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用品 > 钓箱

厉氏家族

钓箱钓友圈2023-08-31 04:48:59A+A-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

请长按题目下方账号“广觉堂”关注我们。

【厉家宗谱】一、 姓氏起源1、 源于西周,以谥号为姓。周宣王姬静执政时,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谥号为"厉",史称齐厉公。齐厉公的直庶子孙以谥号为姓,遂成厉氏。2、 以封国名为姓氏。周朝时,有个诸侯国厉国(在三胡北省随县西北厉山),春秋时,改名为随国。原厉国君主的后代支子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厉姓的一支。3、 孙姓改为厉姓。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追改宗室孙秀(因为孙皓所恶而奔魏)姓厉。孙秀的后代中留在江东的一支成为厉姓。4、 李姓改为厉姓。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唐宗室新兴王李晋与太平公主合谋叛乱,事败被诛。李隆基执政后,追改李晋族人为厉姓,不准其恢复李氏。二、 郡望堂号【郡望】南阳郡:秦代置,相当于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范阳郡:三国魏文帝黄初七年(226年)将涿郡改为范阳郡,在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房山县一带。【堂号】"半树堂":宋朝厉元吉,号"半树",做乌程尉,后回家隐居。元朝访问宋朝旧臣,元吉跑到湖里、海里,去藏,到了白头才回家,坚决不做侵略者的官。三、 历史名人厉仲方:字约甫,原名仲祥,宋朝时东阳(现磐安)人,师事叶适,素留意于事功之学。他文武双全,在朝廷的武学考试中获得第一名。他任领卫官,出知安丰军,进召授左领卫中郎将,镇守建康,并在安丰种桑垦地,军实甚众。他又发明了一种战车,上面有射箭的机关,很适合实战,后来被部队使用,大败金兵。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清朝时钱塘人。康熙举人,乾隆初召试鸿博,不遇,遂潜心看书著书。所见宋人集最多,而又求之诗话说部山经地志,著有《宋诗纪事》、《南宋院画录》、《辽史拾遗》、《东城杂记》、《湖船录》等,皆博洽详瞻,诗幽新隽妙,自成一家。词亦冷峭独绝,有《樊榭山房文集》。补1:厉氏之先,系出姜姓。相传姜尚助武王克商,封于齐。传六世厉公即住,子孙遂以所谥之"厉"为氏。永康厉氏,郡望南阳。可分郭段厉氏和道坦厉氏2支。郭段厉氏 据《郭段厉氏宗谱》,始祖厉子安约在北宋淳化年间(990~994)从东阳绍塔厉迁此。郭段厉 属芝英镇。据《永康县地名志》载:"原名麻塘头,村民姓郭,后来郭姓他迁,厉姓迁入,改称郭断厉(取郭断厉接之意),后演为郭段厉"。据光绪《永康县志》载:"郭段厉宗祠,祀子安。"迄至1993年末全村有382人。道坦厉氏 据《坦川厉氏宗谱》,又说南宋宝年间兴行1003厉觉,字苍峰,由吴宁迁居五云代石访溪,至厉仁永,约在元延年间(1314~1320)从五云代石访溪迁此。道 坦 属舟山镇。始祖为厉仁永,约于元延年间从缙云迁此。1993年末全村人口798人。海曲厉氏,在今山东日照一带约有人口几十万, 海曲厉始祖厉胜、远祖应该是从北宋年间迁移到南方后有在明洪武年间迁移到山东的!堂号应该是《孝和堂》,族谱《海曲厉氏族谱》!南京六合也有一支厉氏家族!不只是出自那个堂口的!

一,源于西周,以谥号为姓。周宣王姬静执政时,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谥号为“厉”,史称齐厉公。齐厉公的直庶子孙以谥号为姓,遂成厉氏。这一支是姜太公之后。

二,以封国名为姓氏。周朝时,有个诸侯国厉国(在湖北省随县西北厉山),春秋时,改名为随国。原厉国君主的后代支子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厉姓的一支。

三,孙姓改为厉姓。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追改宗室孙秀(因为孙皓所恶而奔魏)姓厉。孙秀的后代中留在江东的一支成为厉姓。

四,李姓改为厉姓。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唐宗室新兴王李晋与太平公主合谋叛乱,事败被诛。李隆基执政后,追改李晋族人为厉姓,不准其恢复李氏。

从厉姓的分布来看,山东、浙江一带居多,辽宁、江苏也有,湖北的随州不知道有没有。我们衡阳的厉姓应该是属于散落在外的一支,像其他散落在全国各地、繁衍生息的厉姓氏族一样。 我的先祖是属于四种厉姓起源的哪一支?他是何年何代来到衡阳的?史料已经失传,无从考究,只是小时候听族内的老辈人传说过,先祖是躲灾避难来到衡阳这个地方的,我的先祖带领他的十个彪悍的儿子,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衡阳这个地方落地生根,繁衍了整个氏族,建立了厉家村。

从资料上看,衡阳厉姓应该与浙江舟山一带的厉姓不是同支,因为辈分排行对不上号。在浙江舟山一带的厉姓的辈分是按一首百字诗排行的。

得姓自齐始家声著景阳

鹜州分派远甬上衍流长

鸣鹤锺奇胜迁莺卜允臧

先猷诚可念后嗣益宜昌

农田时勤业儒林日漱芳

敦伦思秩叙报本奉承尝

勋名垂竹帛行谊表圭璋

保世须诒款延庥定发祥

云乃皆蔚起谱牒纪辉煌

这里面没有我们衡阳厉姓的“万选文章,硕彦英俊”,所以可以推断,我的先人应该不是出于这一支。

浙江舟山一带的厉姓的“百字行诗”的头四句,可解释为:“厉”家的姓字,起源于(鲁)齐之国(山东),厉家人的名声,在景阳地方上是很著名的。厉姓分派在鹜州(金华)以及“衍流长”于“甬上”(宁波),这一支应该是姜子牙的后人。

从地域来看,衡阳距湖北最近,衡阳厉姓有可能始于厉国,但我也没有找到史料记载。衡阳的厉姓也有可能是三国孙秀或是唐代新兴王李晋的后人,都有可能,这两支的厉姓氏族是叛逆的,是被欺压的,是受到歧视的,显然,他们的命运是艰难的。

