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用品 > 夜钓装备

​姜太公在卫辉咋钓鱼的?

夜钓装备钓友圈2023-07-25 09:12:56A+A-

姜太公在卫辉咋钓鱼的?

姜太公钓鱼台位于河南卫辉市西北12公里的太行余脉东麓的太公泉村太公河畔。这里是一处享誉海内外的旅游景点。

这里杨柳依依,山清水秀,孤峰兀立,鸟鸣琴音,蝶飞蜂舞。据史料记载,此地曾是商末周初的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姜太公垂髫时期钓鱼之地。故有“垂钓始祖发祥地”和“太公后裔祖根地”之称。

三千多年来,太公故里乡彦崇尚太公,修葺不止。尤其是近年来,当地政府、民间文化志士修建、装点,早巳成为颇负盛名的风景游览区。2005年被新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卫辉市姜子牙钓鱼台风景区座落于太公河中段,太公泉村西。古称潘溪河(见西晋289年《齐太公吕望表》和《水经注》)和钓鱼沟。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15",北纬35°3017",海拔136米。

姜子牙钓鱼处水平如镜,绿树如染,人文景观奇特,资源丰富,土峰形奇,互相媲美,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加之众多的人文景观和无数的历史传说,更加使得该景区的景观内容丰富多彩,婀娜多姿。

传说有一天,姜子牙正在小溪边钓鱼,只听见地面一声巨响,空中降落的一块青石,将平地砸出个水桶粗的窟窿,水从窟窿里喷涌而出。原来是九天仙女抬水浇花时,不慎踩落了井台上的青石掉落凡间。

    转眼间,大青石砸的大窟窿里,一股泉水喷涌而出。泉水越喷越大,越涌越急。一会儿,低处的庄稼淹没了,接着洪水又开始向村里流去。人们扶老携幼,拼命地向高处跑去。姜子牙见此情景,心中明白,再不想办法,很快就会酿成水灾,乡亲们就要遭受水涝之苦。

    姜子牙拔腿向村里跑去,找来一口大锅,扛到泉涌处,用锅把窟窿扣住,泉水马上不向外喷涌了,姜子牙用手按着锅,泉水在锅下憋着,憋着憋着,泉水把锅顶得直摇晃,姜子牙又坐在锅上,用尽力量压着锅,泉水的顶劲越来越大,眼看要把大锅顶翻,姜子牙急中生智,伸手从旁边抓起一块石头,把锅底砸了7个窟窿眼,泉水从窟窿眼中流出来,大锅才稳住不动了。

    泉水从锅底的窟窿眼中流出,如珠似玉,煞是好看。从此之后,泉水日夜不停,渐渐形成了条小河沟。姜子牙和乡亲们挖渠修堰,待天旱时,把潺潺流水引到田中,浇灌禾苗,姜塬和附近的村庄,从此旱涝保收。

    姜子牙故里的人们感激姜子牙除了水患,造福家乡人,因此人们就尊称这个泉为“太公泉”,把姜塬改叫太公泉村,并且还在村里为姜子牙修庙建祠,代代奉祀。

 这条四季不竭的河流就称作“太公河”、古称“磻溪”、“石夹水”,俗称“钓鱼沟”。乾隆版《汲县志》记载,泉水在此潴为小潭,正好在姜子牙门口,为他得创造了得天独厚的钓鱼条件。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汲县)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太公之故居也”。明万历三十一年(1601)《卫辉府志》记载太公泉“流十余里,伏流人地”。康熙三十四年(1695)的《汲县志》也有同样说法的记载。

    太公河流水潺潺,时而急,时而缓,在太公钓鱼处转了个“S”形弯,随后涓涓南下。河的两岸土峰兀立,杨柳婆娑,绿树成荫。一些不知名的野花虽然不为名贵,但它们用自己的点点姿色点缀着着这古朴村庄的山山水水,使得风景秀丽,宁静幽雅,使钓鱼台充满神秘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水经注》曰:“(汲县)城西北有石夹水,飞湍浚急也,人们谓之磻溪,言太公尝钓于此也。”当年姜太公名为钓鱼,实则是观察殷都朝歌动静,冷静地反思人生,联络反商志士,等候明主,以待时机。姜太公由一个白须苍苍的钓翁一跃成为周文王的军师,佐姬伐纣,功彪青史,太公故里的钓鱼台也因此名扬天下。由于卫辉钓鱼台是中国钓鱼始祖姜太公的故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垂钓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自商周时期就有关于钓鱼活动都记载。卫辉太公泉钓鱼台是姜太公第一个钓鱼的地方,他的家宅前面就是磻溪钓鱼处,从他幼年起,就在这里钓鱼。那么这里自然也就成了中国钓鱼始祖之乡了。姜太公101代裔孙姜竹先生题字“钓鱼始祖之乡”。从姜太公“纣无道,去之”也说明了“得人才者得天下”,“治国兴邦贵在得人”这个千古颠覆不破的真理。

