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技巧 > 海钓技巧

沿着江河看中国|红水河山水相连福泽两岸

海钓技巧钓友圈2023-08-25 04:53:26A+A-

初秋,风吹稻浪,阵阵稻香扑面而来,红水河沿岸的百姓挥动着镰刀,在这最美的季节,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红水河,中国珠江水系干流西江的上游,在沿岸百姓的眼中,它并不仅仅是一条河流,沿岸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他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希望。

日前,记者乘车从红水河干流一路北上,沿黔南州罗甸县、长顺县、惠水县抵达红水河重要支流,红水河“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美丽风光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红水河(红水河镇段,对岸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

红水河支流蒙江河

这条河,通江达海,跨越山川——

望谟港,地处黔西南州望谟县蔗香乡,奔腾汹涌的南盘江和北盘江,在这里相汇为黔桂界河——红水河。

“红水河上连滇、黔、桂,下连粤、港、澳,是西南地区通江达海距离最短的一条水运通道。”黔西南州交通运输局高级工程师田唯才告诉记者,望谟港是珠江“黄金水道”主航道的起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红水河流域龙滩、沿滩、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等六个水利枢纽拦河而起,在挖掘丰富水利资源的同时,曾经一路翻涌向南的水运大通道通航能力也逐渐下降。

为保证红水河的正常通航,多年来,贵州水运人对沿河的水利枢纽同步进行通航建筑物建设,并分段对红水河航道进行渠化工作,红水河逐步恢复区间通航。

今年初,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稳步实施乌江思林、沙沱、红水河龙滩枢纽1000吨级通航设施项目,推进望谟港、播州港、开阳港、思南港等港口建设。

省交通运输交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做好红水河堤等升级改造的前期调研工作。

“目前,望谟蔗香港区已纳入《贵州省水运体系发展专项行动方案》重点任务,拟于2025年开工建设。”田唯才说,届时望谟港蔗香港区的年吞吐量可达到1500万吨。

红水河水自望谟港徐徐向前,畅通了西南水运出海大通道,也密切了两岸群众的联系。

罗天乐大桥,坐落于罗甸县红水河镇,站在桥边,向对岸眺望,那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

十四年前,罗天乐大桥还未建成,两地互通主要依靠水路。每逢三八赶场日,来自天峨县的群众坐上摆渡船,肩挑手提货物来到红水河镇,镇上的男女老少则早早支起摊位,摆上特产待价而沽,热闹非凡。

“鱼苗和饵料是两地成交量最大的商品。”红水河镇居民王丰清告诉记者,那些年,网箱养殖在珠江流域发展正盛,人们常趁赶场天购买大量鱼苗饵料,百姓来往甚密。

黔桂跨流域联合执法(罗甸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条河,产业兴旺,百姓富足——

20世纪初,随着“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龙滩水电站在红水河流域投产建成,红水河境内形成了大型水库,为解决当地移民的生计问题,投入成本低、见效快的网箱养殖产业应运而生。

“从望谟港下来,整个河道密密麻麻,全是网箱。”王丰清也随大流,在红水河布下了近一千平方米的网箱。“有的养殖大户每个月要投1万多吨的饵料。这个产业不花精力,来钱很快。”王丰清说。

然而,随着网箱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逐渐进入无序发展状态,水流域生态面临威胁。“一到汛期,江面就打滚,散发着恶臭。”王丰清说。

2016年起,为保护珠江流域生态环境,红水河流域网箱拆除工作正式开始,工作人员长期住在水面上,轮流劝说渔民转产上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到2018年,红水河流域罗甸段的网箱全部拆除,水面开始恢复生机。与此同时,在红水河沿岸已有多年历史的钓鱼棚产业走上正轨,发展得如火如荼。

黔桂跨流域联合执法(罗甸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们这一段是红水河的支流,叫蒙江河,网箱拆除后,当地村民按规定发展钓鱼棚产业。”蒙江河边,茂井镇八茂村工作队队长杨光品说,这些年,依托钓鱼棚产业的发展,该村总增收已达到1600万元。

“就算提前两个月,也不一定能预约得上。”今年36岁的八茂村村民王邦斗,是当地的网箱养殖大户。他告诉记者,过去网箱养殖,要向河内投放大量的饵料,虽然来钱快,但身边环境却越来越差,发展钓鱼棚不需要投料,对环境友好得多。

“一年内,我有340多天都待在船上,甘肃、陕西、上海……来我家钓鱼的客人遍布全国各地。”王邦斗自豪地说。靠着自家的钓鱼棚,他的年纯收入已达到30万元。

“现在,我们镇上发展的钓鱼棚有490多个,为加强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正在不断完善周边硬件设施,确保不因发展钓鱼棚而导致水体污染。”茂井镇党委副书记徐安荣说,目前,该镇对钓鱼棚加大监管力度,并为钓鱼棚配备了生物马桶,实现了棚内污水的零排放,确保蒙江河水质优良。

长顺县神泉谷景区,位于红水河支流威远河流域(长顺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条河,水清岸绿,承载幸福——

沿着红水河干流逆流而上,全长56公里的摆所河承载着长顺百姓的幸福流入格凸河,进入蒙江,奔向红水河。

“太感谢了,我们住在河边再也不害怕了。”8月31日,摆所河上游牛滚塘段,59岁的谢永徽正在家门前的蔬菜基地务工,听闻记者为红水河而来,立马打开了话匣子。

世代居住于此的谢永徽,在摆所河边有一栋三层小楼,每到汛期,全家人心里七上八下,一听到要下雨,便要赶紧把一楼的东西搬往楼上。“稍微晚一点,我们的东西就保不住。”谢永徽说。

近年来,随着家门前的河道治理工程完工,谢永徽常年悬着的心也放下了。“河道加宽了,河堤加固加高了,今年我们没有被淹了,心里踏实多了,一点都不害怕。”

说起居住在摆所河边的感受,沿岸居民以前总爱用“害怕”这两个字形容。一到雨季,河流涨水会对沿岸八千多亩的农田造成冲刷,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

今年64岁的班国亮,居住在摆所河下游鼓扬段,在他的记忆中,过去河道窄,遇大雨时,门前那片偌大的庄稼田会变成一片“汪洋大海”。“基础设施也不完善,大家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排入河,一下雨不仅农田遭殃,脏水还会一直往家里灌,难受得很。”班国亮说。

2013年4月,总投资947万元的鼓扬段河道治理工程正式开工,河边的环境慢慢开始发生变化。

在班国亮家门前,有一座建于清嘉庆年间的老桥和一棵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榉木。如今,清澈的河水从此处流过,此处也成为周边百姓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场所。

“现在环境治理得特别好,我们要点个大大的赞!”班国亮笑道。据了解,整个鼓扬段河道治理工程共保护人口7000余人,保护农田4800亩,百姓对于周边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提升。

“目前,我们正在对摆所河克细段、格道段、大河段开展河道治理工作,通过采取新建堤防、清淤疏浚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提高沿河两岸的防洪能力,保护周边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长顺县河流水库中心主任龙观德说,此次河道治理工程可保护人口1.2万人,保护耕地0.84万亩。

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

红水河的烟波荡漾着山形塔影,从远方携带着美好的祝愿蜿蜒流淌而来,承载着沿岸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向珠江奔流而去,沿岸城镇数年来的发展变迁,在红水河水的朝夕更替中代代相传。

分享 在看 点赞 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作者 | 申云帆 编辑 | 许 蔓

校对 | 刘珊宇 编审 | 王伟康

原标题:《沿着江河看中国|红水河山水相连福泽两岸》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