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技巧 > 黑坑技巧

水库钓鱼,如何防止漂、饵移位,谈谈如何改造通心坠和通心漂

黑坑技巧钓友圈2023-07-22 06:00:08A+A-

在水库里钓鱼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用集团钩浮钓鲢、鳙、草鱼。为了防止漂、饵移位与附近的钓线缠绕在一起,所以用通心活坠落底定位。但用这个办法抛投的时候,漂在空中飞行时不但受空气的阻力较大,而且漂会不停地转摆,容易与渔线绞在一起。为此,有些钓友们将缚漂的方式作了改进——主线穿过竹漂心两端的气门芯胶套,纵向紧贴着漂体外。这样就解决了以上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改进缚漂的方式,本文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为了方便读者们阅读,就先把本文的大纲列在下面:

1、在实际垂钓中所遇到的几种问题

2、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3、改进后的大孔通心坠和通心漂

4、甩竿时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在实际垂钓中所遇到的几种问题

在炎热的夏季,多数垂钓的日子烈日当空,中、上层鱼类多数离开了近水面的上层,而转到了中、下层,甚至底层游动觅食。此时垂钓就必须将饵团甩到远处的深水区,且浮钓至更深的层次(远点深浮)。

要这样做又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①浮钓0.5米左右时(即饵团距漂0.5米左右)。可以甩到50米以外,但觉深度不够。

②浮钓2~3米(即饵团距漂2—3米)。几乎甩不出去了。

③浮钓1~1.5米(即饵团距漂1-1.5米)。

虽然能甩到50米开外,但通心坠在空中飞行时就会跟不上饵团的飞行速度,大大落后于饵团,在空中拉大了距离,使得饵团的落水点虽远,但定位的铅坠落水点很近。收紧线时实际定位还是在近处,没有达到远点深浮的要求。你将漂调离饵团越远,在飞行中铅坠落后就越多。

这就是实际运用时都遇到的现象。

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飞行得较慢的通心坠跟不上飞行较快的饵团,又因为坠是通心的,所以飞行较快的饵团无法通过渔线牵引坠同步飞行。

那么漂和饵团调至1米以上时为什么坠的飞行就明显慢于饵团呢?

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甩竿的“分析图”:

甩竿的发力过程(即甩竿的预备竿位到放线时的竿位)形成了两个同心圆弧(甩竿人算是两弧的共同圆心),一个是饵团在空中画出的弧,另一个是被漂卡住的坠在空中画出的弧。这两个弧度相等且同心,只是圆弧的半径不等,也就是说饵团弧比坠弧明显长了许多。

在同一瞬时间里走完这两个弧长之距,当然是饵团的速度要快于坠的速度,获得大速度的饵团产生的离心力就大,它就以这样高的离心惯性速度在放线的时候飞出去了,反之坠就以比之小的速度同方向飞出,所以对它们的挥动半径差越大,坠的飞行就越慢。是固定的漂决定了坠被挥动的半径差。道理就在这儿。

三、改进后的大孔通心坠和通心漂

为了解决这个垂钓难题,使饵团与通心坠同步飞行,我特制了一个大孔通心铅坠和一个通心浮漂。

先在主线中穿人一粒“太空豆”(渔具店有售),再穿入大孔通心坠,又再穿人一粒约5克重的小孔通心小铅坠,最后在主线端头绑好一个连接环别针(用来扣挂饵钩子线)。

用这个方法去浮钓,你想浮钓多深都行,多浅都行,只须调好太空豆与饵团的距离,就是你计划浮深的距离。

四、甩竿时的方法

这新钓组在甩竿中无任何特殊要求,你在预备甩竿姿势做好时,大孔通心坠和通心漂都自然下落与前端的小坠、连接别针靠在一起。它们距饵钩(饵团)只有15厘米左右(饵钩子线长度),对这样大的甩竿挥动半径来说,这点差距已微乎其微了,甩出去就可以保证同步飞行了。

当它们落到水面时,通心漂是浮着的,前面部分的小坠和饵团就拉线下沉,直到太空豆卡住通心漂端头为止(太空豆直径大于漂通心孔口的直径);同时大通心铅坠压线下滑,直沉入水底,下滑时决不会被太空豆卡住,因为太空豆的直径比通心大铅坠的中心孔小得多,何况又是在水中滑沉。

稍等片刻,待自然沉定了再慢慢收紧多余的松线,视浮漂点头稍微倾斜即停止收线。

饵团抖动不止或沉漂,说明钩住了鱼。若很久没鱼咬钩,而漂倒下了,说明饵料溶散已尽,该起竿收线装饵了。

我是钓鱼人老王,钓鱼使我快乐,欢迎喜爱钓鱼的朋友们一起分享钓鱼的经验,让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也恳请大家给我的文章多提一些宝贵的意见,感谢你们阅读我的文章,老王以后还会给大家分享更多的钓鱼心得,欢迎大家关注、评论、转发。我们下期再见!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