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技巧 > 黑坑技巧

26特色园区跟踪调研|中期成果②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升级攻略

黑坑技巧钓友圈2023-09-23 08:07:51A+A-

【编者按】

2020年,上海集中推出26个面积在3至5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园区,定位“小而美”,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六大关键领域核心环节,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节点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的枢纽,同时还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背景下,上海的制造业产业链梳理、再造和升级,非常关键。

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推出“科技城”系列第一季,追踪调研上海26个特色园区,探寻上海产业创新升级的可能路径。

生物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具有发展前景的高端、高效、高质产业,一直以来也是上海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张江“药谷”正在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课题组通过对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东方美谷、湾区生物医药港和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五个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的调研,发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为园区发挥特色、做大做强提出建议,为上海接下来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和调整提供战略参考。

一、上海生物医药资源集聚特征明显,特色园区是重要承载地

生物医药产业基本覆盖了与生命健康和医药制造等相关的工业和服务业的所有产业链条。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重要抓手。

2019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3833.3亿元,同比增长11.6%,占中国生物医药总产值的7.4%左右。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达1320亿元,占上海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35%,近五年,年均增速高达9.9%,增速位列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头位。其中,医药制造和器械制造是上海生物医药制造的两大重要支撑,即使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1-10月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仍然逆势同比增长1.4%。其中医药制造占比约71.5%,2019年增速高达11.8%。依托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和其他生物医药集聚区,上海正在形成资源集聚、体系完善、布局合理、发展稳健的生物医药品牌优势。

图12019年上海生物医药市场的主要构成(按总产值计)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局

(一)上海生物医药资源集聚度高

以5大特色园区为核心,联合浦东、闵行、奉贤、金山、嘉定、徐汇等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的生物医药总产值占全市生物医药总产值的比重达92%,并形成了一系列资源高度集聚的上海生物医药发展格局。

一是高端人才集聚,截至2019年12月,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拥有国家级人才981位,市级人才410位,其中包括长江学者85位、国家千人计划248位、国家863科学家34位、中科院百人计划14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4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5位等,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的院士、长江学者等高水平人才占全国1/5。

二是优势企业集聚,截至2020年6月,上海生物医药类企业接近10万家,并呈现年均20%的高速增长。其中生物医药重点企业达8616家,生产研发类企业4451家。截至2020年8月上海生物医药在A股市场有22家上市企业,上市企业总市值达5094亿元,仅次于深圳和北京。

三是功能平台集聚,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17个、高校17所,并初步构建起涵盖药物早期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审批与投产上市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内容的产业服务平台体系。

四是资本集聚,2019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累计融资1139起,涉及企业645家,融资总额911.4亿元,活跃在上海生物医药的金融投资机构主要为红杉中国、高瓴资本、康桥资本、淡马锡、软银中国资本、经纬中国、IDG资本等国内外知名资本。此外上海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体系,成立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为500亿元,重点承接和集聚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优势资源。

图2截至2020年8月A股主要城市生物医药企业股票总市值 数据来源:Wind

图3上海生物医药各阶段的平台 资料来源:根据火石创造整理

(二)特色园区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承载地

2020年4月,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东方美谷、湾区生物医药港和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等5个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正式授牌。根据规划,5个特色园区,总面积达到60.15平方公里。上海五年内还将新增1.2万亩产业空间,面向世界百强、国内50强企业加强招商引资。同时,还将推出800万平方米定制厂房,满足初创、中小型企业项目快速落地要求,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从功能定位上看特色园区定位清晰、分工错位。张江创新药研发基地主要聚焦新药研发和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转化;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重点发展靶向药物、高端数字化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东方美谷重点发展疫苗、现代中药;湾区生物医药港重点聚焦高附加值原料药、新型制剂、细胞治疗等;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主要发展高端医药制造、高端医疗器械装备生产、现代医药物流等领域。