我个人推断我们衡阳厉姓,应该是海曲厉氏的一支。据载,“海曲厉氏,在今天的山东日照,有二十多万人口,远祖从北宋年间迁到到南方以后,又在明洪武年间迁到山东的日照,海曲的厉祖厉胜”。我的先祖或许就是在海曲厉姓北迁的时候留下来的,或许在北迁的路上分离出来的。而且我推断“海曲厉氏”应该是唐新兴王李晋的被唐玄宗强迫改为厉姓的后人。由于受到歧视,四处颠簸流离,才有举族迁移的举措。由此推断,衡阳的厉姓,应该是海曲厉姓的一支,是李晋的后裔。

一、厉姓姓氏源流,一直以来,厉姓来源有四种说法 

1、以谥得氏:东汉应劭(公元约153-196年)《风俗通·姓氏篇》中言:“厉氏,齐厉公之后,汉有魏郡太守义阳侯厉温”。 

2、胙土得氏: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中言:“厉国在义阳随县北之厉乡,其后以国为氏。” 

3、孙姓所改: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皓以孙秀奔魏改姓”。 

4、李姓所改:唐宗室李晋获罪,子孙改姓。 

以上四种说法中,以谥得氏说法已被大多数厉氏宗谱所接受。本人举我国厉姓宗谱中编撰较早的东阳宗谱为例:该地第一次修谱于北宋哲宗绍圣三年,即公元1096年,当时距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和苏洵(公元1009年—1066年)分别创欧苏谱谍体系未远,此后至今近1000年,已连续修谱二十余届,每届均撰谱序列于谱前。历届谱序中除了介绍修谱缘由,历代名人外,对厉氏世系源流也作了许多描述。谱序中记载,东阳始迁祖厉文才曾说过:“吾齐厉公之后也”。而且在东阳宗谱中,上至周初姜尚,中经汉朝厉温,下至当代,世系排列均很详细,兹将姜尚至唐朝始迁祖厉文才世系排列如下: 

姜子牙——姜永昌——姜叔买——姜仕隆——姜度常——姜无忌(齐厉公)——厉诰——都墨子——用不乌——不夫——用夫——雷夫,义夫;自义夫——赞——然——芝——则——象祖——理用——熙——种——冯——济——楚——贵——奉——不寒——井——厉温——愍,倬兄弟,由倬——于定——禁——宛——文——望——申——毅——泽卿——诩-—中立——雷甫——庆——衍——世甫——惟贤——铸——霸——雍——稽——文才。 

至于胙土得氏法,指的是周初,武王在大封诸侯时,采纳大臣建议,封上古三皇五帝后裔为诸侯,其中有封炎帝神农氏后代于厉国,即现在湖北省随州市厉山镇。《史记·帝皇本纪》云:“炎帝,神农氏,姜姓,长于姜水,因以为姓。”郑玄云:“厉山,神农所起,亦曰烈山。”皇甫谧曰:“厉山,今随之厉乡是也。”厉国于鲁昭公元年(即公元前538年)为楚国所灭(详见左传),其后代遂以国名为姓。 

在东阳谱序中,也提到这种姓氏来源,但最后仍是采用以谥得氏说法,没有解释具体原因。我推测第二种说法与第一种说法相比,由于厉国历史记载甚少,没有名人,也没有准确的历史纪年,故此只能记到齐厉公名下。 

但是历史上有无义阳侯厉温,是很值得怀疑的。唐朝林宝《元和姓纂》云:“厉氏,齐厉公之后,汉有魏郡太守义阳侯厉温,见功臣表。”实际上据汉刘向《汉书·功臣表》所载,西汉一朝封义阳侯的人有很多,最为相似的是匈奴降汉大将乌厉温敦。而范晔《后汉书》中,没有功臣表篇目,也没有厉温其人。 

现在再来说说郡望,郡望是指世居在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并以此而别于其它的同姓族人的意思。所以从郡望判断姓氏来源也应是一种途径。厉氏郡望有二,即一为范阳,一为义阳。范阳郡望说,据明凌迪知《氏族博考》一书中说,“范阳者,未得所考”。义阳郡望说,则同厉氏的胙土得氏说法是很相近的。因为厉国所在地,“随之厉乡”,秦汉时属南阳郡,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从南阳郡分析出来置义阳郡,一直到隋朝为州县制度代替(详见拙文《义阳厉氏溯源》),才没有义阳郡建置。此外,另有南阳郡望一说,意义应同义阳郡望。 

但既然各地厉氏宗谱都认可源出齐厉公之说,那我们姑且认为,齐厉公姜无忌(公元前824-816年在位)的后代中有辗转迁徙至义阳郡,并在此繁衍,形成当地的世家大族,后代子孙遂以义阳作为郡望。 

本人先前撰文,曾说东阳和永康厉姓郡望为南阳。实际上,东阳宗谱第七届修谱谱序(公元1322年厉元本撰)解释义阳郡望由来时指出:“当汉光武时,井公之子讳温为义阳侯,奉诏平蛮,论者以为功不在伏波(指马援)下,郡以义阳名。”这里,我们撇开史实不说,就郡望讲,东阳厉氏属义阳是无疑了。 

至于厉氏的后两种来源,虽见诸史书,尚未见于各地宗谱,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二、厉姓姓氏分布: 

厉氏为稀姓,北宋钱塘无名氏所辑《百家姓》,厉姓排在第二百四十七位。唯其稀姓,反而较易统计厉姓在全国聚居分布状况,现录如下,未尽请见谅。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永康,磐安;宁波市慈溪,余姚,鄞县,象山;舟山市秀山;丽水市缙云,青田;温州市永嘉,乐清, 苍南;台州市临海,天台。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镇江市丹阳;淮安市涟水;徐州市区利国镇; 

河南省:南阳市;信阳市狮河,罗山;开封市通许; 

湖南省:衡阳市。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 

山东省:日照市、诸城市、胶南市、莒县、莒南县。 

河北省:三河市。 

天津:蓟县。 

总体上,仿照魏晋南北朝的世家大族划分,我们可以将全国厉姓分为三个体系:即中原体系,东南体系,山东体系; 

山东厉姓加上京津、东北各地厉姓由于大部分自山东日照厉姓繁衍播迁,虽然始祖目前仅追溯到明洪武年间,但由于人口众多,有几十万人口,俨然自成体系。 

江浙一带厉姓,大部分应自浙江省东阳市繁衍播迁。这在各地宗谱中应可看出。如舟山秀山厉姓宗谱,从其行辈排列,就一目了然;其余如慈溪厉姓唐末从东阳迁居;余姚厉姓北宋年间从东阳迁居,鄞县厉氏复从余姚迁居,均在东阳宗谱中有记载;《丹阳厉姓宗谱》记载厉姓南宋初迁自余姚,也说明江浙两省厉姓的一脉相承。 

