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视频 > 台钓视频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台钓视频钓友圈2023-08-15 09:28:50A+A-

2020-03-15

——乡贤张狮岩一生造桥的故事

张狮岩(1853~1921)谱名咸垚,字兴余,号狮岩,清末例贡生。杭坪镇茶山村石狮头自然村人。生于清咸丰三年五月十九日。其父张凤翔,有田地600余亩和山林多处,可谓家境殷实,富甲一方。

张狮岩小少时,父亲耗费巨资在村里建造了廿四间头房屋一幢(现为村文化礼堂)。住进去不久,太平军(浦江民间俗呼“长毛”)攻入浦江。太平军军纪涣散,烧杀抢掠,无所不为,老百姓闻“长毛”而色变。张凤翔家中尚存不少银元,担心落入“长毛”之手,便于深夜偷偷挑出去埋藏。“长毛”打听到张家富有,登门勒索,一开口就要5000块银元。张凤翔不允,“长毛”遂将其掳走,从此杳无音讯。当时张狮岩年仅9岁,目睹父亲身遭劫难,悲痛不已,可小小年纪毫无办法。经此劫难,慢慢长大的张狮岩乃萌生“置家业,财多则无益,不如散尽钱财,积德行善”之念,思考着如何有一番作为。

山区多溪流,溪流上大多搭就简易木桥或筑就磴步,遇雨季洪水涨漫,磴步被淹、木桥被冲,百姓出行甚为不便,失足落水者时有耳闻。“逢山开道,遇水造桥”,张狮岩感于民间疾苦,乃决心精研造桥技艺,以造桥为业,将家中资财用于修桥铺路,为浦江乃至邻县的桥梁建设、造福百姓倾注了毕生精力,成为颇负盛名的浦江民间桥梁专家。

清光绪三年(1877),24岁的张狮岩率先在自己村口的茶山溪上自捐资金建造了一座“德政桥”。消息传出,毗邻的建德县洪岭乡长石垅村求他为村里建桥。张狮岩经过实地考察,又自捐资金、精心设计,于溪上建造石桥一座;并在桥上、下游两侧用大石块垒砌了一条长达百米的石垅,以保护石桥免遭水毁,“长石垅村”的村名即由此而来,一时名声大噪。

清光绪十五年(1899),张狮岩与当地村民吴朝林合作,在杭坪笑流坞口村南建造了登云桥。石桥横跨壶源江两岸,长64.4米,宽3.4米,高4.5米,四墩五孔,两端各有方台,桥顶方台呈“八”字形,桥两侧均嵌有石刻字碑,分别为:金作柱、玉为栏、枕清流、依古岸、跨蝃蝀、亘螭龙。此桥设计巧妙,以简驭繁,乃狮岩独具匠心之作,也是为家乡杭坪建造的最大的一座石拱桥。

其后,张狮岩历时三载不归家,应邀到金华双溪建造浮桥一座。浮桥由数十艘木船组合而成,彼此横向相依,上边铺搭木板,首尾两端则以粗大的铁索连接,以固定船只,防止被水冲走。该桥随江水盈枯而升降,设计奇特,令人惊叹。这就是金华早时著名的“上浮桥”。

清光绪三十年(1904),清廷因慈禧太后七十寿辰,颁旨奖励各地修理捐造桥梁道路。浦江县令邀乡绅士子商议在浦阳江上造桥,东乡马鞍山(今郑宅镇安山村)张若骝(晚清广西道监察御史张景青嫡孙,附贡生)和西门外张狮岩都应邀参与商议建桥之事。后因选址、建桥方案等问题,与城区的人士意见不一。遂与从祖张荐青商量,决定在县衙建造浦阳桥的下游再筹建新桥,造福两岸百姓。

由张荐青、张若骝、张狮岩等组成董事会(据《中江第一桥志》载,董事会人员多达96人),负责建桥选址、资金筹集、材料准备等事宜;由张狮岩负责桥梁设计,并主持造桥工程。