从产业链角度看,5个特色园区集中在药品研发、药品生产、商业流通和医疗服务等产业中下游高附加值领域,并基本覆盖了这4个环节中的所有细分领域。同时在分工上有所错位。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区域固有优势,如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依托张江实验室等大科学设施和一系列创新平台定位于创新药研发和高端器材研发,湾区生物医药港依托金山工业区的化学化工优势发展原料药和制剂。另一方面,形成了“一核多点”的协作网络。以张江创新药研发基地作为重要核心区,主要从事药物的研发,而其他特色园区则定位于药物的产业化和相关配套服务等。

图4上海五大生物医药特色园区在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分工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从发展现状上看,特色园区中的医药巨头正在云集、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从企业集聚上看,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集聚了诺华、凯特制药和朱诺医疗等跨国巨头,整个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有企业超过600家,创新药基地企业约有200家。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集中了透景、君实和臻格等行业领先企业60家,东方美谷吸引了资生堂等一批龙头企业,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已集聚了包括巴斯德研究所、药明生物、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等龙头企业在内的50余家,湾区生物医药港已入驻58家生物医药企业,包括信谊、万仕诚、科济制药、恒润达生、珈凯生物、金诚等一批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目前也有一批如景峰制药、朝晖药业、正大天晴、中山康方等国内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

从配套设施上看,张江大科学设施齐全,生命蓝湾周边正在建设临床研究型医院和科研院所,湾区生物医药港有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东方美谷正在建立生物医药公共平台,搭建公共医学实验室,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与多个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园区内潜力企业提供融资保障。

表 1 上海五个特色园区的发展现状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资料来源:作者实地调研

从发展目标上看,特色园区将充分释放土地潜能,打造生物医药制造业经济增长极。

本着让“好项目不缺地”的设立初衷,5大特色园区到2022年累计推出可用空间共11600亩,到2025年累计推出可用空间共22900亩,为生物医药类企业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充足的投资空间,带动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的空间集聚,提升园区的经济密度和创新浓度。到2022年,5个特色园区的生物医药制造业规模约为1320亿元,与当前整个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业的总体规模相当。

表2 五个特色园区发展目标

资料来源:《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的实施方案》

二、推进上海生物医药特色园区集聚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的四个问题

(一)张江科学城生物医药产业需突出国际策源力和影响力

如果说上海是中国生物医药的前沿集中区,那么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所在的张江科学城则是上海生物医药的前沿集中区。张江科学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已经是国内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之一,拥有生物医药创新平台8个,而其余园区(含特色园区)拥有的平台数量不超过5个,2019年张江在产业研发方面投入占总收入的58%,远高于其他园区。近两年张江有超过400个在研药物品种,超过130个项目进入临床研究阶段。2019年全国共批准上市I类新药11个品种,其中张江的创新药有3个,有超过60个创新药物处于临床II、III期试验,其中I类新药超过30个,张江的创新产出已经卓有成效。

在此成就的基础上,张江应考虑,一是如何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以基础科学的源头创新带动创新药的全面领先。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要继续发挥研发中心聚集、人才聚集的优势。如果不围绕研发这个环节做文章,上海医药产业就会失去特点,上海本来优势巨大的医药产业,必然遭到周边低成本区域的不断侵蚀。上海只有抓住最关键的研发中心优势,才能保持医药产业优势。研发中心对于医药原研创新,创新创业具有决定性作用。一个有活力的现代医药产业,就是几家医药巨头周边,有不断涌现的创新中小企业。大企业通过不断并购小企业,持续做强。这样既为持续的原研创新提供支撑,也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活力和增量,也能更有效地促进科技金融的发展。

二是如何提升国际影响力,打造具有国际一流创新药的“药谷”。生物医药是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海内外高学历人才。创新药研发生产尤其需要国内外顶尖技术专家或团队,上海要保持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优势,就要在招揽人才上下大功夫,尤其要发挥国际领军人才的带动作用,让上海不仅成为中国创新药的策源地,还要在国际创新药市场占据重要席位。

