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内丹丹功系统分为五派!
道教内丹丹功系统分为五派!
道教自唐末五代以后,由重视外丹转入内炼,成为一个内丹丹功系统,自钟离权、吕洞宾两真人留传功法以后,逐步分成五大派,师徒相传,至今未衰。兹简述于下:
龙门派北派名称,系由宗教而来,当时王重阳创全真教,本主张三教合一,“不主一相,不立一教”,以道教的《道德经》、佛教的《心经》、儒家的《孝经》为全真教祖经。实际当时北方已为金人所统治,立教比较困难,主张三教圆融,易于传教。至于在丹功方面,仍是祖述钟、吕,并以钟、吕内丹继承者自居。读其所著《金关玉锁诀》释金关玉锁意义,即明指炼功时如何无漏。他设问说:“假令白牛去时如何擒捉?诀曰:‘白牛去时,紧叩玄关,牢镇四门,急用仙人钓鱼之法,又用三岛手印指黄河逆流,白牛自然不走。’”(道藏第七九六册)白牛色白为西方金,象征元精。此段发挥《参同契》第二十三章而明显讲出,即契文“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的含义。欲漏不漏时紧守丹田,不动耳目口鼻,三岛手印即“两支慧剑插真土,引得黄河水逆流”之口诀,这都是钟吕系统的功法。他总结此功法诀曰:“一名金关玉锁定,二名三岛回生换死定,三名九曲黄河逆流定”,可以证明他的丹功渊源。又设问曰:“何者是神仙抱一?”回答说:“一者为道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中四智功,五眼恁起,六根扫荡,七魄运开,八卦说,九思真,道凭无漏果圆融。意想自神长在丹田,抱守元气,莫教散失,此是抱一之法”。这更说明王重阳功法是钟、吕体系。
王重阳功法传与七个弟子,以邱处机成就最高、声望最著,他于王重阳逝后,在陕西磻溪苦修六年,陇州龙门苦修六年,冥思深炼,总结师承,开创龙门一派,传世至今。因为在教统上南北分立,此功法属于北宗全真派,所以在内丹分派上称为北派。
北派主张是先修性后修命,修性即是修心,修命即是修术,本来两者不能截然分开,因邱处机真人等强调先后之别、轻重之分,遂成为此派丹功特点,邱祖语录曰:“吾宗三分命功,七分性学,以后只称性学,不得称功。功者有为之事,性何功哉?”又曰:“吾宗惟贵见金,而水火配合,其次也;大要以息心凝神为初基,以性明见空为实地,以忘识化障为作用,回视龙虎铅汞,皆法相而已,不可拘执。不如此便为外道,非吾徒也。”此种开示徒众的话,实是拍板定弦。所以北派虽讲性命双修,仍以修心为主。
王重阳在甘河桥上所遇之二仙人,本未实指钟、吕,但确是传给他丹诀的人。当时重阳有诗曰:“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诀传来便有功”。只提师传,未称姓氏。明王世贞在跋《王重阳碑》一文则讲后人追称二仙为钟、吕,乃邱处机之意,盖确定教祖身份,实为抬高本教地位之目的。后来元世祖封东华帝君及钟、吕、刘、王为真君,元武宗又追封为帝君,在宗教上地位崇高,在丹法上全真一派,亦被内炼者尊称北派。但与王重阳创教时“不主一相,不立一教之言”已经有了发展变化了。
王重阳七弟子,在丹功上虽各立门户,但功法大致相同。邱祖龙门派则传流最盛,至元朝末年北派与南派合流后,互相融合功法,遂均以汉魏伯阳、宋张伯端的《参同契》、《悟真篇》为祖经。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明末清初之伍冲虚、柳华阳,许多丹经都列在北派之外,另称“伍柳派”。实际明末伍冲虚的丹功,仍以龙门派丹功为核心。伍冲虚名守阳,为龙门第八代,王常月之弟子,为教中之律师。他虽将龙门派丹功推进一步,但不离教内心传,贯彻了三教合一的精神,讲丹术而证以禅理,所著《天仙正理直论》、《仙佛合宗》,均贯彻三教圆融的丹功,不过内容仍以道功为主,其他不过参证而已。清柳华阳原为僧人,后自称拜伍冲虚为师,著有《金仙证论》、《慧命经》,发挥北派清修丹法之要旨,以佛语讲丹功,其《慧命经》实为别开生面之作。不过书内所引《首楞严经》经文,对照搜寻,并无原句,盖多属自创之辞,假佛经而说理之作。此两书对初步内炼的人影响很大,虽有人说他的功法步骤过于琐碎,但以佛语为形式,寓口诀于其中,如果仔细思量,必有心得,所以众推为启蒙的好书。同时有朱元育《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发挥心得,暗示口诀,道教界亦推为名著。其他有刘一明《道书十二种》,出入儒释,另创新词,说清修派之丹法,亦极透彻。
北派著作,在清朝同光年间,北京北郊天寿山桃源观道士盻蟾子刘名瑞(又称刘琇峰)有敲跷三种计《道源精微歌》、《敲跷洞章》、《瀊潝易考》等著作,阐发了丹功清修秘旨,但行文艰涩,又多用道经奇字,颇难竟读。彼自称师承为南无派兼龙门派,又称为柳华阳弟子(南无派系谭处端系统)。
自称为刘名瑞弟子的赵避尘,是清末光宣时代人,一九四二年羽化,他的丹功师承北宗,震动一时,又拜僧人了然、了空为师。他著有《性命法诀明指》,入手功夫先观两眉之间的祖窍,并看鼻准。坐式“两手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的口诀,则是北派。因师承较杂,所以自认为北派支流,自称千峰老人,创千峰派。
道教讲内炼功法,多以北派龙门派为正统。不过现在有许多假借北派名义来宣扬自己功法,或夸耀自己为龙门嫡传,但真伪杂揉,法术多端,所以全真教徒在教内传徒非常慎重,不肯轻易收徒,也是主要原因。
南派 南派创始者为天台张伯端,生于北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羽化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住世九十六年。屡次参加考试未成,乃作胥吏,因误责小婢而致其自杀,由此悟天下冤案众多,尽焚所作文书,放弃吏职。又以触犯焚毁文书罪,流放岭南,后随成都陆诜,在蜀遇刘海蟾,授以口诀,乃改名用成。著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等,为南宗第一祖。中国道协前会长陈撄宁评曰:“紫阳师一刀笔吏耳。彻悟后,居然能用非常手段,斩绝尘缘,不可谓非大智大勇矣。《悟真篇》序自言:‘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生死之术靡不详究。’虽古圣哲何以加兹。除金丹玄旨直接魏祖心传之外,尚有悟真篇外集,深契达摩最上一乘之妙道,久已收入佛教禅宗语录部内。至师始集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呜呼,其初不过一刀笔吏耳。”对于南派初祖,评价极高。
