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灯光对作钓的影响有多大?正确用对灯光,别再让鱼跑了!

高手钓鱼视频钓友圈2023-08-30 08:48:06A+A-

由零开始学钓鱼 

第08章 灯光对作钓的影响(上) 

灯光是钓鱼当中的一把双刃剑,让钓友既爱又恨。

喜欢用钓鱼灯的钓友,一直在为钓鱼灯亮度低、续航时间短而感到头疼,这种尴尬的局面,随着黑坑大炮灯及移动电源的出现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但是,越来越多的钓友开始发现,大炮灯的使用,会受到诸多因素如鱼种、个体大小、密度的影响,在大炮塘以外使用,作用并不明显,有的时候甚至会起反效果。与黑坑大炮塘钓友高度依赖钓鱼灯相比,很多喜欢夜间守钓大物的钓友对灯光是抗拒的,在他们眼中,电子漂和荧光棒才是捕杀大鱼的终极利器。

同样是灯光的使用,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灯光在作钓当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关于钓鱼灯那些极具迷惑性的观点

钓鱼灯最早用于钓鱼,主要是出于观漂和操作照明的需要。随着黑坑大炮塘的兴起,钓鱼圈对于钓鱼灯的研究和使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种关于灯光亮度、颜色、效用的宣传甚嚣尘上,其中,最具迷惑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灯光能取得很好的引鱼效果

这种观点,源于对鱼类趋光性的研究及由此诞生的海洋夜间灯光捕捞技术。很多人认为,既然在大海里能通过灯光将鱼引过来,钓鱼的时候自然也可以,可惜的是,这种观点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海洋灯光捕捞,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对群体性活动的鱼种比如鲐鱼、蓝圆鰺、鱿鱼有效;二是对特定个体大小的鱼,尤其是小鱼有效;三是灯光捕捞有水上灯和水下灯的区分,且在灯具布置和使用方法上有着严格的规定,简单的钓鱼灯是无法达到灯光诱捕灯具的功效的。

《鱼的感觉机能对摄食行为的影响》一文中,我们介绍过视觉在鱼类近距离摄食时起的主导作用,有鉴于此,很多人认为夜间作钓,如果能营造出如同白昼那样的光亮环境,作钓效果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殊不知却犯了常识性的错误——鱼类昼夜活动的规律,是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当中形成的,最适合它们的行为规律,这种规律一旦形成,轻易不会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改变。以摄食为例,在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机能的演替作用下,鱼类在夜间摄食并不存在难度,通过人造光源去改变鱼类夜间摄食的习惯,也许对某些特定鱼种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大部分的鱼种而言效果并不明显,有的时候甚至会产生反作用。

//第二种:钓鱼灯越亮越好

这个观点,其实是第一种观点的延伸。从观漂的角度来讲,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但是从摄食的角度去分析,过高的亮度有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之所以这样讲,一是因为不同的鱼种具有不同的趋光性特征,对不同亮度的光线会有不同的适应程度,并非越亮越好;二是钓鱼灯作为聚光灯源,光线集中,光斑较小,和太阳乃至月亮的光线,特别是光线的散射、漫射特征有明显的区别,很难实现自然光的效果。

//第三种:蓝光灯对作钓的影响最小

和大炮塘钓友企图通过灯光去诱鱼的想法不同,很多玩休闲、野钓,特别是喜欢钓大物的钓友在实战当中关注的重点,是如何用灯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灯光对作钓的影响。在他们看来,灯光的使用,有悖鱼类的天然习性,过亮的灯光,照射角度的调整、频繁开关钓灯都会对作钓造成负面影响。在所有的研究课题当中,对于灯光颜色的研究是最深入的,也是最为钓友所关心的,正因为如此,蓝光灯开始走上神坛。

以上观点,既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一定的迷惑性,既有相近之处(如第一和第二种),也有相悖的地方(如第二和第三种),就目前有限的研究成果,我们很难就它们的对错给出让所有人都信服的答案。正因为如此,在对待灯光的问题上,我个人的态度是趋利避害,即:

一、灯光的使用始终应以利于观漂为首要考虑;

二、灯光的使用始终应以不影响到作钓为前提。

要做到这两点,灯光亮度和颜色的选择是一方面,钓手的操作是另一方面,至于不同鱼种的趋光性及利用灯光引鱼等更深层次的话题,普通钓友将其作为小知识了解一下即可,不必过分执着。

