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微信群

水下测试了十几款窝料,关于春季打窝,给你真实的答案

钓鱼微信群钓友圈2023-07-30 05:39:46A+A-

鱼谚有云:钓鱼不打窝,钓得也不多!现阶段是春季,温度变化较大,鱼类开口不稳定,那么基于以上因素,该如何选择窝料以及作窝方式呢?

笔者近期测试了十余款不同的窝料,包括多种味型的酒米、养殖饲料、商品颗粒等,通过水下拍摄得出了以下结论,仅供参考!

一、酒米类

从测试结果来看,酒米仍然是非常实用的窝料,只是在打窝时需要根据温度变化来选择相应的味型。

众所周知,春季分为:初春、仲春、暮春三个阶段,如果按温度由低到高来排列,对应的酒米味型可分为:红虫酒米>维他米>麝香米,通用味型为维他米。注意,这里并非指哪种味型的酒米不好,而是以鱼类从进窝直到开口的时间计算得出的结论。

通过水下观察我们了解到,所有在测的酒米都有鲫鱼进窝的现象,但是鲫鱼进窝后一般会在窝边游走而不是直接开口,整个开口的过程取决于摄食环境的安全性以及酒米的味型。

通俗地讲,不管是何种酒米,酒的气味均可以将鱼引诱进窝,但是否促使鱼类开口还需要看酒米的味型。

一个实验:笔者曾经在温度较低的日子用自制的麝香酒米打窝,进窝的鲫鱼游到窝点后曾多次出现扭头逃窜的现象,但经过几个小时后再去观察则发现酒米已被扫荡一空。

据分析,笔者在自配的酒米中,麝香粉添加的比例较大或许是导致窝料味道过冲的原因,又因酒米经长时间浸泡后味道转淡才会被抢食一空。

那么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使用酒米打窝,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再下竿垂钓,这也正是老钓手们所掌握的;二是使用酒米作隔夜窝,最好添加一些大颗粒的窝料,比如麦粒、玉米等才不会形成隔夜空窝。

酒米水下状态

养殖类饲料

在测试了不同酒米窝料之后,笔者分别测试了小鸡饲料、成鱼饲料、鸭饲料三种养殖类饲料。以上三种饲料成分差别不大,多是由玉米、豆粕、鱼粉、骨粉等制成,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维生素。

味型上三者均属于本味酵香并带有淡淡的腥味,状态上小鸡饲料更为细腻入水后溶化的速度最快,其余次之。

养殖类饲料最常被钓鱼人用于黑坑或鱼塘作钓,在现如今的野钓中却被很多钓鱼人所忽视。

事实上,以上三者在饵料发展史上曾担当过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窝料还是基础饵都有不错的效果且价格低廉,只是近些年商品饵的大力发展才逐渐淡出了舞台。

通过水下观察我们发现,用养殖类饲料打窝发窝速度较快,尤其是鲫鱼,进窝后游走徘徊的时间较短很快会进入摄食状态,这一点与酒米打窝呈现的状态完全相反。

据分析,养殖类饲料味型偏自然是快速发窝的因素之一,二是养殖饲料溶化后比重较轻,适口性良好,在水底会形成较浅的雾化带,有很好的留鱼性。

需要注意的,以上状态也很容易诱使小杂鱼留窝,在杂鱼较多的水域可作为辅饵搭配酒米或发酵玉米、麦粒少量使用。

养殖饲料水下状态

商品颗粒

非常抱歉,由于时间关系笔者仅做了二款颗粒窝料的测试,同时由于近期温度上升,所以并没有低温下的记录,这里仅简单介绍下测试结果。

笔者测试的颗粒窝料一款是红虫颗粒、另一款则是某品牌的新款双色颗粒。在温度高于18°的晴天天气下,两款颗粒窝料的诱鱼表现都有不错的效果,只是相对于老款红虫颗粒,新款在状态上更有突破。

据观察,新款颗粒为红黄双色,黄色具有非常快的溶散性,红色则溶散缓慢具有一定的留鱼效果,事实亦是如此。

通过水下观察,个人认为颗粒类商品窝料并不适合钓小型鱼,其主要原因是大颗粒的状态更适合做大窝。众所周知,个体较大的鱼类多数会从窝边进食,大片的窝点会使小型鱼难以聚集。

相反,如果用打窝器集中打窝其窝量则会有所增加,同时该类型窝料味道普遍较为浓郁,对于后期的用饵也相对复杂。

那么,如果您手上正好有商品颗粒窝料的话,在垂钓小型鱼时个人有二点建议,一是打窝时尽量将颗粒掰成小段少量使用;二是在后期用饵时,宜使用活体的虫饵,如果使用商品饵最好选择与窝料有所区分的味型。

写到最后

以上是笔者近期通过水下测试得出的结论,如果有不当之处欢迎钓友们给予指正。感兴趣的钓友也可以观看本人制作的水下探索合集,那里有真实的水下实拍,感谢阅读。

-End-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