南派始于北宋,传道则在南宋初期。张伯端丹功虽继承钟、吕之学,但未亲承教诲,其所以以钟吕为祖的原因,实由刘海蟾推来。钟离权传吕洞宾,吕传刘海蟾,刘在四川传张伯端,所以互称为同祖同源,元末两派终于合并。
与南派丹法主张的最大歧异之处,是北派功夫主张先性后命,三分命功,七分性学。南派则主张先命后性。北派主张主者是性、宾者是命。南派张伯端则说:“命之不存,性将焉存?”又在自序中说:“世间凡夫,卒难了悟,黄老悲其贪著,先以修命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于道”。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错失对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认识与实践,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对待“概念” 应当遵循“立足本原,着重内涵,与时俱进,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原则。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为基——大道相通,就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进行纲要性初步探析,体现出“道”本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的内涵特征以及宗教“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生存为本”的革新观,简述如下:
1、科学、民主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谐、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历史今天,人类生存面临重要问题: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蚀心灵,多元各自政,信仰错乱方向……使得科学脱离人文,民主徒有虚名,和谐无从奠基,自由异化泛滥……人类生存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表面看已经造成“天怒人怨”,实质则为“心灵劫难”。
2、宗教以探寻宇宙、生命、社会真相为本——唯有发挥宗教心灵导向、化解及抚慰作用——教化心灵,启发智慧,鼓励自由,约束放纵,消除愚昧,拯救狂妄,与政治、法律等社会诸多机能协调统一,促进构建人神共治,才是人类社会最终出路。但是,宗教内涵与形式两方面同时需要传承革新,与时俱进,以体现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修炼、智慧与道德、治国与平天下相统一,而辩证处理宗教“教化”、“教会”及其与社会、国家、民族对应关系,探求并致力于实现人类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于历史上狭义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据信仰、修炼与秩序管理的统一进行设定——立足自然整体观,既是原则,又是方法,还是目标,在精神纯美与世俗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决人性弊端,实现信仰、修炼、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完善管理。
4、无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群体,唯以“天、地、人”三道(规律、原则、方法)制衡才能够实现“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灵(心性)修炼,符合自然大道,“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国家历史传统,“人道”代表当前社会世俗需求。遵从三道统一,使得人类在满足世俗需求和拯救灵魂之间建立平衡能够实现。
5、面对人性“概念固化、执偏概全、欲望过度、元气损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类遵从三道统一即在真理与邪说、正义与邪恶之间做出选择和平衡——培本固元,扶正祛邪,造福人间,减少灾难,体现出天有好生之德。
6、当前宗教及整个人类出现问题积弊已深,非“多元一统”不能解决问题。多元化的思想混乱——“百家争鸣”时代如何实现“一统”?唯有宇宙之“道”贯通天地,贯通万物,贯通多元化思想,冲破概念固化,萃取内涵实质——实施革新,才能够在人类文明的继承中糅合当今成就得以实现——既尊重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多元”存在,又使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回归(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民族、国家或共同体的“一统”。否则,各自站在自我立场,各自服务自我利益,只能导致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7、革新在于应用。应用在于适宜。适宜在于立足现实,体悟大道,传承历史,糅合文明,开拓进取,不拘一格,相对圆满有效解决人类当前及未来存在问题。
8、道教以宇宙之“道”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据。“道”做为万物诞生的本原,不仅是意识形态的概念存在,而且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独立存在——其前者存在远远不能够真实反映后者,决定人类现实问题永远需要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所以,“道教”做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独立存在,远大于概念存在,不应被概念束缚和局限,而立足真实体验及当前状况,并以历史传统为依据,做以调整、补充和完善。
