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技巧 > 黑坑技巧

黄河上游为什么要禁渔5年?局部水域禁止垂钓,释放出什么信号?

黑坑技巧钓友圈2023-09-12 09:16:01A+A-

自从长江的十年禁渔政策全面落地之后,国内关于黄河禁渔的呼声也越来越大。近年来,黄河流域生物资源的衰退迹象越来越明显,年捕捞量已经不足5万吨,渔获物的经济价值也大打折扣(黄河鲤鱼、黄河鲶等大型经济鱼类减少,麦穗鱼、餐条等小杂鱼数量增多)。

黄河鲤鱼

80年代以来的科考调查也都在表明,黄河不同河段的物种多样性正在降低,渔业资源衰竭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

黄河为什么一定要禁渔?

在黄河流域,各个调查时期记录的鱼类共计191种,堪称一座“淡水鱼类基因库”。而在2002~2008年,科研人员在黄河干流却只采集到了78种鱼类,比历史的记录种类减少了将近60%——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黄河鱼类“消失”了(或者说野生数量太少,很难被采集到)。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珍稀的黄河土著鱼已经多年未见踪迹,以至于在民间产生了灭绝之虞,比如黄河鸽子鱼、黄河雅罗鱼、鳗鲡等等,生存现状着实堪忧。

抛开黄河鱼的种类变化,再看看渔业产量。据统计,近年来黄河流域的天然捕捞量(不包括人工养殖)只有4.5万吨左右,几乎到了“无鱼可捕”的地步。事实上,黄河的渔业资源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减少了,近几年的产量比历史最高产量下降了80%~85%。在黄河干流,渔获物的种类趋于单一,小型化、低龄化的现象尤为突出。

黄河渔民渔获物,小型化明显

种种迹象表明,黄河渔业面临的问题可能比长江流域更加严重。在2021年初,长江流域“一江两湖七河”全面禁渔,而且一禁就是10年,而黄河流域却并没有得到相同的“待遇”。从2018年开始,黄河的禁渔时间从4月1日持续到6月30日,短短3个月的禁渔期无法从根本上起到养护资源、保护濒危物种的作用。

根据农业农村部对黄河禁渔的指示,各大沿河省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扩大禁捕范围或者延长禁渔时间。比如,在宁夏河段的禁渔期就延长到了7月31日,黄河干流有397公里的河段被纳入了禁渔范围;再比如,内蒙古将华子鱼等鱼类的洄游河道和产卵场全部纳入了常年禁渔区,有效保护了洄游性鱼类的种质资源。

华子鱼洄游

但总体而言,黄河流域的禁渔力度还是太小,仅仅是在鱼类的主要繁殖期给予保护,并没有兼顾到幼鱼的生长期和成熟期。因此当3~4个月的禁渔结束后,渔民纷纷加大捕捞力度,大量幼鱼很有可能难逃一劫,从而导致禁渔效果大打折扣。

黄河上游开始禁渔5年,释放出什么信号?

近日,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发布通告,决定于2021年8月1日起,对黄河流域青海段部分水域实行更加严格的禁捕制度,禁渔时间为5年。

5年的禁渔时间能够保证大多数黄河鱼类从幼鱼期进入到成熟期,部分小型鱼类还能进行1~2轮的繁殖。以黄河流域的鲫鱼为例。野生的黄河鲫鱼只需要1~2年就能发育成熟,在每年3~7月进入繁殖期,一年可多次繁殖,每次的产卵量为1~10万枚不等。因此对生长快、性成熟早的鱼类而言,5年的禁渔期将是一个绝佳的资源恢复期。

官方网站发布的禁捕通告显示:此次青海段5年禁渔涉及的支流和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湟水河、大通河、格曲河、大河坝河等水域,禁渔期间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刺网、拖网、围网、张网、地笼等渔具从事生产性捕捞。

禁渔期到来前,黄河渔政人员帮助渔民收取渔网

另外,在黄河上游的贵德段、西门措、尖扎段、河南段等7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垂钓活动。即便是出于资源调查、科学研究等原因需要采捕天然渔业资源的,也要经过省级渔业部门的审核批准后才可进行。

黄河上游重点水域禁渔5年,这释放出了重要的信号:5年的时间尺度不长也不短,可能向十年禁渔的过渡方案或者全面禁渔的先行“试点”。将黄河上游作为长期禁渔的第一个“落脚点”具有特殊意义,黄河中游以及下游大概率会后续跟进。

黄河济南段

其实早在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渔政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黄河禁渔的下一步目标是“提出完善黄河流域禁渔期制度的意见与建议,加快推动相关政策出台”——这似乎也印证了黄河长期禁渔的迫切性。

禁渔为什么从黄河上游开始?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长河,西起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先后流经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以及黄淮海平原,跨越了3级地理阶梯,水面落差高达4480米。黄河流域面积广阔,支流众多,环境复杂,上游、中游以及下游的水文特征、渔业资源都有很大差别。

青海-黄河源头

黄河的上游是指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村的河道,全长3471公里,占黄河干流总长度的63.5%。和中下游“一碗水半碗沙”的水质特征相比,黄河上游的水质更加优良,透明度高,河道迂回曲折,湖泊沼泽众多,和长江上游的水文特征颇为相似。

黄河上游主要支流和湖泊

将黄河上游作为鱼类的保护重点区域有其特殊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黄河上游生态脆弱,土著鱼已经陷入了巨大的生存危机,采取禁渔保护迫在眉睫。

2020年发表在《生物多样性》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黄河上游的鱼类有44种,其中生存受到威胁的鱼类有16种(2种极危,6种濒危,8种易危)。值得注意的是,黄河上游的土著鱼资源非常丰富,约占上游鱼种总数的38.6%,珍稀的高原鳅、黄河雅罗鱼、骨唇黄河鱼等均分布在这里。

黄河的土著鱼是我国独有的水产种质资源,如今这些土著鱼中超过7成都受到了生存威胁。因此,黄河上游的渔业资源具有高特有性、高濒危性的特征,这也是黄河生态大保护需要重点考虑的。

第二,黄河上游水温较低,鱼类生长速度慢,繁殖周期长资源恢复速度迟缓,很容易因人为活动而遭到破坏。

以扎陵湖和鄂陵湖为例。这两大湖泊均位于黄河上游,从每年的11月中旬就开始冰封,到了第二年5月上旬才开始解冻。资料显示,这两大湖泊的多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1978年时还出现了零下48℃的极端低温。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湖区的花斑裸鲤生长极慢,4~5年才能发育成熟,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长到1公斤!

扎陵湖

这种生长特性决定了花斑裸鲤资源的脆弱性,很容易因为过度捕捞而走向枯竭——这一点也有历史为证。在20世纪60年代,黄河上游的花斑裸鲤在短短3年内就被捕捞了1100吨,导致资源严重枯竭,直到50多年后的今天,湖区的渔业资源依然没有恢复到初始水平。

花斑裸鲤

总之,黄河上游的生态脆弱性和资源独有性,客观上都需要通过长期禁渔的方式予以保护。黄河上游重点水域禁渔5年,迈开了长期禁渔的第一步,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或许随着禁渔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黄河的中游和下游也能将迎来5-10年的长期禁渔——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