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技巧 > 黑坑技巧

钓鱼城:战争史诗中的技术|《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黑坑技巧钓友圈2023-06-22 17:09:42A+A-

江晓原教授

钓鱼城:战争史诗中的技术|《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00:00
02:25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数年前,我就在报纸上写过文章,感叹中国那么多大制片人、大导演,那么多年来,怎么就始终没人想到拍伟大的战争史诗大片《钓鱼城之战》?因为那是一场持续数十年、令人热血沸腾、真正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当年它即使没有改变历史,至少也是延迟了历史。事实上,它曾经震惊了几乎整个欧亚大陆。

1242年,南宋王朝在蒙古铁骑的兵锋扫荡下,连战皆北,城池接连陷落,半壁江山已经支离破碎。在此危难之秋,余玠受命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负责四川地区的抗战事宜。他听从了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决定在钓鱼山上筑城,作为合州的州治。次年共筑山城十余处,作为各州郡的治所,其中最重要者即为钓鱼城。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此后直到1279年,三十六年间,对于蒙古大军来说,钓鱼城就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是他们战无不胜神话的终结者,更是他们的噩梦之城,伤心之地!三十六年间,在蒙古铁骑无数次的疯狂进攻面前,钓鱼城“婴城固守,百战弥坚”。在1259年钓鱼城英雄史诗的高潮中,大汗蒙哥统帅的蒙古大军横扫四川,周围郡县相继陷落或投降,只有孤独的钓鱼城,沧海横流中尽显英雄本色,始终无法攻陷。六月,蒙军总帅汪德臣被城中火炮击毙;七月,蒙哥大汗本人被城中火炮击伤,回营伤重不治而死。蒙哥之死导致蒙古大军全线北撤,南宋小朝廷又得以多延续了二十年。在蒙古铁蹄蹂躏下呻吟的中亚各族,闻之额手称庆,留下一句名言:“上帝的鞭子折断了!”

小小钓鱼城,为何可以创造出如此的战争奇迹,除了城中军民万众一心忠勇爱国的精神因素,技术上的因素也是极端重要的。钓鱼城之所以竟能坚守数十年不被攻克,想来必有其“可持续坚守”之道。

钓鱼山位于嘉陵江转弯形成的河套中,此处又是嘉陵江与渠江、涪江三江汇合之处,钓鱼城因山势以筑城,周回十余里,总面积有380多万平方米。作为一个军事要塞来说,应该算相当大的了。今日钓鱼城中,林木萧森,给人的感觉像进了森林公园,只有看到宋代留下的城墙时,才意识到是在一座城中。所以城中可以种植庄稼,而且还有天然水源(类似山泉,至今仍在),相传当年守城军民曾给蒙古军队送去了鱼——表示城中资源富足,无论你们围攻多久都不怕。

但是,要坚守三十六年,仅有粮食和水当然是不够的。兵员、器械、军用物资等,都需要补充。在蒙古大军的围困中,钓鱼城如何获得补充呢?

当我亲身站在这座山城中时,才体会到当年冉氏兄弟修筑钓鱼城的远见和智慧。

钓鱼城范家堰遗址俯瞰图

钓鱼城除了依险峻山势建筑的城墙,在城北和城南还各有一个水军码头。码头当然在城墙外面,然而奇妙的是,在两个码头处,各有一道城墙从山上一直延伸到江中——几乎到达江心。这两道被称为“一字城”的城墙,不仅保护了南北水军码头,而且封断了整个嘉陵江河套地区。换句话说,它们使得嘉陵江成为钓鱼城北、西、南三面的天然护城河。而且宋军可以依托一字城作战,直接控制嘉陵江水上通道。

现在推测起来,在钓鱼城三十六年的攻防战中,除了山城的地利、军民忠勇爱国的人和之外,宋军应该还有两个方面是占有某种技术优势的。

一是水军。一字城和水军码头表明,钓鱼城当时拥有一支轻型内河舰队。它至少可以在这三十六年中间的很多时间里保持着嘉陵江水上通道的畅通,使钓鱼城得到战争物资的补充,同时也可以协助守城。而在宽阔的嘉陵江上,蒙古铁骑显然没有优势。

二是火炮。在1259年的攻城高潮中,蒙军总帅汪德臣被城中火炮击毙,蒙哥大汗本人被城中火炮击伤而死,表明蒙古军队当时在火炮方面也没有优势。

水军和一字城,使得钓鱼城在北、西、南三面都相当安全,基本上只要面对东面从陆上来的攻城压力。而钓鱼城中居高临下的火炮,又使得蒙古军队从东面的仰攻极为困难。蒙哥大汗就是为了更好地视察前线军情,在登上钓鱼城新东门外一座叫做“脑顶坪”的小山丘时,被城中火炮击中的。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著名的建筑工程师想尽办法要修筑“永不陷落”的要塞城池,他们要是知道遥远东方的冉氏兄弟,早在1243年就修筑了固若金汤的钓鱼城,一定会爽然自失、自愧弗如的吧?

为了故事的完整,当然还要交代钓鱼城三十六年英雄史诗的结局。

钓鱼城最终的弃守,是一次体面的和平。1279年,蒙哥的继任者元世祖忽必烈几乎已经攻占中国全境,但钓鱼城仍在宋朝军民坚守之下。这时南宋已经无力回天,谁都看得出再打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守将王立遂主动向元军谈判投降,元军也没有执行二十年前蒙哥临终留下的要对钓鱼城“屠城剖赤”的遗嘱。

就在钓鱼城和平终战后一个月,陆秀夫背负着南宋最后一个皇帝(一个幼儿),在崖山蹈海而死,大宋王朝就此画上句号。

(本文节选自江晓原著《中国古代技术文化》,中华书局2017年8月出版)

推荐阅读

江晓原 著

中华书局2017年8月出版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是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技史大家江晓原先生在数十年对中外科技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工程技术、天文地理及医学文化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技术文化所做的系统思考和阐述。通过系统研究,江晓原教授不仅提出“李约瑟之问是伪命题”,而且以实事求是的辩证态度、以一份证据说一份话的求真精神与读者共同探讨何为“中国古代的技术文化”。

本书以贯通中西的视野、熔铸古今的学识,从历史上种种趣事出发——《周髀算经》中为什么会蕴藏着惊人的宇宙学说?是谁告诉了中国人寒暑五带的知识?究竟是谁将骑士阶层炸得粉碎?古代中国到底有没有地圆学说?中医究竟是什么?——反思中国古代的伟大成就,精详考辨,去伪存真,有破有立中启迪读者何为对待传统文化的应有态度。

作者简介

江晓原,1955年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

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春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已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文集、译著等90余种,并长期在京沪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大量书评、影评及文化评论。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古代技术文化的新见|责编说书

【编辑说】与《中国古代技术文化》一起成长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