至于中原厉姓,从目前分布来看,基本上没有超出原秦汉时代南阳郡范围(湖南省衡阳市列外),即现在的河南、湖北两省范围。由于现在没有更多的资料,但可推测,尽管历经几千年世事沧桑,中原厉姓仍然顽强延续着炎帝余脉。 

至于三个体系厉姓之间的关系,据东阳厉姓宗谱记载,西晋永嘉年间,厉雷甫公为避五王之乱,自河南新野迁至金华洞下,越五世,惟贤公迁至东阳岘山,遂居此地; 

至于山东体系的厉姓,由于海曲厉氏宗谱中记载明洪武年间迁至江苏东海,则源自东阳,或源自河南,两种可能性兼而有之,目前没有更多资料,容有心人将来详解。 

三、厉姓历代名人 

1、炎帝厉姓神农氏:《史记·帝皇本记》云:姜姓,长于姜水,因以为姓;礼曰:厉山氏之有天下也; 

2、姜尚:神农之后也,辅周灭商有功,封之于齐(今山东临淄),后人尊称为太公望。 

3、齐厉公:即姜无忌,姜尚六世孙。后世子孙以其谥号为氏,即厉氏 

4、厉温:汉魏郡太守,是厉氏中见之于典籍最早者。但历史上是否有此人,值得怀疑。 

5、厉文才: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进士。任道州刺史,以功擢升容州刺史兼岭南都督。上任不久,即拜表归辞东阳乡里,唐太宗李世民赋诗《赠容州都督刺史厉文才致仕诗》送行,东阳厉氏宗谱尊其为始迁之祖。 

6、厉玄:宗谱上作厉元。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进士,官至侍御史,厉文才五世孙,唐诗人,《全唐诗》录其诗7首。与诗人周贺、姚合、贾岛、顾非熊相善,常以诗酬和(详见全唐诗)。长子厉自南,次子厉图南,侄厉休皆进士。厉图南与诗人李频善,李频曾作诗《喜友人厉图南及第》《送厉图南往荆州觐伯》二首(见全唐诗)。厉休孙厉瑁,迁居慈溪,为慈溪厉氏始祖。 

7、厉汪:南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进士,为厉文才十九世孙,曾任永嘉县主簿,又升乐清县知县,官至西外宗正丞。孙厉文翁,宋光宗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封开国侯,为第四届东阳宗谱谱序作者。 

8、厉仲祥: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右科进士第一,为厉文才二十世孙,官至两淮安抚使,宋史有传。 

此外,还有五代后梁时画家厉归真,精地理之术者厉伯韶,厉周卿,清文学家厉鹗,清画家厉志等等。东阳宗谱中称厉氏“人才蔚起,仕籍蝉联,显宦愈盛”,有唐一代,东阳厉氏出进士5人;有宋一代,进士22人,确实值得厉氏子孙自豪了。

1:厉玄诗7首,分别为:《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相和歌辞》《从军行》《寄婺州温郎中(时刺睦州)《送顾非熊及第归茅山》《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元日观朝》 

2、姚合诗《和厉玄侍御题户部李相公庐山西林草堂》、《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马戴诗《宿裴氏溪居怀厉玄先辈》;贾岛诗《酬厉玄》;周贺诗《赠厉玄侍御》。

四、厉氏的字行辈份 字行辈份简称字辈,是指一代代人,按顺序取其中一字作辈并用以起名的标记。它单独使用时,仅是一个排列序号,如连在一起(或四字句、或五字句)便成为寓意深刻的诗句或箴言。其中之意,有对祖宗功业的缅怀,有对后世进取的希冀,也有追述本族的发展史。

浙江东阳厉氏字辈:文才-济-乾耀-必达-元-自南-应-仲伸-平-余庆-复道-伯诠-地人和顺,恭宽敏宪;昌兴祥全,福寿德善;集悠宁乾,元亨利贞;嘉钦士人,永贻经开;世守肇瑞,振家。

浙江舟山厉氏字辈:得姓自齐始,家声著景阳;婺州分派远,甬上衍流长;鸣鹤钟奇胜,迁莺卜允臧;先猷诚可念,后嗣益宜昌;农亩时勤业,儒林日漱芳;敦伦思秩叙,报本奉承尝;勋名垂竹帛,行谊表圭璋;保世须诒款,延庥定发祥;云乃皆蔚起,谱牒纪辉煌。

浙江永嘉、乐清厉氏字辈:连清景洪奇,嘉星如日月。

浙江温州厉氏字辈:明显达继。

江苏南京厉氏字辈:之智远大,本春天元,宝庆成家,福如东海。

江苏仪征厉氏字辈:景文士锦廷,兆朝昌洁官,青存鼎以德,延宗传家猷。

江苏淮阴厉氏字辈:立德开鸿业,怀诚启泰昌,忠贞延嗣续,笃敬兆嘉祥。

江苏彭城厉氏字辈:隆允为,仁(兴)建(思、炳、德)洪(福、志)业(恩)广(克),功茂玉恒璋。

山东日照厉氏字辈:保(宝)复建彦,承宗懋(茂)善,存公怀秀,嘉贞乃传。

副辈:端明宣进,希策启信,聿敷衍庆,续择膺慎。

山东莒县、莒南厉氏字辈:日鸿(月)启(永)吉(明)运(兆)昌(松)德(柏)成(长),凯生春乾宇,振坤志高尚,华中庆升平,阜民文盛祥。 

副辈:聿明方守宪,义照伦恩常,承继祯荣信,国富兴新章。

山东枣庄厉氏字辈:人建红恩广。

河南南阳厉氏字辈:永文成炳,志相三星,忠义观敬。

河南信阳厉氏字辈:金有富国心,明全启自成(泽洪万代全)。

河南罗山厉氏字辈:文运长,忠有德天玉,大学自祥光。

河南开封厉氏字辈:忠良田新文。

河南通许厉氏字辈:宗良廷新文,步学从祖席,历史清光大。

河北大厂厉氏字辈:永德国振廷连(文)有。

河北三河厉氏字辈:德文广秀永。

湖南浏阳厉氏字辈:崇朝安邦定。

湖南衡阳厉姓字辈:万选文章,硕彦俊秀。

湖北孝昌厉氏字辈:大学明德,圣泽天长。

湖北丹江口厉氏字辈:有大成明,开国应选。

贵州龙里厉氏字辈:敬以登忠正成桂。

四、郡望、堂号及宗祠对联

(一)郡望。郡望本指一个姓氏最初的繁衍之郡,并且是本姓世居某郡的名门望族,为本姓氏后世所仰望,后来则逐渐演变为一个姓氏的发源地。它记录了本姓氏的繁衍发展及播迁的过程,是本姓氏的籍贯所在。厉姓的郡望有三:

1、南阳郡望: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区。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区亦称南阳,分属韩楚。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废除,唐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为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河南邓县)为治所。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所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南阳郡存在共850年,其中随县厉山含在内的时间约600年。

2、义阳郡望:义阳郡即今河南省信阳市。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析南阳郡一部分置为义阳郡,公元237年并于南阳郡;公元265年西晋晋武帝又析南阳郡东部12县为义阳郡,直至南朝宋齐(约公元502年)。两置义阳郡共约250年,250年中湖北随县厉山皆属义阳郡。

南阳郡望和义阳郡望有显赫的炎帝子孙背景,是厉姓值得自豪的郡望。

3、范阳郡望: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魏文帝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范阳郡,其治所在蓟(今天津蓟县),其时辖地在今北京市昌平区、房山区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西晋时期改为范阳国,北魏时期复改回范阳郡。隋朝开皇初年废黜。唐朝时期的幽州范阳郡,本是幽州涿郡,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置,治所在蓟县,又名为方镇。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改幽州,并兼卢龙。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五、厉氏名人

(一)历史名人(以出生为序)

厉氏在我国历史上一直表现出色。除了汉代被封为义阳侯的厉温,像唐代诗人厉玄(贞观年间官拜道州刺史),治绩卓著的厉文才;后梁时的大画家归真;宋代被百姓称为“历佛子”的著名好官厉汪,以及清代学者厉鹗,可以说无一不是出类拔萃、荣及子孙的人物:

厉文才(606-683),浙江东阳人。唐武德九年(626年)进士,贞观元年为道州刺史,平盗靖疆,威爱并著,深得太宗皇帝嘉许。贞观二年被封为宏州刺史兼都督,统领岭南五管之政(邕、容、琼、桂即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及当时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后来,厉文才不慕高官厚禄,急流勇退,以年老念故里,雅爱林泉为由,再三叩拜诚请归里。唐太宗动情,同意辞归故里,并且还写了一首诗送给厉文才,题目为《赠宏州都督刺史厉文才致仕诗》:“袖手长才世路轻,爱闲那肯鬻荣名。桂冠便欲辞丹陛,策杖还归老古城。效职宁知三仕喜,传家惟有十分清。乐天旨趣谁人喻?好向林泉自濯缨”。诗意颇为遗憾和赞叹,正当加官进爵,帝恩隆宠之际却能急激流勇退,确非常人能及也。厉文才辞官回归故里后,在禹山北麓兴修水利,凿石挖土,自龙虎潭,沿荆溪江(南江)之东北,建造灌渠万余丈,修渠引水,灌田千顷,造福于民。后来人们为纪念厉文才的功德,称为都督堰。

厉玄,唐代诗人。大和二年(828年)登进士第,开成、会昌中,历监察御史、员外郎。出为万年令。大中六年,为睦州刺史。与著名诗人姚合、顾非熊、贾岛、马戴、无可诸人均有交往唱和。所作《从军行》尤为人所称诵,张为《诗人主客图》标举此诗,并将其列为“清奇雅正主”之升堂者。今存诗七首,分别为:《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相和歌辞》、《从军行》、《寄婺州温郎中(时刺睦州)》、《送顾非熊及第归茅山》、《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元日观朝》。

厉伯韶,〔唐〕宁都人,堪舆大师。宋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105《跋蔡公杂帖》云:“莆人重黄涅盘、厉伯韶两墓师如神,其所点穴,或在高峰,或在旷野,有凤凰展翅、玉带出匣之说。”明代叶盛《水东日记》卷14载:“东广人言其地有宋坟,无唐坟。相传嘉定中有厉布衣者,自江右来广,精地理之学,名倾一时。有经其葬,至今故老,犹能言其处。广州林某者,宋元富家,永乐初中衰,以术者言,祖穴向稍偏所致,因发地而得石,书云:‘布衣厉伯韶为林某葬此,千载谷食之地,后学浅识,不许轻改’”。

厉归真,锦溪(今浙江临安)人,五代后梁画家,自号迂疏子,道士。为道而无道装,常着布袍,徘徊于市巷,整日于酒肆狂饮,人皆莫测。后梁太祖朱晃(907-913年在位)问他:“卿有何道?”归真回答说:“衣单爱酒,以酒御寒,用画偿酒,此外无能。”梁祖然之。工八分书,擅画牛虎鸷禽、山水竹雀,绰有奇思。赵希鹄评其牛说:“远视如活,近视有未工处。”有人评其虎说:“毛色明润,其视眈眈,有威加百兽之意。”尝作棚于山中大木上,下观虎之真态,或自衣虎皮,跳踯于庭,以仿其势。所以他的画着意写真,笔简意尽,气韵萧爽。南昌信果观中有三官殿,夹纾塑像,乃唐明皇时所作,体制妙绝。常患雀鸽粪秽其上,归真乃画一鹞于壁间,自是雀鸽无复栖止。画迹有《出林虎图》、《渡水牛图》等。元代尤氏藏有《牛图》,题有“庚辰(920年)十月,锦溪迂疏子作”字样。

厉昭庆,〔宋〕建康丰城(今江西丰城)人,一作建宁(今福建建宁)人。初仕南唐,为翰林待诏。开宝末随李后主入宋,授图画院祗侯。工画佛像,尤长于观音。凡画古今人物,至于衣纹生疏亦能分别,前辈殆不及。每欲挥笔,必求虚静之室无尘埃处,覆其四面,止留尺余,始肯命意,其专谨如此。人有问者,以陆探微去梯之事答之。故其笔精色泽,久而如新。按登楼去梯乃故其笔精色泽,久而如新。按登楼去梯乃顾骏之,并非陆控微。