(二)5大特色园区与其他园区的竞争合作关系需要明确

如前所述,上海的“1+5+X”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聚焦培育特色产业链条,定位清晰,分工明确,有力推动了资源高度集聚和空间的协作共享。以张江特色园区为研发核心,以其他4个特色园区为产业化基地的协作网络已经初步建立。但除了这5个特色园区,上海市内还有一系列生物医药的生产研发资源,比如张江药谷、周康国际医学园区、徐汇枫林生命科学园区等。上海市周边也有一系列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区,如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泰州中国医药城、杭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未来,应充分考虑上海生物医药特色园区与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联动发展问题。

一是上海5大特色园区如何与市内外其他生物医药集聚区的协同与错位发展。如嘉定也在打造精准医疗与健康服务集聚区,聚焦高端医疗器械,漕河泾、紫竹、南虹桥等地也在发展生物制品和药物制剂,青浦也在发展现代中药。5大特色园区应尽可能与这些园区竞争错位,同时除张江外的特色园区也应该协调好与周边城市生物医药产业化的关系。如张江创新药研发基地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同时定位于创新药的研发,张江资源集聚,而苏州投入大,属于后来居上。生命蓝湾定位高端数字化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领域,而宁波的余姚和慈溪也集中了一批数字诊疗装备企业,致力于打造杭州湾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在功能方面,上海的5大特色园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生物医药集聚区多有重叠,应在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加大相互协同发展,提升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是应进一步推进张江“药谷”与长三角重点园区的协同发展。近年来,因地价、综合商务、人才成本等现实问题,导致上海医药制造业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寻求更优布局。因此,长三角一些重点园区与张江“药谷”等上海园区形成了千丝万缕的产业联系。

如苏州工业园区已从原先发展生物医药生产制造业,逐步向上游挺进,以联合研发、共建实验室、设立企业研发分中心等形式吸引上海高端研发资源流向当地,并逐步建立起了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2020年4月,上海复星医药将原创新药全球研发中心放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全球最大的新药CRO企业药明康德集团也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建立新药药理测试基地。从2016年开始罗氏、辉瑞、葛兰素史克、礼来、强生、默克、扬森、施贵宝等跨国医药巨头纷纷从上海剥离部分业务进入苏州或在苏州建立新的投资项目。当前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2019年总产值约650亿元,已经与张江的生物医药总产值旗鼓相当。

未来,上海各级政府及园区开发主体,应考虑系统性构建重点园区联动发展的制度框架,充分发挥张江的研发优势及苏州的产业转化及配套优势,从而支撑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生物医药基地。

图5长三角主要的生物医药集群和定位

(三)新服务和技术模式需要在特色园区内“先行先试”

生物医药的细分领域众多,但服务外包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生物医药各领域的影响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预判。前者是组织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后者是技术流程上的融合。而特色园区当前在这两点上尚处于起步阶段。

具体来看,一是基于生物技术和服务外包业务的关系需要整合。CMO(制药合同生产)和CRO(制药合同研发)已经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主要服务外包形式。相比较,传统的大包干形式,服务外包具有人才和设备优势、成本优势、产能控制和质量管理方面的优势。上海目前在CMO和CRO等领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集聚了昆泰、药明康德、精鼎、美迪西等龙头公司。特色园区内的一些企业目前仍然根植于传统的生物产业技术,如何“借力打力”,加强CMO、CRO等领域的外包服务水平,优化不同特色园区的资源配置形成生物技术特色,这是摆在园区面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是特色园区内的生物科技发展与信息科技的联动关系需要整合。信息技术与生物科技的融合发展是全方位的,从药物研发阶段人工智能分析化合物构效关系、到药物生产阶段的自动控制和智能化车间、再到药物营销的客户资源线上整合。这种贯穿整个产业链的融合发展趋势,使得生物科技伴随着信息科技的迭代而迭代。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所在的张江地区主要以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为两种科技的融合提供了天然土壤。厘清两者发展关系对于其他特色产业园区(尤其是以人工智能、智能智造等为发展主题的园区)周边如何进行产业融合型布局提供了借鉴的思路。

