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钓鱼法规

「方志四川非遗」宜宾兴文大坝高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说不唱的空中戏剧

钓鱼法规钓友圈2023-06-20 02:31:34A+A-

点击上面蓝字“方志四川”添加关注!

1

高装由来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大坝高装”,被誉为“不说不唱的空中戏剧”。清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人口大迁移,移民的民风习俗、宗教信仰和地方文化在这里碰撞,使得盛行于广东的抬阁艺术与川剧灵魂有机融合在了一起,逐渐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坝高装。“大坝高装”自问世以来,已有近300年历史,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在清康乾年间,春暖花开时节,兴文县内大坝苗族乡大坝大小鱼洞的鲵鱼成群出游,吸引来了远近人群观赏。年复一年,大坝集镇逐渐成了云贵川商贾云集、聚亲访友、多民族参与的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为丰富会期内容,大坝高装因此应运而生,而且把办装时间固定在农历的二月初一初二日,称为:“高装会”。

两位小演员在嬉戏玩耍

2

奇、险、雅、美

高装具有奇、险、雅、美四个特点。

一奇,高装顶上的小女主角,由于掩足等艺术的遮盖,看上去一般人不知道她怎么可以单足站在桩顶,此为“奇”即创意奇特,设计奇妙,工序精当,匠心独运;

二险,即台上高装姑娘看似金鸡独立,十分惊险,实则安然无恙;

三雅即演员演出的角色都是耳熟人详的川剧名本和本土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涉及诸多方面,然而均俗中有雅,雅中有俗,雅俗共赏;

美,即传统汉、苗服饰美,锣鼓、唢呐音乐美,人物主角美,剧目名段美,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爱美的本质,深受群众喜爱,堪称民间传统艺术的一株奇葩。

游行出装

3

细说高装

高装,装架为四柱铺板的木制高台,台高2米,台面4平方米。在平台中竖立一根4-6米的铁杆,称为装亭,装亭上端打铸成“ㄣ“形弯曲。

*套装亭:将绑定小演员的钢管“假脚”套进铁桩,稳稳当当,安全有保障。

办装一般四架,每架装为一出戏,顶装(装亭上端)上即为该戏的主角,而且是女角。站在平台上的为配角,全由十二、三岁儿童装扮,手执道具,做出各种造型。

*女角即为该戏的主角

*配角:平台与装亭组合后由棉布围扎装饰为一个戏台,站在平台上的为配角。

每架装由两根大夹杠夹牢,16人一台(8人轮换)抬起沿街缓缓而行。经由高装传承人李陶改良:平台下安上轱辘,平台上铁桩改由升降机操作,极大方便了艺人巡游表演。

高装精彩的地方是“掩头”和“假脚”。顶装演员穿只绣花鞋的假脚站在“掩头”上,另一只同样的假脚则向后翘起,袍服的穿戴之下看不出伪装痕迹。“掩头”即为该出戏的主要道具,巧妙地安排在铁亭中部,顶装演员的脚下。如《火焰山》中铁扇公主脚下的掩头是“芭蕉扇”;《白蛇传》中的白娘娘站在许仙撑开的雨伞上就像演杂技,逼真而惊险。

安装“掩头”:高装精彩的地方是“掩头”。 “掩头”即为该出戏的主要道具,巧妙地安排在铁亭中部,顶装演员的脚下。

*绑装:用白布将小演员缠绑固定在“假脚”上,另一只“假脚”则向后翘起,在袍服的穿戴之下看不出伪装痕迹。

大坝高装融合多项艺术,具有文化多源性。高装有着数百年历史,历经十数代人传承,每次扮装需经过几百项工艺、工序,需几十名师傅扮装、抬装,需几百名演员出演和数百人相帮。

*持装人。每台高装底坐为杂木制成,再由两根特大木杠从两侧将戏台夹牢,由16个彪形大汉轮换持木杠游街。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独特的历史地理区位与独特的人文传统思想,氤氲出独特的大坝文化性格,并且养育出许许多多的俊彦英才。大坝高装是大坝文化的载体,她高度蕴涵了大坝文化精神实质——龙的传承与自强不息精神,也高度蕴涵了大坝人厚德载物的博大情怀。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