杨应龙与四川重庆地方发生矛盾,后来演化为军事冲突,被朝廷视为叛乱。杨应龙一度围攻贵阳,修建甲秀楼的贵州巡抚江东之因兵败被免,抑郁而终。1600年,明廷倾全力调8省24万军队分8路发动“平播之役”。

万历二十八年(1600)二月,总督李化龙率八路大军平播,四月中旬会师海龙屯,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战就此展开。屯外,20余万官军筑起长围,轮番攻占,昼夜不息;屯内,数万军民背水一战。据研究,一批俘虏的日本炮兵及日本火炮也参与了平播之役;而播军只有标枪、弩箭、滚木、檑石等武器;明军在武器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火器的使用也成为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得以实现的重要技术保障。六月六日,明军攻破海龙屯,杨应龙自缢,杨氏对播州的统治随之灰飞烟灭。平播之役自二月二日出兵至六月六日结束,历时114天,双方共投入兵力达数十万之众,生擒播军1124人,斩首22687颗,虏获家属5539人,招降播民126211人,夺取马牛767头,明军大获全胜。

相持两月,播州各地关隘相继失守,杨应龙只好带领1.7万人马退守海龙囤,在这块狭小的土地上,双方集中了百万之众展开大战。其中战斗人员明军24万,播州军16万。因海龙囤山势险峻,积储足恃,苗兵悍勇,明军苦战114天,最后夜袭成功,杨应龙自杀,明军将海龙囤付之一炬。这就是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平播之役”。从此,播州土司制度结束,将播州分设遵义平越二府,遵义府属四川管辖,平越府拨入贵州。

《杨文神道碑》载:宝祐五年(1257),两府节使吕文德与杨文议“置一城以为播州根本”,于是筑“龙岩新城”。龙岩即今海龙屯,因此,一般认为海龙屯始筑于1257年。但结合杨文早在淳祐二年即向余玠提议“建城濠以为根柢”看,海龙屯的修建似应早于1257年。杨应龙刻于1596年的《骠骑将军示谕龙岩囤严禁碑》记:“夫龙岩囤者,乃播南形胜之地也。吾先侯思处夷陬,不可无备,因而修之以为保障。”称海龙屯的修建,目的是防备周边的少数民族,而非为抗蒙,则其修建应较宝祐五年为早。这些疑问,都有待考古发现来解答。文献记载,宝祐六年(1258)正月,南宋朝廷先派吕逢年诣蜀,督办播州等地的关隘、屯栅事宜。四月,下诏思州田应己往播州共筑关隘防御。七月,“吕文德入播,诏京湖给银万两”(《宋史·理宗四》)。一场官民共筑关隘,以御蒙军的运动大规模展开。可以肯定的是,因山为城的防御理念很早便已在播州流行,是从掌播者到隐士的普遍共识,它直接影响了海龙屯、钓鱼城等山城防御体系的修建。这一发端于播州的防御理念及其产物,在抗蒙战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推荐:

推荐音乐: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