9、道教即中华祖先以“道”的理念赋予子孙后人(龙的传人)之教化,包括狭义道教——具有特定教义、教规、仪程、团体性质与广义道教——具有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实施全民教化性质的统一。史实证明,道教源自中国远古文明,自盘古开天至三皇五帝以来形成整个中华文明史“道统”传承——正是中华民族早期祖先对“道”的天人合一的实践、认识与教化,才形成并维系中华博大文明。如果脱离狭义与广义道教的存在,中华民族及文明将不复存在。以此,完整、真实的道教概念与“无神论”及社会学者通常所谓“道教”概念有本质差异,前者认为道教由中华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沟通直接创立并演变,后者则狭义认为由张道陵创立,并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形成对道教的割裂认识。
10、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以“道”为存在根本和演化,顺则生,逆则亡。“道”的实质即具有“阴、阳”两种相对属性平衡一体的混元真炁(气)——同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灵性)的统一,造化生成万物,化身宇宙至尊,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依据不同体悟对其称谓不同,如“盘古、盘古老祖、鸿君老祖、玄天老祖、皇天老祖、元天真人、天真皇人、无极老祖、无极老母、无量天尊、祖始爷、老天爷、天帝、上帝、真主”等,凡蕴含“开天辟地创世纪、宇宙永恒至尊大神——造物主”之称谓,概指其也——智慈兼备,威仪大方,法力无上,人神共仰。人类信仰其,与其能量和智慧沟通,既祈保平安,又实现心灵回归终极价值,等同追求与遵循自然大道——高扬真知与慈善(顺从自然规律),力挽无知与卑劣(违背自然规律),体现出信仰与修炼、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具有教化及拯救人类普世价值。
11、道教对混元真炁具有独到而系统认识,认为混元真炁不仅孕育造化最初生命盘古,而且对于“开天辟地”起主导作用,称谓“先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天地生成之后阴、阳二气交合形成“后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三”,具有诞生生命万物的本原能量和信息,称谓“灵魂”——灵魂元炁相对宇宙而言属于“后天”,但相对生命肉体而言又属“先天”。同时,生命肉体由父母阴、阳精气物质交合之元炁(受精卵)孕育生成——两者“元炁”对于生命体而言同属“先天”,共同构成生命体具有能量与智慧的本质存在和有机运转。但是,大多生命体失却清静心,不认识生命本质与修行,对于元炁只知用而不知节,更不知养,造成身心疲惫,愚昧昏沉,害己害人,苦不堪言。另一部分生命体心态清静,静则阴阳平衡合于元炁特征,元炁得以节、养,生命体获得运转必须的能量与信息(灵性、智慧)。以此,以提升灵魂能量和信息的修炼称谓“修真”,修到一定程度即所谓“明道”或“得道”,并以炁的是否充足反映出“道行”高低。
12、人类战争、冲突不仅发生在同一宗教与文明之内,而且发生在不同宗教与文明之间,反映出人类本身对绝对永恒“大道”真理认识及实践的局限性与悲哀性,同时反映出人类所认识及实践的永远只能是相对真理,即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永远不能代表绝对真理,唯有宇宙至尊能够代表,但其隐于无形,从来不曾直接临世,仅以派遣使者方式传播文明,形成相对真理。以此,对“道”的虔诚、虚心信仰和修炼必将成为全人类共有课题(任务),而使得人类有神论、无神论以及各宗教信仰、修炼者走到一起:同根同源,道炁相连,感应无形(大道),实践有形,克服小我,存异求同,共同谋取和谐生存最大福祉。
13、宗教以“人、神”共同存在为存在——依据“阴阳互根、对应并存”原则,人的灵感反映来源于神,有什么样人就有什么样神。反之亦然。人、神表现为同一生命本体的“阴”、“阳”形态。由于“阴”、“阳”形态不同,人、神以“灵魂感应”、简称“灵感”沟通。“灵感”来自于个体的人的灵魂反映,与个体的人“道行”——真实反映“道”的能力有关,仅代表个体的人的认识。以此,神既是客观独立存在,又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反映——人即神,神即人,人、神既独立又统一,辩证表现为神支配人,人体现神。而可以说,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文明与智慧代表其人、其民族之神的法力与智慧——在世界范围,神不是永恒唯一的概念,而具有民族性、宗教性、历史性。不同宗教信仰的神,与不同民族或人群有直接文明渊源,或有一定血统渊源。同时反映出,人类文明复杂历程代表神界复杂历程——神界与人间大致对应。也就是说,人、神虽然“意识形态”和“生存方式”不同,但是共同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只有“大道”永恒,人、神以“道”相通,共同遵从。
14、在世界范围内,一定意义可以说,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诞生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就没有传承生命力!而值得自豪的是,唯一仅有中国“盘古开天地”神话传说或道教神学具有思想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完整统一,反映中华文明对于世界(宇宙)本原高度认识,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断线的文明。因此,中华民族无论将盘古做为“中华根祖”景仰,还是做为“天帝至尊”景仰,都具有“法力无边,智慧无上”史实依据,使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信、自豪、自责、自励,屹立世界东方。以此,道教“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 思想,称谓“道德文明”——不仅以“道”的真理认识直接转化为科技与文化艺术生产力,而且以“德”的人文实践直接决定社会和谐与进步发展,谋取实现人类生存身心自由,树立人类文明典范。