(四)特色园区的产业配套和生活配套需要进一步完善

特色园区的推出旨在“让好项目不缺地”,因此除了张江创新药基地,其他均位于郊区,有的甚至位于远郊地区,产城融合程度有待提高。

一是产业配套需要进一步完备。在这几个生物医药特色园区中,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周边的基本产业配套比较完备,但缺乏CDE华东分中心和危废中转站这样高等级的基础配套。其他几个特色园区内缺乏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必备的人力资源平台、创投平台、研发平台、知识产权管理平台,以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的医院。目前调研来看,这些园区主要从事药物和器械的生产制造。随着企业的集聚和能级的提升,这些产业配套跟不上将直接制约园区未来的发展。

二是生活配套尚在建设中,短期难以形成人口虹吸效应。如生命蓝湾和湾区生物医药港位于远郊,距离市中心较远,通勤是制约人口导入的最大阻碍。其次,高品质的基础教育、高质量的医疗保障和高标准的购物中心等这些生活配套仍在完善中。

三、进一步整合特色园区资源,提升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能级

充分发挥上海生物医药资源集聚的优势,必须强化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的核心引领地位,增强张江基础医学的策源能力,突出张江对其他生物医药集聚区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资本的供应能力。同时在政策上应体现明显的区域辨识度,打造上海生物医药的制度品牌特色。

一是强化张江的基础医学核心地位,提升对其他特色园区的辐射能力。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领头羊,应当不断加强国际化合作,通过人才引进,获取全球化的创新资源,加强国内生物医药企业与区域外、甚至全球企业、大学合作,进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张江应借鉴美国NASA和NIH的管理经验,提升基础医学的策源能力和产业研究网络的建设,为整个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网络注入新的源泉,打破大型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实现创新,激发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网络的企业家精神及自主创新动力,从而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

二是特色园区应该发挥区域特色的优势,打造具有显著辨识度的上海生物医药特色园区政策体系。目前各地都在争夺生物医药的优势企业和人才,主要手段是税收减免、拿地优惠等手段,上海目前已经集聚了一批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在政策上应该更加关注如何留住这些优秀企业,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为企业的人才安居和落户提供便利。政策的重点还应该放在如何为企业导入良好的产业生态和配套等方面。在具体的区域上也可以有所差异,例如金山区医用包装材料比较发达,企业可结合本区特色在产业链低端环节中寻找技术亮点,发展上海市高端医药材料包装,提高医药产品保存时间、减少耗损、加强清洁原料的使用、降低成本,形成区域竞争力。同时加强区区联动协调,建立产业园区协调组织,形成常态化的交流机制。

三是推动特色园区的技术创新融合。在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周边可以布局软件信息产业、检测测试、服务外包机构集群等,通过产业融合布局推进技术融合创新,在生物医药制造企业周边布局人力资源企业等,形成完善稳定的产业链结构。发挥企业在基地内部不同园区间的空间集聚效应,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政策统一、高度集聚的发展格局。促进知识、技术、人才、资金在基地内部的流动,资源在基地内部的整合、资源的共享、优势互补,发挥空间集聚与扩散效应,破解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空间拓展难题。

四是加强远郊特色园区的产业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加大特色园区周边的产业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投入,新建高品质的学校、医院和购物中心,加强特色园区与中心城市的交通网络建设,提升整体连通性,促进产城融合。

[本文执笔人:戴跃华。课题负责人:张俊、李显波,课题统筹协调:田春玲,课题组成员:张云伟、柴宗盛、王琳杰、姜乾之、崔园园、戴跃华、张靓。感谢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和礼森(中国)产业园区智库对本次调研的帮助]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