提起姜太公钓鱼,几乎世人都知道他的钓法与众不同,并充满了传奇神秘色彩,还说他钓鱼时用的是直钩,不用鱼饵。这是一种奇特的钓鱼方法,陕西学者蒋五宝先生考证认为:直钩也能钓到鱼。他说:“只不过需要把直钩尖朝上,从根到腰部固定好,当鱼吞食直钩而下咽时,鱼咽喉与张开的鱼嘴上鄂形成一个较大的夹角,只要鱼吞食直钩后稍为一动,就会使直钩尖深深地扎入鱼的上颚,使鱼再跳也难脱钩。有一种冷水细鳞鱼(也叫河混子鱼)最为适合直钩来钓。另查在姜太公故乡的豫北一带山溪周围的山民有许多至今仍然保留着这种奇特的钓鱼方法。这种冷水细鳞鱼头大、嘴大、游动速度很快,用别的方法却很难钓着,而用家乡常用的这种方法却很容易,因此,才采取这种直钩钓鱼的方法钓鱼。民间传说是有人为了神化姜太公有意识没有说清其中的有些情节,使人们产生了直钩不能钓鱼的错觉,也产生了这个不大不小的千古之谜。

无饵能不能钓到鱼呢?如果按上述直钩钓鱼的方法钓鱼,就会发现整个直钩上显然没有悬挂鱼饵,但它的形状却很像水中浮游的小小节肢动物,这样容易使许多喜食这种浮游生物的冷水细鳞鱼而误食上钩,因此用这种方法钓鱼,虽然直钩上没有悬挂鱼饵,但客观上起到了有鱼饵的作用,当然姜太公还可能采取一些辅助措施,例如在水上撒一些鱼饵,使鱼集中起来以增加鱼的上钩率。所以用这种方法钓鱼,无饵也能钓上不少鱼的。如果在钓鱼时不抖动鱼钩,使生性好动的冷水细鳞鱼误以为死物,而不上钩。为了引起鱼的注意,要是不停的上下抖动鱼钩,并经常提出水面运动在空中,容易使游动迅速喜食浮游节肢动物的冷水细鳞鱼,误以为是一只从水中逃向空中的浮游节肢动物,而冲出水面扑向空中吞食而被钓中。姜太公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人们为了神化他,往往只说在空中的钓法,而不说在水中的钓法,因此使很多人们误以为姜太公一直在空中钓鱼,因而产生了这个众说纷纭的千古之谜”。

太公泉这里的山山水水,铭记着太公早年钓鱼自养的艰辛,记载着太公中年弃官归隐故里悠悠垂钓,对漫漫人生之旅的思考他冷静地反思人生,窥测殷商风云变幻,意不在鱼,是在寻求报效明主的机遇。他对光明的孜孜追求,始终不逾。于是他千里跋涉,迁徙渭滨垂钓,最终钓得一位旷世的圣贤——周文王。他辅佐姬周策划出一场轰轰烈烈的灭商大计。

姜太公钓鱼处,有关资料显示,在全国竟有十多处。姜太公有钓鱼的嗜好,他活动的地域又十分辽阔。因此,不少地方都留下了他的钓鱼踪迹。他曾游说许多诸侯国,寻求反纣同盟。只因诸多侯国慑于殷纣的淫威,未得呼应。他就避居东海,垂钓于今江苏常熟市尚湖,后又辗转河北省南皮县城西、福建省福州市湖心洋、山东省日照市太公岛等处钓鱼。当姜太公得知文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他辞棘津,舍姜塬,离开自己的家乡姜塬入渭,先在河南新安少憩等地钓鱼。《陕西通志》里说:“姜太公在咸阳(钓台乡段村)垂钓,最后来到陕西宝鸡垂钓,终于被文王访聘为师”。

各地的姜太公钓鱼遗迹,无不留下太公的足迹。这些钓鱼处都是姜太公活动区域的见证,又都可以认定为真正的太公钓鱼处。姜太公的前半生不得志,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常以钓鱼打发岁月,因此他所到之处,都留下他垂钓的身影。但是最著名的太公钓鱼处还是太公故里(卫辉太公泉)和陕西宝鸡文王访贤的钓鱼台。

全国各地的钓鱼台,皆为出于人们的一种历史意识,一种文化意识,一种经济意识,表达了人们对古代这位钓翁的仰慕之情。

由于钓鱼台太公遗迹赫赫,历代凡夫俗子、文人墨客,涉此无不挥毫泼墨,各抒情怀。

 元代翰林学士王恽挥毫赋诗《太公泉》

萦纡一水蟠深间,

    野叟何知说太公,

    坛下古碑堪晤语,

    大书深刻太康中。

清代诗人赵坦赋诗《题太公故里》曰:

载酒登临问武成,

  鹰扬寂寞听泉声,

  只留一片西山月,

  常向太公村里明。

 清代诗人任宅心(卫辉彦村人)的诗是这样写的:

八十阴符道已成,

  萧萧猎马逐平声,

    当年将略今何在? 