15、客观而言,地球生命、包括人类如何诞生及确切诞生时期,今人难以考证。也就是说,没有充足理由断定人类是地球最初及永恒生命——以及万物之灵。但是,可以断定,人类是自然界诸多生命曾主宰地球之后优胜劣汰——“合道则生,背道则亡”的成就——反映出天帝造化万物,并选择遵从其旨意的不同生命主宰地球。以此,可以说,只有人类诞生之后,才有人格化的天帝存在。如果人类违背天帝旨意,必然有其他生命以“道”的原则和方法取代人类主宰地球,人类或者不能够存活,或者任由其他生命支配和奴役——既是天帝旨意,又是大道选择。
16、依据能量不灭定律,如果人类不能够存活地球,则灵魂必然向其他时空转化。如何转化?能量及智慧低者,转化地球,为其他生命(邪灵动物)所主宰。绝非虚言,现实生活“邪灵”附体祸害人类事例——各类精神病、顽固绝症、流行疫病等比比皆是。只不过人类主宰地球,这种事例还相对属少数。另如人类历史上暴政者,除自身邪淫外,受“邪灵”支配造成人类大范围劫难。只有提升灵魂(元气)能量和智慧,向地球以外适宜生存的时空转移才是出路。以此,人类有生必然有灭,没有绝对永恒,人类生存唯一重要意义在于立足世俗需求实现灵魂升华,相对实现身心自由。
17、本质而言,人类劫难唯一归结为心灵(灵魂)劫难,元气耗散,不知亦不能回归,坠入“邪气”侵袭苦海之中,非天帝所代表正神拯救与自我修炼不能免除。所以,人类虔诚信仰天帝(及神界)价值和意义在于人类以“心灵回归——清静”方式获取造化人、神共同的本原——元气(混元真炁),以修持生命必须的能量及智慧。接下来,人类又持续以“阴阳平衡”为特征的元气相对持久维持心灵清静,提升道德素养。所谓“人不远道,道不远人”,以实现“我生存,众生亦生存;我自由,众生亦自由”,而实现人类生存(和谐秩序)良性循环。以此,体现出(宗教)信仰与(元气)修炼的统一,具体表现为天帝教化,启发智慧,清静自然,节制欲望,化解仇恨,宽恕博爱……
18、关于正、邪——天道循环,宇内没有绝对存在——“正、邪”只是概念上的划分和相对存在,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象征生命或者事物生长、化育及衰败、消亡自然规律的内在因素及表象存在,并且相互转化,对生命存在或事物运转发挥相互依存重要作用——现代科学证明有“正、反”物质同时存在。对生命体而言,正、邪有内外之分。并由于生命存在“有诞生必然有消亡”自然固有规律,邪气通常不同程度胜过正气,以邪气占主导,所谓“十人九邪”。这是任何生命包括人、神不可完全扭转的。只有发挥人、神做为主观能动性,修养补充先天元气,才有可能相对改观——人、神元气充足,代表其“道行”或者说“功力”高深,也就是说元气造化万物、所固有阴阳平衡“清静”的能量和灵性相对较大,大于人体内邪(气)与外邪(气)总和的能量及灵性,而使正气暂时胜过邪气,即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使生命体身心相对逍遥自由。以此,即便是神、更何况人唯有修持元气、超越“正、邪”才能相对持久实现身心自由,而摆脱或延缓正(神)转变为邪(魔)的生死轮回。
19、宗教对人类生存发挥重要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由于人性弊端)人类在宗教信仰过程中始终不可避免存在“不求真而信,不务实而信,不全面而信”—— “迷信”及宗教异化变质问题。也就是说,迷信及异化不是宗教本质,而是宗教产生、传播、信仰过程不可避免的衍生品——有正信必然有迷信,有正统必然有异化,宗教必然存在某些不完善以及败坏声誉的诸多事例,或使宗教脱离“教化”内涵实质,仅存“教会”外在形式,产生“伪宗教”或不完善宗教,或严重发展到宗教对立面,产生所谓“邪教”——具有“精神鸦片”——欺骗性及伪科学性特征,极大伤害人类信仰情感及需求。以此,世界任何宗教都存在宗教本身的两大派系或者说两大属性:“正教”与“邪教”,中国神话作品《封神演义》所谓“阐教”与“截教”——其不是某一宗教称谓,而是宗教本身“正、邪”两大属性的相对概念,核心问题在于是否遵从大道真理。
20、宗教代表不同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世界宗教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信仰(宇宙)至尊的割裂认识与专制独断——“唯我信仰才是真神,唯我信仰才是最高”。同时,正是由于交流传播过程中“反客为主”的状况激化与挑起宗教冲突。
21、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只代表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都不能独立解决世界问题。世界宗教和谐共处在于遵从道德文明: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体现出人类为同一“大道”所生、世界宗教和谐共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2、世界宗教“阐教”派系需要交流合作,条件成熟时召开“弘扬大道精神,树立宗教正信,共谋人类福祉”世界宗教大会,承担世界宗教和谐共处主导责任。
23、宗教信仰者以信仰与修炼的统一,人神沟通,道炁相融,追求自由而无时无刻不自由,消除愚昧而无时无刻不愚昧——永远是“道”的谦卑信仰、修炼者。
两派分歧,到元代晚期清修派理论渐趋接近,功法合流。至明清两代,如伍冲虚、柳华阳等,已将两者汇成一体。
但南派阴阳派一支,以陈致虚、翁葆光等著作为代表,将《悟真篇》解为男女双修,至明清两代,自成一个系统,也有信徒研究,如清代四川道士傅金铨《证道秘书十二种》、《悟真四注》都是主张男女双修的,但也自言法、财、侣、地不易求得,此派今已逐渐衰微了。
南宗有五祖: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泥丸、白玉蟾。石泰著有《还源篇》,薛道光著有《还丹复命篇》,陈泥丸著有《泥洹集》。白玉蟾本名葛长庚,琼州人,出生时,母梦一蟾蜍白物,故别号白玉蟾,幼年出家,拜陈泥丸为师。圆顿子(陈撄宁)称其以纯乾未破之身,学清净无为之法,较悟真篇之作用,大有不同。他的丹功主张,强调清修,诗集中说:“怪事教人笑几回,男儿今也会怀胎,自家精血自交媾,身里夫妻实妙哉?”又说:“神即火兮气即药,心为炉兮身为田,自耕自钟自烹炼,一日一粒似黍然。”都突出清修秘义。