厉延福,〔宋〕画家,善画人物。徽宗所题人物画册内,有王端、周舫、厉延福、句龙爽、崔白等姓名。

厉寺正,〔宋〕诗人。诗作有《贺乔丞相》、《贺郑丞相》等。

厉元范,〔宋〕词人。

厉德斯,号直方,馀姚(今属浙江)人。宋高宗时,厉德斯的妹夫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依附者甚众,独在家乡当“里正”(类似村长或乡长)的厉德斯不以为然。咏百端威胁,他卒不屈。及秦桧死,他遣人致曹咏《树倒猢狲散赋》一篇。后因以“树倒猢狲散”比喻以势利相结合的人,为首者一倒台,依附的徒众即四散。

厉汪,字万顷,〔宋〕浙江东阳人,著名南宋大臣。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年)进士,初任永嘉县主簿,又升乐清县知县,百姓受其教化,生活安定,称他为“厉佛子”。后官至西外宗丞。

厉仲祥,又名仲方(1159-1212),字约甫,浙江东阳人,移居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举武状元。该科共取58名武进士,厉仲方以武学学生的身份参加武科考试,一举夺得第一名(状元),朝廷任命其为侍卫步军司计议官,武学谕,不久出知和州(安徽和县)。这期间厉仲方又数次参加文进士考试,每次都名落孙山。他曾以贺生辰副使的身份出使金国,回朝后,又出知安丰军,很快被召回任左领卫中郎将,防守建康(今南京)。有将才,任职安丰时,率领部队在练武之余,开垦荒田数千顷,种植桑麻数十万株,极大地补充了军需不足,又造战车九牛弩败金师。

厉文翁,字圣锡,号小山,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资政殿大学士,封东阳开国侯。练习经济,洞晓边事,御敌、赈济、平冤狱、兴水利,正身尽职,所在建功。

厉元吉,字无咎,号半村,余姚(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进士。官乌程尉。著有《半村集》十二卷,已佚。清光绪《余姚县志》卷二三有传。

厉亨,江苏海州(今灌云县)大(音:代)伊山人。元末至正年间,盐贩出身的张士诚,与其弟张士德率领两淮盐区灶丁起兵反元,起义很快席卷了沿海一带。其时,大伊山有个武艺超群的乡民厉亨,也投入了反元行列,成为张士诚部下一员骁将。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在苏州自称为吴王,厉亨当上了将军。至正二十七年秋,张士诚被朱元璋打败,抓到应天,不肯投降,被朱元璋令乱棍打死。而厉亨归顺了朱元璋,跟随徐达北伐,但未受到重用,仅是校尉一职。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登上皇帝宝座,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赏功臣,厉亨因原来官阶低,只封中山卫千户,后又晋升济宁卫佥事。至洪武十四年(1381年)调任凉州卫都指挥,担任了西凉的戍边将军,其时年已老矣。西凉少数民族经常发生叛乱,率兵平乱时,皆仗其侄厉达攻坚陷阵,讨平西凉。故朝廷只知镇守凉州的厉亨,却不知无名英雄小辈厉达。洪武十六年厉亨告老还乡,其长子厉桢承袭都指挥使。

厉达,厉亨之侄。厉达先是跟随伯父(或叔父)西凉戍边,由于骁勇善战,智勇双全,威震西夏,家喻户晓。厉亨告老还乡时,其长子厉桢承袭都指挥使,厉达竟无封诰,而回乡隐居。俟明成祖登基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西凉瓦刺又发生叛乱,朝廷派兵屡征难平。“若要西凉破,须得厉达过”的童谣引起朝廷注意,为此派人到海州,“延访得达,遂以为将”。厉达应诏后,遂挂帅征西,他因对西凉地理民情了如指掌,很快“收复三十余城”,平服西凉,巩固了边疆。明成祖大加旌奖,封以要职。鉴于厉达家乡地处盐池汇宝,为明王朝的重要经济来源,又是漕运交通要衢,故命厉达为淮安大河卫指挥,委以重任。厉达去世后,明成祖隆恩优渥,他四个儿子“俱袭指挥使”,并敕赐圣旨碑,碑刻“捍御疆敌,干国良臣”,旌表其功绩,“诰赠谕葬”

厉孝先,明永乐年间人,家贫。其父被诬陷,拴缚拘囚解京城,孝先以身代父顶罪。事情澄清后,其父病死,借贷归葬,并庐墓以终,真一代孝子。

厉汝进,字子修,河北滦州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授池州推官,征拜吏科给事中,后召为工部侍郎,三迁至户科部给事中。顶头上司户部尚书王杲下狱,他与同事一起上疏,参严世藩“窃弄父权,嗜贿张焰”。事情竟至严嵩不得不出面摆平,严先上疏自理,再求援于中官,用激将之法,激怒嘉靖帝。结果汝进被梃杖八十,谪典史,发配云南、广西。至此严家父子并未放过他,第二年假借考察之名,将其官职一撸到底。严党失败,汝进复官,还没到京城,便卒于途中。

厉汝行(1533-1596),字子敏,号奎冈,〔明〕山东日照人。由贡士累官直隶保定府通判,住扎宣化府龙门督响。1549年16岁时创修海曲厉氏胜祖一支族谱。

厉升,字文振,〔明〕无锡人。为人拘谨守分,洁身自好,以岁贡入国子监,授青田知县。公廉爱民,致仕归,民为其建生祠,永远祀奠。

厉承德,字剑石,〔明〕画家,善画人物,尤精鬼神。

厉杜讷(1628-1703),字近公,一字澹园;〔清〕静海(今天津静海) 人。康熙大帝嫌其“厉”字不吉,便将其改赐为“励”氏。励杜讷学问渊博,精于书法,并以书法步入仕途。授职福建福宁州同知,留南书房行走,食六品俸。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特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历任左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等。主管刑狱,不徇私情,朝野推为正人。逝后特旨给全葬,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康熙大帝驻跸静海,御书“文恪”二字赐其家。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追赠礼部尚书,后入祀乡贤祠,加赠太子太傅。励杜讷有子励廷仪、孙励宗万、曾孙励守谦,皆为进士,在朝为官。

厉芳,〔明〕崇祯岁贡,山东日照人。善诗,曾著《登幽尔崮山》一首:崒嵂插天空,何缘一径通?立身青嶂外,得句碧云中。隔树闻樵唱,依岩避雨蒙。皋桥今在眼,谁与问梁鸿?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清〕浙江杭州人,原籍慈溪。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举人。其诗多游览名山大川之作,以取法宋人为主,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宋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清淡娴雅,幽新隽妙,尤长于五言诗。代表作有《秋夜宿葛岭涵青精舍》、《灵隐寺月夜》、《游仙百咏》等。厉鹗又是浙派词的领袖,其词多咏物怀古,如《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等,句式练达,措词高雅。著作有《樊榭山房集》二十卷,《宋诗纪事》一百卷,《南宋院画录》八卷,《辽史拾遗》二卷等。