张狮岩根据以往造桥经验,认为在县城下游的浦阳江上造大桥、且与县衙决定的造浦阳桥有互相竞技之意,非同小可,要求董事会要制定捐款和开支章程、备料和出工记录等,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董事会都一一分工设立,责任到人。

张狮岩担当设计重任后,几经勘察并经董事会商议,确定在离浦阳桥东十来里的湖山和泖山(茂山)之间跨浦阳江建造一座大石桥。据《光绪浦江县志稿》载:湖山在“县东十里,与茂(泖)山对立,江水中流,亦称湖山峡,说者谓县治水口,此其第一关”。此处地理位置优越,为造桥的天然“把口”。张狮岩拿出家中所有积蓄,家事安排妥当,便雇了一帮工匠,择吉日开挖基脚。

过了月余,眼看基脚开挖即将成型,岂知端午节来临,一场暴雨把快要完工的基脚冲平。狮岩见状,心疼不已,但又无可奈何,只得重新开挖。至年关,桥基脚落成。

建桥的同时,董事会的筹款也紧锣密鼓的进行。在黄宅、岩头陈、大许、潘宅等地,每逢集市日,都有人设账桌为湖山桥募捐,百姓纷纷解囊,从而汇聚了一大笔善款。一位在异地为官、回乡省亲的黄宅人知道此事后,跟家长太公谈起湖山造桥一事,表示当鼎力相助。隔日,家长太公备筵,邀东南乡一带颇具名望的人士列席。席间,家长太公说到湖山造桥话题,言道:一个西门外的山里人,为我东南乡百姓设计造桥,老朽倡议,响应董事会的造桥义举,我等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助狮岩先生把桥尽速建竣,为我东南乡造福增辉!

三载寒暑,数度艰辛,从选址、勘察、筹措资金乃至现场施工,狮岩事必躬亲,几过家门而不入,一心扑在造桥事业上。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湖山桥告竣,其势恢宏,其貌壮美,既偿狮岩夙愿,更方便了两岸往来,以及浦江和义乌、兰溪、建德、桐庐等周边县市的交通,过往百姓及商贾无不拍手称赞。

张狮岩一生共造桥15座,包括巧溪村兴隆桥、芦溪桥等,而耗资最巨、花费心血最多、经受磨难最大者莫过于湖山桥。

湖山桥,横跨浦阳江两岸,桥长131.6米,宽4.1米,高9米,10孔11墩,计耗资35000多银元,被后人称为“中江第一桥”(出自清同治甲戌科状元陆润庠手笔),是潘宅一带民众通往岩头陈、浦阳镇的要道。后人有“湖山八景”(龙峰塔影、鲤鱼仙踪、花屿书声、月栏箫韵、双潭钓雪、层阁观涛、古寺参禅、新亭修褉)石刻留世。

因捐助者甚多,尚余部分善款,经过董事会商议,决定在桥南头兴建湖山学堂,包括浣江楼、得月楼、留芳阁等一批建筑物,为当地学子读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中江第一桥,长度仅次于金华的通济桥、缙云的贤母桥,是浙江省第三大石拱桥,在我国桥梁史上有一定地位,被《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收录。1984年,被列为浦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江第一桥,历经百年沧桑,如今依然横跨于湖、茂二山之间,为后辈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古迹景观,更留下了张狮岩为民造桥的义举和工匠精神。《中江第一桥志》对建桥章程、捐资及开支、工料备用等情况都作了详尽记载,是研究石拱桥的一份极其宝贵的资料。

张若骝在《中江第一桥志》中说道:“夫自古豪杰之士,有志建明者,非必恭居廊庙,勋炳旂常,然后足名当世而垂后世。凡随其所遇,苟可济人利物,裨助平成,极其力而为之,克收效焉者皆事功也。”这正是对狮岩生平最好的概括。

张若骝作为中江第一桥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于宣统元年(1009)当选为浙江省咨议局议员;1912年至1917年任浙江省议会议员。晚年罢政乡居,以诗会友,1928年,在湖山学堂结“湖山吟社”,开展诗歌唱和活动。有《学海楼前后诗抄》二十卷,《佳社诗存》四卷留世。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