有的谈到南派丹功,认为全系阴阳丹功。有的说阴阳双修,乃对坐而使神气相通,二气相合,使生妙化。另一说则讲泥水丹法,如清傅金铨即是此类。
南派主张双修,是性命双修,道以养性,术以延命,一切道功,不离修真养性之法,正宗丹法,不传邪道,阴阳方法均属下乘,亦无成功之人。
东派东派为明嘉靖时陆潜虚所创。潜虚名西星,号长庚,青年时读儒书,后倾全力于丹功,自言在修炼期间,吕洞宾曾亲临其北海草堂,住二十多天,密传丹法,于是遂开东派丹功。彼即自称吕祖亲传,则应与北派王重阳南派张伯端二师为同辈师兄弟,当然丹功亦自成一家。然其功法,虽有天元地元人元之别,但前面讲基本功法,筑基坚固后人元与天元合修,所谓人元,即阴阳同炼;所称天元,即进入上乘炼神境界。陆西星著有《方壶外史十五种》、《道缘汇录》、《宾翁自记》(吕祖的自传)、《南华融墨》等,笔墨简洁,说理透彻。《方壶外史》里的《参同测疏》、《悟真篇小序》论内丹丹功颇多发挥,但其丹功主张,传者极少。据云其法上达于道,不流于邪,行道双修,限于夫妇同炼,但所著书中对此无过多记载。
20世纪以来,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瓶颈。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历来十分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老子想尔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冲气以为和”、“和则相生”等理论。“中和”之气具有“调和万物”的功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长的重要基础。可以说,“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是自然和谐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和谐,才会有万物的生长和成熟。“中和之道”是道教追求和谐生命、和谐自然的重要思想资源。
从“中和之道”的和谐思想出发,道教的生态和谐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反映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和合共生的生态建设。
道法自然:中和之道的生态伦理
“中和之道”体现了道教“道法自然”的和谐生态伦理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的,以“无为”为法则。道化生万物,皆自然无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约。
“道生万物”的生态伦理。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万物都按照“道”赋予它们的秉性而存在,有自然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没有权利去破坏它们。人类对待万物的态度应该如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所称的“任物自然”,即遵循客观规律,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获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
“道通万物”的生态伦理。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该互相尊重、和谐共处,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道教还认为,道化生万物,但人是道的“中和”之气所化生的,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气和智慧的生物。因此,人居于“万物之师长”的位置,为“理万物之长”。也就是说,人负有管理和爱护万物的职责,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人应该“助天生物”、“助地养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使自身与自然更加和谐。
“道贵中和”的生态伦理。道教从“道法自然”的整体出发,十分重视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道教认为,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确保天地的平安。“道贵中和”,就是说人类社会与自然要维持一种和谐的平衡。《太平经》强调人类若想长久安宁,就必须使自身赖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谐安宁。为此,人类就要认识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去办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天人合一:中和之道的生态智慧
