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用品 > 钓箱

精品线路 | 罗源县:千年文脉 灵秀古村

钓箱钓友圈2023-07-10 05:50:05A+A-

第八期

千年文脉 灵秀古村

线路:中房镇叠石村-中房镇满盾村-中房镇林家村-中房镇深坑村

罗源中房镇古称“河洋”

是一座千年古镇,隐于深山

远离尘嚣,空气清新,山水空灵

海拔高时常云雾缭绕

是镶嵌在山岭里的“仙境”

叠 石 村

叠石村是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革命老区村,平均海拔约 580 米,风景秀丽、景色怡人,有凤凰山、通天洞、圣仙岩等自然景观远近闻名。

福源山因谐音也被称为“凤凰山”,为罗源第三高峰。

图源:罗源湾新闻网

凤凰山山脚下的炊云寺是个佛、道合一的千年古寺。

图源:罗源湾新闻网

炊云寺后面的通天洞是由一块如大片瓦的巨石构成,岩石上印刻着“天下有名山”篆体红字,岩石凌空,在岩石的左上方还有一天然的洞口直通蓝天,故名“通天洞”。

图源:罗源湾新闻网

通天洞有“五奇”

01.

洞由花岗岩连体整石构成。形如狮子张口,洞顶略呈不规则浑圆,洞顶天然生成一孔,俗称“通天孔”,因以名洞为“通天洞”;

02.

洞内夏凉冬暖,冬天湿热空气逸出通天孔外时,遇冷凝结成云,犹如炊烟袅袅上升,所以这洞还有一个名字叫“炊云洞”;

03.

洞总面积1100多平方米,是全县已经发现的360多个天然洞室中最大的一个;

04.

洞内散布天然圆窖10个,积水成潭;

05.

洞的东北角岩隙出泉甘冽,泉水久雨不溢,久旱不涸。

图源:罗源湾新闻网

人在洞中,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真想奔向洞外那一片混沌初开的光明。不管是白日里的飞鸟移云,或夜晚清月流华、繁星闪烁,凭着“坐井观天”式的观察,人在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面前,所有的想象都显得贫穷。

图源:罗源湾新闻网

福源山是秀丽而神奇的,福源山水是高度纯洁的。福源山连着天,没有灰尘没有污染,没有喧嚣没有干扰,是一个清静祥和的好地方!

满 盾 村

这里是红色热土,战地旧址上,遥想烽火中红旗漫卷罗川;这里是生态田园,映日荷花田里,看生态小龙虾活力出水;这里是古朴山乡,稻花香里,听乡野山风吟诵千年古韵……

这里是满盾村,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满盾村位于中房镇东南部,历史悠久,始祖公六子洛复于后唐长兴元年间定居满盾,至今已有 1000 多年。

跨越历史时空,千年的文化积淀落在村内的古厝里,为满盾村增添了迷人气质。

满盾村5座沿山而建的古厝,形成 3000 多平方米的古建筑群

据考证,这片古厝建于清雍正年间,由卓氏先祖卓泽禄修建。卓泽禄靠收租和经商积聚了大量财富,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地主,于是他为5 个儿子分别建造了 5 栋大宅。

图源:罗源湾新闻网

推开大门进入深宅大院,仿佛穿越回到清朝。

图源:罗源湾新闻网

前厅房梁上完好地保存着精美的雕花,鼓形柱础上雕有八仙过海、刘蟾戏水等吉祥图案。柱础有圆形的、方形的,有浅浮雕的、深浮雕的,处处展示了清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图源:罗源湾新闻网

如今在满盾村,与古厝交相映衬的,是一片无穷碧绿的荷花田

图源:罗源湾新闻网

荷叶连连,一望无际,池塘里,荷花摇曳,龙虾嬉戏;池塘边,游客垂钓,好不惬意!

