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用品 > 鱼饵

为钓鱼拼了!江苏一男子躲芦苇荡里垂钓被抓,背后的问题值得反思

鱼饵钓友圈2023-09-13 14:13:38A+A-

原标题:为钓鱼拼了!江苏一男子躲芦苇荡里垂钓被抓,背后的问题值得反思

为钓鱼拼了!江苏一男子躲芦苇荡里垂钓被抓,背后的问题值得反思

为了钓鱼,真是拼了!江苏南京一位男子躲在芦苇荡里垂钓,终究还是没能逃过一劫。

江苏南京:男子长江边钓鱼被抓,垂钓者称“钓鱼瘾”犯了

据报道,在南京江北新区华能电厂至南钢厂区一带,位置相对偏僻,江边长了不少芦苇荡,平时很少有人过来。当地管理部门在日常巡护时,发现入江通道处停了一辆私家车,巡护人员的“火眼金睛”看出这辆小车可能是来此处钓鱼的人停放的。

图:江苏南京一垂钓男子被抓

果不其然,当巡护人员穿过江边的芦苇荡后,发现了一位手持鱼竿的中年男子,带着一套专业的钓鱼装备,正在长江钓鱼。

根据南京垂钓管理办法, 长江干流是不能钓鱼的。因此该男子的行为已涉嫌违法,被执法人员当场控制。

事实证据摆在眼前,该男子对自己的垂钓行为供认不讳,自称平时十分爱钓鱼,实在技痒难捺,钓鱼瘾犯了,就怀揣侥幸心理来到此处钓鱼,本以为没人发现,没想到却“遭了”。

为了钓鱼躲到芦苇荡里,结果鱼还没钓到一条,就被抓了,这名垂钓男子也真够倒霉的。但这样的事情,在南京似乎并不是个案。

2022年10月份,南京一名垂钓者因为使用路亚钓具钓了一条鱤鱼,被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抓获。

为了钓鱼,真值得这么去拼吗?

南京钓鱼之怪现状:“用鱼竿放风筝、垂钓专列”令人费解

这些垂钓者既然想钓鱼,为何不去正常可以垂钓的地方,非要跑到禁钓水域?横跨长江的大南京,难道没有一处可以钓鱼的地方吗?

为此,编者仔细查看了一下南京的垂钓管理办法,里面是这样写的:

图:南京垂钓办法(部分内容)

详细解读一下这条规定,不难发现除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之外,在长江干流以及入江河流向上1公里的水域内,在为期十年的禁渔期内,都是不能钓鱼的,连“一线一钩”也不行。

这就大大缩减了垂钓者们的活动空间,出现躲在芦苇荡里钓鱼的现象,似乎也就见怪不怪了。

也就是说,南京钓友需要等到2030年之后,才有可能享受到在长江钓鱼的资格。这一点,和同样处于长江沿岸的大城市武汉相比,有相当大的差别。

在武汉,“一线一钩”式的休闲垂钓在禁渔期内仍旧是可行的,长江两岸经常可以看到“千人垂钓”的壮观场面,让垂钓爱好者的需求得到充分释放。

反观南京,则出现了“用鱼竿放风筝”、“钓鱼专列”等令人费解的现象。

在2021年2月,南京长江边迎来了一群特殊的钓友,他们手持鱼竿,卖力地狂拉鱼线。但仔细一看他们并不是在钓鱼,而是在放风筝,这一幕让站在一旁的管理人员傻了眼,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同时,南京钓鱼圈还存在另外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垂钓专列”,一群老年人每天早上坐地铁到几十公里外的郊区垂钓,一来回就是一百多公里。

南京虽然是一个多水的城市,但不少钓友却反馈钓鱼太难,造成这些令人费解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钓鱼被抓的背后,是垂钓需求被长期压抑的结果

钓鱼原本是一项休闲活动,但南京钓友却要躲在芦苇荡垂钓,想想都觉得有些“可怜”。

垂钓这项运动,如今真变成“人人喊打”的行为了吗?南京这位钓友被抓的背后,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反思的问题呢?

图:一名垂钓者被抓现行

编者认为,不管是垂钓者,还是垂钓制度的设计者,都应该深思一下,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是不是垂钓制度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呢?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南京将长江水域中的垂钓行为一下子全部切断了,这一动作让不少垂钓爱好者十分不理解。相比于电捕鱼、绝户网等行为,钓鱼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程度相当有限,试想一下,一枚鱼钩,一天下来到底能钓多少鱼呢?

钓友们普遍认为,禁渔的侧重点应该放在非法捕捞上,对于休闲垂钓行为,管理部门应该做的是规范垂钓者的行为,让正常的垂钓需求得到释放,对不合规的垂钓方式进行惩罚,让休闲垂钓运动得到发展,而不是去抑制这一庞大群体的刚性需求。

在这一方面,南京可以借鉴一下武汉的做法,变堵为疏,是不是更好一点呢?

对休闲垂钓的定性,专家们有误导公众之嫌

对休闲垂钓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被广泛热议的话题。大部分垂钓者都认为休闲垂钓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十分有限,在大多数情况下,垂钓者的渔获物与所投入的成本根本不成正比,钓鱼只是一种乐趣而已,不太可能造成渔业资源枯竭。

但垂钓者的这种认知,并不被一些权威专家认可。

比如,重庆某大学教授、知名鱼类保护专家声称“垂钓管理是影响长江禁捕秩序的主要问题”。

湖北襄阳某部门专家“张教授”,也在公开场合称“钓鱼人一天钓上千斤鱼很正常”,这些论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垂钓制度设计者的决策。

个别专家们对垂钓的偏见,确实有误导公众之嫌。将垂钓行为看成影响禁渔秩序的大问题,这样的定性,似乎已经可以预见休闲垂钓的未来之路,注定不会太平坦。

一边是鱼类资源保护,一边是难以消化的垂钓需求。两者之间如何平衡,可不是简单“一刀切”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一味地“堵”,让正常的垂钓行为持续压抑,可能只会把一些正常的钓鱼人,赶到“芦苇荡里”。

因为钓一条鱼而被抓,这实在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因此,在垂钓制度的设计上,究竟该采用哪一种方式,到底是疏还是堵?值得管理者们去好好思考一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