道经称:“天地合和,万物萌芽”,“天地不和,阴阳失度”,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太平经》认为,太阳、太阴、中和三气和谐而化生万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太阳、太阴、中和三气缺一不可。只有阴阳二气相互和谐产生“中和”之气,并共同生养万物,才能有自然界的太平。《太平经》还进一步指出,人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也是自然“中和”之气所生,即是说,天、地、人同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本身就有着共生共荣的关系,因此必须要互相尊重、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共生共存的,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所谓“天地不和,阴阳错谬,灾及万民”,就是说自然生态失衡将直接影响到人类世界的生存。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几乎贯穿在道教思想的各个方面,如在自身修炼方面,道教所强调的是自身的和谐,追求的则是与道合真、长生久视。再如,历代道教徒都能自觉绿化造林,美化道教建筑的周边环境,道观内外的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正是道教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具体体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智慧。现代环境科学告诉我们:大自然具有一定的整体相关性,即自然宇宙间没有孤立发生的现象,一切都处在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人与自然也是整体关联的,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道教并不反对“人化”的自然,但是主张人改造自然应受道德的约束,应对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以谦下的精神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既然人与天地万物共存于同一个地球之中,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那么人作为万物之灵,就有责任和义务协调、关照人与宇宙、天地、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
和合共生:中和之道的生态建设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在享有对自然的权利的同时,应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去年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发表的“2010年贵阳共识”明确提出,“绿色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
道教从“中和之道”的思想出发,进一步阐述了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态伦理。《太平经》指出,人和自然万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权利,这就是“天地之大德”。“和合共生”就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今的中国道教界,正在积极阐发和弘扬道教的生态智慧,践行着“和合共生”的中和之道,以全面推进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
积极倡导生态保护,着力推进生态道观建设。道教崇尚自然,历来就十分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早在1993年中国道教协会召开的全国道教界爱国爱教先进表彰会上,就积极鼓励全国道教徒“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并对“植树护林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1995年,中国道教协会参加了在英国召开的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会议,发表了《中国道教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言》,并正式加入了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联合会。此后,我国道教界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道观的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倡导植树造林,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中国道教协会于2003年初向全国道教界发出倡议,计划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目前,“基地”已基本完成了植树造林任务,对民勤县的防沙治沙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提出“生态道观”理念,举办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生态道观就是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实现道教所追求的人间仙境。2006年,第一次中国道教生态保护教育工作间(中国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前身)召开,通过的《秦岭宣言》提出了致力于营建环境友好型道教宫观的奋斗目标。2007年,第二次中国道教生态保护教育工作间举行,提出了7项具体任务,如将宫观的土地使用和管理纳入区域生态保护规划之中等。2008年,第三次中国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召开,“生态道观”项目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关注,也得到了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支持。