图源:福建电视台乡村振兴公共频道

乘着小船,和小龙虾一起穿梭莲叶间,找寻夏日的浪漫。

荷塘大大小小有几十个,每个荷塘里都有一片空白水域,放置了虾网,工人们会在早晨收网捞虾。

图源:罗源湾新闻网

满盾村山清水秀,用山泉水养出来的小龙虾不仅个头大、肥满,而且又干净。

荷虾共生”的立体种养,充分利用种荷田块的水体空间,荷田中的水草、生物饵料可作为小龙虾的天然饲料,既起到了为荷田生态除草的作用,又提高了荷田的利用率,小龙虾的排泄物,还为荷田增加了有机肥料,实现了良性循环。

图源:罗源湾新闻网

绿色循环的种养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龙虾、荷花、笑脸,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

收获的喜悦

荷虾共生

在满盾村,除了赏荷吃小龙虾

还可去龙潭瀑布观景

满盾阻击战纪念公园学习革命精神

罗宁古道听历史的蹄音

罗宁古道又称白鹤岭古道。图源:罗源湾新闻网

悠悠古道,人行马走,承载着古时学子的希望,也滴洒过挑夫的汗水,亦留下过文人的嗟叹,更见证了朝代更迭、纷争动荡……

林 家 村

林家村历史悠久,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是一个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古村落。

还没靠近林家村,远远地就能望见一根根高耸的旗杆,这是科举时代的荣耀——每当村里有人中举,便立一对旗杆,以作身份象征。

图源:罗源湾新闻网 游永健 摄

林家村在明清两代曾考中18名举人、2名进士,所以曾立下18对旗杆,虽然木质旗杆历经风雨有所损毁,但18对石刻旗杆碣(底座)始终屹立。

肖丹 摄

抚摸着旗杆碣上的岁月留痕,林家村昔日的鼎盛文风让人感慨万分。十八对旗杆碣,大小不一,排列紧凑有序。每对旗杆碣上部都凿外圆内方孔,雕刻着龙凤等吉祥图案,上面刻有中举者的姓名、官衔以及中举时间。旗杆的长度、底座的样式和杆身的雕刻,与中举者的级别高低和文武区别有关。其中最早的一对旗杆立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最小的一对,雕刻最为精致,官衔也最高。

据了解,这是福州地区现存最为完整、数量最多的旗杆碣,被列为省级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流水千年不腐,风华绝代犹存。旗杆碣的后面,就是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林氏宗祠,祖厅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占地总面积1763平方米,属于明清风格土木建筑,1999年被评列为“福州十邑名祠”。林家祖厅内门廊两侧横挂有“举人”“进士”“文魁”“武魁”“拔贡”等数十面牌匾,并挂有1988年9月被中央军委、国务院授予上将警衔的林康勤同志简历,无不彰显着村里古往今来的显赫文风。

图源:罗源湾新闻网

如果说十八对旗杆碣和林氏宗祠是百年科第的见证,那么,那些保留完整的参军府、进士厅、解元厅、文昌阁、荣福宫以及二十九处宋、明、清年代的古民居建筑,则是林家人通过辛勤的双手,创造出的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它们与村里颇有年代的龟石、雁石、龙心古井和五百年柽树等自然景观一道,是身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心中一幅最美的画卷。

图源:罗源湾新闻网

深 坑 村

远离尘嚣的深坑村,海拔只有380米,这里没有海风的咸涩,只有高山的清凉。

于是,先民们便沿溪建房修路、垦田植桑,经过几百年的修建,终于形成了这一颇具艺术的古村落。2015年,深坑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里保存有40余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是福建省迄今为止发现并保留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以魏、陈、林三大主要姓氏为主的深坑村,自古以来就推崇耕读文化,曾出了不少举人、秀才,仅魏氏族谱里记载的就有三十多人。

这些古屋,以卵石砌基,夯土筑墙,杉木或杂木构架,雕刻精美,黑色板瓦构顶,外观古朴淡雅,别具一格,在融入绿水青山的根脉中,构成了一幅淳朴而清雅的山村田园图。

这些古意盎然的民居,最能体现建筑艺术精华和风韵的,当数“魏氏祖屋”和“魏氏书院”。

竣工于明末的魏氏祖屋,回字形四合院式,坐北朝南,主体建筑由前后两院、左右两厢及中间天井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前后有附属用房,总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是村里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民居建筑。

创建于400多年前的魏氏书院,早先是祠堂,明清时改为书院,解放前又作为私塾学堂。它在深坑村的文化传播、人才培养以及抗日宣传等诸多方面,都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岁月安好,根植在浓浓乡情之中的村庄,每次游历,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精品线路 | 罗源县:千年文脉 灵秀古村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