厉馥,字芗谷,〔清〕浙江诸暨人。任颐弟子,善画山水、花卉,笔颇超隽,惜落拓不事生计,竟穷饿而死。

厉宗万,又名励宗万,字衣园,〔清〕静海(今天津静海)人。雍正元年(1723年)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光禄寺卿等职。善画山水。

厉秀芳(1793-1867),字实夫,号惕斋,〔清〕江苏仪征人。道光举人,官武城令八年,乞归。著有《真州竹枝词》、《梦谈随笔》。

厉志(1804-1861)字骇谷,号白华山人,又号白华居士,晚年改名厉允怀,笔名景阳氏,〔清〕浙江省岱山县秀山乡北浦厉家村人。幼失父母,家境贫寒。从小苦读,步入青年工诗词,善书画。道光五年(1825年),应好友陈在谦之邀,两人结伴“作四方游”,"旷览天台、雁荡诸胜",有《白华山人诗钞》十八卷行世。中年患目疾,而书画益精,曾为西湖昭庆寺指画巨松。一生广交不仕名流,终日以游山玩水、写诗习书作画为乐。只求艺精,不谋囊饱,是位清雅俊杰、高风亮节的正直文人。

厉珍,字西林,〔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工诗,专长画马,学赵孟頫,更能神似。

厉小庵,〔清〕江苏扬州人。善刻印。

厉体兰,字勤泉,〔清〕咸、同(1851-1874)间浙江瑞安南岸人。善书,学苏辙。

厉恩官,〔清〕江苏仪征人,道光庚子(1840年)进士,曾任兖沂道道员。

厉小山,生卒年不详,善诗,留有诗作《庭竹》一首:渭川未暇栽千亩,庭槛聊须种数根。最爱深秋群木脱,独欺风雨战黄昏。

厉用九(1846-1907),男,山东五莲坊子村人。世业农,幼习武,尤工长拳。他刚直豁达,善于结交,行侠仗义。甲午战争后,德国传教士在日照设立教堂,教徒依仗洋人势力,霸夺田产房屋,抢占良家妻女,人民深受其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1月9日,厉用九率领民众2000余人,包围了后街头教堂,抓住德国传教士薛田资游街示众,然后押上驼耳山。日照知县沈介福惊恐万状,前往解救。厉用九据理力争,迫使知县惩办了6名不法教徒,释放了被关押的民众后,才将薛田资放回。软弱的清政府一边指示山东官吏“严加弹压”反教民众,一边付恤银2.5万两抚慰德人。但德国人得寸进尺,派兵打进日照城,血腥报复。光绪二十八年冬,德国在鲁南的教会头目安治泰与山东巡抚周馥想通过教徒与厉用九谈判,使其放弃抗争,厉用九置之不理。沈介福又亲往交涉,厉用九组织300多民众持械将其包围,沈仓皇逃回。翌年5月6日,沂州知府胡建枢派兵在街头集上秘密绑架厉用九,赶集的民众闻讯群起追赶,杀死官兵3人,活捉6人,救回厉用九。厉用九遂率2000多民众在驼耳山上扎寨树旗,修筑工事,屯积粮草,制备兵器,准备抗击官兵。周馥闻此大为震惊,命胡建枢率3000兵勇前往镇压。6月2日,官兵攻山,厉用九率义军奋起迎敌,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和石块杀伤官兵多人。激战一昼夜,义军终因寡不敌众,兵败。厉用九突围后,流亡到烟台、东北等地。家中虽遭犁庭之祸,民族英雄胜迹实可传也。

厉良玉(1865-1940),字韫山,或作蕴珊,别署樊榭后人,〔清〕杭州人。诸生,乡试三芦不售。性耿直和易,曾游温、处两州知府文幕,因其地产青田佳石,遂从事篆刻,追摹秦、汉,兼擅南北两派。章法匀正,刀法峭拔,尤喜刻楷书长跋。所作百寿图著名于时。

(二)现代名人(限党政正厅以上、军队少将以上、科技教育界教授以上,以出生为序)

厉汝燕(1888-1944),男,字翼之,浙江定海人。中国近代航空活动家和飞行家。1909年毕业于伦敦纳生布敦工业学校,立志从事航空事业,曾多次吁请清朝政府重视航空。1910年经清军咨府批准入英国布里斯托尔飞行学校学习,毕业后经英国皇家航空俱乐部考试合格,取得飞行员执照。1911年受革命军政府委托,在奥地利选购两架“鸽式”单翼机回国,被委任为沪军都督府航空队队长,1912年4月在上海江湾跑马场作飞行表演并散发传单,受到热烈欢迎。1913年3月将飞机转交北京南苑陆军第三师管理。这个师附设随营飞行训练班,厉汝燕任飞行主任兼修理厂厂长。同年9月北京南苑航校成立,任主任教官。1914年3月10日至11日,与另外两名飞行员完成北京至保定之间的航线飞行,这是中国国内的第一次长途飞行。同年曾制成水上飞机一架,与航校修理厂厂长潘世忠同为中国早期的飞机设计师。他的主要著作有《航空学大意》和《世界航空之进化》等。

厉树雄(1891-1987),男,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定海。解放前经营房地产、信托、保险、煤电、纺织、绒线等行业,以创制“小囡牌”绒线闻名。民国35年,将自己占地50亩的虹桥花园辟为虹桥俱乐部,内植龙柏高大茂盛,解放后在原址建立的龙柏饭店以此命名。曾任中国通商银行常务董事达20年之久,1931年集资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毛纺厂之一——上海毛纺厂,1948年底去香港发展事业,不久成立了信昌机器公司,1987年2月在香港病逝。先生热心公益事业,成立了厉树雄基金会,长期从事捐赠活动。其夫人厉楼菊芳女士继承先生的遗愿,于1994年在中山医院创办了“厉树雄教育卫生奖”。