鱼类的趋光性

垂钓不同的鱼种,我们在灯光亮度和颜色的选择方面是有区别的。正如前文所言,垂钓某些鱼种可以采用高亮度大炮灯,垂钓某些鱼种则只能采用电子漂或者荧光棒,这一切,都和鱼的趋光性有关。

1正趋光性和负趋光性

鱼的趋光性,是指鱼类在光的刺激下表现出来的运动特征,朝向光源的运动为正趋光性,背离光源的运动为负趋光性(也称向光性和背光性),简而言之,就是正趋光性的鱼喜光,负趋光性的鱼厌光。

对于鱼类趋光性的研究,分自然光(如日光和月光)和人造光源两大类,鱼类对人造光源的喜恶,和作钓的关系最为密切。即便是正趋光性的鱼种,当面对不同的光照强度、光源颜色时,其反应也会有所不同,而且会呈现出逐渐变化的特征。正常情况下,受到光照的刺激,鱼的反应会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鱼受到灯光的吸引,主动游到光源附近;

第二个阶段,鱼在光源区停留和活动;

第三个阶段,因为光照强度、照射时间、光源颜色引起不适而游离光源区。

2不同鱼种的趋光性特征

自然条件下,对鱼摄食行为起主要影响的光照类型是日光和月光。日光、月光的出现都具有比较强的规律性,在这些规律的长期影响下,不同的鱼种会形成不同的趋光性特征,比如小鱼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迅速;有的鱼在日间进食量大,到了夜间进食量骤减甚至会停止进食;某些深水鱼种或者夜间鱼种,日间基本上处于摄食休眠状态,到了夜间才开始逐渐活跃等等。根据趋光性特征和活跃时段的不同,淡水鱼种可分为白昼型、黄昏型和夜间鱼种三大类。(见表20)

   表20:不同鱼种的趋光性特点

3假趋光性

以上关于鱼类趋光类型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个鱼种,在稚鱼期或者幼鱼期,一般都会表现出较强的正趋光性,反之,当进入成鱼阶段,鱼的正趋光性特征会有所减弱,甚至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趋光性特征。在极度饥饿的条件下,出于生存的需要,某些弱趋光性甚至是负趋光性的鱼种,在人造光源的照射下也会表现出某些类似正趋光性鱼种那样的活动特征。在黑坑当中,甚至有可能形成以灯光为食物出现信号的条件反射(如黑坑鲫鱼大炮塘)。

除了鱼自身的原因,某些客观因素如水温、水色、水体通透度、浮游生物的活动水层变化等,都会对鱼类的趋光性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所谓假趋光性现象的出现。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当属在水体通透度较低的水体,高亮度钓鱼灯能取得很好的引鱼效果,而在水体通透度较高的水域,强光则有可能对鱼产生驱赶作用。

假趋光性现象的存在,对钓友造成的困惑不可谓不少。对于同一个鱼种,有的人说它喜光,有的人说它怕光,个中原因,就是因为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此时如果用绝对的正趋光性或者负趋光性去解读它们,无疑是站不住脚的。

(未完)

本文来自-《由零开始学钓鱼》

本汀垂钓学院培训教材汇编

(作者:林海飞)

版权文章  禁止转载

大师们认为灯光对钓鱼的影响有什么见解呢?欢迎留言区探讨!

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陆陆将给留言点赞排名前三的大师奖励50个本汀官网金币哦!(时间截止至1月24日11点)快快来留言啦! 

往期文章 ↓↓↓

干货 | 鱼的洄游和活动水层变化(下)

干货 | 鱼的洄游和活动水层变化(中)

干货 | 鱼的洄游和活动水层变化(上)

干货 | 鱼的吃口和调钓的关系(下)

干货 | 鱼的吃口和调钓的关系(上)

干货 | 鱼的生长和摄食特点(下)

干货 | 鱼的生长和摄食特点(中)

干货 | 鱼的生长和摄食特点—解密混养塘难钓之谜!

【干货】由零开始学钓鱼-鱼的食谱变化和改口(下)

【干货】由零开始学钓鱼-鱼的食谱变化和改口(上)

【干货】由零开始学钓鱼-鱼的基础食性和钓法选择(下)

【干货】由零开始学钓鱼-鱼的基础食性和钓法选择(上)

【干货】由零开始学钓鱼-鱼的活性

  由零开始学钓鱼-本汀垂钓学院开课啦!

 点击标题可直接查看!

本汀渔具微店

好鱼竿 本汀造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本汀太极宗师晒竿有礼!人人有份!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分享渔乐!

记得点赞在看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