论坛发布了《生态道观茅山宣言》,要求各地道观“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宣传教育的规章制度,大幅度提升住观道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最大限度地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形成与周边自然环境和社区人群相协调的良性生态圈”。这使营建生态道观的活动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为道教参与环境保护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积极开展环保规划,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09年,中国道教协会形成了《中国道教界保护环境的8年规划(2010-2017)纲要意见》,向各地省(市)级道教协会下发。《纲要意见》要求各地方道协、宫观进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将宫观的生态保护纳入创建和谐宫观的目标中,为建设生态道观、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新的贡献。《纲要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生态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在资源使用中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如合理规划建筑设施,倡导文明敬香,最大限度地保护道教宫观周边的水资源等;把环保意识和行动落实到生活起居中,如倡导道教节俭的生活方式,提倡符合环保要求的养生健身方式等;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宣传环保,如倡议在所有道教节日和大型宗教活动中,都要突出生态保护宣传内容等。
积极宣传环保理念,着力推进生态和谐建设。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笔者认为必须要注重“三个保护”的真正落实。即是说,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要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对生态文明的保护;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谐的保护。
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笔者认为要坚持实现“四个观念”的根本转变。即是说,要实现自然观念的根本转变,懂得尊重和保护自然;要实现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用人类社会应有的道德伦理去约束无限消费的欲望;要实现伦理观念的根本转变,把伦理的指向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爱护环境;要实现生产观念的根本转变,人类应在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博爱万物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使人类与自然万物在高度和谐统一中相互转换物质和能量,最终实现人类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在自然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方面,笔者认为要坚持“四项措施”的全面实施。即是说,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社会法制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自觉意识。
综上所述,道教的“中和之道”倡导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中和之道的生态和谐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存之道,要求人类社会始终要遵循“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遵循“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道教的这种生态文明思想,正是人类社会必须要大力提倡和加以推广的。特别是对于现代生态和谐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陆西星虽为道士,但未住宫观,《扬州志》载其于书无所不窥,娴文辞,兼工书画,中秀才后,名望很高,后来九次参加省试,均未考中,遂弃儒生之服,改装为道士,乃开东派丹法,纂述仙经数十种,尤其以《南华副墨》盛行于世。羽化后葬兴化县北郭外,碑书“陆山人墓”。
近人考据《封神演义》为陆西星而非许仲琳作,但因有所影射,所以不署作者姓名。
陆西星虽创东派,并未立教,所以师弟传授系统,记载不详,但继承东派丹功的,却是西派。有的书记载东派朴真道人玄寥子(明末人)云东派之开关展窍诀,提吸追摄诀,过关服食诀,较密宗所传尤为上乘而简妙。但以上功法,我未曾寓目,仅以此证明明末尚有东派传流而已
西派西派创始人为李涵虚,四川乐山县人,原名元植,自称于峨嵋山遇吕洞宾,授以大道,于咸丰六年成道,乃改名西月,字涵虚,号长乙山人,又称圆峤外史。李氏在信仰上与陆潜虚相同,同称吕祖亲传而开派,于道统上自成一家。