厉彦芝(1896-1972),男,出生于北京,满族。京剧琴师、教育家。少年时代曾拜罗福山为师学习老旦,兼习京胡,14岁登台演出,数年后倒仓,拜董风年为师,学习京胡。19岁赴南方,为幼年的李万春吊嗓,并为金少山操琴,后一直在南方演出。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更新舞台参与演出连台本戏《西游记》,1936年在上海成立厉家童伶班,抗战爆发,带领厉家班成员转移西南,抗战胜

利后率团为国共和谈演出。解放后率团改为重庆京剧团,积极培养京剧人才。1972年因脑溢血病逝,享年76岁。

厉德馨,男,江苏淮阴人。曾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省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副主席等职。

厉则治(1927-1993),男,浙江东阳人。厦门大学数学系教授。

厉志成,男,1929年出生,浙江永嘉人。曾任江西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合会会长等职。

厉以宁,男,1930年出生,江苏仪征人。曾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评议组成员、中日关系学史学会会长等职。

厉鼎毅,男,1931年生于南京,江苏仪征人。美籍华人,中国工程院首批六名外籍院士之一,美国著名光纤通信专家。被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院校聘为名誉教授。

厉声和,男,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厉日耐,曾用名厉冬寒,男,1935年出生,山东莒南人。曾任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临朐县化工建材局干部。是中共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厉建中,男,1937年出生,山东日照人。曾任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指挥,航天研究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火箭股份”上市公司董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厉有为,男,1938年出生,辽宁新民人。曾任深圳市委书记、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华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等职。

厉宝德,男,1938年出生,山省莒南人。现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北京大学文化中心高级研究员,老年大学书法教师,一级书法师。

厉鼎凯,男,江苏仪征人。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研究员,世界著名的酒精滥用与酒精危害问题专家,美国国家酒精滥用与酒精中毒研究所所长。

厉璠,男,上海市经济学会名誉理事。

厉以贤,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曾任全国社区教育委员会主席。

厉新玉,男,1940年出生,浙江东阳人。世界书画家协会会员,上海民族画院一级书画师,中原书画研究院客座教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博物馆艺术沙龙理事,国际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硬笔研究会理事。

厉为民,男,1941年出生,浙江象山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厉无畏,男,1942年出生,浙江东阳人。曾任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市委主委、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厉恩海,男,1948年出生,江苏南京人。部队转业后,历任北京西王府大酒店董事长兼总经理、美中国际集团副总裁等职。曾4次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期间,江泽民主席陪同观看了他的特技表演并品尝吉尼斯面。

厉声,男,1949年生于北京。曾任新疆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厉国民,男,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行长。

厉明安,男,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

厉新光,男,1950年出生,江苏东海人。我军战略伪装学专家、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院长等职,少将军衔。

厉正强,男,1951年出生。曾任吉林省交通厅计划统计处处长、副厅长、厅长。

厉华,男,1953年出生,北京市人,满族。重庆红岩纪念馆馆长、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共十七大党代表。

厉月姿,女,浙江永康人,浙江省妇联主席。

厉志海,男,1954年出生,浙江东阳人。曾任衢州市委书记等职。中共十七大党代表。

厉明琴,女,1955年出生,山东五莲人。曾任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副院长,国家体委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等职,副教授。

厉有名,男,1956年出生,浙江东阳人。曾任浙江省医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消化科主任等职。

厉震林,男,1965年出生,浙江东阳人。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个人专著有《戏剧人格:一种文化人类学的学术写作》、《中国电影和电视的修辞学分析》、《厉震林剧作选》,电影文学剧本《落日》、《芝麻开门》、《童年方舟》等,长期担任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上海黄河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拍摄电视剧代表作有五十集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等。

厉宁,男,1967年出生,江苏淮安人。曾任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助理等职,是暨南大学兼职教授、广东金融学院客座教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专题评审专家。

(三)名人家庭

人才比较集中的家庭有:

厉文才,于唐武德九年(626年)登进士第,是金华市第一个文武进士,他的学、才、能皆出类拨萃,以“靖寇安民”有功,深得唐太宗嘉许。文才子厉济侍御史,孙厉乾耀初任主薄,后至翰林大学士。乾耀子厉必达登唐代宗大历间进士,孙厉元太和二年(828年)进士,厉元长子厉自南登光启乙巳进士,次子厉图南登大中年间进士,仕西川副节度史、天章阁御史。必达次子厉黄仕校修郎,其子

厉休,后唐同光元年(923)进士及第第二,官至桂州都督,与祖文才公并称“厉氏两都督”。厉氏子孙在宋朝声誉更为显赫,厉仲祥,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中状元,右科第一,官至两淮安抚史,左领卫中郎将,他的刚毅好学,深得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永康人陈亮(癸丑科状元)看重,便把小女许配给他,婿翁均为状元历史上极为少见。厉仲祥、厉仲枢、厉仲诠三兄弟皆登进士,

厉仲枢,文武双全,列嘉定元年(1208年)文武进士第五名,其子厉伫、厉琮于淳佑十年(1250年)同登进士榜,此即“父子进士”,“兄凝进士”坊之由来,两代五人登进士,<<东阳隆庆志>>载:“兄弟同科,惟厉氏矣”。有厉蠲进士,子厉汪进士,孙厉模进士,曾孙厉文翁连续四代的“祖孙进士”,厉汪封西外宗正臣赠太师,厉文翁登宝佑元年(1253年)进士,仕正议大夫,迁资政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封东阳郡开国侯,食邑千户,在洋溪开厉府(现在后里村附近),居官40年,宋史<<名臣传>>有载。

厉氏四杰,就是曾在康乾盛世期间,先后供职于翰林院的静海县北五里村的励杜讷、励廷仪、励宗万、励守谦祖孙四人。励氏四代皆通书画,书以励杜讷为精,画以励宗万为佳。励杜讷,本姓厉名讷,祖籍浙江绍兴。15岁时父母俱殁,在京以卖字为生,被时任京官的静海人杜依中收养,过继给其弟为子,遂依杜姓,名杜讷,入静海籍。康熙年间曾历任翰林院编修、通政司右参议、左副督御史、刑部右侍郎等,康熙帝对他的学问、品行、做事深加赏识,还特赐一“力”字附于“厉”右而成励姓,名励杜讷,是为励姓之始,并在整个清朝时期凡写自家姓氏时都把右边的“力”字用朱砂写成红色,以示御赐。他为康熙讲学30年,“深受上知”,并协助康熙完成《御批通鉴纲目》59卷、《御选古文渊鉴》64卷,自撰诗文集《乔松堂集》3卷。励廷仪,励杜讷独子,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等。他入值南书房,为康熙、雍正讲学20余年,在其他方面建树也很多,如奏请加强盘查各地仓储,到年终册报;奏请考察学校优劣、禁贩私盐、禁赌博等,“皆关民生大计,进奏悉见施行。”励宗万,励廷仪长子,曾任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光禄寺卿等职。先后为雍正、乾隆讲学30余年,参加编辑《子史精华》160卷,《秘殿珠林》24卷,对研究古代书画、目录学和宗教文化很有价值,还参加了殿版《汉书》的考证工作。励守谦,励宗万长子,乾隆十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司经局洗马。参加编辑《四库全书》,是39名《永乐大典》纂修分校官之一。励氏四代先后为康熙、雍正、乾隆讲学80多年,“