  唯有山泉带月明。

    据有关史料记载,当年姜太公在钓鱼台钓龟坐过的石头上面,有三指深的坐印和一双同样深的脚印。民国初年还被视作圣物保留在溪边。后因连年战乱,现已匿迹。清光绪二十年(1894),一代中州名儒李敏修先生,曾和王筱汀、王安澜等人一起,在太公钓鱼的地方,继乾隆时期巡抚毕沅立“太公钓鱼处”碑(此碑据传毁于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的“百日围城”)后,重立姜太公塑像,但像成不久即毁于战乱之中。

    钓鱼台西面有太公殿,背依太行余脉,为砖木结构,仿汉建筑。筒瓦串沟,蓝砖灰墙,雕门刻窗。窗下镶嵌着四幅石刻浮雕,为李志清设计,绘画,在浚县屯子乡雕刻。第一幅,“娲塑苍生”;第二幅,“祝共鏖战”;第三幅,“怒撞不周”;第四幅,“炼丹补天”。整个建筑古色古香,独具风格,这座建筑为太李迎喜、李志清设计。进殿迎面即是炯炯有神的姜太公铜像,三太子哪吒和二郎神杨戬配享,相态各异,使人油然联想起《封神演义》中叱咤风云的姜太公和披荆斩棘的西夷大军。正如《诗经》里所说:“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

    1958年,当地政府在姜太公钓鱼处修建了一座水库,水域面积约3500平方米,库内蓄水约6000立方米。1993年太公泉乡政府又将水库清淤石砌。经过太公故里乡彦多年的维护,如今已是一湖清水,晶莹如镜,碧水蓝天,两岸杨柳参天,虫鸣蛙叫,美不胜收。待到盛夏来临,却是枝条摇曳,凉风习习,喜爱游泳的青壮年,一到午时,像蛤蟆一样,噗通、噗通钻进水里。尽情畅游。之后,一股特有的山野气息扑面而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海内外专家、学者、太公后裔、以及各界人士等纷纷前来钓鱼台考察、祭祖、参观、交流。1980年98日,日本小学馆《写乐》摄影杂志社,幸田露伴、铃木雄介等一行三人到太公泉考察。1986514日.日本东京映画株式会一行七人专程来钓鱼台拍摄影视片《太公望钓鱼之谜》。

    2002年夏,由江苏常州(钓鱼台简介误作扬州)杨兴成先生捐资在当年姜太公垂钓的地方复建姜太公钓鱼台,新塑铜像3.9米高,手持钓竿,神态自若,面向东北方向的古朝歌。寓意为:虽身居故里垂钓,却心怀兴周灭商之志,窥测殷都风云变幻。

    钓鱼台构思设计独特,造型典雅。为李志清设计、绘画、撰文。把姜太公毕生几个重要阶段巧妙地融入其中。第一层台高80厘米,寓意为太公80遇文王;直径为1046厘米,寓意为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殷灭周立;第二层台八角,周长八米三,寓意为太公生于商庚丁帝八年八月初三,高113厘米,寓意为太公高寿113岁;四门八角,寓意为太公后裔广布四面八方。四个门两边各有一尊石雕四不像,为传说中姜太公的坐骑;太公钓鱼塑像底座八个平面分别镶嵌着《钓鱼台简介》、线刻《太公垂钓图》、太公后裔吕梁、姜竹的题词、钓鱼处在《水经注》上的记载、另外还有时任卫辉市委书记王平双、市长卢湘源、副市长孔繁旭的题词。

    2002年99日上午有黄河文化研究会、河南社科院考古所、新乡市旅游局、卫辉市旅游局,卫辉太公古文化研究会、卫辉市太公泉镇政府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卫辉首届太公文化节暨姜太公诞辰3162周年纪念大会”,在钓鱼台举行。来自省市的领导、专家、记者、省

内外姜太公后裔代表和当地群众约五千人出席了大会。河南省社科院院长王彦武、新乡市旅游局局长常冀剀、卫辉市委书记王平双等领导到会祝贺,并对姜太公钓鱼铜像进行揭幕和剪彩。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太公故里钓鱼台旅游资源,从2018年起,对磻溪钓鱼处进行修葺,整体规划。在不久的将来,古老的村庄焕发勃勃生机,古老的钓鱼台将以真实的历史原貌,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情文化迎接中外游客的到来。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