但李对陆潜虚非常尊敬,整理其《道缘汇录》、《宾翁自记》为《海山仙迹》,并重订《吕祖年谱》。在《海山仙迹》中自序云:“谱成,有一老人携一扬州俊士莅临,见而悦之,并为旁批数十行,飘然而去。老翁必系吕师也,扬州俊士其即陆潜虚乎?”足见其倾倒之情怀。此书卷六中有一段“示冷生”说:“万历间有冷生者,不知其名字里居,业歧黄,喜游云水。生尝云:古来神仙,吾仰纯阳祖及今张三丰,隐显人间,逢缘普度。又云:纯阳有三大弟子,为群真冠:海蟾开南派,重阳开北派,陆潜虚开东派,吾愿入西方,化一隐沦,亲拜吕翁之门,身为西祖。一日上黄鹤楼,忽遇吕祖,谓之曰:汝欲临凡耶?今乃万历丙午,丙候二百年丙寅之岁,降于锦水之湄,为吾导西派可也”。此段实托言冷生,自道身世。东派陆潜虚逝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李涵虚则为清丙寅年即嘉庆十一年(1806年)降生,恰为二百年,所以《海山仙迹》此段,乃李涵虚暗示在明朝陆潜虚将化时,吕洞宾已示冷生去开西派,并有寓自己为潜虚后身之意。所以陆名西星,李改名西月,月与星同辉,且比其更亮。陆字潜虚,李改名涵虚,潜为隐于其中,涵字则包于其内;陆名长庚,李则自称为长乙山人,庚为西金之代称,乙则东木之术语,故李又常署名火西月,盖李字上为木字。木生火也;陆道号方壶外史,李自称圆峤山人,“方壶”、“圆峤”同为三仙山之名,而方圆又对称之词。以上均证明李涵虚以东派陆西星后身自居,亦沿袭其丹法而继承之。
但因李涵虚曾受三峰丹法,与钟、吕丹法汇合,所以与东派又不尽相同。他将性功分为九层炼心,又将命功分为四层:开关、筑基、得药、炼己。其所著《道窍谈》开关展窍一章说:“学道者只要凝神有法,调息有度,阴跷气萌,摄入鼎内,勿忘勿助,后天气生,再调再烹,真机自动,乘其动而引,不必著力开,而关自开,不必着力展,而窍自展,真气一升于泥丸,于是而河车之路可通,要皆自然而然,乘乍动而又静之际,微微起火,逼近尾闾,逆流天谷,自然炼精化气,灌注三宫。”此种功法,与各派接近。但李解《无根树》词,与刘一明的见解不同,曾合刊于木板《三峰全书》内,盖李涵虚主张炼丹之士,年老油干,必须用栽接之法,始能发出嫩枝。此种功法,清修派不同意,所以注《无根树》对张三峰丹法有两种解释。
李涵虚著述较多,有《太上十三经注释》、《无根树词》、《文终经》、《后天串述》、《道窍谈》、《三车秘旨》等。后两种经陈撄宁先生曾加注解印行,可以研究。
西派有传代九字“西道通,大江东,海天空”。四川成都空青洞天印有木板三峰全书,包括李涵虚大部分著作,与今石印本不同。
西派创始人既自称为吕祖弟子,则与其他北、南、东等派并列,丹功虽殊途同归,功法则各有发展,但东西两派接近南宗阴阳派,所以在道教中不采其说。
中派中派并非教团,亦非金丹内炼派系,乃后来内丹炼师将接近中派学说及丹功功法,列在一起,称曰中派,实际都是北派南派的改革者,自行著书立说并传徒而已。
李道纯所撰内丹理论结集大成之作《中和集》
中派推崇元道士李道纯为代表人物,李道纯湖南都梁人,号清庵,道号莹蟾子,为南派白玉蟾之再传弟子,在扬州仪真长生观常住。其功法融汇三教,主张中和。以儒家所言“喜怒未发之谓中,发而中节之谓和”之意,与内丹丹功结合,暗示一阳未发而内炼,阳气初动而中节(指火候),故其将《中和集》之中和,象征玄关一窍。他著有《中和集》、《三天易髓》、《全真集玄秘要》、《莹蟾子语录》等。在语录玄关曰:“夫玄关者,至玄至妙之机关也,今之学者,多泥形体,或云眉间,或云脐轮,或云丹田,都皆非也。但著于形体上都不是,亦不可离此身向外寻求。诸丹经皆不言正在何处,所以难形,笔舌亦说不得。故‘玄关’二字,圣人只书一个中字示人。”“易曰寂然不动,中之体也,感而遂通,中之用也。”
莹蟾子打破了三教界限,创一种新的丹功。
其次为黄元吉,元吉名裳,清末丰城人,因与元代净明派之黄元吉姓字均同,论者常误为一人。然检其所著《道德经自序》署光绪十年,当为晚清丹师。著有《乐育堂语录》、《道德经注释》。
其功法不用后升前降,《道德经注释》第二十六章注:“何以逆之克之?始用顺道,以神入气中。迨火蒸水沸(即以神引动元精),水底金生(元精发现),斯时玄窍开而真信至(活子时动),至是为真阳生而子药产,此为外药;于是木载金升(即神携精上升),切切摧之,款款运之,上升乾鼎(泥丸),以真意引之下入丹田。即入坤腹,再候真阳火动,为内药生,合为大药。盖小药(外药)生在肾管外,其气小,故曰小药;此则生于气根内故曰内药。以此内外交炼,结为金丹,此即悟真篇所言‘化成一片紫金霜是也’”。总之,黄元吉之法实为中黄直透,不讲开合,是其丹功特点。
还应重点提出的是闵小艮的中黄直透法,闵小艮道名一得,是北宗龙门派第十一代道士,隐于金盖山中,著有《古书隐楼藏书》、《金盖心灯》。
《古书隐楼藏书》多发挥中黄直透之丹功,非北派亦非南派功法,以清修为主,兹抄其中有代表性的《泄天机》一段,以示其功法之特点。
《泄天机》署泥丸李翁口授,闵一得重纂,似为闵自著而假泥丸之名。其第二段云:“于阳生之际,用天目照于阴跷,但随真息开合,吸动阴跷,随息起伏。自觉尾闾之前,启有灵窍,并觉窍内飕飕然,如磁引针,天地之真气,入于阴跷,升从脊前夹缝中,直达泥丸,存留约至三五息,又至阴跷,吸接后息所入之气,始听上升,盖已寓升降于阖辟中也。”闵小艮对此段按语说:“丹家理气,原有三道,曰赤、曰黑、曰黄,赤者心气,黑乃督脉,性润下,法必制之使升,此二道精气所由出,人物赖以生存者。黄乃黄中,径路循赤黑中缝,而统率二气为开阖主宰,境则极虚而寂,故所经驻,只容先天。此中黄也。”1985年北京西郊中医研究院以现代仪器测试后三关气通的情况,发展有赤黑两条上升之路,曾同我研究,我认为可以证实闵小艮之说,惜尚未测出黄道,我们当再努力。
总之,丹功派别虽多(以上只署举其大者),但目的则一,只看实践如何。我希望各派研究者再加努力,小之可用以医疗疾病,大之则可延长寿命,去伪存真,将来必有更多的成就。道教上乘功法,似较一般气功功法更高一层,我们当努力探求。
·END·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道教丹道订阅号
微信号:dandaocn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相关内容
- 欲购从速!《荒野大镖客2》Steam平台6.7折优惠
- 欲购从速!《荒野大镖客2》Steam平台6.7折优惠
- 欲购从速!《荒野大镖客2》Steam平台6.7折优惠
- 欲购从速!《荒野大镖客2》Steam平台6.7折优惠
- 欲购从速!《荒野大镖客2》Steam平台6.7折优惠
- 欲购从速!《荒野大镖客2》Steam平台6.7折优惠
- 欲购从速!《荒野大镖客2》Steam平台6.7折优惠
- 谷雨前后雨量明显增多 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吗?
- 此地曾为闽越王万寿之地,更是圣贤讲学之所,如今将成钓鱼胜地
- 此地曾为闽越王万寿之地,更是圣贤讲学之所,如今将成钓鱼胜地
- 泰宁大金湖凭此征服世界,自然条件独一无二,垂钓盛事千载难逢!
- 10万斤鱼|15万元大奖--2017年中国静心泰宁垂钓大赛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