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汇聚出三合,这些三合故事你知道多少?
三合镇位于台山市西北部,因三合墟位于南面那金河、西面西华河和北面黎洞河三河的交汇点,取其“三河汇合”之意,故名“三合”。
三合这个地名,最早见于明代《方与纪要》记述:“嘉靖三十年讨饭瑶………贼平,乃设更鼓、那西、三合水、金鸡头诸营。”在《新宁县志》也记“嘉靖三十五年,平石鼓盗,复置三合、那西等六营,以防余寇。”
早在清朝雍正12年(1734年)就有人在三合这个地方建铺立店。
清朝光元年以前(1821年前)三合墟有新墟、旧墟之分。据清道光年修的县志记载:“孔公岭东为半山,其下为三合旧圩”“龟山西为交颈岭,又西为境山,其下为三合新圩。”新、旧圩之间有中间桥相通。
到了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三合正式建立墟。明清时期属德行都。民国改为第七区。1958年改三合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撤区建镇。
温泉墟
温泉墟地热资源丰富,是闻名遐迩的温泉胜地,早在明朝已有先民发现温泉水,用热汤沐浴。《新宁县志》记载:玉怀汤湖,温泉出此。热水湖长十丈,阔两三丈,四时热气腾空。
温泉水含有硫和硝等矿物质,对治疗皮肤、肠胃、风湿和神经衰弱等病有较好的功效,乡民除用以沐浴治病之外,还作开水饮用,以助肠胃消化。
1931年,见识多广的旅外华侨集资建成温泉浴室,掀开了台山温泉建设的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同乐温泉浴室被台山县政府接管。基于三合温泉的水质好,含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很好的医疗价值。1957年广东省第三工人疗养院在温泉墟建院,形成疗养区服务群众。
1958年,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视察台山时,还特意到温泉浴室洗澡,并欣然题词留念:“服务员态度很好,浴室可扩充一下,让更多人使用。”为此,台山三合温泉赢得了“广东第一泉”的美誉。
图片1:温泉墟一角
上世纪70年代初,海军在温泉墟兴建了野战医院,后改称温泉海军医院。小小的温泉墟于是有了两家大型、高资质的卫生医疗机构,三合温泉名气越来越大。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台山供销社在温泉墟兴建了规模较大的温泉宾馆,邮电局开办了温泉邮电浴室,食品站开办了华源浴室和华源茶楼,农业银行也开办了专门招待职工家属以及对外开放的温泉浴室。
一时间,大大小小的温泉浴室和宾馆多达12家,带动了当地饮食业,茶楼酒馆成行成市,市场兴旺发达。
图片2:三合温泉
名气在外,自然吸引到世人的注目,甚至成为影视节目创作的题材。当时在广东电视珠江台有一个名为《万花筒》的栏目播放系列短剧,有一集内容就是来三合泡温泉。
改革开放后,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这片热土上,大规模的温泉酒店和景区应运而生,喜运来温泉大酒店、星泉温泉度假酒店、颐和温泉城等等相继建成,令三合温泉小镇的光环更加明亮。
那金墟
那金墟位于温泉墟与联安墟之间,离当时的县城也不远,是连结台城与广海的要道。这里丘陵山地多,山不高但林密,抗日战争时期,曾是游击队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
图片3:那金墟一角
1930年,台山名士谭蔚亭创办《南华日报》,以开启民智、沟通乡情为办报宗旨。日寇侵华后,热血的报业人积极宣传抗日救亡。
华南沦陷后日寇在1941年至1945年曾五次攻占县城,搜捕反日爱国志士。每当紧张关头,为避免报馆受到破坏,报纸就转移到那金墟出版。
白天,记者们有的乔装打扮成农民,越过日本兵的封锁线,去沦陷区采访;有的在破旧的祠堂里,用直流收音机收听大后方电台播送的抗战新闻。
那时还没发明半导体,只能用62节大号电池串联起来供收音机用电,又没有录音机,记者只能是一边听一边飞快地记录。山村里没有电,只能用人力开动机器印报。小贩们将报纸藏在货物里,偷偷地运入沦陷区秘密出售。
如今的那金,青山依旧在,几度风物换。丘陵山岗遍植湿地松,有70多家木材加工厂汇集于此,形成了一个闻名省内外的木材加工销售市场。
联安墟
联安墟位于三合墟的西南面,山多地多,高山和丘陵相连环抱,解放前这里曾是游击队进行活动的地方,是一个革命老区,文化革命期间这里是台山县“五七”干校及知青农场所在地。
这里的山山水水,记录了风云岁月,不轻易让人忘却。
图片4:联安墟一角
三合镇最高山峰马山就在联安,马山北面是联安丘陵,有宋末民族英雄陆秀夫墓。据《三合镇志》记载:约在清朝的中叶,陆秀夫后裔子孙争取恢复旧墓不可得,决定寻一风水宝地筑墓。
风水名师追龙寻穴,一直追到台山三合镇联安与开平东山镇交界的马山,看到这马山酷似奔马,且山灵水秀,气势恢宏,乃风水宝地。于是选择在三合镇联安马山上的‘马舌’上重新修建陆秀夫墓。”
而《开平县志》也记载:“该墓为土堆墓、坐西向东,长5.1米,宽4米,墓正面有一块长78厘米,宽44.5厘米的花岗石墓碑。”
图片5:马山
据有关史料记载,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背负卫王赵昺投海殉国之后,他的尸体漂到了海边,被人捞起,葬于当时的二城(即今台山都斛镇义城村)。
明朝初,有人在此为陆秀夫修建了坟墓,墓前设置有石马和石狮,庄严肃穆,坟旁另盖有房子给守墓人用。据说,二城村就是原来的守墓人家发展起来的。
但到了清初,村中的当权人区长德贪图陆秀夫墓的风水好,于是毁掉陆秀夫墓以建住宅。他叫人把陆秀夫的棺木挖起,抬至村北的马鞍山一把火烧掉;又把墓前的石马、石狮抛落进村前的河涌中;为毁掉证据,将墓碑弄断成两截,并凿掉碑文。为掩人耳目,他将二城村改名为义城村,威胁村中人不准外传,如有外人来访寻陆秀夫墓,则说此地是义城不是二城,二城在新会。
到了清朝中叶,陆秀夫的后裔子孙在联安墟南面3公里的马山重修陆秀夫衣冠冢,碑文上刻“宋左柱国左丞相讳秀夫谥忠贞陆府君墓”17字。
如今在陆秀夫墓碑旁,有一块由台山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台山市不可移动文物牌匾,陆秀夫墓被台山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李柳芬
来源:台山民政
编辑:嘉
监制:尧
识别二维码,
关注“掌上台山”
更多惊喜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