扬历清要,在官皆有名绩,海内荣之。”还为编辑《四库全书》进献藏书174种,不乏珍本、善本,甚至还有海内孤本。所献书籍被录入《四库全书》的有30种,共采用80多种。

厉绥之,1885年生,祖籍杭州。赴日本就读金泽医科学校,游学八年。1909年回国考取了“医科举人”,1910年参加了末代清帝的“保和殿复试”,获得了“殿试一等”,当即授予医学部主事的头衔。1911年,担任浙江陆军医院院长。长子厉声钧,之江大学毕业,工程师。次子厉声清,日本东京高等齿科学校毕业,著名牙科专家。三子厉声元,毕业于法国巴士德研究院。大姐北平大学医学院毕业之后,再赴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攻读儿科,回国后任杭州儿童医院院长。两个妹妹东吴大学毕业,都是教授、专家。

厉家五虎,厉彦芝于1936年在上海开办厉家童伶班,长子厉慧斌工铜锤、架子花脸;次子厉慧良工武生、文武老生;长女厉慧敏,擅青衣、花旦、刀马旦和小生;小女厉慧兰,擅演文武老生、老旦和青衣;三子厉慧森演文武丑,被合称“厉家五虎”,在长江一带演出,颇有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厉家班离沪在云、贵、川三省演出,改厉家班为斌良国剧社。一九四五年十月八日,为毛泽东等中共代表团成员演出《十三妹》一剧。

厉氏三兄弟,大哥厉以宁,二弟厉以京,1932年出生,历任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工程系教授、系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首任院长、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学院管理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广东文化交流专修学院学术总监等职。三弟厉以平,1945年出生,研究员。一直在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工作,主要学术专长是经济思想史,现从事经济思想史比较研究。

厉宽,浙江东阳人,四川大学工学院教授。长子厉良辅郑州工学院院长、教授,次子厉良佐高级工程师,长女厉聪琯重庆科技情报所副编审,次女厉光琯四川华西医科大学主任医师,三女厉宝琯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小女厉秀琯上海空军政治学院副教授。

附件一:中国100大姓排列

01李02王03张04刘05陈06杨07赵08黄09周10吴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31程32柴33袁34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56钟57汪58田59任60姜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66廖67邹68熊69金70陆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86万87段88曹89钱90汤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乔97贺98赖99龚100文

附件二:姜姓的起源及演变

姜姓起源岐水,祖宗神农氏。《说文》记载:“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元和姓纂》记载:“炎帝生于姜水,因氏焉,生太公,封齐,为田和所灭,子孙分散,后为姜氏。汉出以豪族徙关中,遂居天水”。《广韵》记载:“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其后为齐、甫、申、吕、纪、许、向、芮。”姜水,根据《水经?渭水注》的解释,是“岐水东经姜氏城,南为姜水”,也就是岐水的一部分称为姜水。至于岐水,则在今山西省岐山县西面。相传几千年前的炎帝出生在这里,姓姜的祖先也发源在这里。望祖居天水都(今甘肃通渭县西南),周代初年有姜太公(吕尚),名望,字子牙。早年他家里很穷,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西)宰牛卖肉,虽

有才华,然怀才不遇。后听说文王求贤,遂到渭水支流钓鱼,果为文王赏识。文王被囚,他与散宜生求美女进献商王纣,赎回文王,参与伐商大计,后来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姜氏家族在民族的融合、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也随之产生了改变姓氏、创造姓氏、恩赐姓氏、攀附姓氏、姓氏消亡等现象。目前,初步确认姜太公后裔的姓氏有243个姓,其中单姓142个、复姓101个。姜、吕、丘

、丁、许、谢、纪、崔、高、章、贺、柯、卢、薄、赖、连、饶、厉、聂、王、解、陆、岳、谷、谭、覃、焦、芮、柴、浦、申、向、宇、卞、佘、艾、安、彦、晏、年、齐、文、骆、国、盖、蒲、尚、楂、易、栾、庆、甫、闾、储、左、右、北、癸、壬、旦、门、井、牙、角、蛇、掌、亘、麻、竹、棠、析、桓、檀、茶、莱、苑、画、弦、旗、禚、指、琅、郦、省、汲、溪、景、剧、阚、青、钭、铎、姁、组、郸、邮、隰、裔、我、氏、是、其、及、并、即、盍、望、朋、士、营、坴、戎、充、捷、强、礼、孝、懿、威、奕、富、明、绍、灵、畅、平、襄、逄、共、励、封、略、献、旅、醮、率、袭、射、移、聊、克、晰、太公、翰公、

闾公、旗公、牛公、牵公、丙公、邴公、公牛、公旗、公牵、公纪、公晰、公翰、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东宫、南史、西乞、左子、右子、子襄、子雅、子尾、子旗、子泉、子乾、子工、子公、子夏、子韩、子剡、丁若、于陵、于卢、淳于、梁丘、闾丘、左丘、余丘、虞丘、佘丘、蛇丘、咸丘、廪丘、组丘、籍丘、淄丘、吕相、闾葵、若闾、齐季、臼季、臼乙、申屠、申章、申叔、申解、蒲卢、卢蒲、卢薄、卢门、雍门、车门、仲长、仲孙、大陆、大野、大卞、将具、将其、将钜、志张、志章、章仇、宇文、尹文、姜林、高棠、许灵、贺止、士强、乐利、容城、百里、三苗、苴人、庆父、诸儿、福子、唐孙、锡戎、浩羊、灌檀、焉瓦、药罗、毋知、无知、无幸

免责声明:本刊重在分享,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或其他公众媒体。支持原创,对原创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知,以便调整。

如果您希望每天接收我们的资讯,请长按本文标题下方账号广觉堂关注我们。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